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诸用明书》有感

小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寄诸用明书》是王阳明先生写给妻弟诸用明的一封书信。在文中,阳明先生先是表达对妻弟诸用明的期望,强调君子应以学业修进为要,中第的早晚无关紧要。其次就听说妻弟的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考试一事,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年轻人应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不要过早地追求功名而耽误一生,并以花儿开得太过茂盛而结不出果实的生动比喻来进行阐述,表达了先生对妻侄的成长殷切希望。最后,阳明先生也表达了自己对仕途以及学业的态度。这些论述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定的启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阳明先生告诉妻弟诸用明“君子惟患学业之不修,科第迟速,所不论也”,其意不是及弟不重要,其意重在阐述考试及弟是一个果,而修学业是因,如果根本就没有在因上下足工夫,当然果也是求不到的。只重视果而不注重因,那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可能会落得南辕北辙的结果。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联系教学,作为语文老师,让我想到了阅读与学习语文的关系。很多家长甚至是大多数语文老师,很多时候更注重孩子们学好语文书,掌握基础知识,更多专注于孩子考试时考个不错的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阅读。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大量的优秀书籍的阅读作底蕴,孩子的语文素养很难实现长远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在一二年级时语文考试95分以上的能占一大半,100也很正常。从三年级开始,语文的成绩开始往下降,达到85分以上就属于优秀等级了,到了中学,语文120分的满分能达到96分(相当于满分100分的80分)就是高分了,能一直保持这个成绩都不是很容易的事。那就是没有阅读的扎实基础。有的家长想通过让孩子上阅读班、写作班来想提高孩子读写能力的。但不管上什么培训班,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打底子的孩子,培训补习可能也收效甚微,即使有短期的分数提升,那也可能只是“套路化”的答题技巧暂时起了作用,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大量的阅读不仅会有效培养孩子的语感,提高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也会被优秀书籍中的人物的美好品质所感染,促进良好品行的养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生命发展史,是其精神成长史,当孩子能够爱上阅读,精神世界丰富时,何愁学习态度不积极,积极向上的孩子也肯定有好的人生。因此在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因上下功夫,孩子的语文成绩以及整个人生观的形成这个果必定是不会错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写于2024年11月27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完全公益,永远公益的学习平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