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垓下纪念馆几点建议(副本)

固镇抗战纪念馆(邢斌)

<p class="ql-block">文化传承关乎国本、国运,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到文化传承,让文物活起来。其实文化是根植内心的一种修养,所谓文物,一定是文在前,物在后这就是文化价值,在众多收藏中有种收藏叫红色收藏。今天我来介绍一下我关于濠城相关收藏!</p> <p class="ql-block">孟亦奇</p><p class="ql-block">原中共定合、五河县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孟亦奇(1921-),安徽泗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定合、五河县委副书记。1949年后,历任中共宿县、滁县、蚌埠地委书记,安徽省林业厅厅长,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中共安徽省顾委常委,安徽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孟老喜欢写回忆,写诗词,在上世纪1994年与夏永灿写了一封亲笔信,写到垓下,他曾经战斗的地方,抗战时候他多次到过濠城,回忆起在濠城北头、霸王城南面有一块石碑,上书古垓下三个字,</p> <p class="ql-block">这块石碑,后来七十年代被砸坏了,这一小砄被当地老百姓用做墙根基础了,万幸字还在,这次濠城老街大拆迁扒了出来,我家亲戚知道我喜欢就送给我!</p> <p class="ql-block">孟老关于垓下之战的诗词二首,录之,第一首,盖世英雄胜战多,沉舟破釜过漳河。挥戈西向曾无敌,𣄃上咸阳唱凯歌。第二首,鸿门失计未为多,祸起诸王竞倒戈,垓下悲歌催泪下,江南子弟又如何!</p> <p class="ql-block">关于在濠城建馆的几个设想和建议。第一濠城英烈馆,第二濠城红色文化收藏品,第三濠城民俗收藏馆。第四知青馆。第五党史收藏馆。</p> <p class="ql-block">第一,濠城英烈馆。</p> <p class="ql-block">1943年9月8日固镇伪军大队长丁寿堂带领伪军夜袭濠城,杀害濠城村农会主任张力池全家四口及镇派出所锄奸干事谌家争父母儿子三口,其他群众五人,制造了“九·八”血案。后来谌家争手持双枪,满身碻衣为父母和儿子送丧,那场面最何等悲壮,那种共产党人的气度,让几十年后老濠城人还传说着!</p> <p class="ql-block">血洒邵桥</p><p class="ql-block">-王宗荣烈士牺牲经过</p><p class="ql-block">1946年夏末的一天上午,浍北区邵桥乡王宗荣等几位同志到区政府临时驻地-军张家开会。散会后,回到邵桥乡公所。他们刚进到屋里放下武器出来休息,就发现群众惊慌,有“跑反”状。他们大吃一惊,发现真的来了敌人,赶快进屋拿出枪枝时,敌人已到村前,没有回旋余地了。于是几个人向正南跑去。由于阴雨,地里有烂泥,跑不快。等他们跑过一节地刚刚上路时,敌人的机枪就在大路上响了起来,当场牺牲了孙茂林、赵斌同志,王宗荣同志受重伤,躺在血泊里。等敌人赶到跟前,又用枪托砸了几下。敌人走后,抬回家三天,停止了呼吸。但因距敌太近,不敢发丧。后来由政府派部队押阵,才把王宗荣同志安葬下地。</p><p class="ql-block">为纪念王宗荣同志,解放后邵桥乡改名为宗荣乡。</p><p class="ql-block">(石湖区党史办供稿)</p> <p class="ql-block">崔国杰烈士证明书,濠城人民的骄傲</p><p class="ql-block">崔国杰烈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崔国杰是固镇县濠城人,少年时代曾在泗县草沟小学读书,与吴湘同志(解放前系我敌工人员)是同班同学。国杰上学不久,因家境困难而中途辍学,高小未毕业就回濠城老家务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我中华民族的反抗和斗争,</p> <p class="ql-block">国杰同志于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在我党开辟濠城地区时,成为我地下工作人员,在党的领导下,国杰同志进步很快,他经常积极地为我党我军搜集情报,传递消息,并多次掩护我过路干部和敌工人员。</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三年吴湘同志奉命调到泗五灵凤县敌工站工作。开始分工负责津浦线之新马桥、曹老集一线的敌工工作,不久兼做固镇地区的敌伪军工作。在敌工站吴湘同志与离别十年的老同学国杰同志相见。两人建立了工作关系。在此之前,国杰同志在固镇已建立了一个掩护点(情报站)。负责收集固镇地区的情报,这个情报点是在固镇东约半里路地方一块菜园里的住户,主人是个老邮递员(那时叫邮差),这个点可以掩护我方工作人员进出固镇。同时,国杰同志还利用其叔父在固镇开商行之便,经常出入于固镇。为进一步打开局面,建立更多的关系,一次国杰与吴湘同志去固镇工作时,却出了岔子,在国杰叔父请客的宴席上,有位客人认出了吴湘同志是“共军”的人。第二天当他们在大街上散步时。他们发现有人在盯他们的梢。于是他们分散行动,在国杰同志掩护下,吴湘同志取道来到了老邮差家,后安全返回。</p><p class="ql-block">一九四〇年至一九四五年,国杰同志在中共蚌埠工委领导下,继续做情报工作。其间国杰同志为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p><p class="ql-block">一九四六年,其舅任国民党灵璧县顽军大队长,国杰同志受蚌埠工委指派,在去做其舅的反正工作中,遭到其舅的毒手,被活埋于灵璧县城郊。</p><p class="ql-block">(石湖区党史办供稿)</p> <p class="ql-block">位于濠城的崔国杰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崔国杰烈士,濠城人,泗五灵凤县长徐宗田同学,受其指派在固镇地区转送情报,1948年在灵壁被其舅舅活埋。这是当时详细资料。(其实崔国杰还有个情报点在固镇东马场徐家让家里,当事人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邢沛坤烈士,濠城公社邢圩大队人,1948年在怀远作战中牺牲,</p> <p class="ql-block">这是1965年刘集区烈士登记表,表内烈属邢玉成就是邢沛坤烈士的父亲,当时62岁。</p> <p class="ql-block">第二濠城红色文化收藏馆,固镇抗战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1941年1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蒋介石集团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接着,调集20万大军,与日伪配合,向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围攻。新四军第四师展开了艰苦卓绝的三个月反顽斗争。由于顽军数倍于我,加之耿、吴、刘部叛变,斗争形势急剧恶化。四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准备越过津浦铁路,进入皖东北。为做好过路前的准备工作,四师敌工部派出张文华帮助筹建敌工科,开展固镇、怀远、宿县、灵璧一带的统一战线和敌伪军工作。欧明海调进该科,协助张文华,配合李文宗等开展统战工作,掩护四师过路东进。为让四师安全顺利转移,欧明海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只身出入于仲兴集、任桥集、长安集等敌伪据点。通过种种关系,陈述利害,争取伪军中立,让出四师过路通道。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开辟出一条从固镇以北穿越敌占区的百里长廊,为四师顺利转移准备了重要条件。</p><p class="ql-block">1941年5月5日,新四军四师直属队在彭雪枫师长率领下,于夜间分批从任桥站附近横越津浦铁路,再穿过灵固公路,经过百里敌占区,先到濠城,第九旅旅长张爱萍前往迎接,师直属队稍事休息整理,于7月渡天井湖,进入皖东北,驻管镇一带。前后一个多月,共通过部队和地方干部几万人,实现了彭雪枫师长提出的过路不损一人一枪的要求,创造了大部队越过敌占区安全转移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1941年5月5日,新四军四师直属队越过津浦铁路,先到濠城,第九旅旅长张爱萍前往迎接,师直属队稍事休息整理,于7日渡天井湖,进驻管镇一带。原已到达皖东北之第十旅,进驻上塘集、郑集、杨景镇之线。(新四军四师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彭雪枫与前来迎接的张爱萍合影!</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陈毅命令四师撤往路东的电报,</p> <p class="ql-block">活动于灵壁,泗县濠城八路军胡炳云大队抗战资料档案也很多!</p> <p class="ql-block">伪军经常出动扫荡,战斗十分频繁。1942年8月,浍北区成立的当天,即遭到固镇日伪军的袭击。9月,灵璧日伪军100余人侵占濠城。在霸王城修筑据点,准备站住脚跟后,进一步进犯泗五灵凤中心区。新四军四师十一旅三十二团二营,配合县长吕振球带领的县大队夜袭濠城,击毙伪中队长刘金璧以下数十人,其余伪军仓惶溃逃。9月14日,伪军300余,日军骑兵30余向灵壁南的晏路口、韦集、濠城等地扫荡,当晚住濠城,四师十一旅三十一团三营突袭濠城,毙散13名,伤敌23名,俘3名,缴获战马18匹,轻重机枪各一挺。9月15日,四师十一旅四营四连夜袭霸王城,全歼日军一个小队,伪军一个中队。11月15日,驻五河敌伪300余侵占濠城,被于一旅三十一团一营击退,歼其一部。11月18日,该营袭击沱河集伪据点,歼散40余人。经过多次战斗,浍北区得到巩固与发展,区直机构也逐渐健全起来,区委设书记副书记各一人,下设组织部、民运部。区委书记陈林阁(代理),副书记暂缺,组织部长阎兴礼,民运部长陈林阁。区政府设区长,副区长,下设公安、财粮、武装,银号、税务等机构,群团组织有联救会。区长周子萍,副区长马奕伦,公安区员黄培宗,财粮区员王聚德,区队指导员李大军,区队长李时守,基干民兵大队长丁修章,联救会主任陈林阁,青救会干事郭彬,银号主任李春华,税务</p><p class="ql-block">所长宋善之</p> <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在江苏宿迁半城的宋庄兴办江淮公学,首批学员为从两淮撤退时,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合计八百多人,由区党委副书记李世农(蚌埠解放后第一任市委书记)亲自兼任校长。同年11月,迁到宿迁南部的破蔡圩子,改名雪枫中学。</p><p class="ql-block">据史料统计,江淮公学开办至1949年7月先后共培养军事、政治、文化教育和经济建设各类人才达3000多人。除军事人员分散在全国各地外,大部分都在安徽、江苏、河南、江西、山东和上海等诸省市工作。建国后,不少人成为党、政、军、文化和经济等部门、单位的领导骨干。这是当年江淮公学所用笔记本,公章。学员中包括浍北区濠城乡撤退干部,李春华带队。</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实验性使用毒气侵占固镇经过。</p> <p class="ql-block">建个固镇抗战主题纪念馆,我在浍南村的抗战纪念馆的物品可以全部搬去。</p> <p class="ql-block">2018年新任县委书记吴永彬去浍南村抗战纪念馆参观,吴书记问了我关于固镇红色文化的建议,我说了两个地方,一个是濠城北头老粮站仓库,一个是老火车站水牢两个地方。现在都建好了!</p> <p class="ql-block">第三,可否考虑建一个濠城民俗收藏馆</p> <p class="ql-block">濠城公社革委会大印</p> <p class="ql-block">县政工组任命徐崇龙为濠城公社书记的批文(1976)年,</p> <p class="ql-block">组织部任命张登勤为濠城公社书记的文件。</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太平车,完整无缺,也是在濠城收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这种拔步床也可以展示!</p> <p class="ql-block">1975年濠城大队社员工分花名册,所有生产队资料!</p> <p class="ql-block">濠城供销社资料,</p> <p class="ql-block">第四知青馆,当时上海知青,马鞍山知青下放固镇人数很多,我有全县各公社知青花名册,现在他们是寻根旅游的主力军。</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上山下乡办公室关于固镇的专门文件!</p> <p class="ql-block">当年上海市知青在固镇县组织下,去大寨,郭庄参观时,报销用的车船票据</p> <p class="ql-block">破坏上山下乡分子石湖乡强传杰批文!</p> <p class="ql-block">濠城公社知青名单。</p> <p class="ql-block">第五党史收藏馆</p> <p class="ql-block">重点是红军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红色党史资料展示!</p> <p class="ql-block">这只铁钟有2佰年历史了,重近干斤,声音洪亮原来为庙里所用,可做成一景点,警钟长鸣!</p> <p class="ql-block">项羽之印,唐代材质天铁,早年在濠城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