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如龙卧北疆,哪块砖石不是殇?——记怀来水头长城

乐在山水间

<p class="ql-block">  11月30日(周六),无意中滑看“小红书”,看到张家口怀来县拥有多处明长城遗址,包括样边长城、水头长城、陈家堡长城、大营盘长城、踞虎关长城等,均为野长城,遂临时起意而行之,目标——水头长城。</p><p class="ql-block"> 水头长城因村得名。水头村位于挂子庵山与挂子庵沟的结合点,据说因这里有泉眼终年不绝,形成一条水路的源头,因此得名水头村。按“小红书”介绍,我们驱车直奔水头村。一路高速转乡道而村道,看见以长城门楼为标识的“水头”村牌楼时,知道离长城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  水头村门楼外侧镌刻着“水头”二字,内侧则镌刻着“怀远祥来”四字,将“怀来”二字藏于字内。进村后问过当地老乡,据老乡介绍,山里修了通向长城的山道,车可以一直开过去。过了牛圈右拐上山,一路往山里走即可。</p> <p class="ql-block">  穿村而过往山里走,路还算好走,个别地方路面是碎石路,大多地方已完成初步硬化平整。车行至这个岔路口时,往左走即可。</p> <p class="ql-block">  水头长城建于明代,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顺新修的山道而行,至无路可走时,已到长城脚下。高耸的圆形敌楼已遥望在眼。水头长城据说向南走可以通北京的门头沟。</p> <p class="ql-block">  辩识了一下上山的路,沿小径开始登山。登山难度不大,也就是几分钟就到了坍塌的城墙边。踩着碎石就能上到长城了。不过水头长城坍塌的较为严重,许多倒塌的石头堆积在长城城道上郭墙基处,石头大多是松动的,需要步步为营、小心翼翼的行走。</p> <p class="ql-block">  摆放在长城上的玛尼石堆。最大的玛尼石堆在后头,如果想看到,走就是了。</p> <p class="ql-block">  水头长城就地取材用石条砌成,较少用烧制的城砖,长城墙体用糯米汁粘结,坚固夯实。但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损坏得较为厉害,尽管长城坍塌残缺,但沧桑之美依然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雪来的比京城早,长城背阴的地方仍能看到积雪。</p> <p class="ql-block">  由于水头长城处于荒无人烟的群山之中,山高路险,墙体保存尚好,长城的大致走势清晰。</p> <p class="ql-block">  水头长城在古时作为一道向北的防御体系,不仅是古代的战场,而且也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军的防线。在1937年8月,著名的南口战役中,中国军队就是用血肉之躯沿长城一线阻击日军的入侵。本人在《北京域内最高楼》介绍“高楼长城”时也曾提及南口战役,当地人也在长城脚下树碑纪念。彼时南口战役纵横京冀,为抗战之有名战役之一。8月20日,日军步兵混合联队(相当于一个团)在镇边城西北的一条山沟内,偷偷翻越水头村长城,迂回攻占怀来城,抄了卫立煌所率部队后路,而此时,正面防守的卫立煌部毫无察觉,遂成腹背受敌之势,致使战役失败,遂溃退至张家口一线。</p><p class="ql-block"> 而今的水头长城上竖立着2013年南口抗战纪念日所立的《水頭長城抗戰紀念碑》,碑文由丘智贤先生所撰。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 日人明治維新,德國遣參謀本部麥克爾爲之助,東瀛始知動員后勤之要,决戰千裏,必恃於此,數十年間,窥伺經營,禍我黎民多矣。廿六年南口之役,日軍序戰頓挫,乃屢增部卒,迂回我側突破水頭於一旦,巍巍長城,終未得固。</p><p class="ql-block"> 鳴呼,我軍非失於廟堂之算,非责於將士無勇,乃國力積弱,内憂频仍,后援難繼,補給寸斷,每思忠勇衛國之士,忍餓浴血,裏創林莽,袍染血淌,力竭而殇,能不怆然!乃施此碑,醒我國民,欲振中華,登高自卑,集腋成裘,旦夕以進,終能抵成,毋忽。</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由“臺灣對日抗戰南口戰役紀念研究會、北京南口(長城)抗戰研究會、北京昌平南口敕赐和平寺”共立。</p> <p class="ql-block">  碑文读来悲壮苍凉,荡气回肠,宛带硝烟岁月,似听到“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似见到“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似看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血汗铸就长城长,一代一代何悲壮!那是怎样的坚韧和顽强!抗战的岁月,将士们浴血奋战,气贯长虹。站在水头长城之上感受历史,感怀英烈。今日山河壮丽国泰民安,全赖当年先辈们凛然赴死大义不屈,吾辈当珍惜之。</p> <p class="ql-block">  长城上积雪未融,鸟振翅于高空,让人想到“轻压嫩蔬旁出土,冷冲幽鸟别寻枝”。</p> <p class="ql-block">  从长城上看我们的座驾,渺小至极。停车处也是登山处。</p> <p class="ql-block">  我们登上长城向左(大致向西走),继而随长城走势一路向北攀登,就到达了圆形敌楼,圆楼也是水头长城特色之一。此路段较险,坡度约有50度,碎石遍地,向上爬还可以,下坡则比较困难。到达圆楼之下,有两条道可登其上,一条道是台阶,毁损较为厉害且临崖,看了看,感觉我这高血压的人有点恐高,遂坚定选择另一条道路,绕圆楼从另一个通道上去,这条道有碎石较滑,但相比而言,安全系数已算好了。攀爬水头长城,防滑是必须的,呵呵。</p><p class="ql-block"> 照片面向前的台阶就是我这高血压患者不敢登攀的路,呵呵…</p> <p class="ql-block">  从圆楼下来,大抵应该是向北走吧。这段长城随峰峦起伏变化较大,亦或下亦或上,坡度较大的地方有几处,上易下难,颇具挑战。</p> <p class="ql-block">  很多敌楼均已不见上半部,只剩台基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有过敌楼,楼体什么样子全凭想象了。</p> <p class="ql-block">  水头长城上单边墙较多,很多也都不连接了,一处处突兀抢眼,诉说着战争、岁月和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很多城墙上都有这种黄斑,不知是不是当年守卫长城的将士血染城墙,浸透城砖经年而变,诉说着他们不屈的灵魂依然守卫着长城。</p> <p class="ql-block">  这里其实是上、下长城的“分界”,下到此处已是到了和另一段爬升长城的交汇点,稍事休息,准备手脚并用的攀爬。</p> <p class="ql-block">  大好河山,冬日依旧有其美丽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  终于到了玛尼石堆矗立的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  在玛尼石堆烽火台远眺长城,随山转形,蜿蜒圜转。</p> <p class="ql-block">  眺望群山万壑和蜿蜒雄壮的长城在视野中慢慢远去,给人留下一份遐想。</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大风车,就说那里就是官厅水库所在了。</p> <p class="ql-block">  这比人还要高的玛尼石堆,不知是谁人所码放,又有多少人在添砖加瓦,是不是也可以看作是一座丰碑呢?!</p> <p class="ql-block">  也往玛尼石堆上添加一块长城石吧。</p> <p class="ql-block">  雪霁城壮,草枯不腐。</p> <p class="ql-block">  玛尼石堆与长城同在,别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  时间刚然下午四时,阳光已渐弱,暮沉西山。趁着光线尚好,为了安全起见,不再继续前行,折返。</p> <p class="ql-block">  正是:</p><p class="ql-block"> 长城如龙卧北疆,</p><p class="ql-block"> 哪块砖石不是殇?</p><p class="ql-block"> 块块石头累成墙,</p><p class="ql-block"> 建城之人在何方?</p><p class="ql-block"> 长城巍峨诉过往,</p><p class="ql-block"> 多少心血在其上。</p><p class="ql-block"> 马革裹尸当敬仰,</p><p class="ql-block"> 史笔如椽著豪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