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四川深山里的一座国宝级古寺——大邑川王宫

宋丰昌

<p class="ql-block">  今年6月上旬,我们部分同学在大邑县新场古镇聚会,畅游了新场古镇。由于时间关系,加之那几天连续下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邑川王宫,没有去成,留下点遗憾。11月19日,我们同学再次到新场古镇聚会,这次我们专程前往,探秘这座穿越了400多年的神秘殿堂。</p> <p class="ql-block">  川王宫位于大邑县新场古镇川王村虎跳河畔 ,距成都75公里,距新场古镇6.5公里。川王宫始建于明万历48年(1620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初为明代先民为缅怀李冰治水功德所建,日后演变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虽然是三教合一,但是庙内的道教元素居多,庙内的修行者也基本是身着青色长袍束发的道人,可以看出川王宫还是以道教为主的。 </p> <p class="ql-block">  虎跳河为䢺江的一个河段,因河道狭窄,据说因老虎可纵身跃过而得名。虎跳河为大邑县八大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图为川王宫山门,山门居于整个建筑群中轴线之首,为重檐歇山顶建筑,穿斗式梁架结构。</p> <p class="ql-block">  川王宫坐北向南,建筑平面呈长方形,由山门、前殿、正殿和三清殿及左右厢房等组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占地面积约2530平方米。</span>有房间87间,主殿高约30米,建筑面积1464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川王宫整个建筑就像一个T字,随着地势层层增高,整个布局紧密,却又富于变化,其殿堂的样式极具巴蜀特色。川王宫采用了穿斗建筑营造手法,是川西地区近代木构寺庙建筑的珍贵实例(该图片为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一进山门就是前殿。前殿大门有一副对联:“放下担子入此门不分三教,站稳脚跟到这里都是一家。”此联彰显出信仰自由、宗教和谐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门内立有照壁,供奉着道教护法尊神王灵官。道教有五百灵官之说,王灵官为五百灵官之首,称号“都天大灵官”。在明代,他亦是著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摄毒,是一位享受国家祭祀的重要道教神仙。</p><p class="ql-block"> 王灵官背后供奉的是夏禹王。夏禹王即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历史治水能人,夏朝的开国君王。</p> <p class="ql-block">  从照壁两边侧门进入长方形四合院,院子中有一棵树,也不知是一棵什么树,长的很好。</p> <p class="ql-block">  悠长的川王宫被分隔成若干段落,两侧通道低矮,曲径蜿蜒,我们走在里面,仿佛恍如隔世。</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首先看到的是三霄娘娘塑像。三霄为云霄、琼霄、碧霄的合称,是明代《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p> <p class="ql-block">  挂有川王宫管委会吊牌的是正殿,也是川王宫的主殿,供奉着雍容庄严的李冰金身塑像。殿门有一副对联,右联为“春有花冬有雪是山间好景”,左联为“水可钓林可樵增眼底奇观”,这副对联生动描绘了川王宫所处的四季变换的自然美景,赞美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生。横批:“泽惠思安”。“思安”一词来源于宋朝,根据《元丰九域志》的记载,大邑县当时有十乡、一镇、一寨,这一寨即为思安寨。思安寨是当时为了抵御外族侵犯而修建的军事要塞,到了明代改名为四川嘉定州思安乡‌。</p> <p class="ql-block">  李冰,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历史治水名人。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李冰父子治水创建了奇功,其中以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  李冰塑像背后还供奉着一个神像,也是王灵官。</p> <p class="ql-block">  图为玉皇大帝塑像。玉皇大帝‌被视为宇宙的无上真宰,掌管三界内外、十方、四生、六道的最高统治者。在大邑川王宫中,玉皇大帝作为道教中的重要神祇,其地位和影响力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  这个殿里的玻璃罩子雾濛濛的,供奉的是谁看不清楚,据说还是李冰。殿门上方写有“顕黎護庶”四个大字,大意是“显现百姓的福祉,保护百姓的利益”。</p> <p class="ql-block">  在写有“顕黎護庶”四个大字这个殿门旁,挂有一个“宗教活动场所川王宫”字样的铜匾。据了解,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必须要悬挂这种牌匾,才能开展集体宗教活动。</p> <p class="ql-block">  配殿里也有刘备、关羽和张飞的塑像,作为一座融儒、释、道为一体的庙宇,刘、关、张塑像的存在也体现了宗教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这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对忠义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展现与颂扬。</p> <p class="ql-block">  正殿两侧厢房的配殿还供奉有观音、文殊、普贤的塑像。坐在中间的是观音,左边普贤,右边文殊。</p> <p class="ql-block">  相对应的还供奉着儒、释、道中地位最高的三神的塑像,即孔子、太上老君、释迦牟尼,三神像并肩而坐同享香火,也是川王宫三教合一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儒、道、释三神塑像的两侧分别放有一座钟和一个鼓。在川王宫的宗教仪式中,钟和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晨钟暮鼓的习俗不仅象征着时间的流转,还增强了宗教仪式的庄严性和神圣感。钟和鼓的敲击声在宗教活动中回荡,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使信徒们更加虔诚地进行祈祷和祭祀‌。</p> <p class="ql-block">  图为两位财神塑像。左为武财神赵公明,是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中的重要财神。人们相信赵公明能够带来财富和好运,因此常常在商铺、家中或寺庙中供奉他的神像,祈求财源‌。右为文财神比干,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忠臣”。人们在祈求财运亨通的同时,也向比干祈求公正与诚信,希望能在商业活动中保持正直的品格,赢得更多的财富与尊重‌。</p> <p class="ql-block">  这个挂在墙上有点像古代钱币的物件,可能是川王宫内用于装饰或者象征某种意义的钱币装饰品。这些物件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位于川王宫建筑群的后部,由于年久失修,楼板已朽,我们没有进去,只是照了几张相。</p> <p class="ql-block">‌ 图为“八角亭”,位于三清殿前。该建筑是明代建筑风格,高12米,宽1.2米,采用穿斗式梁架,<span style="font-size:18px;">八角攒尖顶‌,属</span>于川西地区近代木构寺庙建筑的珍贵实例‌。</p> <p class="ql-block">‌ 位于川王宫回廊尽头的就是三清殿了。三清殿是川王宫最高最大的殿宇,也是川王宫的核心建筑。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最初是为了纪念先秦蜀太守李冰而建,后来逐渐演变成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p><p class="ql-block"> 此外,三清殿的建筑布局和结构也极具特色。它依山势而建,屋顶造型丰富多变,与周围的山水环境和谐共融,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三清殿主殿供奉儒、释、道中地位最高的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这三位尊神合称为“三清”,是道教诸天界中最高者,也是道教对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的合称‌。</p><p class="ql-block"> 三清殿不仅高耸巍峨,气势恢宏,其所在的后院亦是最为宽敞之地,设计最为丰富多元。大殿最上层还供奉无极圣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川王宫整座庙宇看起来十分朴实,外观没有华丽的修饰,庙内的陈设也十分简单,漆黑的廊柱屋檐,幽暗的殿堂厢房,看起来十分具有历史陈旧感,由于庙内没有香火,游人稀少,显得有点冷清。</p> <p class="ql-block">  看似普通,却又处处透露着不一般,随处可见飞檐翘脚,殿堂巍峨,殿堂之间由院落相连,三重院落从山门往后依次增高,各种形态的天井都别具一格,整体布局紧密而富有变化,普通简单的建筑外表下透露出一种庄重严谨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  2013年5月3日,川王宫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座川王宫,承载着蜀地历史,传承着道教文化。它</span>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宫殿,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是道教文化与地方民俗融合的典范。这里许多古老的碑刻、壁画,以无声的语言讲述着过往的故事,每一幅画面、每一段文字都是历史的见证,让人不禁驻足,细细品味那份岁月的厚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邑川王宫,一处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却也是心灵得以栖息的净土。</p> <p class="ql-block">二0二四年十二月三日于成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