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 10月26日 佛罗伦萨<br>佛罗伦萨(Firenze)是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区的首府,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地位。<div>1. 历史方面:<div>• 起源与发展:佛罗伦萨最早兴建于罗马共和国凯撒在位时期,公元前59年成为罗马的殖民地。13世纪时,因羊毛和纺织业的迅速发展而崛起。1282年建立起共和国,国家权力转移到最有权势的贵族手中。<br>• 美第奇家族的影响:15世纪时,美第奇家族掌握了佛罗伦萨实际的政治和经济权力,长达三个世纪。美第奇家族酷爱艺术,在其保护和资助下,众多杰出的艺术家如莱昂纳多·达·芬奇、但丁、伽利略、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都曾在佛罗伦萨创作,使得佛罗伦萨成为欧洲艺术文化和思想的中心。直到1737年美第奇家族最后一个统治者去世,之后佛罗伦萨又陷于奥地利的统治。1861年意大利统一后,佛罗伦萨曾在1865 - 1870年作过5年意大利首都。<br>2. 文化艺术:<br>• 艺术圣地:作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佛罗伦萨拥有众多杰出的艺术作品和建筑。全市有40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其中乌菲齐美术馆和皮提美术馆举世闻名,收藏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的杰作。<br>• 建筑瑰宝: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地标建筑,其穹顶由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设计建造,是文艺复兴建筑的杰出代表。教堂外观以粉红色、绿色和白色的大理石装饰,华丽而壮观。此外,还有维琪奥桥、米开朗基罗广场等著名建筑和场所。<br>• 文学成就: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出生于佛罗伦萨,他的代表作《神曲》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他如薄伽丘、彼特拉克等文学家也为佛罗伦萨的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br><br><br></div></div> 早上8:00出发去往佛罗伦萨,博尔扎诺至佛罗伦萨370公里,约4.5小时。下午到达Hotel Ariele酒店(这里连住二晚),停好车,稍作休整,下午4:00打的出发去往米开朗琪罗广场游玩和拍摄佛罗伦萨日落。<br><br> 广场音乐会 米开朗琪罗广场位于佛罗伦萨阿诺河南岸奥特拉诺区的山上,1869年由朱塞佩·波吉设计建造。广场中心是一尊米开朗基罗的青铜大卫像,虽然是一件复制品,却是这座广场的标志。<br>米开朗基罗广场不愧是俯瞰佛罗伦萨城市的最佳地点,城中风光尽收眼底。去米开朗基罗广场那天正好接近傍晚时分,因为天气晴朗,广场上的游人都不急着离开,有的坐在阳伞下,有的倚着栏杆,更多的人座在台阶上、等着看夕阳西下。看着落日一点点隐没于这座古老的城市之下,那份美好真是令人难忘。 栏墙看出去的视野。 无人机视角 日落 蓝调 回酒店后去到附近的街上,看到一家中餐馆,味道太差了,价格和意餐差不多,不过老外在这里吃饭还是挺多的,国人还是不要到中餐馆来吃! D13 10月27日 佛罗伦萨<div>今天早晨7点开始早餐,9:30出发游玩和拍摄佛罗伦萨、文艺复新之城<br>一、圣母百花大教堂<br>1.圣母百花大教堂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城区的一座极具代表性的教堂。<br>• 地位:它是天主教佛罗伦萨总教区的主教堂,也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世界上第三大教堂。<br>• 构成:由大教堂、钟塔与洗礼堂构成,这组建筑群被紧紧包围在佛罗伦萨的 duomo 广场中心。<br>2. 历史发展:<br>• 起源:圣母百花大教堂原址是建于 4 世纪的圣·雷帕拉塔教堂。1296 年,科西莫·迪·乔凡尼·德·美第奇出资建造新的教堂,历经 175 年,直到 1469 年才最后完工。期间,1347 年秋天爆发黑死病曾迫使工程中断。<br>• 重要事件:1418 年佛罗伦萨市政府公开征集能够设计并建造大圆顶的方案,精通罗马古建筑的工匠菲利波·布鲁内列斯基胜出,成为总建筑师。他设计并建造的大教堂圆顶是建筑史上的杰作。<br>3. 建筑特点:<br>• 外观风格:教堂使用白、红、绿三色花岗岩贴面,色彩斑斓而和谐,将文艺复兴时代所推崇的古典、优雅、自由诠释得淋漓尽致。其外立面直到 1871 年才竣工,用的是卡拉拉的白色大理石、普拉托的绿色大理石和玛雷玛的粉红色大理石。<br>• 圆顶结构:大教堂的圆顶是天才建筑师布鲁涅内斯基的杰作,他仿造罗马万神殿设计了这个圆顶。圆顶呈双层薄壳形,双层之间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高 91 米,最大直径 45.52 米。这一设计在当时是建筑技术的巨大突破,布鲁内莱斯基在建造过程中没有借助于拱架,而是采用了新颖的相连的鱼骨结构和以椽固瓦的方法从下往上逐次砌成。<br>• 空间布局:教堂内部为拉丁十字形,长 153 米,宽 38 米,可同时容纳一万人。<br>4. 艺术价值:<br>• 内部装饰:圆顶内部是瓦萨里所绘制的穹顶画《末日审判》,大厅墙壁上有壁画《乔凡尼·阿古托纪念碑》和为纪念但丁诞辰 200 年所绘的《但丁与神曲》,浮雕比比皆是。<br>• “天堂之门”:洗礼堂的青铜大门是吉伯提的作品“天国之门”,门上雕刻着《旧约》故事的青铜浮雕,是基贝尔蒂花费 21 年的杰作,原件在大教堂的博物馆展出。<br>5. 影响与意义:<br>• 建筑创新标志: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圆顶突破了天主教会对集中式平面和穹顶的排斥,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精神专制的标志;它将穹顶全部表现出来,成为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其在结构和施工上的首创性,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br>• 文化传承: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座伟大建筑,圣母百花大教堂见证了佛罗伦萨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佛罗伦萨的标志性建筑,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br><br><br></div> 进入佛罗伦萨的 duomo 广场中心 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 钟塔 <p class="ql-block">钟塔可以登上去,领队告知常常有人登上去后身体不适,固钟塔下停着急救用的救护车。看着钟塔感觉没这么严重吧。</p> 大教堂 <p class="ql-block">教堂大门上方的圣母像。</p> <p class="ql-block">洗礼堂也称为天使之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大教堂前的照片。来前网上搜到佛罗伦萨有人把画摊在路上,游客踩到了要你买下画。照片背景就是一个男子看到警察急忙收起画逃走,警察在后面紧追不放。</p> 二、 领主广场<br>领主广场(Piazza della Signoria)是佛罗伦萨的心脏和政治中心,有着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br>1.历史背景<br>• 权力中心:领主广场从中世纪开始就是佛罗伦萨的政治中心。在过去,这里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市政广场,见证了众多政治活动、权力更迭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当时,佛罗伦萨的最高权力机构如执政团等在此地进行决策、发布政令等活动。<br>• 美第奇家族影响: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崛起后,领主广场依然保持其重要地位。美第奇家族在广场周围进行了诸多建设活动,不仅巩固了广场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还提升了其文化和艺术氛围,使其成为佛罗伦萨的象征之一。<br>建筑与雕塑<br>• 旧宫:广场上最显著的建筑是旧宫(Palazzo Vecchio)。这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城堡式宫殿,建筑风格庄重古朴,其巨大的塔楼是佛罗伦萨的地标之一。旧宫的外立面采用粗糙的石块堆砌而成,给人一种厚重、威严的感觉。内部有诸多豪华的大厅和房间,其中五百人大厅(Salone dei Cinquecento)最为著名,大厅的墙壁和天花板上有精美的壁画,展现佛罗伦萨的辉煌历史和伟大胜利。<br>• 雕塑杰作:领主广场堪称一座露天的雕塑博物馆。广场上有众多著名雕塑,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复制品(原件在学院美术馆),《大卫》展现了人体的完美比例和力量感,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高峰。还有本韦努托·切利尼的《珀尔修斯和美杜莎》,雕塑中珀尔修斯手提美杜莎头颅的姿态优雅且充满动感,金属质感和细节处理令人惊叹。此外,多纳太罗的《朱迪斯和霍洛芬斯》等雕塑也分布在广场周围,每一尊雕塑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br>2.文化活动<br>• 传统庆典:领主广场是佛罗伦萨众多传统庆典的举办地。在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如佛罗伦萨的守护圣人圣乔瓦尼节,广场上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庆典包括游行、表演、烟花表演等,人们身着传统服饰,重现佛罗伦萨的历史场景,热闹非凡。<br>• 艺术展览与活动:由于其重要的文化地位,领主广场经常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和活动。比如,在特定的时间里会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展览,或是古典艺术的主题展览,将古老的广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独特的艺术体验。 领主广场上最显著的建筑是旧宫 旧宫入口处有两座著名雕塑:一侧是《大卫》,这座由米开朗基罗创作的杰作,展现了人类的完美体魄和勇敢精神。他手拿弹弓,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每一个细节都雕刻得极其精细。另一侧是《赫拉克勒斯和凯克斯》,作为美蒂奇家族胜利的象征,展现了赫拉克勒斯的力量和勇气。 在佛罗伦萨有三座大卫像,其中米开朗琪罗大卫真迹于1504年1月完成,开始被矗立在领主广场,后又被收藏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博物馆里。现在矗立于领主广场上的大卫像是1:1的复制品。米开朗琪罗擅长研究人体的肌肉运动轨迹,在他的作品中,即便是女性的身体也展现了男性的健美,站在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像下,无论是男人或是女人都有想拥有他的欲望。 旧宫前《朱迪斯与赫罗弗尼斯》(也译为《犹滴杀死荷罗孚尼》,英文名:Judith and Holofernes),多纳泰罗的作品,广场上这件是复制品,原作现收藏于旧宫。<br>这是圣经旧约里的人物,朱迪斯是一位犹太寡妇。残暴的亚述军队进攻以色列,并逼近了她居住的城市。她使用美人计打入亚述统帅赫罗弗尼斯的军营,并趁赫罗弗尼斯熟睡之际割下他的头颅。这个旧约里的故事,很受各个时期艺术家们的青睐。文艺复兴时期几乎每一个画家都涉足了这个题材。大家去到博物馆里,看到一位美少女手提着或者刀砍着一个头颅的,基本说的就是这个了。 左侧(广场一角)有一尊引人注目的青铜大马像,即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大公骑马雕像 ,它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和观赏价值。旧宫旁海神喷泉是1565年为了庆祝美第奇家族公子结婚修建的,海神尼普顿的面孔很像科西莫一世,暗喻佛罗伦萨占有海上统治权。这是19世纪复制品,原作保存在国家博物馆。<div><br></div> 海神喷泉 领主广场上另一个亮点是旧宫右侧的佣兵凉廊,曾经是雇佣军的驻地,里面摆放着著名的雕塑作品。佣兵凉廊前的两个“纹章狮子”是佛罗伦萨的象征。《强掳萨宾妇女》《珀耳修斯与美杜莎》《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涅索斯》。佣兵凉廊里面还有许多罗马时期的雕塑艺术杰作。<br> 《强掳萨宾妇女》是一座充满力量感的雕塑,三个裸体的人物形象相互缠绕,展现出紧张而激烈的场面。 《珀耳修斯与美杜莎》中珀耳修斯手持美杜莎的头颅,表情坚定而勇敢,展现出英雄的气概,美杜莎的头颅则充满了恐怖和神秘的色彩,特别是背面还藏着一幅丑脸。 《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涅索斯》展现了赫拉克勒斯的勇敢和力量,他与半人马涅索斯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p class="ql-block">在连接旧宫和主教堂的街道上,会看到圣弥额尔教堂。这块地原先是修道院厨房的菜园子,最初建成是一座谷物市场,后来被用作佛罗伦萨各大行会的教堂。在14世纪到15世纪,各个行会分别负责捐建各自主保圣人的雕像,来装饰教堂的外墙。其中几个富裕的行会选择了较昂贵的铜像,其花费大约十倍于石像。</p><p class="ql-block">教堂的外墙上总共有14座雕像,其中很多都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杰作,如天堂之门的作者吉贝尔蒂 Lorenzo Ghiberti,著名雕刻家多那太罗 Donatello,达芬奇和波提切利的老师韦罗基奥 Andrea del Verrocchio等。不过原作都已被移入博物馆,现在立在教堂墙壁上的都是复制品。</p><h1>走过教堂拍了二座雕像。</h1> 南尼的雕塑群像《四位桂冠圣徒》 人物高183厘米,原作现放置奥尔圣米迦勒教堂二楼博物馆里。<br>雕塑显示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试图解决人物整体关系和空间问题的早期尝试。<br>艺术家将这些雕像向内安放在壁龛里,却酝酿着从建筑中把它们分离出来,直到最后完全摆脱它们的建筑底座。<br>这个过程开始于13世纪,壁龛凹进去的空间为雕像提供了一种充满戏剧性的空间关系,通过将它们安放在半圆形、具有空间深度的壁龛里,以及对人物体态、姿势和衣服的安排,这位15世纪的雕塑家获得了一种统一的空间布局。<br>这些石雕人像具有一种内在的心理联系,他们的姿态表明了他们面对不幸和灾难时所秉持的信念和诚实。<br>右侧的人正在说着什么,目光指向他的右侧;对面的两个人则在仔细聆听;另一个人目光看向壁龛深处,似乎在思考那些话的含义。<br>《四位桂冠圣徒》还反映了南尼对古罗马肖像作品的关注和研究。<br>靠里的两位圣徒,其面部表情明显受到3世纪古罗马皇帝肖像的影响,而靠外侧的两位蓄须圣徒则显示出作者对2世纪古罗马皇帝肖像的熟悉。<br>古罗马雕塑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灵感,但是文艺复兴艺术家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它们。<br>复制并不是南尼和那个时代艺术家的最终目的。他们用人文主义学者处理古典文本的方式来努力理解那些古代的杰出作品,并展示自己对它们的再次诠释。 《基督与多马 Christ and St. Thomas》by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1467-1483年,批发商捐建。这个壁龛原先放置的是多纳泰罗的《图卢兹的圣路易 St. Louis of Toulouse》1413年。该雕像被移到圣十字教堂后,由韦罗基奥接手了。 走出领主广场,走向阿诺河。 在旧宫去往阿诺河路上经过乌菲兹美术馆(阿诺河畔)。由于票要事先预定,没能进入,非常遗憾。 河对岸 阿诺河上共有六座桥梁,其中最著名的三座是:<div>老桥(Ponte Vecchio):佛罗伦萨的标志性建筑,桥上建有许多珠宝店和艺术品店,是购物和观光的好去处。<br>圣三一桥(Ponte Santa Trinita):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桥梁,以其优雅的曲线和精致的雕塑而闻名,位子在老乔的西面。<br>卡瑞拉桥(Ponte alla Carraia):一座古老的石桥,建于13世纪,是佛罗伦萨最古老的桥梁之一,位子在老桥的东面。卡瑞拉桥没有上去,前面第一张航拍就是卡瑞拉桥。</div> 老桥 河畔走道 河畔餐馆 圣三一桥 圣三一桥 河畔的小教堂 Chiesa di Ognissanti 诸圣教堂。在这座古城中并不显眼,但里面埋葬着两位文艺复兴的名人,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波提切利,另一位则是美洲的发现者亚美利哥。<br> Carraia Bridge(Ponte alla Carraia),早的文字记录可追溯到1218年,最初是一座木桥,名为“Ponte nuovo”(新桥),后因附近运送货物的马车(“carraia”意为“马车”)得名。<br>1252年因洪水冲毁后重建,成为佛罗伦萨第二古老的桥梁(仅次于老桥Ponte Vecchio)。<br>多次重建:<br>1304年因观看河上表演的人群过重而坍塌,造成多人死亡。<br>1333年洪水后由建筑师乔托(Giotto)参与设计重建。<br>1557年洪水后改为石桥,由建筑师巴托洛梅奥·阿曼纳蒂(Bartolomeo Ammannati)设计。<br>在二战期间(1944年)被德军炸毁,战后按原貌重建。<br>建筑特色:<br>结构:五拱石桥,风格简洁,与佛罗伦萨其他桥梁(如老桥)的华丽风格形成对比。<br>装饰:桥上没有商铺或雕像,突出实用性,但整体线条优雅和谐。 圣罗撒溢流坝(Pescaia di Santa Rosa),这座堰坝建于中世纪(约12-15世纪),最初用于调节阿诺河的水流,保障比萨的航运、灌溉和城市供水。比萨作为海上共和国,水利工程对其经济和防御至关重要。功能:通过抬高水位,堰坝将河水引入城市运河网络,同时防止洪水侵袭。它也是比萨历史上复杂水利系统的一部分,与著名的Repubblica Marinara di Pisa(比萨海洋共和国)的繁荣相关。 Ponte Amerigo Vespucci(韦斯普奇桥):<br>佛罗伦萨阿诺河上一座以航海家命名的现代桥梁。建造时间:1957年(20世纪中期)。<br>特点:钢筋混凝土结构,风格简洁,是佛罗伦萨较新的桥梁之一。<div>名称由来:纪念佛罗伦萨出生的航海家 Amerigo Vespucci(美洲大陆即以其名字命名)。<br></div> 延着阿诺河溜达回酒店,在Their Fork APP上预定了餐厅(优惠30%),也可以请酒店服务台预定,这个APP在意大利很好用,不过有的地方要提早一天预定,如罗马。<div>当我们一进餐厅告知已预定,服务生看了下订餐表格说:“LOU”。我们点了前菜沙拉和二人份的佛罗伦萨牛排(其实二人一人份的就够了)。结账时优惠30%。</div> 明天离开佛罗伦萨,去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