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撰文 摄像 审核 司良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91年秋,开国将军马宁(右)回长沟村看望乡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b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22年农历7月15日上午御賜司家道之妻任氏节孝碑揭碑仪式在沁阳市紫陵镇长沟村举行,参加人员有沁阳市原市长助理刘红記,原紫陵镇党委书记统战部副部长秦怀亮,长沟村司姓族长司兴玉,原长沟村支部书记贾应耒,原长沟村村长李长春等亲朋好友50余人。刘市长和司姓族长负责揭碑,原沁阳市亚达玻璃钢厂厂长司世伦主持仪式,司良伟朗读祭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长沟村,流传着清朝同治皇帝传旨旌表司家道之妻任氏的故事。该村北曾有一座清朝同治皇帝御赐的高3米多、宽1米的双龙头石碑,石碑正中雕刻“司家道之妻任氏贞节楷模”几个大字。当年,小朋友们常在碑前玩耍,听老人们一代代传说着该“贞节碑”的来历:早年,该村村民司家道在村南沁河滩经营着一大片桃园。该桃树品种好,成熟后的桃子味道鲜美。每当桃子成熟时节,无论官、民,还是路人,都能来桃园随意采摘和品尝,由此留下好名声。数年后,司家道积劳成疾离开人世。他的妻子任氏年轻守寡,不离不弃,靠纺花织布维持生计。她在伺候家中老人、教育子女的同时,仍像司家道在世时那样管理着桃园,学着司家道一如既往地奉献于他人和社会。对于任氏节孝双全、品德高尚的行为,当地官员秉承民意逐级上报朝廷,请求予以褒奖。朝廷对此极为赞赏,御赐双龙头石碑予以旌表。任氏节孝双全故事广受长沟村村民们的效仿和学习…。</b></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在宣传完善节孝文化的同时,为了弘扬“将军故里 红色长沟”的革命精神,到会领导及司明玉的后辈们又一起共同对长沟村“抗战老兵司明玉诞辰一百周年”进行了立碑揭牌仪式,祭奠英雄、祭奠抗战老兵、祭奠革命军人光荣的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的父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文/司良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父亲于1924年出生在豫西北沁阳县长沟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因有4个哥哥帮助爷爷、奶奶开荒种地、维持生活,所以父亲到了入学的年龄,爷爷就很想让家里出个文化人。托人说好学校后,爷爷就把父亲送进了一所私立学校念书。日本侵略军侵占我晋冀鲁豫之后,抗日的烽火在中原大地熊熊燃烧。1945年初春,寒风凉冽、大雪纷飞,八路军在豫西北冒着严寒进行抗日宣传。于是,父亲毅然从学校参加了八路军,日本投降后,父亲所在的部队在华北,华中转战了几年,解放了华北,又参加了准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一路所向披靡,旗开得胜。1947年7月1日,父亲在淮海战役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父亲历任要职。1952年夏季,因身体原因,父亲转业到四川省自贡市委机关工作,历任四川省自贡市委机关党总支副书记,自贡市委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后又调任自贡市盐业管理局任科长,政治部主任。1958年,根据组织上的安排,父亲回到了河南老家。我们兄妹在父亲身边生活,既心生畏惧,又无限崇敬。特别是在我们的童年时代,在那明月高挂、瓜果飘香的凉爽夏夜,全生产队的人围在院子里剥王米的时候,老少爷们最爱听父亲讲述他的部队生活,讲革命故事。父亲的严谨父亲一生作风严谨,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谋私,高风亮节。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地方,无论是对待生活还是对待子女,一个信念:求好事,凭能耐,相信组织,凭自己努力。在我们心里,父亲是慈祥的父亲,是可敬可爱的父亲,是世上最好的父亲。记得我们小时候,是父亲把我们兄妹三人送进小学、送进中学。在我们不想去上学时,父亲给我们抓一把晒干的红薯干,哄着我们去上学;在风雨交加、暴风雪的天气时,是父亲陪着我们迎风踏雪前行。一直把我们送到学校门口。1965年秋,15岁时,我考入现在的沁阳市第一中学读书,当时从家到沁阳县城15公里,既不通公共汽车,家里又没有自行车。接到入学通知,父亲高兴极了,背着我的行李,带上我的米面干粮,和我一起蹚过齐腰深的沁河水,把我送到学校报到,等把我安排到宿舍住下,已是下午6点。天快黑了,可父亲还是迈着双腿往家赶。望着父亲的背影,我心里阵阵酸楚。整整3年,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酷暑,几乎每到星期六,父亲都会跑到沁河边接我放学回家。上世纪70年代,长大的我期待着能早日找个工作,走出家门,挣一份工资,给父母减轻负担。当时有好心的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给我父亲说:明玉,你就不能给当官的兄弟说说,给良伟找个工作?"父亲听了不以为然地说:“那叫走后门,中央三令五申不准干部那样做。毛主席还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再说了,党和人民把权力交给他们,是让他们为人民办事、为人民服务的,不是让利用权力办自家事的。想工作?得等工矿企业来咱村招工。”等了一年,机会还真的来了。那年,紫陵人民公社分给我们村两个上山下煤窑当挖煤工人的指标。一听说上山下煤窑当挖煤工人时,村里的人都不去。父亲却来劲了:“良伟,别人不去,咱去! 事在人为,好好干,多干苦活、累活,说不定以后还能当个国家干部呢。”就这样,听了父亲的话,我报了名,第二天就到煤矿上班了。到了煤矿,领导看我经常帮助炊事员干活儿,又勤快又能吃苦,还不计较个人得失,就让我当了司务长。后来,因为表现出色,任劳任怨,把我调下山,到公社机关当司务长。再后来,我入了党,又转了干,到镇办企业当过厂长,还担任过紫陵镇的副镇长。和别人发生利益冲突时,父亲总是礼让在先。记得那天,我从镇上回家,见弟弟抱着父亲痛哭。原来,弟弟想当兵,体检通过了,可村里不让走。弟弟想让父亲去见见村干部说说情,父亲哪肯去?父亲的性格我知道,那就是从来不求人,不给别人找麻烦。父亲说:“村里不让走,可能是想当兵的人多。想当兵是好事,到部队锻炼锻炼成才快,只要下定决心当兵,今年不成等明年,明年不成等后年,反正年龄还小。”弟弟被劝下了。第二年,弟弟如愿以偿去了部队。父亲的情怀父亲心系家乡。父亲回乡这几十年间,他虽然享受着干部待遇,身心却从来没有放松过,60多岁还经常到地里参加劳动,闲下来就写回忆录,平时经常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一口粥、一粒米都来之不易,旧衣裳、新衣裳干净就行,贡献再大也不能骄傲自满,功劳再大都要谦虚谨慎,当干部要时刻想着群众,官再大也不要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特别是这些年,父亲与村里老一辈兄弟姐妹的感情越发浓烈深厚。80岁时,他让人把长沟村和他同龄的老年人召集到一起,在一起说说话、吃个饭;90岁时,他让人把长沟村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召集到一起见见面、说说话、吃个饭,并讲出了几十年来的心里话,感谢长沟村的父老乡亲多年来对他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还给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送去了100元的生活补贴。 常言道,老换小。父亲过了90岁,天天快乐得像个孩子。越是雨天、雪天,他还越爱串门。雪下得越大,他就越爱到邻近的大叔大婶儿家唠唠嗑。就在他94岁这年冬天,天降大雪,老爷子串不成门儿了,住进了医院。2018年1月15日22时40分,我的父亲走完了94岁的人生历程,心脏停止了跳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父亲一路走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传承好家风 共筑中国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沁阳市紫陵镇长沟村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司良伟热烈欢迎您的到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