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之二:太极运动与肺(大肠)之间的关系

梁翠平(十二代 北京 )

<p class="ql-block">  心语</p><p class="ql-block">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学瑰宝,具有传承价值。传承国学经典,对我来说水平学智浮潜,对易经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也只是略知皮毛;但是,太极拳运动对人体内五脏六腑的影响以及产生的作用,我深有体会,因为我年青时,响应党的号召,下乡插队到农场,经长在水稻田里干活,得了"风湿性心脏病,心脏间歇,风湿、类风湿性骨关节病,颈椎腰椎骨关节增生,压迫神经,时常头目眩晕,几乎丧失了自制能力,并经长住北大医院监护,背豪特监测心脏,每天口袋里必备“速效救心丸";每年要在我的上下肢体骨关节上注射封闭液2~3次。没想到,通过近40年太极拳运动,我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生巨大变化,从一个体弱多病,变成一个身体非常健康、有活力的太极优秀传承人。事实证明长期修炼太极拳,不但能调整人体内“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阴阳平衡,对中老年人慢性疾病起到预防作用;我要尽我最大力量,向社会推广太极拳,让身体虚弱不太健康的年轻人,中老年人动起来,打太极、传太极、造福个人!家庭和社会!!</p> <p class="ql-block">  上篇文章写了太极拳运动与心、胃、脾等功能的互动,这篇文章写一下太极与肺(大肠)功能的呼应;人体脏腑功能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排斥,太极运动能调动人体内脏腑功能的气血运转畅通,达到阴阳平衡:证实了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谈到太极拳与五行的关系:“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分阴阳,阴阳分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之间有清浊二气、人体内同样存在清浊二气;天为阳地为阴,阴阳相交化生万物。人体是外为阳内为阴,阴阳相交生精气神(人有三宝:精、气、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太极拳运动能增加大小肠蠕动次数,调理三焦;</span></p><p class="ql-block">喜欢太极拳运动的朋友,在清晨阴降阳生的时间进行晨练,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吸取“天地之精华”。在太极拳运动中,存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并采取复试呼吸与顺呼吸的相结合,使腹部<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开有合、开合鼓荡、</span>加大了肺部呼吸,增加了大小肠蠕动次数,促使上中下三焦的畅通,有利于体内对营养的吸收,对垃圾及时排出,人体中阴阳属性不断的转换,调整“五脏六腑”之间的阴阳平衡,阴阳协调,使每一个练拳人,在太极拳运动中达到外形饱满,内气鼓荡,面色红润、精神高昂的健康状态!!</p> <p class="ql-block">太极运动对肺功能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大家知道:“肺在人体的作用和功能主要包括呼吸功能、防御功能、代谢功能、输送功能”。长期习练太极拳的朋友都知道,通过太极拳运动,强化了肺部通气、换气、防御、代谢、输送等五大功能的运转;特别是自身免疫力得到了提高,可以抵挡钙化前的空洞性病毒。(比如:新冠肺炎通过“空气传播”,出现了“时空重合“时空伴随者”的肺病);具有关部门统计,疫情三年期间,长期坚持习练太极拳的朋友,由85%的人员安全的度过了三年疫情期间病毒的感染(包括我自己,在三年疫情期间我带着学生从未间断过太极运动);对不参加太极运动的众人、者反之:在三年疫情期间,空洞性病菌安静地迅速的进行了钙化,浸润性病毒逐渐地扩散,对不参加太极拳运动的朋友,被病毒传播感染快,中招率较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原因就是长期习练太极拳的人,行拳时充分运用腹式呼吸与顺呼吸的结合,使肺部一吸一呼的时间延长,也就是说:“慢吸慢呼”随太极拳缓慢的柔和的动作,完美融合在一起,强化了肺部通道呼吸鼓荡,收缩纳气防御代谢功能,增强肺功能免疫立,对“时空重合”病毒有免疫抵抗作用;被感染几率较小,太极拳运动还有康复“慢性肺结核”疾病,预防流行性肺部病菌感染,感冒;它是强身健体的最好运动方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喜欢太极拳运动的朋友,还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在马虹直系中,由第十二代传人优秀传人,太极拳名家杨合发先生连续多年组织“马虹直系挑战九九”活动,得到了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称赞及认可,行拳之人你最想要的是,通过练拳达到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天人合一”境界,想要达到该境界,就必须经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无论“春夏秋冬”在太阳旭旭升起时,也是阳气上升,阴气下降的时,你开始了太极拳运动,心情喜悦,你的精神调整到最佳状态,行拳时对招招式式都不要忘记调息,采取“深、长、细、匀”以及顺呼吸与复试呼吸相结合的呼吸方法,做到:“内气鼓荡”、“气沉丹田”。加大肺主气功能、增加肺活量,有利于肺的萧降,激发支气管舒张、弥散功能。锻炼改善了呼吸肌气管,改进胸廓活动度,通过吐故纳新,推动了体内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以及加速气血的循环与运行。</p> <p class="ql-block">  在太极拳运动中处处体现一动而全身无有不动,一合而全身内外上下无有不合,太极运行以外引内,内外相合,互为表里、渗透、促进,推动气血在身体内快速运行,使身体各部位经络都得到充分的营养与活力;另外行拳时能使肺部呼吸与皮毛开合联系在一起,与动作开合、虚实、起伏转换结合起来,充盈肺气的宣发和血管道的通调产生内气,内劲引导运动的外形,凝聚意念,环环相生,使肺活量加大,免疫力得到了极大提高,所以常常坚持太极拳运动的人,精力充沛,走起路轻盈,心情愉快!面色红润!比不参加太极拳运动的众人年轻10~15岁,一点都不夸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