苏州园林纪游【2024.11】

三石

<p class="ql-block">  园林起源于人类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憧憬与向往,其发展则来自于人类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由于世界上各民族对美的理解不同,以及所处地理、气侯等自然环境的差别,因而在造园实践中产生了风格各异的园林体系,呈献出丰富多彩的园林世界。</p> <p class="ql-block">一、世界园林艺术体系及中国园林分支</p> <p class="ql-block">1、世界造园艺术体系【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p> <p class="ql-block">2、中国园林分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 <p class="ql-block">二、苏州园林的不同发展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明清时期、清代以后】</p> <p class="ql-block">三、苏州园林的立意、布局、空间、游赏、境界、景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园林立意——城市山林,世外桃源【虽居城市而获山林之趣,并升华至诗情画意的境界,享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以满足造园者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因此,精心营构“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成为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立意和宗旨。】</p> <p class="ql-block">园林布局——参差自然,曲折幽深【苏州古典园林为私家宅园,其布局住宅严整规则,而花园则曲折幽深。园林的山水布局、亭阁配置、花木栽植、园路山径均因地制宜,师法自然,以中国画论“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疏密有致”的参差规律,造就文人写意山水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下图:拙政园——全园布局</p> <p class="ql-block">园林空间——园中有园,小中見大【造园是造境和造景的艺术。苏州古典园林小巧精雅,在有限空间内创造丰富的园林景色,须釆用化整为零、小中見大的手法,把全园划分与组合成主次分明、疏朗相间的大小园林空间。主空间须突出山水主景,其它空间题材鲜明,景物多变,从而丰富和扩大了苏州园林的艺术空间。】下图:留园——石林小园</p> <p class="ql-block">园林游赏——步移景异,引人入胜【苏州古典园林借鉴传统国画“长卷”的创作形式,以先抑后扬、曲折幽深、动静结合、步移景异、引人入胜的艺术手法,合理布局园路山径、游廊曲桥组成的游览路线,达到园景的起结开合和连续构图的游赏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园林境界——诗情画意,融汇一体【苏州造园艺术融自然景色和诗情画意于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的理想境界。从园名到景点、堂构名,运用匾额、楹联、题额的形式,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人们在游览欣赏秀丽园景时,得到艺术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园林景观——对景借崇,巧于因借【苏州园林善于造景和巧妙地组织风景画供人们欣赏。建筑和园路都是绝佳的赏景点和赏景线,其自身亦成佳景,可谓互为对景。对景有障景、框景、漏景、借景等形式。借景是借园外的对景,有远借、邻借、实借、虚借,原则是“嘉者收之,俗则屏之”。】</p> <p class="ql-block">园林景象——对比衬托,精在体宜【苏州古典园林以人为本。园林的尺度比例精在体宜,广至山水布局,细至亭廊构架,均相宜得体。对比是造园艺术的常用手法,有大小、高低、疏密、曲直、远近、明暗、虚实、色彩等对比。衬托是有主次的对比。苏州园林中以水体和粉墙为主要衬托手段,使园景更为生动美丽。】</p> <p class="ql-block">四、苏州园林的陈设及建筑【1、陈设——家具陈设俗称园林建筑的“屋肚肠”,具有生活起居和游憩品赏的功能,更是苏州园林文化內涵和意境情趣的载体。苏州是明式家具的发源地,园林家具以明清家具为主,种类多样,有桌、椅、几案、床榻等,用料考究,做工精巧,款式典雅,摆件、挂件种类繁多,有屏风、化石、瓷器、铜器、玉器、供石、书画等。 /2、建筑——苏州园林是住宅的延续和扩大,园中建筑较多,成为园景构图的重点和圆林的“面目”,具有使用和赏景的双重功能,以满足传统的“琴棋书画”文化生活和游赏的需要。园林建筑类型多样,组合自由灵活,室内外空间通透流畅,造型轻盈秀美,结构富于变化,材质柔和细腻,装修精美雅致,色彩素净淡雅,显示出独特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园林建筑小品</p> <p class="ql-block">园林建筑装修</p> <p class="ql-block">园林建筑类型【厅堂、轩斋、楼阁、榭枋、亭、廊】</p> <p class="ql-block">五、园林与文人、哲学、文学、书画、碑刻、赏石、民俗【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被誉为“文人写意山水园”。大量的匾额楹联、石刻碑帖、名人书画墨迹等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园主在造园和对建筑的装修、装饰等方面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文学、艺术和吴地风俗,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园林文化。】</p> <p class="ql-block">岁寒三友</p> <p class="ql-block">六、苏州园林纪游</p> <p class="ql-block">(一)拙政园——位于东北街,明正德四年(1509)御史王献臣始建。池广树茂,旷远明瑟,有清逸疏朗的江南水乡风情。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兰雪堂 【此地是归田故址,当日朋俦高会,诗酒留连,犹一树琼瑶想见旧时月色;斯园乃吴下名区,于今花木扶疏,楼台掩映,试看万方裙屐尽占盛世春光。】</p> <p class="ql-block">(二)留园——位于阊门外留园路,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始建。以建筑空间艺术处理见长,庭院深深,峰石多姿。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三)网师园——位于阔家头巷,南宋淳熙年间吏部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故址,清乾隆年间宋宗元重建。布局紧凑,精致小巧,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四)环秀山庄——位于景德路,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园中假山为清叠山名家戈裕良所堆,小中見大,巧夺天工,誉为中国园林假山中第一佳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五)沧浪亭——位于沧浪亭街,北宋庆历五年(1045)诗人苏舜钦所建,足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外临清池,以园内外景物交融取胜。世界文化遗产,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p> <p class="ql-block">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p> <p class="ql-block">(六)狮子林——位于园林路,元至正二年(1342)天如禅师始建。以叠山著称,园内湖石大假山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有“石品洞天”之美誉。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揖峰指柏轩——“指柏”一词源于佛门禅宗“赵州指柏”的典故。“揖峰,指柏轩”又取宋代朱熹诗句“前揖庐山,一峰独秀”及明代高启“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之意,显现文人对山野林泉的钟爱,点明赏景特色。</p> <p class="ql-block">(七)艺圃——位于文衙弄,明嘉靖年间礼科副使袁祖庚始建,又先后归文震孟、姜埰,三位园主均以高洁的人品为时人所重。园水池居中,风格自然质朴。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八)耦园——位于小新桥巷,清初保宁知府陆锦始建,后归安徽巡抚沈秉成。住宅居中,东西各置一园,寓夫妻双双归隐田园之意。东部园中黄右假山与明末张南阳所叠上油豫园假山几无差别。世界文氏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偕隐双山——轿厅,为园主迎接访客之所,取严永华“偕隐双山间,一廛差可託”诗意,表达夫妻伉俪唱和、退隐山林的志向。</p> <p class="ql-block">(九)怡园——位于人民路中段,清同治十三年(1874)宁绍道台顾文彬所建。此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后起之秀,造园艺术博釆众园之长,自成一格,具有集锦式的特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十)寒山寺——位于枫桥风景名胜区内,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使其名闻遐迩。现存大殿、藏经楼等众多佛教建筑及花园。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枫桥胜跡 名桥古刹常如画兴会三千世界;明月霜枫自作诗情寄百八钟声。</p> <p class="ql-block">无上清凉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p> <p class="ql-block">先生真会我情,挹水上清风,尚留弦外音,耳边天籁;此地适如人意,访江南古韵,洽有诗中桥,隔岸钟声。吴门古韵</p> <p class="ql-block">(十一)西园——位于留园路西,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初名归元寺,为江南名刹之一。布局严整,殿宇宏伟,佛像庄严。花园部分布局疏朗,风貌清幽。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十二)苏州文庙【苏州碑刻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府学文庙内,是一座收藏、研究、陈列和复制古代碑刻的专题类博物馆。博物馆馆舍苏州文庙府学始建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1986年10月,苏州碑刻博物馆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基本陈列包括“四大宋碑陈列”、“大成殿孔子文化陈列”、“清代苏州工商经济碑刻陈列”、“古代书法碑刻陈列”、“明伦堂范仲淹与府学陈列”、“儒学碑刻陈列”、“古代农业经济碑刻陈列”、“现代书法碑刻陈列”、“德善书院陈列”、“清风堂廉石文化陈列”等。2018年10月,苏州碑刻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廉石——东汉末年,孙吴郁林太守陆绩为官清廉,身无长物,任满归乡之时,因船轻不能通海,故载石以镇之。民众称领陆公廉洁,称此石为“郁林石”。明弘治九年(1496),监察御史樊将此石迁至院之侧,改称为“廉石”,状元吴宽作《廉石记》记之。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知府陈鹏年将此石移入苏州文庙府学,以传孝廉。碑文:弘治九年岁在丙辰夏六月吉旦赐进士第文林郎巡按直隶苏松等府监察御史河南胙城樊祉立。</p> <p class="ql-block">(十三)报恩寺——初名通玄寺,据史志记载,“通玄寺”系三国时吴大帝孙权在赤乌后期为乳母陈氏建造,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五代周显德年间重新建造,改名为报恩寺。直到今天,北寺塔一直是苏州古城的地标和第一高度。</p> <p class="ql-block">(十四)玄妙观【玄都胜境 人间福地】:位于苏州古城坐标中心,为吴地灵脉之所在。西汉年间,于此筑“通天台”,以观天象,致感天人。西晋咸宁二年(276),道观初建,名“真庆道院”,此后,历代帝皇崇祀不断,道院也随帝皇敕命,或名“开元宫”、或名“天庆观”,元时,始以“玄妙观”名。历位1700余年岁月风霜,玄妙观香火绵延,形成了东至洙泗巷,西至大成坊,北至旧学前,南至观前街巍峨建筑群,虽经民国、文革之破坏,但观内宋、元、明、清殿宇建筑依然齐俱,更因有长江以南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南宋木结构建筑三清殿,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妙观内供奉三清、玉皇诸圣,其神总镇八方,运化四时,灵应昭著,为古代苏州官府、士绅祈福禳灾的重要场所。千百年来,苏州民众祝厘却灾于此,娱乐休憩于此,使玄妙观不仅成为护佑苏州芸芸众生的灵应之地,也成为苏州地方文化、民俗传承的载体,承载着一代代苏州人的文化记忆,成为吴地民众的心灵故土、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正山门</p> <p class="ql-block">三清大殿</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十五)唐寅故里【唐寅故居始建于弘治十五年,最初由唐寅在此建宅署额为“桃花庵”。唐寅在这里度过了他的一生,直到54岁去世。故居的主要建筑包括水阁、殿堂等,建筑设计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故居内绿树成荫,环境清雅,是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才子茶馆 /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p> <p class="ql-block">唐寅祠</p> <p class="ql-block">唐寅故居(今)</p> <p class="ql-block">桃花庵</p> <p class="ql-block">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p> <p class="ql-block">唐寅故居(昔)</p> <p class="ql-block">(十六)可园——原名乐园,又称近山林,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嘉庆十年(1805)归正谊书院,光绪年间改学古堂,1914年辟为省立图书馆,即今苏州图书馆前身。园内建筑疏朗,水池居中,槛曲廊回,花木明瑟,庭宇清旷。有挹清堂、挹清池(又称小西湖),坐春胪、濯缨处、浩歌亭、博约堂诸胜,为苏州现存唯一的书院园林。</p> <p class="ql-block">(十七)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虎丘,又名虎丘山、海涌山,亦称虎阜。景区内岩壑奇绝、林泉清幽,“山中无地不宜诗”,素享“吴中第一名山”美誉。史载吴王夫差葬父阖闾于此,经三日有“白虎踞其上”,因名虎丘,又因“丘如蹲虎”而名。东晋司徒王珂、司空王珉兄弟以山为墅,后舍宅为虎丘山寺,唐初避太祖李虎讳,改称武丘报恩寺,宋时名云岩禅寺,清康熙年间改称虎阜禅寺。山寺合一,含真藏古。虎丘山海拔34.3余米,游览面积379余亩。景区蕴涵500多年深厚文化。千年古塔,高耸入云,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标志。虎丘有山藏寺中之趣,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江左丘壑之表”、“巨丽名山”、“大吴胜壤”之称,以其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色幽绝而蜚声中外。北宋苏东坡赞曰“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p> <p class="ql-block">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建成于宋建隆二年(961)。为七层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身残高47.7米,向北偏东方向倾斜2.34米,最大倾角为3度59分,塔身自重约6千吨。是古老苏州的标志和象征。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苏州古典园林源于自然,巧夺天工,是立体的画,凝固的诗。苏州古典园林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苏州古典园林清韵隽永,艺术永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