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见证:生产队时期的老农具

云哥驿站

<p class="ql-block">昵 称:云哥驿站</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38151166</p> <p class="ql-block">  在时光的长河中回溯,六、七十年代的生产队时期,如同一幅朴实而醇厚的乡村画卷,缓缓展开在眼前。那时候,板镐、扇车、犁和耙,这些看似平凡的老农具,却是乡村生活的主角,它们如同岁月的使者,默默见证着乡村的变迁,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记忆。</p> <p class="ql-block">  板镐,那是一把坚实而厚重的工具,其头部扁平,刃口锋利。在农忙时节,它是开垦土地的得力助手。每当春日的阳光刚刚洒向大地,生产队的社员们便扛起板镐,走向那沉睡了一冬的土地。男人们高高地举起板镐,用力地刨向土地,一下又一下,每一次的挥动都伴随着汗水的挥洒和肌肉的紧绷。土地在板镐的敲打下,渐渐变得松软,为播种做好了准备。</p><p class="ql-block"> 我还记得村里的李大爷,他是使用板镐的能手。他那宽厚的肩膀和有力的臂膀,挥舞起板镐来虎虎生风。李大爷总是说:“这板镐啊,就像是咱农民的命根子,只要有它,土地就有指望。”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了开荒的任务,那是一片杂草丛生、石头遍布的荒地。李大爷带着年轻人们,手持板镐,没日没夜地干。石头挡住了去路,他们就用板镐一点点地敲碎;杂草扎根太深,就用板镐连根挖起。经过几个月的奋战,那片荒地终于变成了肥沃的农田,而李大爷的双手也布满了老茧和伤痕,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自豪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扇车,一个构造精巧的农具,在那个时代,它是筛选谷物的重要工具。扇车的形状犹如一个巨大的木箱,上面有手摇的风扇和进料口、出料口。收获的季节里,生产队的打谷场上堆满了金黄的谷物。妇女们围坐在扇车旁,将混有杂质的谷物倒入进料口,然后有节奏地摇动风扇。在风力的作用下,饱满的谷粒从一个出口滚落,而轻飘飘的杂质则从另一个出口被吹走。</p><p class="ql-block"> 王婶是扇车操作的高手,她的动作娴熟而优雅。她总是一边摇着扇车,一边给年轻的媳妇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她说在她年轻的时候,粮食稀缺,每一粒粮食都无比珍贵,所以扇车的使用要格外精心,不能浪费一粒粮食。在王婶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将收获的谷物筛选得干干净净,确保了粮食的质量和储存。</p> <p class="ql-block">  犁,这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农具,它由犁铧和犁架组成,用于翻耕土地。当春天来临,生产队的老牛拉着犁,缓缓地在田地里前行。扶犁的汉子们,紧握着犁把,控制着犁的深度和方向。犁铧深深地插入土地,将沉睡的土壤翻起,散发出浓郁的泥土气息。</p><p class="ql-block"> 张大叔是生产队里最会扶犁的人,他和他的老牛仿佛有着一种默契。那老牛温顺而听话,在张大叔的吆喝声中,稳稳地拉着犁。有一次,生产队新买了一头年轻的牛,性子很烈,不愿意拉犁。张大叔主动请缨,花了好几天的时间,与这头牛建立了感情,最终让它乖乖地拉上了犁。在张大叔的眼中,犁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与土地交流的方式,每一道犁沟,都是对土地的深情诉说。</p> <p class="ql-block">  耙,它的形状像一个长方形的木框,上面布满了铁钉或木齿。在犁地之后,耙就登场了。人们站在耙上,或者用绳子牵着耙,让其在田地里来回移动,将翻起的土块打碎,平整土地。</p><p class="ql-block"> 赵大哥是耙地的行家,他总是能够把土地耙得又平又细。有一年,村里遭遇了干旱,土地变得异常坚硬。赵大哥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耙上加重物,增加压力,使得耙能够更有效地破碎土块。经过他的努力,那块干旱的土地终于被整治得适合播种,为当年的丰收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 这些老农具,不仅是生产的工具,更是乡村文化的一部分。它们见证了农民们的辛勤劳作,见证了乡村生活的喜怒哀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依靠着这些简单而实用的农具,与大自然顽强抗争,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每到农忙时节,生产队的钟声响起,人们从各自的家中走出,汇聚到田间地头。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拿着板镐开荒,有的操作扇车筛选谷物,有的扶犁翻地,有的牵着耙平整土地。在共同的劳动中,人们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形成了一种紧密的团结和互助精神。</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也会在农忙时参与其中,他们虽然力气小,但也会帮忙捡拾掉落的谷物,或者给大人们送水送饭。那时候的乡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每一个人都为了集体的利益而努力着。</p> <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机械化逐渐普及,这些老农具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走进乡村,看到的是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在田野里轰鸣作业。但那些曾经与老农具相伴的日子,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p><p class="ql-block"> 每当我回忆起生产队时期的那些老农具,心中总是涌起一股温暖而复杂的情感。它们是那个时代的象征,是农民们勤劳智慧的结晶,更是乡村变迁的见证者。虽然它们已经陈旧、生锈,但它们所承载的精神永远不会磨灭,那就是坚韧、勤劳、团结和对土地的深深眷恋。</p><p class="ql-block">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我们或许已经远离了那种纯粹的农耕生活,但我们不应忘记那些曾经为我们的生活付出辛勤努力的人们,不应忘记那些陪伴我们走过岁月的老农具。它们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时刻提醒着我们珍惜当下,不忘来路。</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铭记那些老农具,铭记那段艰苦而又充满希望的岁月,让它们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闪耀着光芒,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乡村振兴,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