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趣味·创意问答】君在故乡居,应知故乡事|“地毯之乡”崔黄口

冰是睡着的水(拒私聊)

<p class="ql-block">  崔黄口镇位于天津市武清区东北部,与宝坻区接壤。相传在元代(约1280年)崔黄口镇就已经形成村落,名曰“东皋”(皋:水边高地)由于此地为退海之地,距离大海不足百里,海风劲吹,波涛汹涌,因此得名吹风口、催风口、崔海口,后因方言之故讹传为“崔黄口”。</p><p class="ql-block"> 清代,崔黄口市井繁华,商贾云集,在京城颇有名气,朝廷曾在此设立衙门,管理政务,康熙皇帝出巡曾驻跸此地。</p><p class="ql-block"> 地毯生产在崔黄口有着悠久的历史,光绪二十年(1894年),崔黄口附近大宫城村的侯继长在北京办起了“继长永地毯铺”,其祖父曾在宫廷内务府织过地毯,当过掌作,后因战乱,告老还乡,自家办起了地毯作坊。侯继长聪敏好学,细心观察工人编织,各道工序烂熟于心,且能熟练操作,遂只身闯荡京城,办起了地毯作坊。</p><p class="ql-block"> 当年,京城有十几家地毯作坊,均用简单的木架作机梁,雇男女工人做些皇宫、庙宇、王府、富家使用的坐垫、椅垫、背垫、跪垫等小物件。唯独继长永地毯铺敢接地毯、炕毯、壁毯、挂毯的大活儿。侯继长能写善画,能描绘出各种优美的图案,且依照祖传秘方,严把质量关,做工极其精细。完工后,再用中草药水反复清洗,每件作品的图案凸出平面,很有立体感,人物花卉栩栩如生,格外鲜亮,因此,侯家地毯在京城小有名气。</p> <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太后过七十大寿,袁世凯为了讨好“老佛爷”,要献上一块精美绝伦的地铁作为寿礼,他派专人到继长永地毯铺,提出苛刻条件:地毯九尺见方,四面花卉环绕,中间“百子献寿”。只要老佛爷喜爱,花多少钱没关系;若老佛爷摇个头,分文不给,脑袋还得搬家。</p><p class="ql-block"> 侯继长心里有底,回到老家,请教八十岁高龄的祖父,老人从病榻上起来,找出当年给乾隆皇帝织的“百子献寿”底样,又教他凸显图案、用药水清洗发光的秘诀。地毯织成,袁世凯见了精神为之一振:花卉枝叶飘逸,百子形态逼真,毯面如同绸缎般闪亮。太后见了笑逐颜开,当众夸奖“袁大人一片忠心”。不久,袁世凯升任北洋军阀最高首领,目的达到了,赏了侯继长一笔重金,继长永地毯铺名噪京城。</p> <p class="ql-block">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地毯主要出口国伊朗、土耳其因参加了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出口地毯受到了美、英等国地毯商的抵制,转而向中国订货,为中国地毯业的繁荣提供了良机。</p><p class="ql-block"> 继长永地毯铺趁机向天津发展,他支持外甥李玉德、表兄郑福明、李君有合股开办三盛永地毯铺,后发展成为大厂。1920年,该厂已成为华商在天津开办最早、最大的地毯厂。李玉德成为了天津华商地毯行业的领军人物,此时的崔黄口、城关已建立地毯厂几十家,从业2000余人。</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后,崔黄口地毯成为了全镇的支柱产业,产品远销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崔黄口地毯以美观大方、民族特色鲜明而著称。龙湾牌栽绒地毯曾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巷虹牌胶背地毯曾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宇通公司2008年被北京奥组委指定为唯一生产“福娃挂毯”的厂家。天津周邓纪念馆特大型壁毯“海阔云舒”、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的“九龙壁毯”、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的“满铺地毯”、联合国气象总部悬挂的“长城壁毯”,均是崔黄口地毯工人的杰作。</p><p class="ql-block"> 2009年8月,由天津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天津市地毯产业园区落成,形成了一个集地毯产业研发、制造的全国地毯产业园,如今的崔黄口,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地毯之乡”。</p> <p class="ql-block">  君在故乡居,应知故乡事。美友们,您知道还有哪些描写天津市著名古镇的历史文章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