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夹江华头古镇位于夹江城西面约35公里,属于峨眉、洪雅、夹江三县交界的地方,地形以山脉为主。华头古镇坐落于大旗山与峨眉山余脉尖峰山之间的一块山间盆地里,平均海拔高度548米。古镇约半公里长,已有3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华头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咸丰二年(1852年),当时此地东三里许的苟家场因遭洪水被毁,苟家场迁至今华头小学处的三角洲上头,因地形有如华头,故名铧头场。后迁今址,改铧头为华头。</p><p class="ql-block"> 明清及至民国期间,铧头场一直是夹江和洪雅两县共管之地。1949年设乡,1951年划属夹江管辖,1992年设镇。是2018年四川省入选全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之一。2019年,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原华头镇、歇马乡、麻柳乡合并为华头镇。</p><p class="ql-block"> 华头镇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积淀。著名景点包括华头古镇、尖峰山、沈家墓园、王家照壁、金铜峡等。华头古镇最值得看的地方有三个:铁索桥、辕门仙草谷、稚川溪。</p><p class="ql-block"> 铁索桥。铁索桥是华头古镇的标志性景点,横跨在稚川溪上。这座桥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该桥原名“兴隆桥”,桥头尚存的石碑上有“道光拾叁年夏”的题刻(即公元1833年),由此可以准确地表明该桥的修建时间,也可推知在建“铧头场”之前,这里已经是山乡人的聚居地,建桥以方便两岸人的往来。铁索桥虽然摇摇晃晃,却是每位游客必到的打卡地方。站在桥上观看临河吊脚楼和远山近水,更是景致多多,还可以感受到古镇历史的沉淀和古镇的独特风情。</p><p class="ql-block"> 辕门仙草谷。辕门仙草谷位于华头镇辕门村,是一个隐藏在大山中的静谧之处。这里种植了大量的石斛,包括叠鞘石斛和铁皮石斛,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石斛花,品尝以石斛为原材料的仙草火锅、仙草煲汤系列和仙草茶等康养产品。此外,辕门仙草谷还有“天生桥”和“风洞子瀑布”等自然风光,空气质量极佳,是一个适合放松身心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稚川溪。稚川溪又叫川溪河,是华头古镇的母亲河,为青衣江的右岸一级支流,其上游分为左右两支沟,发源于峨眉山北部深处的黄湾和大坪,溪水由南向北流过华头场,经歇马于木城的石面渡汇入青衣江。</p><p class="ql-block"> 华头古镇依河而建,一些楼房就在河畔的大石上打孔立柱建成,形成了独特的吊脚楼景观。沿着稚川溪漫步,溪水清澈,沿河的吊脚楼在款款流淌的溪水映衬下,让人感受到古镇的宁静和自然之美,别有一番景致。华头镇以其凉爽的气候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著称,被誉为“天然氧吧”“天然空调房”和“洗肺好去处”。因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游客。</p><p class="ql-block"> 华头场,西南边为蜿蜒的峨眉山余脉,东北边为绵亘的大旗山脉,在交通不便的古时,这里应是属于荒落闭塞之地。然而,华头古来一直是人居选地。从华头场的个别碑志、乡人家谱、以及询问中,可了解到华头乡人多是外省移民后裔。</p><p class="ql-block"> 种种迹象表明,清中晚期时是华头的鼎盛时期。地处大山之中,华头的兴盛,不可能仅靠农耕。古时,交通不便,峨眉山、瓦屋山,乃至远外的彝族聚集地,都会通过华头场与夹江、洪雅等内陆城乡互通互往,借助于稚川溪水路,能更方便地进行农商货物的运输与贸易,华头场成为了稚川溪上游最大的水渡码头。山大林深,山货野味充足,也是华头与外界交易的重要资源。</p><p class="ql-block"> 据说华头场的老街叫洪雅街,以及早年的正街、背街都仅存地名,现保留下来的老街只剩两条,分别是上河巷和学前巷,现统归川溪社区的街巷管理范围,其他街道及其房屋建筑则已“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 上河巷沿河而建,是古镇的主街,约一丈宽的街道现铺设着整齐划一的机制石板,街两旁是联排的传统民居。从河对岸看,靠河一边的建筑都是传统的吊脚楼,影映在溪水里甚是好看。古街古市,古镇古风,一些房屋外的木隔板上或二楼的楼裙上,还留有一些早年的标语口号或领袖语录。</p><p class="ql-block"> 学前巷,因邻近学校而得名。该巷宽丈余,三合土铺路,两边都是旧房,有平房,有楼房。商业氛围浓厚,很多房屋都变成了商铺,塑料遮蓬很是显眼。仔细看过去,木构石础风雨剥蚀严重,巷子两旁的房子应该都是很有历史的。</p><p class="ql-block"> 华头古镇上保留着古老的赶集文化。华头古镇的赶场时间是农历的四、七、十。华头古镇的赶场文化也非常丰富。每逢赶场天,附近农民会背着自家的大米、蔬菜、畜禽等来到集市上出售,加之华头场街道狭窄,赶场天或有乡间集会时,街上挤满了人。赶场天,还有一些老人会在茶馆里泡上一天,慢慢享受悠闲的生活。当然,古镇不赶场的时候会非常冷清,游人稀少,这里还未被商业气息包裹。</p><p class="ql-block"> 华头镇的特色美食也是远近闻名,如华头场的“火坑子”腊肉、豆腐干和原浆白酒,可谓是当地之“三绝”。山里的猪肉,膘肥肉厚,土法制作,颜色好看,味道独特。豆腐干更是名声在外,场上有多家豆腐干作坊,门前立着自己的招牌。高山环境中的黄豆和泉水,保证了豆腐干的品质,加上祖传数代的工艺,使得这里的豆腐干口感好、回味长。有机会来此享受美食的客人,吃“火坑子”腊肉,佐以豆腐干,喝华头土法精酿的原浆白酒,定会让人三生不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曹忠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12月3日</p> <p class="ql-block">华头古镇碑记:</p><p class="ql-block">清咸丰时,苟家场迁至今华一小学处的三角洲上头,因地形有如华头,故名铧头场。后迁今址,改铧头为华头。</p><p class="ql-block">解放前,华头乡由夹江、洪雅两县分管,辖15个保。1951年上半年,夹江县属华头乡4个保和洪雅县属华头乡5个保建麻柳乡,同年年底,华头由夹江统一管辖,并将漏管29年的原属夹江县华头飞地杨沟村和吴河村交洪雅县。</p><p class="ql-block">1958年,华头乡改为华头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华头乡;1992年8月13日,改华头乡为华头镇。</p><p class="ql-block">2019年,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原华头镇、歇马乡、麻柳乡合并为华头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