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影郎思维》做群众工作不能完全直来直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p><p class="ql-block">群众个体差异方面</p><p class="ql-block"> - 理解能力不同:群众群体庞大且构成复杂,不同群众的文化程度、知识背景、认知水平等存在很大差异。如果直来直去地传达一些政策、理念或要求,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群众可能会难以理解其内涵和意图,导致误解或执行偏差。比如向农村一些老年群体宣传医保政策的报销细则,若只是直白地念条文,他们可能完全搞不懂具体怎么操作,而需要用更通俗易懂、结合实际例子的方式去沟通。</p><p class="ql-block"> - 接受方式各异:有的群众性格开朗、直爽,可能比较能接受直来直去的沟通方式;但也有很多群众性格相对含蓄、敏感,直来直去的话语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被冒犯、不被尊重,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工作开展。例如在调解邻里纠纷时,若直接指责某一方的过错,即便说的是事实,对方也可能因为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而不愿意配合调解工作。</p><p class="ql-block">群众情感心理方面</p><p class="ql-block"> - 情感因素影响:群众在面对各种事务时往往带有丰富的情感。比如涉及到自身利益调整的情况,像拆迁补偿等问题,如果直来直去地说政策就是这样,没有考虑到群众对长期居住的地方那种眷恋不舍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等情绪,就很难让群众从内心真正接受相关安排,甚至会引发强烈的不满和对抗情绪。</p><p class="ql-block"> - 心理防备机制:当面对陌生人尤其是代表政府部门或组织来开展工作的人员时,群众可能会不自觉地启动心理防备机制。如果一开始就直来直去地切入主题,可能会让群众更加警惕和抵触,觉得自己只是被要求做事而不是被理解、被关心,而通过先拉家常、建立情感联系等循序渐进的方式,能有效打破这种防备,让群众更愿意敞开心扉倾听和配合。</p><p class="ql-block">工作内容性质方面</p><p class="ql-block"> - 政策复杂性:很多政策、规定本身是比较复杂且有诸多细则和条件的。如果直来直去地向群众宣传,很难将完整的政策含义准确传达。比如税收优惠政策,涉及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具体适用条件和计算方式等,如果简单直白地说有优惠,却不详细解释清楚谁能享受、怎么享受,群众(这里指企业经营者等相关群体)就无法真正利用好这些政策。</p><p class="ql-block">- 工作目标综合性:群众工作的目标往往不只是单纯传达一个信息或完成一项任务,而是要达到让群众理解、认同并积极配合,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等综合性的效果。直来直去的方式可能短期内能传递出基本内容,但很难达到让群众从心底里认同并主动参与配合的深度,不利于实现这些长远的、综合性的工作目标。</p><p class="ql-block"> 所以,做群众工作需要充分考虑群众的特点、情感和工作内容的要求,采用更加灵活、委婉、循序渐进的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与群众沟通交流,推动各项群众工作顺利开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