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京校之旅:与子同游清华园》

Jily

<p class="ql-block">  <b>北上之念,心向清华</b></p><p class="ql-block"> 儿子自8月14号上大学后,我们已有3月多未见, 虽经常微信视频,但也仅限于视频,那一方小小的屏幕,虽能解些许思念,却终是隔了万水千山的虚幻。思念如藤,在心底疯长蔓延,周末的闲暇成为了我奔赴北京的最好契机。从武汉出发,高铁如一条银色的长龙,呼啸着向北疾驰。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从江南水乡的灵秀逐渐过渡到北方大地的雄浑。一路思绪飘飞,窗外的风景渐渐掠过,仿佛每一秒都在拉近我与北京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到达北京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北方冬天特有的干爽气息。儿子早已在车站等候,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简单的寒暄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向清华园进发。</p><p class="ql-block"> <b>园门初入,历史的厚重感</b></p><p class="ql-block"> 踏入清华园的大门,就像翻开了一部厚重的史书。那古朴的建筑,高大的树木,仿佛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清华园”这三个字,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一场文化与精神的探索之旅。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苏世民书院,那独特的建筑风格融合了现代与传统的元素。阳光洒在书院的墙壁上,光影交错,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沿着小径前行,二校门出现在眼前。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了清华的百年风雨。洁白的大理石,精美的拱门,门上“清华园”三个大字,散发着古朴而典雅的气息。儿子在一旁给我讲述着二校门的历史,它曾经遭受过的破坏与重建,它见证着一批批莘莘学子的来来去去。从儿子的讲解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代代清华人从这里走过,他们带着知识的力量,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在二校门的周围,有很多游客在拍照留念,大家都想把这一标志性的建筑永远定格在自己的记忆中。我和儿子也不例外,站在二校门之前,让相机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那一刻,仿佛我也成为了清华历史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水木清华,诗意的栖居地</b></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便是那充满诗意的“水木清华”。“水木清华”四个字,宛如一首灵动的诗。这里湖光山色,绿树成荫。湖水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烁着清冷的光芒,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周围的一切。湖边的垂柳,虽然没有了春夏的婀娜多姿,但那纤细的枝条在风中摇曳,也别有一番韵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此时已没有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但荷叶的残枝败叶依然静静地躺在荷塘里,似乎在回忆着曾经的繁华。儿子说,每到夏天,这里就会成为清华园里最美的风景之一,满塘的荷花盛开,清香四溢。我闭上眼睛,想象着那幅画面,仿佛鼻尖真能闻到那股淡淡的荷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水木清华的附近,有一些古老的建筑,如工字厅。那是清华园里最早的建筑之一,红墙绿瓦,雕梁画栋。从外面看,它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儿子告诉我,这里曾经是清华园的行政管理中心,现在也是清华园里文化交流和接待的重要场所。我们在工字厅外驻足良久,感受着这座建筑所散发出来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b>学府深处,智慧的殿堂</b></p><p class="ql-block"> 清华园里,最令人敬仰的当属那些充满智慧气息的教学楼和科研场所。</p><p class="ql-block"> 走进图书馆,一股浓厚的学习氛围扑面而来。那一排排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像是知识的宝库等待着学子们去探索。图书馆里很安静,只有偶尔的翻书声和轻微的脚步声。儿子说,这里是他最常来的地方之一,每当他沉浸在书海之中,就感觉像是与古今中外的大师们对话。在图书馆里我看到很多学生在认真地看书、做笔记,他们专注的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我静静地看着他(她)们,那一刻的我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图书馆出来,我们又来到了清华的实验室区域。这里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虽然很多实验室我们不能进入参观,但从外面那现代化的建筑外观和一些展示的科研成果,就能感受到清华在科研领域的强大实力。儿子兴奋地给我介绍着他所知道的一些科研项目,他的眼睛里闪烁着自豪的光芒。他说,在这里,每一个新的想法都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每一次的实验探索都是在向着未知的科学领域进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清华之旅: 味蕾与心灵的双重盛宴</b></p><p class="ql-block"> 除了瞻仰清华园神秘而庄重的各种建筑物,儿子还带着我在园子里吃吃喝喝,感受戏曲,倾听古典。</p><p class="ql-block"> 清华的美食世界,是一场味蕾的奇妙之旅。清华的美食,宛如一部丰富多彩的美食典籍,每一页都写满了独特的风味与浓郁的校园情怀。走进食堂,热闹而有序的氛围扑面而来。那一道道美食像是精心排列的艺术展品,散发着诱人的香气。</p><p class="ql-block"> 清华的美食不仅仅是果腹之物,更是一种校园文化的传承与表达。在这里,美食如同纽带,将学子们与校园紧密相连,每一口滋味都饱含着对清华的热爱与眷恋,也让我这个有幸前来品尝的人深深感受到了清华独特的魅力与温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精神陶冶:清华园里的文化盛宴</i></b></p><p class="ql-block"> 儿子带我观赏“根深叶茂,戏韵流芳”晚会,那是一场灵魂与艺术交融的盛宴。晚会的舞台像是一个神奇的魔盒,打开的瞬间,便释放出璀璨的文化光芒。</p><p class="ql-block"> 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依次登场,不同年龄段的学子用自己的理解诠释着戏曲的韵味。而当清华大学的老师与国家一级戏曲演员压轴出场时,整个会场的氛围被推向了高潮。</p><p class="ql-block"> 舞台上京剧、越剧、川剧、豫剧、评剧等多种戏曲形式如繁花竞放。节目单里的《阿庆嫂》《昭君出塞》《江姐》《林冲夜奔》《春香闹学》等经典剧目似颗颗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在这一方舞台上,戏曲不仅仅是表演,更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纽带。它跨越了年龄,连接着不同身份的人,让我们在这喧嚣的现代社会里,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深厚的根基与蓬勃的生命力,那戏韵悠悠,将永远在心中流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而聆听儿子为我安排的迷你古典 - 白明中提琴演奏巴赫六组曲无伴奏表演之1,2,5三组,则是一次与高雅音乐的深度对话。当琴弓轻触琴弦,那悠扬的旋律便如涓涓细流般淌入心田。巴赫的音乐像是一座宏伟而神秘的建筑,严谨的结构中蕴含着无尽的情感。中提琴的音色醇厚而深沉,在白明大师的演奏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第一组曲的庄重典雅,第二组曲的灵动活泼,第五组曲的深沉内敛,每一组曲都像是一幅音乐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音符在空中飘荡,如同精灵在跳跃,引领着我们进入一个纯粹而宁静的精神世界,让心灵在音乐的洗礼下得到升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古典音乐的悠扬意境中走出,抬眼便撞进一片晚霞的怀抱。那晚霞似是被天公用最浓烈的色彩晕染,橘红、绛紫、暖金交相辉映,像一幅流动的油画。它带着宁静与绚烂,仿佛是古典乐的视觉化呈现,美到让人失语。</p> <p class="ql-block"><b>离园之际,不舍与期待</b></p><p class="ql-block"> 两天的清华园之旅很快就结束了。当我们走出清华园的时候,我的心中满是不舍。</p><p class="ql-block"> 这两天,我看到了清华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它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领略到了它作为中国顶尖学府的智慧与活力。儿子在这里成长和学习,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我知道,清华园的这段经历将会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我带着满满的回忆和对儿子未来的期待离开了清华园,离别前,我深情地抱了抱儿子!我相信,下次再来的时候,清华园依然会以它独特的魅力迎接我,而儿子也会在这片知识的殿堂里继续书写属于他的精彩篇章。</p><p class="ql-block"> 在返回武汉的途中,我在心中默默地为儿子祝福,也为清华园祝福。希望清华园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希望儿子在清华的学习生涯中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梦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