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明自然养生心法之呼吸养生与天人相应理论

觉明养生之道

<p class="ql-block">简单地说,所谓呼吸养生法,就是利用呼吸启动身体的气机。除了饮食之外,呼吸乃是左右生命的最主要因素。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是人生的起点,也同时启动了人体后天的呼吸系统。一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寿终呼吸停止,人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呼吸的历史。我们每天约呼吸二万余次,但是几分钟不呼吸就会丧命,呼吸的重要性无与伦比,一般人却通常不太注意呼吸对健康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觉明自然养生心法将有关呼吸理论根据的几项基本元素详加拆解,让朋友们进一步了解阴阳、气血这些关键词汇的真实涵义,剖析其物理规则,并用现代白话、科学语言来解释,使其易看易懂。善用呼吸来强化气血,实为增进健康的治标及治本之道。气如流水,流水不腐,经常保持身上的气血清新流动,像山间小溪样清澈无染,此乃养生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是一本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中医理论宝典,其中天人合一、阴阳平衡、顺应四时的理念,一直被人们奉为养生保健的无上准则。觉明自然养生心法,根据《内经》的养生原理,乃针对身体的运动及能量需求而设计,只要勤练不辍,对健康必然大有神益。</p> <p class="ql-block">如果将《黄帝内经》这本书加以抽丝剥茧,最后只会剩下三个基本元素:气、阴阳及五行。但是气之中,原本就包含了阴阳,而五行也是由阴阳增减添删所变化出来的相生相克作用,因此,这三个基本元素彼此之间可看成上游、中游、下游的关系。它们都是气的衍生物,换句话说,《 黄帝内经》整本书的主题就是在谈论气及阴阳五行的变化。他最大特点在于透过天人关系,对气的范围及涵义做了多层次的分析,从“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的观点出发,阐述自然界与个体生命之间的运化规律。因为自然界能够为生命带来给养,也能带来祸害,所以人的一生当中应当学会如何趋吉避凶,由此便形成了以生命为核心的养气思想。</p> <p class="ql-block">以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气即能量,气是构成身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身体的强壮与衰败,皆取决于气的变化。“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基本上《黄帝内经》谈的是天人关系,全书以阴阳两气为主轴,指出养生的总则在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既然阴阳的观念贯穿《黄帝内经》全书,那么想要更加透彻地了解《黄帝内经》,必须进一步探讨阴阳的真正涵义,因为上自天地的演化、四季的变迁,下至人体气血的衰旺、寿命的长短,皆是阴阳消长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人体健康的关键在于“稳态”的保持,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一切慢性病的起因皆来自人体“稳态” 的被打破,必须从精神、体力、睡眠和食欲四大方面调整人体的稳态,这才是慢性病治疗以及亚健康状态恢复的根本出路。精神、体力、睡眠、食欲正是人体是否健康的表征,而健康的关键系于阴阳平衡。阴阳平衡就是生命稳态的适应性调节;所有的医疗手段都不是万能的,真正治好疾病还需要靠人体自我调节能力。阴阳五行必须互相制约,彼此之间才能保持平衡,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否则必生祸害。以人体而言,阴阳是创造人体的元素,如果阴阳二气失去平衡,人体赖以存活的生命力也将杂乱无章,终将致病减寿。</p> <p class="ql-block">阴阳的性质是什么呢?《 黄帝内经》说:“阳化气,阴成形。”这是解释阴阳属性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定义。我先说“阴成形”的部分。阴这种能量有变化为物质形体的趋向,天地万物的形体都由阴所化成,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肉体在内。阴主静,阴的基本性质是“固化”;基于阴阳对立的原则,阳主动,阳的基本性质是“气化”,它有变化为空灵能量的趋向。“固化的阴”与“气化的阳”这两种元素的结合,即是静与动的结合,然后才产生了阴阳平衡的状态,进而创生自然界的万物。人体中阴阳能趾的组成方式并不一定是黑白分明的,可能是阴中有阳,也可能是阳中有阴。</p> <p class="ql-block">“阳中之阳心也,阳中之阴肺也,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阴中之至阴脾也。”这都是阴阳表里相应的道理。人体就像张渐变的色纸,可以朝向物质的一方倾斜,也可以朝向能量的一方倾斜,换言之,它会偏向固化,也会偏向气化。一且阴阳的变化产生不调和的状况,疾病就会发生。</p> <p class="ql-block">“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与阳是性质相反的能量,在健康的状态下,阴阳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我们的精神会尽其所能地维持着阴阳平衡的稳态;人赖以生存的精气是由阴阳结合而成的,假使阴阳分离,精气的结构也就瓦解了。而一旦阴阳平衡的关系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疾病,如同我们的神经在兴奋及抑制功能失衡时便会生病的道理是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关于人体阴与阳、固化与气化的观念,人体共分四个次元,除了肉体次元之外,还有能量体、意念体、自性本体三种次元存在,物质与能量是种事物的两面。 各次元之间的分野,全在于振动频率的不同。振频越高的次元,密度越低,越趋于无形;振频越低的次元,密度越高,越趋于有形。这个理论类似《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的:“清阳为天, 浊阴为地。’”也是说阳的密度低、质量轻,所以上升为天;阴的密度高、质量重,所以下沉为地。</p> <p class="ql-block">人身小宇宙,身体的构成与天地同理。“精神者, 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属地浊而聚。”这句话指出,人的精神属于分散(低密度)的清阳,肉体则属于聚合(高密度)的浊阴,以上这些言论都在说明,天地万物皆是由气化的阳以及固化的阴媾和而成的。我们肉体固化的程度高,所以肉体属阴,阴是固化的形体,必须吸阳,加以气化,才能赋予生机,以维持生命的正常运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