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

墨骧

<p class="ql-block">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境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景区,地处营房里10号,总占地面积约40公顷。</p><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以南后街为中轴,西侧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东侧七条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合称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州最具代表性也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发轫于晋朝,成形于唐、五代,完善于两宋,鼎盛于明清,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街区基本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其中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家。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270座,其中159处被列为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冰心故居、严复故居等15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著名景点</p><p class="ql-block">冰心故居,林觉民故居,水榭戏台,严复故居,小黄楼,林则徐纪念馆,二梅书屋。</p> <p class="ql-block">南后街,北起杨桥东路达明路口,南至吉庇巷和澳门路交叉路口,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线。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是福州三坊七巷自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p> <p class="ql-block">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业)一应俱全,是昔日老福州城的中心城区。还有专为文化人服务的刻书坊、旧书摊、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两节的灯市。“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足开怀。”清末举人王国瑞这道诗中将南后街比为北京正阳门外琉璃厂,体现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风貌。</p> <p class="ql-block">这里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建筑技艺和特色,被赞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来到这里,除了看这些古老的建筑物和名人故居,你还可以欣赏到窄窄的小巷、白墙瓦屋和黄色木制房屋的独特风景。每个坊巷口都有一个石刻的牌楼,有直的有弯的,样子各不相同,但是都很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福州花巷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宋代,其名称的由来并非因为繁花似锦,而是源于历史上的税收机构“百花务”。‌</p><p class="ql-block">据《闽都记》记载,花巷原名使旌坊巷,后因宋朝末年在该地设立征收百花税的机构“百花务”,故更名为花巷‌。这一名称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还赋予了这条小巷独特的文化意蕴。清朝诗人叶观国曾在《榕城杂咏》中吟咏:“百花务名种种强,不知茉莉十分香。棕篮满贮楼前过,尽上奁台助晚妆。”诗句中描绘了花巷昔日繁华与花香四溢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古蒸燕是由福州特有的传统名菜肉燕发展而来的.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享誉五洲。 古蒸燕外以鲜肉捶打成酱,添加优质薯粉制作成皮,内裹虾仁、精肉、调味等馅料,具有闽都风味,色泽洁白,爽滑细腻,风味独特。</p> <p class="ql-block">肉燕又称太平燕,是福州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闽菜系-福州菜,肉燕别称扁肉燕。但是肉燕皮是由猪肉加番薯粉手工打制而成。是福州一大特色小吃,肉燕有别于福建其他地区的扁肉(扁食),两者口感是完全不一样的。燕皮薄如白纸,其色似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肉燕馅料则是将鲜鱼肉、猪腿肉,一起剁为肉泥,虾干、荸荠剁成末状,加适量骨汤、蛋液、味精、绍酒、虾油(或精盐),用筷子拌匀为馅。</p> <p class="ql-block">‌福州南后街花巷“小时候“主要卖的是各种美食和特产。</p> <p class="ql-block">严复,一言难尽的人物,如果用最简短的话说:中国近代历史中,尽管有辉煌和猖狂的政界人物,在严复面前,皆为过客。</p><p class="ql-block">严复以他的生平告诉人们:开放,尤其是思想开放,才能出现真正的变革与进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院内有两个展览,一是严复墨迹展,一是严复生平展,布展规模不是很大,但展览内容很大。</span></p> <p class="ql-block">‌国师苑是一个地名,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121号‌‌。因国师府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国师府第,建于道光二十七年(1848年),建筑图样采自京都,正厅大门高九尺,八人抬大桥可进出自如。正门两侧的石鼓高一米,分别置于门墩上。鼓壁上,刻有昂首向天石狮,鼓面凿有人物、花木图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正厅天井周边八角上站立八只石狮子,左右对称,形态各异。六块护栏长条石,双面均雕有双龙,身曲尾卷,首尾相接,雕工精巧,造型独特,别具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衣锦坊在南后街西侧,旧名通潮巷,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宋初改称棣锦坊,宣和年间,又改名禄锦坊,宋淳熙年间,进士王益详退归故里后,改禄锦坊为衣锦坊。此后,坊里还出了明代都御史林廷玉、进士郑鹏程等,他们荣归故里,而“衣锦坊”的坊名也一直沿用了下来,人们取其“衣锦还乡”之意。</p> <p class="ql-block">光禄坊</p> <p class="ql-block">郎官巷;为三坊七巷之一,在杨桥巷(杨桥东路)南侧,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往福州闹市区东街口,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因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清代名人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巷内。</p> <p class="ql-block">这是福州“世翰林”叶氏第六位翰林——叶在琦的故居。这栋古建筑拥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建筑面积达2321平方米,包含明、清、民国三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是三坊七巷内现存比较完好的古民居之一。</p> <p class="ql-block">塔巷</p> <p class="ql-block">同利肉燕</p><p class="ql-block">同利肉燕位于南后街98号B区,是三坊七巷文化街区的一部分。这家店的招牌菜是肉燕,口感独特,让人回味无穷。许多本地人从小吃到大的美食,代表了福州本地的风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官郎鱼丸</p><p class="ql-block">秋官郎鱼丸位于南后街69号,这家小店是三坊七巷的新宠儿。他们提供古法手作芋泥,甜而不腻,非常受欢迎。店内环境优雅,适合逛街之余歇脚休息‌。</p> <p class="ql-block">秋官郎鱼丸</p><p class="ql-block">秋官郎鱼丸位于南后街69号,这家小店是三坊七巷的新宠儿。他们提供古法手作芋泥,甜而不腻,非常受欢迎。店内环境优雅,适合逛街之余歇脚休息‌。</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在福州人民的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是福州历史与文化的象征。‌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处古城区。这里不仅是福州历史与文化的缩影,还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建筑,其基本格局至今保存完整。三坊七巷的历史和文化是福州人民骄傲和自豪的象征,承载着福州市民的情感和记忆‌。</p><p class="ql-block">随着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工程的推进,这片古老街区迎来了新生,成为展示福州文化的亮丽名片。修旧如旧的原则使得三坊七巷的传统风貌得以保留,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p><p class="ql-block">总之,三坊七巷在福州人民的心目中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象征,更是福州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