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吁嚱,青泥何盘盘! 一散文一 作者:王恩豫

婉君

<p class="ql-block">  噫吁嚱,青泥何盘盘!</p><p class="ql-block"> 一散文一</p><p class="ql-block"> 作者:王恩豫</p><p class="ql-block"> 这三棵银杏树更加枝繁叶茂了,它们一定是诗人李白当年入蜀时在此植种的。当然,这只是我的假设,想以此给李白千里迢迢行走蜀道时的路途增添几分春天的气息,令他的千古名诗《蜀道难》从视觉上给诵读者带来盛宴般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是的,岁月已经走远了,唯有这三棵巨大的银杏树仍然铭记着那一天。阳光明媚,花红柳绿,李白翻山越岭来到这处地属陕西省略阳县境内的山野里。尽管他很疲惫,腹内却诗意盎然,于是,这处山野里清澈的溪水便以一段诗句留在了历史的深处:青泥何。</p><p class="ql-block"> 而今,溪水已经汇聚成一条长长的河流,东奔西淌之后,在一处山的垭口汇入到嘉陵江中。而李白当年驻足的青泥何,其名字也演化为三点水的河字,自春到夏,经秋入冬,河水千年不息,伴随着李白的《蜀道难》,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活泼荡漾: </p><p class="ql-block">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首千古名诗,更因为李白当年小憩的地方隶属我家乡的古城略阳,百步之遥,近在咫尺。数十年来,几乎是从我知道巜蜀道难》这首诗开始,这处名为青泥河的小山村便留下我数次的脚印,最早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之后厚重坚实的中年,直到今天潘鬓成霜的老年,但无论是什么岁数,我每次顺着蜿蜒的乡村公路行进之时,思绪万千,眼前总会幻化出李白当年独自一人翻山越岭入蜀时的情景:足蹬草鞋,头戴蓑笠,身穿布衣,踏着泥石小路,迎着风雨的磨砺,风餐露宿……</p><p class="ql-block"> 终于,在某一天李白走进了这处名为青泥河的小山村。我想,那天最好是秋天,因为此时的天清朗高远,空气清冽干爽,静静流淌的青泥河会令树影和青山重叠在水中。如此景色自然会迷住李白,令他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寻一块被青泥河水冲刷的光滑而圆润的石头坐下来。眼前的天地一片静谧,只有几户散落的人家,炊烟缕缕,小鸟翻飞。而他脚下却是一片茂密的花草,这些花草令他太熟悉了,出游这些年沿路所见几乎都是它们婀娜多姿的身影,一片片,一朵朵,在鲜亮的阳光下正对着他摇曳不已,仿佛一群冲天而降的小仙女,令他腹中的诗句忍不住活跃起来:</p><p class="ql-block"> 西当太白有鸟道,</p><p class="ql-block"> 可以横绝峨眉巅。</p><p class="ql-block"> 他又极目远眺,发现远处的山逶迤连绵,滔天的海浪滚向天际的尽头,令他心惊胆寒,于是诗句便跟着山呼海啸般起来:</p><p class="ql-block">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一次次走进了青泥河,踩着已经平坦的乡村公路,只是每走一步心里都会涌漾出难以言表的失望,之所以失望,是因为每次来此地,李白都没从那遥远的山岭上走下来。我想,如果某一天他在梦中告诉我,他明天会重返青泥河,我定会片刻不停,即使飞也要飞到这青泥河边来,张开双臂迎接他,然后和他结伴而行,一个披着蓑衣,一个穿着冲锋衣,尽管彼此隔着千年的岁月,但我们彼此都能听懂对方的话语。首先,我会对他说,李白先生,当年令你愁攀援的蜀道已经变成百里通途,高速火车朝发夕至,一天时间既可以把你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路走完,然后和他推心置腹,畅谈他当年行走天涯泼洒诗句的浪漫人生,天山南北,大漠腹地,千里草原,心无杂念,既不为某件事去终日眉头凝结,也不去贪名逐利,心里始终盈漾着人生的浪漫,如同青泥河边草地上那一片片盛开的野菊花,饱满而灿烂。可惜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他虽说已经沉入岁月的长河中,可历代中国人凭着他留下的那一首首情真意挚的诗句,感受他那个时代的同时,洞察他的宽广的胸襟,体验的健康体魄,享受他清新激越的情思,想象他永不衰老的容颜……</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再次来到了青泥河。在由青泥河汇入嘉陵江的垭口,我遇到了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农民,骑着电动摩托车,风尘仆仆的,看样子他才忙完地里的庄家活。我拦住他,话题自然是李白当年入蜀时在青泥河边留下的往事。我以为他会一问三不知,没想到他对李白的了解的比我还多,出生于何地?留下多少诗句?宫廷里如何受宠,如何放纵不羁,如何被贬出皇宫流落人间,等等,听得我目瞪口呆,心里赞叹不已,真不愧是李白浪迹过的地方,天地浪漫,人也文墨多多。</p><p class="ql-block"> 是的,天地大美,美得令人应接不暇。在这处远离城市喧嚣的且又留过李白足迹的小山村,美好的景色是不用找的,满眼皆是,一切都显得那么爽洁,树木是那么剔透,山岭是那么高俊,庄村是那么迷蒙,溪水是那么轻歌曼舞。而天则如同刚洗浣过的蓝丝绒,通体透明,一尘不染。我一个人行走在这清雅的天地里,翻飞的思绪再次被李白的诗句所迁走:</p><p class="ql-block">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p><p class="ql-block"> 但更多的是想象他和乡民们邂逅时的情景,那时的乡民们一定淳朴无比,疲惫的李白被他们迎入家中,在那简陋的茅草屋里,用香甜的农家饭热情的招待他。那农家饭当然是以当地人引以为傲的罐罐茶为领衔,配上核桃馍和玉米饼,而酒无疑是乡民自酿的柿了酒了,此酒甜而不乏后劲,装在粗瓷碗里。李白咀嚼着的农家饭,饮着润液一般的柿子酒,很快便骨魂沉醉了,体内那些来自宫廷里循规蹈距和虚假奉承,一下子弥散得无影无踪。他开始和乡民们称兄道弟,情融了融,意浓浓,满腹的诗句再次澎湃起来……</p><p class="ql-block"> 多好啊,一个被李白在一千多年前驻是过的小山村,鲜活而清爽。青泥何盘盘,几字之差,由此走向中国乡村诗意的最高点。诸君若读到我这篇小文,希望你暂时搁下繁琐的工作,抛去凡尘来此一游,最好是独自一人,在晚霞弥漫的整处整条山谷的时候,穿过幽静的树林,在青泥河边寻一块光洁的石头坐下来,迎着日落的夕阳,听斑鸠唱归,看远方迷蒙的山林。这时候,你定会看见一个人从远处的山岭上走来,布衣布帽,踏着满地夕阳,神态是那么怡然,步伐是那么娇健,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尽管隔着千年的时光,我相信,你头一眼便会认出了那个人,于是,你心旗摇动,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快步迎上去,身姿和情思很快被那个人梦一般牵走了……</p><p class="ql-block"> 一完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