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灵有魂古嵩溪

张锦敏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2024年12月1日,一个初冬暖阳的好日子,受市诗词楹联协会马会长邀约,随一干会员十余人,驱车奔赴与诸暨交界的浦江县嵩溪村游览采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嵩溪村,位于浦江县东北部三十余里的白马镇鸡冠岩麓。这是一个宋代迁居于此的村落,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经世代沿袭,已成为浦江县最大的村落,共有居民一千余户,三千余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自古名村出山水,“嵩”为高山,“溪”乃清流,嵩溪村便以村后一座高峻的鸡冠岩和一股清澈的溪流而得名。村后正南和东南各有一条山源,常年水瀑潺潺,流到村里便形成前溪和后溪,分道穿越村中,再在村口桥亭处汇成合流,蜿蜒而南奔向浦阳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在嵩溪村,村民习惯叫前溪为明溪,叫后溪为暗溪。明溪自然是裸露见天的溪流,而暗溪则是遮盖于地下的溪流。暗溪是嵩溪村一道独有的景观,它从村后山上一直流到村口,蜿蜒百折难见全貌。暗溪从村底流到村口,溪上建有六座古老的石拱桥。这些石拱桥高低跨径各异,随暗溪的流向顺势而建。在几座石拱桥上,还垒建着一幢幢石屋,小溪在石屋下面若隐若现,通过一边幽幽的洞口,可以透视到对面洞口的点点光亮。而在每个桥洞口,都建有相应的水埠、蓄水池和水井,供村民日常生活所用。拱桥卧暗溪,溪水穿村流,如此奇特的山村水系,这在江南的乡村应该属独一无二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嵩溪村四面环山,峰峦叠翠,山体上蕴藏着丰富的石灰岩,因而以前的嵩溪村乃是远近闻名的“石灰村”。据记载,嵩溪村烧制石灰有上千年的历史,其石灰又以质良优异而闻名于浦江周边县市。久远年代的春夏之交,前往嵩溪村买石灰的客商络绎不绝,嵩溪村便形成一个名声响亮的“夏灰市”。也许因为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嵩溪绕村的山峦便形成了山如鸡冠、石像狮子、峰似青龙、峦犹白虎等“嵩溪十景”。而在久远的“夏灰市”年代,外地石灰客商曾惊羡于这里的山水之美、人文之胜、生活之富,竟将嵩溪村誉为浙中“小杭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因为拥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开采烧制石灰便成为久远年代嵩溪村民的生产主业。开采烧制石灰,会留下众多的石块、石砾、灰渣等废料。沿着那条暗溪走入村中,一座座石拱桥、一幢幢石头屋、一条条石板路、一个个卵石道地会纵横交错般闪现于你的眼中。那些古朴的石拱桥和石头屋,是由无数块比较规整的石块垒建的,虽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依然屹立不动;从村口伸向村底的村道,则是由一条条规则一致的条石板铺就,经过久远的足步踏行,石板道表面虽显光滑却几无破损;而石板道两侧与村中的一个个道地,则完全是由难计其数的石砾与卵石铺设,且按照不同的地段和地形,拼设成不同的图形。漫步于这个用石块累成的“石头村”,我们似乎走进了一个“百转千回”的“石头迷宫”。寻访中,我既惊奇于嵩溪村先民能将石灰废料充分利用到村落建设之中,更惊叹在那久远年代建设工匠们竟有如此精湛的工艺水平。是啊,一个旧村落,能用难计其数的石料垒建起6座石拱桥,叠建起600多间石头屋,铺设成7公里长的石板巷路,拼垫起上万平方米的卵石道地,并且还能将这个近千年的“石头村”保存得如此完美,无疑又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观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纵观嵩溪整个村落,民居均顺地势而建,且分布密集,错落有致。走进嵩溪村,你还能发现一个明显的村落分布现象,在鸡冠山脚下,半个村几乎是个纯粹的“石头村”;而另外的半个村,则属于徽派风格的古建筑村。也许是以前丰富的石灰石资源,让当年富裕起来的村民,逐渐从“石头屋”中迁居到了高大阔气的砖瓦村了。据导游介绍,嵩溪村现存古建筑大部分为清朝所建,约 1560 余间,计54600平方米。其中有徐氏和邵氏等各大族群宗祠43幢。在充满徽派风格的建筑群中,高高的马头墙仰天耸立,高大的门台庄严大气;而那些大小不一的宗祠、台门、戏台、大殿,都配饰有精湛的雕刻、漆绘、彩塑等民间工艺,无不闪透出当年的艺术神韵。尤其是那些名门富绅遗存的清代老宅,皆为青砖黛瓦,石灰粉墙,不仅结构精巧,风格别具,而且在山墙、门楼、窗楣、房梁、天井等处,都赋予了不同的宅号和堂名,还配饰着精彩的家训与壁画,充分彰显出匠心独运的设计水平和精湛高超的工艺造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历史悠久的嵩溪村,也许因为曾有丰富的石灰资源,让这个幽居的山村成为了富甲一方的村庄,更让嵩溪村成为了文风鼎盛和俊彦迭出的人文村。据考查,嵩溪村有清代秀才以上贤士共70多人,民国以来拥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导师、教授、书画名家更是为数不少。尤其是嵩溪村,一直来崇尚诗画艺术,在清初就创立了“嵩溪诗社”,绵延百年不衰;清末至民国,又续建“嵩溪社”,承继前贤大雅遗风;改革开放后,又组建“嵩溪学社”,踵趾相接,文脉袭续;2006年,嵩溪村被命名为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9月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同年12月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古村落,2014年由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一个村,如果有山有水,一定是个富有自然灵气的地方;如果有诗有韵,一定是个富有精神魂魄的地方。嵩溪村,山美水秀,诗长韵浓,便是一个有灵有魂的古村落。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鹊桥仙•嵩溪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诗朋兴会,浦江寻访,遐念嵩溪心动。古幽村落韵无穷,鸡冠秀、清流奔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石桥隐现,巷街交错,黛瓦粉墙如梦。文风昌达俊贤多,桃源境、怀情与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