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惊世军工巨洞,激情三线丰碑”。这是“816”地下核工程景点logo上的一句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未进其洞,已感其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7年前,2017年12月7日,《南方周末》刊发文章《816,乌江边的国家记忆》,解密了“816”的前世今生,随后众多媒体先后报道,从此,这一绝世神秘工程逐渐进入人们视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满怀好奇探访了位于重庆涪陵区白涛镇乌江边金子山的“816”。走出洞口时,俯视澎湃的乌江水,仰观静默的金子山,感慨良多。青山不语,是因要护卫这里曾经藏着的大国重器;江水长流,是因要滋润那一段不能忘却的铁血记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九州华夏,美景无数,人生有涯,难揽其全,但“816”是一生应去之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816”始于神秘,终于伟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66年以前,公开发行的地图上,重庆涪陵区版图上标有白涛镇,此后18年间,地图上的白涛镇消失了。是当时密布的战云掩盖了白涛,是艰难的选择隐藏了白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59年6月20日,苏联书面告知我国不再提供原子弹数学模型和相关技术材料,中止所有协定,撤走在华全部专家,并预言没有他们的帮助,中国20年做不出原子弹。但仅仅5年后,1964年10月16日我国就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并且以苏联翻脸的时间将工程命名为“596”,以明志气、扬国威。中国拥核,垄断瓦解,强敌不满,美苏磨刀霍霍,危险步步逼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2px;">(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国的第一座核反应堆, 1957年由苏联专家援建,选址在甘肃嘉峪关以西100公里外的戈壁滩上,代号404。404离国境线太近,隐蔽性差,一旦中苏开战,苏联的导弹7分钟、轰炸机30多分钟即可打来。美国也不断派出高空侦察飞机深入我西北腹地,并开始制定针对我核设施的军事打击计划。一时间强敌环伺,战云密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64年8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两次提出要准备打仗。要打仗就要布局,就必须充分考虑抗打击、保存实力的战略问题,由此,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线建设”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三线”是针对战争威胁,对我国战略纵深所作的梯次地域划分。一线指沿海沿边的前线地区;二线是一线地区与京广线之间的中部区域,是我国的战略纵深带;三线是战略大后方,指甘肃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京广铁路以西、广东韶关以北的广袤腹地,南离海岸线700公里以上,北距边境则达上千公里,且多是山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三线建设”,就是在三线地区,按照“备战、备荒”的宗旨和“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快速建设以军工企业为主、民用企业为辅的现代工业。</p> <p class="ql-block"> “三线建设”从1965年中国开始,长达15年、横跨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大批沿海企业和技术管理人员迁移到了山沟里,其中进川的就有40万人。通过新建扩建、迁建、改建,先后建成2000个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形成了45个大型生产科研基地和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修筑了10条总长8000公里铁路干线。建成了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交通、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工业为基础,机械、电子、化工为先导,门类相对齐全的工业体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816”是“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816”工程是将原建在西北戈壁金银滩的404迁移至四川腹地,其用途是生产原子弹所需要的材料“钚”及化学后处理。铀矿石是原料,但矿石中纯铀的含量极少,提炼也难,而钚在自然界的储藏几乎为零,但可以用化学方法从铀矿石中提炼,“816”就是核武器材料的生产基地。当时中央确定的选址原则是靠山、分散、隐蔽、进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1964秋天起,选址工作就秘密展开。工程师们沿着祁连山南下,跋涉云贵川的大山深沟,踏勘了90多个选址,从17个方案中筛选出3个方案供专家们挑选。当选址专家们到了白涛后,一眼就相中了这里“靠山、临江、曲折”的地形,完全符合三线建厂原则。经反复论证,专家们最终确定了白涛作为816工程的地址上报中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66年秋天,经周恩来总理批准,816工程正式立项开建,代号8342部队的工程兵54师和二机部2个安装单位开进白涛,他们的任务是把乌江边上的金子山掏空,为404建好厂房等基础。为严格保密,中央决定以“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公司”作为“816”的掩护名称,同时密上加密,以“重庆市4513信箱”对外联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816”工程打山洞用时8年,安装设备用时9年,总投资7.46亿元人民币,先后投入6万多人参与建设。整个工程到停建时共完成了85%的工程量,建成大型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竖井130条,总长24公里,大多数都能通行卡车。最高的洞室有9层,79.6米高,其中最大也是最核心的洞室,是核反应堆主厂房大厅,大厅侧墙开挖跨度25.2米,拱顶跨度31.2米,高69米,洞室面积1.3万平方米,反应堆大厅从3层直通9层的中央控制室。整个816工程完成后,形成了“洞中有河,河上有楼,楼中有洞”的世界最大人工洞体,获1987年国家科技大会集体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816”具有极强的抗核攻击能力。洞体内厂房深度400米左右,顶部覆盖层最厚达200米,核心部位厂房顶部覆盖层厚度在150米以上,整个洞体可以抗击100万吨的氢弹在空中爆炸的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的攻击,也能抵御8级地震的破坏。入口的铅门厚达2米,在受到核攻击时,在核爆炸的瞬间,数百吨重的铅门会立刻自动关闭。这是1970年代我国自主研发的感应式光电控制系统,能在受到核攻击时急速与外界切断,保证反应堆正常运转。</p> <p class="ql-block"> 《乌江边的国家记忆》一文中写道:“816是绝密级的三线工程,参加816的工程的战士们,尽管他们仅仅是知道自己作业面的一点点工程信息,也要对工程内容绝对保密,甚至,连他们的牺牲,也成为了秘密。秘密,就是被埋藏的信息。据此,牺牲在816工程的76名战士,组织上当时不会告诉家属他们牺牲的具体信息。除了牺牲的烈士,在数万人长达16年的施工期间,有多少人受伤,有多少人因伤致残,因为保密,准确的数字已湮灭在岁月之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816”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历经急建、缓建、停建和开放几个阶段。虽然工程停建,但为国铸剑的艰辛,隐姓埋名的奉献,永远为后人所敬仰。国无重器,必受外侮,苍山如海,多少青山下都默写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报国忠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816”地洞深处立有一块碑,上刻有一篇《核宫赋》,其文曰:“威风凛凛,气度煌煌。惊心动魄,盖世无双。气贯长虹,挽民族之危难;神昭至勇,示仇寇以雄强。浩浩忠魂,凿开幽幽核洞;巍巍神盾,声闻渺渺遐荒。斯乃中华复兴之基石,国家安定之剑芒。核何神哉,九万里江山增其辉媚;洞何奇也,五千年国运臻于鼎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816”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斗史,也是一部由弱到强的发展史。山中有岁月,洞里写春秋。安享太平须念乌江记忆,畅书国史应留白涛一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再次建议,如有时间,去一趟816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