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去年初秋,甘青之行结束后,此行美篇一直未能成型,闲暇时间不断续补。</p> <p class="ql-block">天水是伏羲诞生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p><p class="ql-block">相传上古时代,华胥国有位叫华胥氏的姑娘,某天她到雷泽(地名)游玩,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脚,无意中的举动,使她有了身孕。华胥氐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孩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伏羲长大后,团结统领华夏族各部,定都陈地,封禅泰山。</p><p class="ql-block">而后伏羲为统一后的华夏民族创立了吉祥瑞兽:取蟒蛇的身,雄鹿的角,鳄鱼的头,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组成了华夏民族的图腾——龙,华夏儿女是龙的传人,便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伏羲眼观四季变化及风雨雷电,创造了阴阳八卦;模仿蜘蛛结网发明了渔网,让人们捕鱼狩猎;伏羲还制定了男女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以鹿皮为聘礼,用所养动物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氏,防止了乱婚或近亲结婚,同时使华夏姓氏至此起源,并绵延至今,促使华夏民族从母系氏族阶段转入父系氏族阶段。</p><p class="ql-block">虽然关于伏羲的诞生地无可厚非,但其诞生日期目前尚无确定论。</p><p class="ql-block"><b>关于年份,存在争议。</b></p><p class="ql-block">一种说法是,出生在公元前7500年左右,另一种观点认为,伏羲出生在公元前5580年左右。由于历史记载不完整,不同文献记载存在着较大差异,导致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p><p class="ql-block"><b>关于月份与日期,众说纷纭。</b></p><p class="ql-block">一是农历正月十六,这一天,天水的百姓会到伏羲庙,祈求幸福和好运。</p><p class="ql-block">二是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区有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风俗。</p><p class="ql-block">三是农历五月十三日,从1988年起,天水市政府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伏羲的活动,认为这一日是伏羲诞辰日。</p><p class="ql-block">四是农历二月二十五日,有说法认为,农历二月二十五日是伏羲的诞辰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无论如何,伏羲及女娲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是神话,我们杯着崇敬之心进入了天水。因有伏羲庙,天水小西天关城又称伏羲城。伏羲城牌扁上的"伏羲城"三个字,是年近八十的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先生于二OO七年留下的墨宝。</p> <p class="ql-block">伏羲庙又叫太昊宫,俗称人宗庙,是我国伏羲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的庙宇之一。明成化十九年到二十年始建(1483年~1484年),经过多次重修,到光绪十三至十四年(1885年~1887年)的时候,进行了第九次重修。目前伏羲庙内共有大小房间76间,延南北向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递进。</p> <p class="ql-block">"开天明道"牌扁是伏羲庙最重要的牌扁之一。"开天明道"扁额悬于伏羲庙前门正中,由乾隆年间湟中观察使杨应琚题写,以更替佚失的"太昊宫"扁额。牌坊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建立,并于清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对"开天明道"扁额重新翻刻。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1885~1887年)又进行了重修,修建后依旧呈现出明代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挂上"开天明道"四个字呢,因为"开天明道"概括了伏羲的功绩,"开天"为开天辟地之意,伏羲创立了八封,使混沌宇宙有了天地之分。"明道"为阐明道理之意,即伏羲为后人阐明了天地万物运动规律和人类生死伦理法则。</p><p class="ql-block">伏羲庙的大门上,还挂着"与天地准"的匾额,这是明代著名学者胡缵宗的墨宝。其中"准"为同等之意,"与天地准"是要与天地的规律吻合之意,表达伏羲所阐述的道理,包络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理,与天地的规律相吻合,天人合一,任何事物皆如此。</p> <p class="ql-block">穿过仪门, 我们来到先天殿,它是伏羲庙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大殿位于宽阔的台阶上,重檐歇山顶衬以龙形吻脊。大殿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其前身是太昊宫。明嘉靖二年扩建,因伏羲先天八挂而取名"先天殿",清顺治、乾隆、嘉庆、光绪年间,缕次修建,但始终保存着当初的建筑风格。我们参观时,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重修不久,一改过去色彩斑驳,老旧苍桑的气息,使人感觉虽历经久远,但仍然体现当初的建筑"初心"。</p> <p class="ql-block">先天殿前,一棵高大的柏树倾倒在殿前,树身倾斜,伸向房顶,倾斜的树身由两根铁柱和一个石灰柱子支撑着,树虽不能直立,但在房顶上仍顽强地开枝散叶,繁衍生息,这棵树龄千余年的老树,成为伏羲庙中独特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进入先天殿,伏羲像映入眼帘,人们尊称伏羲为八卦祖师。雕像手捧八卦,象征伏羲发明了八卦。远古时代,人们对大自然一无所知,天气的变化,日月的运转,人的生老病死,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时人们每遇到无法解释的事情,都会问伏羲,当初伏羲也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后来他常常环顾四方,揣摩日月星辰、斗转星移,观察大地寒暑、花开花落,他看着天上的云,地上雨与雪,观察打雷打闪,刮风起雾,根据天地间阴阳之理,创造了八卦,并以简单又容易辨认的八种符号,来概括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后来逐步又创造了伏羲六十四卦。</p><p class="ql-block">仙天殿大殿的藻井便是伏羲的先天六十四卦图、八卦图和河图,河图被誉为宇宙的神秘魔方,河图其实是星图,伏羲将天文与地理对应,根据其中的规律摸索绘制了河图,为人类贡献了无以仑比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p> <p class="ql-block">先天店正中供奉的伏羲像,并不是蛇身龙尾,而是人首人身的神仙形象,这座伏羲像高三米,手托八卦,灵气逼人,正襟危坐在神龛中。相传伏羲作为人类始祖,不但创造了八卦,与女娲一起创造了人类。</p><p class="ql-block">传说,在宇宙初开之时,伏羲与女娲居住在昆仑山上,相依为命,他(她)们相互爱慕着,相约在各自的山头点燃一堆篝火,如果篝火冒的烟相互交叉,则俩人成为夫妻,如果相互平行,则以兄妹相处。他(她)们在两个山头上点燃篝火后,火堆冒出的烟很快相互交叉了,不久他(她)们高兴地拥抱在一起,但又羞于夫妻之名,最终还是以兄妹相称,但从此伏羲与女娲一起繁衍子嗣,快乐过活,从此便有了人类。人们不断繁衍生息,代代相传,从此便有了人类及人类社会。</p><p class="ql-block">(在河北邯郸的娲皇宫,也有类似的女娲与伏羲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先天殿中的这只龙马,对伏羲成为八卦祖师有着重要的影响。传说一天伏羲在河里捕鱼,偶尔看见一只白龟,他就把白龟带回家,挖一个池子把它养起来。而后听人说河里发现了一个怪物,他到河边一看,这个怪物长得说龙不龙,说马不马,身长还上了翅膀,通身上下还有鳞片,在河里走来走去,如履平地,当走到伏羲面前,就不动了。伏羲便找了一片树叶,把这"怪物"身上的鳞片画了下来,伏羲刚刚画完这怪物就飞走了。伏羲拿着树叶走到了水池边,他一边看着白龟一边看着手里的树叶,渐渐的他发现白龟身上的花纹中间五块,外边八块,再外边十二块…伏羲茅塞顿开,万物之间的万象不外乎一阴一阳而已,于是"先天八卦图"便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伏羲的地法天象起源于上古时代,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和日出升降,他悟出了乾坤的奥秘,起太极,制五行,定八卦。</p> <p class="ql-block">江泽民同志1992年8月来天水市时,为伏羲庙题词"伏羲故里"。</p> <p class="ql-block">钟楼,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六角形攒尖顶,用于祭祀活动,有"击鼓鸣钟"之礼。</p> <p class="ql-block">鼓楼,与钟楼作用相同,也是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用于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目前,石碑亭有36块石碑,"羲皇故里"的石碑是36块石碑之一。</p> <p class="ql-block">五彩补天石是用云南玉做成的。说起来伏羲与补天石的关系不如女娲近。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的打斗,给人类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女娲穷尽了身边所有的五彩石补天,然而还是有一个大窟窿没补上,最后她用自己身体补上了窟窿,使人类过上了平静祥和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伏羲庙,到天水老街打牙祭。天水老街是个仿古建筑的商业区,除街口的一棵千年老树外,其他建筑基本上都是西部大开发以后建成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