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尽春来浸润书香

悠闲是梦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也被认为是一部文学名著。它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史事,包括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左传易读》可能是某位作者对该书的解读或者说是对该书内容的简化版,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学习《左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自11月9日偶然得到一本《左传易读》以后,我不断地翻看,竟然有了爱不释手的感觉。因为全篇都是古文言文,尽管作者给予了断句,但还有一些生僻字和语句,让我很难快速完成阅读。我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凭着脑海中的历史知识先了解个大概,然后再慢慢地品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近期,我想写一篇关于曹姓的发展变化的文章。在看《左传易读》的时候,刻意地找一些与曹姓有关的曹国去读。通过一段时间的认真研读,我逐渐了解了曹国的历史,了解了曹姓始祖曹振铎以及曹国的附庸国邾国、小邾国,了解了小邾国的曹姓是颛顼(zhuan xu)之后的历史。然后,我又通过查阅其他相关资料,从中发现关于曹姓的起源,历代史书均有较为详尽的记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甲骨文中,曹字像两个人在争辩,即原告和被告相对状。下部是曰,表示两人在说话,在争辩,在打官司。所以古代诉讼的原告和被告称为“两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元和姓纂》:“颛顼元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氏。至曹挟,周武王封之於邾,为楚所灭,遂复曹氏。周文王第十三子振锋,封曹,亦为曹氏。因宋所灭,子孙以为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北宋时代官修的《大宋重修广韵》:“颛顼玄孙陆终之子安,是为曹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隋书》:“康国支庶分王有曹国,即以曹为氏。”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上面可以看出,曹姓的渊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叔振铎被周武王封于曹,建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成为始封之君,也成为曹氏的始祖;二是由邾姓改姓为曹。朱姓源於周时的邾国,而邾国本是曹姓所建。颛顼帝的元孙陆终生有6子,其中第5子安被周武王封在邾(山东邹县)。古之邾国的贵族一直以国为氏。邾国后为楚国所灭后,安之子孙,一部分改姓朱,一部分则复姓为曹;三是一度是唐王朝的藩地,居住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的曹国,出于对中士文明的景仰,曹国中先后有数万人通过新疆南北麓、阿勒泰一线的古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定居之后,就以曹为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代曹姓的人口已达730余万,为全国第二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9%。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四川三省,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湖南,五省的曹姓又集中了31%。河南为曹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10%。</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进一步挖掘河南曹姓文化,来自平顶山、许昌、信阳、驻马店、开封、三门峡的多位曹姓文化研究爱好者继2024年10月31日信阳之行之后,于11月30日再次相聚郑州,参观河南省长城书画院并听取曹云忠院长和在郑的曹姓家人对河南省曹姓文化研究工作如何开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河南长城书画院宣传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河南省长城书画院是以军师离退休老干部为骨干,以众多书画爱好者为基础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书画院,经过省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于2006年8月1日正式成立。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自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由长城书画院主导、河南博骐置业有限公司出资联合在绿博文化产业园区,征用土地64.5亩,投资5个多亿建造一座14万平方米长城书画城,项目已于2014年5月奠基并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先后举办各种展览近百次,召开研讨会60多次,出版书画集60余册同时,书画院心系慈善事业,为灾区和革命老区捐赠书画作品价值近二千万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河南省长城书画院能够有现在的规模,倾注了曹云忠院长很多心血。曹云忠院长出生于河南郸城,81岁,中共党员,毕业于国防大学、曾任军分区司令员兼预备役师师长、武警云南总队总队长、武警河南总队总队长、少将警衔。河南省人大常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是河南省长城书画院的首任院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11月30日下午3时许,我们一行8人在河南省曹姓文化研究会筹备组曹功海组长的带领下,驱车来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同城大道与墨香街交叉口西北角长城书画城博物馆五楼参观学习。曹云忠院长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带领我们环绕五楼观看了书画展厅和宣传长城书画院的相关视频,详细介绍了书画院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曹云忠院长说:“长城书画院地面建筑共五部分:第一部分是长城书画博物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室内展馆有历朝历代书画展馆、毛主席手迹馆、十大元帅手迹馆、十位大将手迹馆、张爱萍等军内书画大家手迹馆、河南省历届美协主席和书协主席馆;可以接待全国书画大展、临时展厅、多功能厅;能把中国几千年来的书画史尽收眼底的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馆(馆内陈列文房四宝的来历、制作工艺及全国发展现状);第二部分是书画名家艺术苑。建筑面积1310平方米,主要为张海、新尚谊等全国知名书画大家建造艺术馆;第三部分是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6621.52平方米,150个床位,主要为全国书画家来此创作、培训、高端讲座等提供食宿服务;第四部分是书画大厦和书画展销中心。建筑面积52559.6平方米,主要引进省内外知名文博机构、艺术品拍卖公司、画廊、酒文化、茶文化、豫剧等。同时,在长城书画城门前和西侧(紧靠绿博园的两块绿地空间内)分别建造中原名人名家名将雕塑苑,为彭雪枫、杨靖宇、吉鸿昌等英雄将领和中原历史上的老子、杜甫、张仲景、岳飞等名人名家制作群雕、浮雕,将‘老子出关’、‘木兰从军’、‘岳母刺字’等典故用雕刻的方式分列其中,使两苑成为开放的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该项目已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授予‘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电子商务基地’、‘河南大学研学基地’,还被河南省文旅厅授予‘河南省4A旅游景点’,目前正在申报5A景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曹云忠院长思路清晰,声音铿锵,让我感觉不到他是80多岁的老人,反而能感觉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战斗者”。我担心累着他,想上前提醒曹院长休息一会儿。还没等到我去提醒,他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水后继续向我们讲到:“书画院下设宣传策划部、外联部(市场营销部)、展览编审部、普及培训部、学术研讨部、综合办公室、毛体研究所、堆艺研究所等。书画院聘请全军20余位上将、40余位中将、150多位少将以及河南省30多位省部级领导为顾问,聘请张海、李锋等人为书画院高级艺术顾问,聘请河南省美协、书协主席团成员为艺术顾问,院士千余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看着热情洋溢的曹云忠院长,我由衷地佩服他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精神以及“家乡情怀、军人情怀、文化情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听完介绍,曹云忠院长又分别给我们签名赠书、赠对联。他赠送给我的书,名字叫《军人奉献岂止在战场》,该书详细叙写了曹云忠院长从一个豫东农家子弟参军入伍,经过党和部队的教育锤炼,逐渐成长为一名高级指挥官的过程,展示了和平时期当代军人的宽阔胸怀,远大抱负和进取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感觉不虚此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学习之前,我们还在金水区鑫苑金融广场16楼的会议室召开了河南省曹姓文化研究会筹备工作座谈会。在听取曹二虎、曹功海、曹新业、曹景泽、曹景伦、曹东方、曹玉玲等人的自我介绍和曹姓文化研究工作开展情况以后,在郑的曹姓家人讲:“我是第一次接触这个事,挺感兴趣。先期对曹姓文化的研究要有个粗线条的内容并且主题和立意要明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曹云忠院长针对河南省曹姓文化的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一要始终要和党保持一致;二要依法依规,多办好事。还即兴为大家诵读一副对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地人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健康是天健康是地有了健康顶天立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朋友是风朋友是雨有了朋友遮风挡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期一天的筹备会紧张而有序,大家不仅参观学习了河南长城书画院,而且听取了曹云忠院长和在郑曹姓家人的讲话,更重要的是学习了前辈们孜孜不倦的那种奋斗精神,让我们受益匪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正像“腊尽春来浸润书香”所涵盖的内容那样——在困境即将结束,好运即将到来的时候,人们开始通过阅读和学习来提升自己让书香浸润心灵,迎接新的希望和机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河南省长城书画院内的书画不正是“书香”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感谢在郑曹姓家人们的热情招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注①:康国系中亚古国名。《新唐书•西域传》康国,王都飒秣建城。唐昭武九姓国之一。唐太宗贞观五年(631)臣服于唐朝,建立了朝贡关系。贞观十六年(642)进一步加强了藩属关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