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h1><b><font color="#167efb">湖南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最近我与家人从长沙出发,在湖南绕了一大圈,领略了湖南壮美奇绝的自然景观、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世人景仰的革命圣地、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现记录于此,与大家一起分享。</font></b></h1><br> <h1><b><font color="#ff8a00">云端鸟瞰芙蓉国</font></b></h1> <h1><font color="#ff8a00">天下名筑岳阳楼</font></h1> <h1><b><font color="#167efb">上中学大学时,曾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的一些片段至今仍能背诵,可惜,多年来一直未与她谋面。这次湖南之旅实现了我多年的夙愿。</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 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构的古建筑,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2011年9月,岳阳楼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font></b></h1> <h1><b><font color="#ff8a00">烟波浩渺洞庭湖</font></b></h1> <h1><font color="#167efb"><b>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南岸,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 经过地质运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洞庭湖现已分割成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 三湖之间通过河网湖沼和洪道连接。 明清时期洞庭湖面积约5400至5600平方千米,此后由于四口分流入湖的洪水夹带大量泥沙,湖盆不断淤积,面积不断减少,现为2625平方千米。 <br></b><b>洞庭湖南纳四水,北接荆江四口,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不包括长江分流入湖的集水面积,流域面积约262800平方千米,约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14%。由湘江、资水、沅江、澧水、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与四口水系等8个水系的水域组成。地跨7省、183个县(市),南北长约470千米,东西宽约555千米。 <br></b><b>洞庭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洞庭湖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b></font></h1><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