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府城:风雨故人来

向东

<p class="ql-block">【台州府城崇和门】</p> <p class="ql-block">【嵩岳文献丛刊第一册,《嵩书》在其中,就是因为这部书,我认识了傅梅,一个在河南做过知县的河北人】</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雁荡山之旅,我们直奔台州,一个我期盼了许久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倒不是因为那儿有特别的景致或者稀罕的宝贝,而是那儿有一个我素末谋面但却很“熟悉”的人,他曾经做过台州的“一把手”,是百姓口中的“父母官”。</p><p class="ql-block">他叫傅梅,明代人。我对他的“熟悉”,是在他离世300多年后了。上个世纪末,我在中州古籍出版社工作时,参与了“嵩岳文献丛刊”的编辑工作,并点校了其中一部著作《嵩书》,书的作者,正是傅梅。傅梅是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就任河南登封知县,因政绩卓著选拔到京城任刑部主事,后因参与“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梃击案”的审理,得罪了郑贵妃被罢官。到天启间才重新起用。崇祯四年(1631)迁任台州知府,在职时间应该不很长,但颇有政声。而《嵩书》,则是他在任登封知县时编著的一部记载嵩山物事的书。在点校、编辑过程中,我在省市图书馆馆藏的大量古籍中,搜罗有关傅梅的家世、生平、著述等记载,对他也慢慢地熟悉起来,其宦迹所之,除台州之外, 也一一走到。故而台州,就成了一个我必欲至而未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被古人称为景色不输于西湖,而面积稍小一些的台州东湖】</p> <p class="ql-block">终于,我来了。</p><p class="ql-block">台(音胎,阴平声)州府城,并不在如今的台州市区,而是在临海市,距离台州市还有几十公里的路程。府城始建于晋,唐代扩建,之后历代逐渐完善。历史上,临海曾长期是台州的府(州、路)治所在地,直到当代才新建台州市区。而今天的临海,则一直被称为台州府,临海人也多称自己是老台州人。</p><p class="ql-block">我们住的酒店,紧邻着府城的东门,崇和门,城门对面就是有名的东湖。由崇和门进入古城时,天气正在变得糟糕,不仅刮着冷风,还夹杂着雨点。不舍得撑开雨伞,我们在古城中漫步,雨下得紧时就在路边店里休息片刻。府城的中心已经现代化了,西门街是一条老商业街,各类门店很多,吃穿日用品等都有。不过这些不是我在意的地方。既然到了这里,必须要看的首先是城墙。</p> <p class="ql-block">【台州府城部分城门和瓮城】</p> <p class="ql-block">【由朝天门(西门)冒雨登上城墙】</p> <p class="ql-block">【城墙】</p> <p class="ql-block">【望江门外的跨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炮台。当年傅梅就是凭着城墙和火炮平定了海寇的骚乱】</p> <p class="ql-block">台州府城墙,是国内保护完好的古城墙之一。它与西安平遥等平原城市的城墙相比特别的地方在于,因为它依山临海,所以城墙也是就山势而建,高低起伏,犹如一条巨龙般蜿蜒于山顶,因此它被冠以“江南长城”的称号。府城城墙现在保护下来的只有北西南三面,约4700多米,始于揽胜门,终于兴善门。因为天公不作美,我决定先走一段观赏体验一下。</p><p class="ql-block">于是,在朝天门我登上了城墙。向东北方向回望,乌云翻滚,冷风扑面,城墙正从山上蜿蜒而下,再远些的地方已经看不到了,我只好回头朝南而行。城墙外就是灵江,它绕府城西南两面东流入海。行不远便是望江门,忽然记起史书上曾记载傅梅当年到台州后“尝靖兵难”,与海寇乱兵斗智斗勇,最终获得胜利。那么,他曾经指挥府兵缒绳下城擒杀敌兵的地方,最有可能的应该就是这里吧?不由得,我慢下脚步,从垛口处向外张望:城墙不是很高,离江边大概也就是几十米距离,城外现在是江滨公路,车水马龙,人流熙攘。想到那是个冷兵器的年代,有这样的城墙作屏障,已经是相当了不得的防御设施了。继续前行,至城墙拐角处向东折过,继续沿江而行,直至兴善门,大约用了近半个小时。好在小雨已经停止,只有冷风依旧。下了城墙,边上就是巾山,有东西双峰各建有唐塔,山腰还有龙兴寺有南山殿塔和千佛塔,“一山四塔”十分罕见,也就十分珍贵,成为府城的标志。龙兴寺也历史悠久,寺中僧人唐代曾跟随鉴真大师六次东渡传法,日本僧人也不远万里到龙兴寺和国清寺学法,回国后创立日本天台宗,至今仍是国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兴善门进入紫阳古街】</p> <p class="ql-block">【兴善门边上就是龙兴寺和巾山古塔】</p> <p class="ql-block">【紫阳古街】</p> <p class="ql-block">【紫阳古街上的戏台,小巷,银行旧址和坊墙】</p> <p class="ql-block">【名小吃,紫阳麦虾】</p> <p class="ql-block">对着兴善门的便是有名的紫阳古街。古街不宽,青石板铺就的路面给人以沧桑的感觉。街道两旁店铺罗列,招挂飘彩。掌灯时分,颜色纷繁的光把古街点缀得温馨而诱人,有美食的香,美装的艳,还有名人旧迹引人驻足。历史上紫阳真人张伯端据传曾在此居住过,他也曾经出现在《西游记》中,为朱紫国王排忧解难。因而当这条不长的街道因没有统一的名称,按照旧时传下来的名称一段一名竟达五十多个,不免杂乱,所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改称今名。还值得一看的是古街上现在的清河坊迎仙坊等五座坊墙,、它不仅把古街隔成段落,而且还有防火功能,可以在发生火灾时起到隔断和救生的作用。</p><p class="ql-block">走在古街上,不免想起傅梅。这个在登封做知县时曾经为了寻找水源而带着衙伇挑着酒壶満山转圈的七品官,到台州做知府后,这条府城里最繁华的街道,他是一定会来的,品美食尝美酒,既亲民又悦己,乃人生一大乐事,“一把手”自然知道其中的奥妙,岂有不来之理?何况这里虽然偏远,但已经非登封小县可比,所以现在面对的每一处铺面都有可能留有他的身影啊。</p> <p class="ql-block">【揽胜门前的198級台阶】</p> <p class="ql-block">【台州府城墙被誉为“江南长城”】</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风停雨住。蓝天白云,旭日和风。我们一早往揽胜门去,以补昨天没能登临的遗憾。远远就看到揽胜门了,它雄踞于山顶,下面的牌坊上是四个大字:雄镇东南。从牌坊到城门要爬198个台阶,这对于古时的兵将和今天的游人,都是一个小小的考验。傅梅当年肯定是上过揽胜门的,而当时以他近60的年龄,又没有这么好的台阶可供踩踏,应该是有些难度的。只可惜去得太早了些,城门还没有打开,我们也只好在下面观览了一会儿,又沿着东湖折返回到酒店。</p> <p class="ql-block">【告别府城,那个在河南登封做官的河北人在浙江工作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上午,我们再次经过崇和门离开古城。我在心里默默地与那个“故人”对话,告别。时间虽短,但目的达到了:见过古城并登城揽胜,进了龙兴寺,逛了紫阳街,品尝了特色美食,也与这儿友好的老台州人有过短暂的交流。虽然他们说着我基本听不明白的话,虽然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傅梅这个人,但这不妨碍我在心里对他们说一句:知道吗,我和你们的“老领导”很熟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