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秋天,跨越半个世纪后,曾在同一面军旗下转战南北的战友兄弟,从东风卫星城走来,从襄渝铁路走来,从南疆铁路走来,相约鄢陵,追寻青春的故事,共叙风雨路,共话夕阳红。</p><p class="ql-block"> 鄢陵的兄弟姐妹早早等待在许昌火车站、鄢陵火车站,迎接久违的各路战友,跨越时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五十多年前,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进了相互的生命里,在岁月更迭中奔赴远方,也在一起奔赴中成为不离不弃的兄弟。流年似水,无论远在天涯近在咫尺,无论相互有联系还是没有联系,始终思玆念兹,从来不曾忘记,只因一个“懂”字。这份懂得,让灵魂有了归宿。</p><p class="ql-block"> 朝花夕拾,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们来鄢陵追寻青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走过了人生的春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曾在一个屋檐下,理解了彼此,懂得你我,便一生念着你。溯洄从之,在水一方。正是秋水与长天一色的好时光,</span>向生活请个假,来和老兄弟见见面,分享人生的潮起潮落,感受生活的五味杂陈,<span style="font-size:18px;">诉说我们人生的丰欠,</span>让所有的烦恼随风而去…千山暮雪,海棠依旧,愿每一份情义,都能在温润的十月,馨香盈袖、细水长流……</p> <p class="ql-block"> 深秋的鄢陵,栾树果荚满枝头,像极了一串串灯笼,满城姹紫嫣红,层林尽染,恣意泼洒的色彩,勾画出秋日的硕果累累,迎接征尘仆仆的老兵。</p><p class="ql-block"> 太阳落下了地平线,大地如海,残阳如血,天慢慢暗了下来, 久别重逢的老兵们的狂欢开始了。鄢陵的兄弟们用最高礼仪为战友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宴会,酒店门口、宴会厅里,挂上了“热烈欢迎铁道兵战友来鄢陵参加联谊会”的横幅,犹如水兵回到军港,游子回到故乡。因为我们有念念不忘的征程,便有了人生旅程一路芬芳的美景。鄢陵对我们念念不忘,我们对鄢陵情有独钟。</p> <p class="ql-block"> 战友是军人心底的港湾。今天,鄢陵的兄弟们,齐刷刷聚在一起,倾述藏在皱纹里的故事。青春虽远去,情义永青春。</p> <p class="ql-block">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桑榆不忘你,军人的袍泽之情,如同秋日的阳光,温暖而明亮。</p> <p class="ql-block"> 一双双曾经紧握钢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祖国锦绣河山编制铁路网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从军营前线,到解甲归乡,风雨征程的每一个故事都饱含深情,<span style="font-size:18px;">峥嵘岁月的每一份耕耘都无尽眷恋。</span>回忆陈合献烈士在南疆铁路壮烈牺牲的悲壮一幕,讲述告别军营后拼搏奋斗的辛酸和喜悦,共鸣的心,无不涌动着溢于言表的自豪,那份共同的记忆,那份生死相依、<span style="font-size:18px;">永远都无法抹去的曾经</span>,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 离开军营的日子里,战友们在各自的赛道上成为彼此的风景,积淀了道不完的话题:不论是柏油路的宽广大气,还是石子路的妙趣横生,还是羊肠小道的小众风情,在命运的时区里,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精彩。你的朴素,是他人眼里的舒适;你的平凡,是别人奢望的稳定;你的吵吵嚷嚷,是有人心之向往的人间烟火。感受我们曾经的一起走过……你,很好!</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一生,翻过山,趟过水,拚过命,不管穿上军装,还是脱下军装,我们都把平淡的生活折腾得有声有色。</span>风霜露重,<span style="font-size:18px;">酸甜苦辣,</span>人生虽平凡,永远是个兵。</p> <p class="ql-block">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们曾一起燃烧青春,现在又一起陪立黄昏,人生唯有陪伴最长情。曾看见一个老兵聚会视频,老兵们喊出了“战友万岁”的口号,这其实是他们祈愿战友情谊永不老去的祝福,我们做到了。感谢鄢陵战友的盛情周到,让我们不会忘怀的经历,跨越时空,历久如新。</p> <p class="ql-block"> 美酒是相逢最好的理由,醇香里有不能忘却的故事,故事里有你我。今夜无眠,几十年积蓄的兄弟情要尽情的流淌。</p> <p class="ql-block"> 一个个温暖的故事,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生命中那些温暖遇见。留下全家福,蓄力下一场生机盎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乡音未改鬓毛衰,笑问客从何处来。半个世纪的风尘侵蚀,如今只能依稀辨认当年的模样,老兄弟像当年新兵初走进军营一样自报家门,这是久别重逢,更是归来时报告平安。</p> <p class="ql-block">人生能相遇已是不易,心灵相通便是上上签。战友是我们人生定向时刻的同行者,快乐时,一同分享喜悦;困难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鼓励;迷茫时,倾听烦恼,指点迷津。战友的陪伴,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再孤单。</p> <p class="ql-block">回忆每一程遇见,都留下美好的点滴;不舍每一次分别,都寄存曾经的情谊;不忘每一份相知,都见证彼此那颗值得托付的心。</p> <p class="ql-block">聚会活动的主要策划者、组织者之一李发安,代表鄢陵战友致词,深情回忆半个世纪来战友们的风雨之路。大家从青春小伙,成长为有担当、有作为的顶梁柱,撑起一片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路的崎岖不平,水路的骇浪风波,</span>都挺过来了,那些艰难的岁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留下了我们今生燃烧的热火,</span>变成生命中最精彩的光芒。感谢战友们的一路陪伴,跨越时间的长廊,在繁华落尽后赠予回忆,在岁月深邃的眸光中,萌生出种种感动。</p> <p class="ql-block"> 来到鄢陵,有一种“回延安”的感觉。五十二年前,我曾到鄢陵接收了这批<span style="font-size:18px;">活力四射的报国青年入伍</span>。在部队,从巴山到天山,我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纵横神州八千里,</span>夜阑卧听巴山雨,天山冰河入梦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朝夕相处,</span>生死相依,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p><p class="ql-block"> 梦里寻他千百度,今日有幸又聚首。大家虽红颜不再,却收获了人生的丰盈,从当年的青涩,到今天的工农商学各条战线的佼佼者,写在脸上的是内心满满的积淀。醉卧时光浅唱秋,凉风轻拂人微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p> <p class="ql-block">夜阑卧听风萧萧,雪拥大阪车不前。卧冰天山车始还,安得冰河入梦来。殷建秋战友深情回忆起入伍时的感人往事。从大河沿去部队的路上,车子抛锚在海拔3000多米的冰大阪上,近-20℃风雪中,穿着皮大衣、大头鞋坐在驾驶室里的殷建秋她们,冻得浑身都僵了,鼻涕留下来冻住了都毫无察觉。李发安、丁步亭战友躺在雪地上修车,手冻僵了,连工具都拿不稳,硬是靠军人的钢铁意志排除了故障,才幸免毙于风雪。经历了生死考验,方才有生死之交。人生旅程,何以为念,是前行路上不忘的征程,让心与心之间不再隔山水,让情与情的碰撞有了温暖。</p> <p class="ql-block"> 战友,虽然不常在身边,却一直在心间,一直相互守望。这么多年后,一回头,战友还在。致敬兄弟,请接受永远的军礼!</p> <p class="ql-block">灯盏又点亮,归人回家园,全家围桌前,把盏欢颜间,就会让人扫去这一路奔波的疲惫与忧烦,顿觉幸福满满,人生暖暖。</p> <p class="ql-block">在欢迎战友的人群里,原来在部队风风火火的德铭兄弟,<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峰曾穿越沙漠的骆驼,在风沙中昂首天外,冲锋陷阵,如今却显出几分倦态。</span>原来他最近身体欠佳,<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家一起到德铭兄弟家中看望。</span></p> <p class="ql-block">一声声刻骨铭心的牵挂,一句句牵肠挂肚的叮嘱,让我们继续风雨同行。祝愿德铭早日康复 !</p> <p class="ql-block">生命就是一种优雅的承受。为德铭战友加油,有铁道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坎坷之后,自有坦途。</p> <p class="ql-block">从被生活亏欠中懂得热爱生活。留个影,留下战友风雨同舟的诺言。</p> <p class="ql-block"> 戎装褪去几十年,不变的是,一声兄弟一生情。品味来自远方的战友情,德明不禁泪挂腮边。秋天是第二个春天,愿兄弟们重新出发,开始全新的年华。</p> <p class="ql-block">五十多年前,鄢陵战友应征入伍时,这里的农村生活还是有些清贫。今日重回,除了一千多年前的乾明寺塔外,其他都是全新的面孔了 : 绿野,平畴,农村新貌,万象更新;街衢宽阔,处处欢歌笑语,百姓乐享华年;高速路四通八达,高层楼鳞次栉比,园艺走向全国……可谓物阜民丰,沧海桑田,<b style="font-size:18px;"><i>不禁感概万千。</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五十多年前的鄢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土路,干店,瘦马,</b></p><p class="ql-block"><b>地瓜,杨树,碱花,</b></p><p class="ql-block"><b>村无闲田,仓禀不实农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今日鄢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高楼,亨衢,平畴,</b></p><p class="ql-block"><b>花卉,苗木,车流,</b></p><p class="ql-block"><b>鹤鸣九天,园林美遍神州。</b></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代人,共同富裕是我们执着的信仰。到南街村看看现实版的共同富裕新农村,是战友们的共同心愿。南街人民公社的故事早在脑子里留下很多思考,今天有幸走进南街村,走进留在我们这一代人青少年时期苦涩的记忆,寻找中国农民追求共同富裕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聆听南街村党委书记王洪彬讲述南街之路的理论、实践,讲述对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和展望,不禁对一个共产党人,一个老军人的坚定信念和博大胸怀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中国历史上,从先秦至汉代儒家的“大同”理想,到李自成农民起义“均田免赋”,到太平天国“均贫富”,到孙中山“平均地权”,到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到改革开放确立的承包责任制……吃饱肚子是国人几千年前仆后继的追求。这一历程既反映了农耕文明对公平的执着,也揭示了任何土地政策必须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复杂关系。</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确立的商品经济制度,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而贫富分化却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一大隐患。南街村共同富裕的制度设计,不失是平衡效率与公平的有益探索。在土地承包责任制是农村主流经济制度的当今,能让南街村这块“试验田”存在,本身就是社会包容性更强的标志。每天络绎不绝到南街村参观的人流,就是一首渴望共同富裕的赞歌。</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南街村,办起了企业集团,建起了图书馆、演出厅、文工团、体育场、幼儿园、学校、敬老院、医院等公益设施。村内实行工资和供应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免费为村民提供住房、水电煤气、粮油,免费人学、入托、防疫、养老;实现了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少有所教、幼有所育;村里道路宽阔,花木成荫,村风淳朴,建成省级文明村,实现了共同富裕。人们给这里极高的赞誉:“今日小延安”、“中国农村的希望”、“共产主义的曙光”。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南街村,南街不是梦。留影南街村,留下共同富裕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 饮水思源垂教后人,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南街村人敬建了东方红广场,敬建了毛泽东雕像,并撰文刻石以志伟绩,昭示后人,千秋永记。</p> <p class="ql-block"> 南街村有一个“怀旧角”,“那些年,我们一起奋斗过的青春”的字样,唤起了我们的青春记忆。走进曾经的“角”,找回我们的曾经……</p> <p class="ql-block">南街村之行有两位特殊的陪伴者丁步亭、史德铭,尽管行走不便,仍坚持抱病与我们同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是用行动写下的“情书”,每一页都写着"我在",让“情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可触摸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 六朝古都开封,是我们这次聚会观光的主要目的地。到六朝皇宫龙亭,观千年皇家气象,是开封之游的第一站。</p><p class="ql-block"> 龙亭高踞于13米高的巨大青砖台基之上,彰显着昔日的皇家威仪。登临龙亭,南望潘杨二湖,碧波荡漾,北眺开封城,街巷纵横,仿佛《清明上河图》中的盛景就在眼前。 </p><p class="ql-block"> 暮色初临,龙亭前广场的锦绣戏台上,三通鼓响,但见"宋徽宗"着绛纱龙袍踏鼓而来,身后"百官"手持玉笏,乌纱帽翅在晚风中轻颤。"内侍"展开圣旨宣谕,大宋乐舞登场。曲终人散时,戏台灯火渐次熄灭,唯有龙亭宫殿在灯光下幽幽发亮,恰是在青砖缝里藏下的千年未褪色的鎏金。</p> <p class="ql-block"> 中原,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发源地。大宋,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GDP总量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商业、科技、城市化水平远超同时代其他文明。宋朝的经济成就对世界影响深远,但由于军事和政治的弱点,这一优势未能转化为长期霸权。从经济繁荣到“靖康之耻”,宋朝这个最伟大的时代,却以最耻辱的方式结束。这一悖论至今仍值得深思。</p> <p class="ql-block">龙亭是六朝皇宫遗址,今唯余高台。龙的传人登龙亭,颇有感慨:汴水秋深柳色残, 龙亭独倚暮云寒。 御道尘埋千载迹,黄河涛涛不复还。</p> <p class="ql-block"> 龙亭公园南门前,第四十二届开封菊展的主景——"汴京菊韵"正在紧锣密鼓布展。空气中浮动着清冽的菊香,三千盆各色菊花堆叠成七米高的"菊塔",塔身盘旋着以绿菊缀成的《清明上河图》局部,绵延一千多年的大宋锦绣将在这大宋皇宫重现。</p> <p class="ql-block"> 走进菊展,菊花和菊花诗词,把这一季秋韵渲染得浓淡相宜,千年诗赋浸润过的秋天正停留在人们的眉目心田。“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一帘秋思,静美无声。静坐红尘的渡口,诗情惊艳了我们几十年的友情。</p> <p class="ql-block"> 潘家湖畔的"斗菊擂台"最为热闹。名菊荟萃,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家和“菊粉”们围成了铁桶阵。台阶两侧堆着"凤凰振羽",金红花瓣翻卷如烈焰;汉白玉栏杆畔垂着"绿牡丹",青碧花蕊含露低眉,恰似羞见游人;“岸的秋玲”本是不易引人驻足的小花,竟然嬗变得如金色的瀑布,雍容华贵;“绿菊”粉白、粉绿、粉黄相间,如彩色烟花飘逸绽放……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金秋菊展客如潮, 我与霜英共一娇。 留得清姿同入镜, 他年犹记汴梁韶。 </p> <p class="ql-block">“菊廊”里展出的叠色菊,是我们首次开眼,惊艳到所有人。可谓:一株竟作七霞妆, 金紫橙青斗晚霜。 莫道东篱秋色淡, 天工巧染汴州香。</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缕夕阳给龙亭大殿的琉璃瓦镀金,满园菊花在晚风里轻轻摇曳,仿佛赵宋年间那些簪花的仕女,正隔着时空向我们颔首致意。</p> <p class="ql-block">潘家湖、杨家湖被晚霞映照得金波荡漾,菊灯盏盏亮起。穿行在暗香浮动的小径,徜徉在潘杨二湖边,恍惚听见宫娥环佩叮当。这满城黄金甲,原是北宋遗落的秋色,在龙亭的飞檐斗拱间,等了我们九百年。</p> <p class="ql-block">倒映在水中的晚霞,把湖水浸成铁锈红,宛如熔金倾泻。张择端当年作画时,大概也站在这样的余晖里。回望园内,灯火次第亮起,恍然千年前东京梦华,正从《清明上河图》里漫出来,染透了今人衣襟。</p> <p class="ql-block">龙亭外的御街,已是华灯璀璨。朱雀门南星未落, 天街如昼沸笙歌。 三千金翠浮龙阙, 不夜楼台黎庶乐。 </p> <p class="ql-block">此刻方懂,所谓"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不是简单的场景复刻,而是让今人得以触摸到历史温热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御街朱记烧饼,店门不掩椒浆气,五香诱得客争尝。据说,一度让千官放早鞍,市井烟火与庙堂威仪相映成趣。战友们远道而来,自然要饱此口福。发安排队多时,终于让大家尝到了传承千年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 因清明上河图,而对清明上河园仰慕已久。沉浸式游览园区,它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宋文化内涵、独特的古代娱乐体验,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说它创造了文旅界令人称颂的“清明上河园”现象,成为中国运营最为成功的大型文化主题景区之一,一点都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园区每天都举办盛大的开园迎宾式,“大宋开封府尹包拯传旨”:开园迎宾!</p> <p class="ql-block"> 踏入清明上河园的刹那,时光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回了千年前。眼前的一切都在阳光下泛着古旧的黄,像是被岁月浸染的宣纸,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故事。</p> <p class="ql-block">虹桥横跨汴河,桥上游人如织,桥下画舫轻摇。站在桥中央,看阳光在水面碎成千万片金箔,恍若步入千年前的繁华宋都。</p> <p class="ql-block"> 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凹凸不平的触感透过薄薄的鞋底传来。忽然想起张择端笔下那些挑担的货郎、推车的脚夫,他们是否也曾踏过这样的石板路?那些被磨得发亮的石面,是否也见证过他们滴落的汗珠?</p> <p class="ql-block">梳着盘桓髻的舞姬自朱漆回廊迤逦而来,披帛舒卷如流云。领舞女子蹑虚步时石榴裙旋开潋滟波纹,腕间金钏随着古曲的节拍轻颤,仿佛古画里走下的仕女被笛声唤醒,好一派宋韵霓裳,好一场“大宋欢乐颂”……</p> <p class="ql-block">身着宋装的“武大郎炊饼”小贩,粗布衣衫上沾着面粉,吆喝时额角青筋微凸。热腾腾的烟火气,俨然刚从大宋穿越而来。他身后又恍惚浮现出无数个这样的身影——那些从未在史书上留名,却真实存在过的芸芸众生。</p> <p class="ql-block">园中的宋装叫卖者的叫卖声、敲击声,连接着一家老小的三餐四季。以市井烟火为纽带,串起历史记忆与当代生活,让文化从“被观看”转向“被体验”,仿佛真的来到千年前的汴京街头。</p> <p class="ql-block">京城首富王员外搭绣楼为女儿招亲,只要被小姐绣球抛中,便可当场披红戴花,登楼拜堂。好奇的游客趋之若鹜,楼上紧锣密鼓,楼下欢呼震天。一游客被绣球抛中,抱得美人归。笙磬同音,琴耽瑟好,好不圆满。虽然游戏一场,留给大家的好心情会久久伴随。</p> <p class="ql-block">汴水虹桥酒旆横,香车宝马碾秋声。鹑衣冷眼阅升平,千载犹闻乞食声。为还原北宋汴京市井风貌,园中精心设计了“乞丐”角色,游客以猎奇心态凝视“表演型贫困”,并饶有兴趣的与之合影,恰似张择端笔下对众生相的冷峻观察。精致妆容与褴褛衣衫同框,构成阶层错位的黑色幽默。我们何尝不是数字时代“清明上河图”中新的表演者?</p> <p class="ql-block">《水浒传》里,东京御街的鳌山灯前,李逵挥动的板斧劈开满城太平幻象,将“替天行道”四个字烙在汴梁城的残垣断壁间。施耐庵偏要在最热闹处泼墨,教人看清“朱门酒肉臭”背后,尽是“路有冻死骨”的悲悯。</p> <p class="ql-block">在清明上河园的青石板巷弄间,身着宋装的游客仿佛从《清明上河图》的绢帛中翩然走出,与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酒旗招展的街市融为一体,俨然一幅流动的“古今同框”画卷。少女的轻盈,少男的倜傥,孩童的欢闹,每个人都是《清明上河图》新添的一笔当代注脚。</p> <p class="ql-block">《岳飞枪挑小梁王》作为清明上河园的招牌演出,以高水准的马战特技和紧凑剧情,生动再现了宋代武侠传奇。真马、真兵器、真功夫,铠甲、策马,枪械对攻、爆破特效,惊险刺激。突出岳飞与小梁王的矛盾冲突,传递忠义与奸邪的对抗主题。表演融合了宋代尚武精神与忠义文化,展现了岳飞作为民族英雄的早期形象,吸引了大量观众。</p> <p class="ql-block">当战马嘶鸣、枪戟相交时,台上台下共同构建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热血狂欢。表演触发了观众对岳飞精忠报国的集体记忆,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情感纽带。观众一起为“岳飞”呐喊——那一刻,你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大宋风云的见证人!</p> <p class="ql-block">《包公巡河》表演,以北宋汴河为舞台,复刻了《清明上河图》中商船往来、市井喧闹的盛景。演员扮演的包公乘官船沿汴河巡视,途中“断案”“惩恶扬善”,呼应了观众对公平正义的集体期待和永恒向往。在当代社会矛盾多元化的背景下,这一形象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文化符号,成为一座连接古今的精神桥梁,既是对北宋盛世的文化致敬,也是对现代社会价值缺失的回应。这种“古为今用”的文化实践,正是传统文化生命力与当代意义的完美交融。</p> <p class="ql-block">踏入这卷流动的《清明上河图》,石板路上,足音轻叩着千年的回响。虹桥的轮廓被夕阳镀上金边,倚栏而立,极目汴水碧,这怕是当年皇室才能享受到的悠闲。</p> <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园一步一景,只要放慢脚步,很容易捕捉到宋韵之美。布坊、酒肆、茶楼,店铺林立,拍下“穿越”市井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好久没有这样的生活,闲看街市人来人往,了无牵挂心静如水。难得这开心一刻,让魂灵暂歇在宋人的烟火里,做半日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军人的爱,既有山河浩荡,也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儿女情长。他们的爱情藏在每一次聚少离多的注视里,</span>诠释了何为“此生许国,亦可许卿”的家国情怀。今天,他们在战友面前展示出藏在心里的烽火夫妻的温情。</p> <p class="ql-block">朱漆虹桥跨汴水,青砖黛瓦列肆喧。走进“大宋客栈”,体验“大宋风味”,感受“大宋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开封灌汤包名扬天下,自然不能错过。</p> <p class="ql-block">从开封回到鄢陵,聚会的主要策划者、组织者之一丁步亭夫妇精心安排了家庭酒会,邀战友一叙。战友是酒,愈久愈是芬芳!红酒🍷如“钢枪烈火”,举杯瞬间,对青春与信仰的致敬油然而生,那份“同生共死”的情谊,依然如酒般醇烈。 </p> <p class="ql-block">丁步亭夫妇是事业的强者,生活上更是如愿以偿。三世同堂,兰桂齐芳。从他们筚路蓝缕、稳舵扬帆,到晚辈的乘风破浪,这个家族的图谱上,每一笔都是奋斗的注脚,每一页都写满团圆的温度。一个屋檐下,三代人的笑声此起彼伏,可谓枝繁叶茂 , 厚德载物 ,笙磬同音。</p> <p class="ql-block">琴瑟和鸣奏华章,军玲叮当音绕梁。</p><p class="ql-block">人丁兴旺福盈门,如日东升春昂扬</p> <p class="ql-block">女主人给姊妹们精心准备了精美的礼品,漂亮的丝巾<span style="font-size:18px;">像一道道虹降落</span>在姊妹们颈间,养出一片彩霞,<span style="font-size:18px;">温暖在丝绸褶皱里传递。</span></p> <p class="ql-block">留个影吧,定格在迷彩的秋天。往后,我们的胡须会越来越灰,越来越白;姊妹们的漂亮衣服上的碎花也会慢慢褪色,但现在的样子会永远粘住我们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 走进许都,走进曹魏古城。曹魏古城为纪念三国时期的历史而建。这里是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自洛阳迁都许昌的地方,后来曹丕在此废汉立魏,因此被称为曹魏古城。</p> <p class="ql-block"> 曹魏古城青砖的沉默里, 压着魏王残损的印痕。魏王曾把汉室山河 卷成一道 可挟的东风, 青梅在史册里 反复煮沸 ,有人啜饮,有人烫伤了, 醉了整部三国。历史浮沉处,照见众生相。惯看秋月春风,盛世光芒总在圆满处照见残缺,于喧嚣中窥见寂灭。这或许正是中国文脉里最深邃的寓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在曹魏古城留个影,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p> <p class="ql-block"> 曹操的金戈铁马正是从这里出发,统一中原、北方,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青石板里刻着未装订的建安风骨,以血性书写时代,以刚健超越苦难,奠定了中国文人诗歌的精神底色。</p> <p class="ql-block">灞陵桥(又名八里桥),因关公辞曹挑袍、千里寻兄的故事而名扬天下。桥上现存明嘉靖年间复刻唐吴道子关公挑袍图碑,明末大将左良玉手书“汉关帝挑袍处”碑。关羽与孔子并列“文武二圣”,拜谒关公,因为他是军人的精神图腾,关公的青龙偃月刀,斩不断的是军人对信仰的坚守。 忠义、勇武、神威于一身,不枉“武圣”至尊。</p> <p class="ql-block"> 现存灞陵桥为1990年重建的青石拱桥。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东征刘备,关羽被迫暂降曹操。曹操厚待关羽,封侯赐爵,但关羽始终“身在曹营心在汉”。 后关羽得知刘备在河北的消息,决意辞曹寻兄。曹操避而不见,关羽遂挂印封金,留书辞别。 曹操率部追赶至灞陵桥,赠锦袍践行。关羽“以刀挑袍”,以示不受曹恩,后单骑千里护嫂寻刘备。 桥侧有“挑袍亭”,内设关羽塑像,再现“刀挑锦袍”场景。 后人立碑云:“不忘故主 来去明白 真丈夫也 汝等皆当效之”。作为“关帝挑袍”的文化载体,灞陵桥已成为三国精神的重要象征,其承载的忠义文化值得探访。</p> <p class="ql-block">“义”是中国男儿亘古的精神信条。刘、关、张桃园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言永不分开。这种忠诚和信义的价值观被后世广泛传颂和推崇,也成为军人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我们曾经做过兄弟,承关帝之信义,一生是兄弟。</p> <p class="ql-block">收获了满满的战友情义,收获了厚重的中原文化补习成绩单,战友们即将踏上归程。这里, 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每一次握手都藏着戎装的温度。不忘乾明寺千年的风霜,不忘开封皇城飘来的宋词菊香,不忘许都的城墙还刻着建安风骨,不忘烫了千年的胡辣汤……我们带走的,是龙亭的月色,是灞陵桥的风; 压进行囊的,是鄢陵兄弟赠予的中州明月光。</p> <p class="ql-block">战友,我们人生征途中的摆渡人。在岁月的流淌中,为你摇橹、为你呐喊、为你擦去雨水、汗水、泪水……战友情,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兄弟情,是游走在成长里的兄弟爱。愿余生,继续一路同行绽放!看看这张全家福,你会觉得我们不曾分开。</p> <p class="ql-block">在曹魏古城的皇城根下,今天,我们围坐成一轮完整的月亮。五十多年 酒杯里沉着的铁锈,突然在碰杯时醒来,变成当年我们筑路的钢轨,向远方延伸。尽管白发开始向后撤退,并露出我们占领过的“青春高地”,“桃园”走出的兄弟,永不相忘于江湖。</p> <p class="ql-block">王指导员用他珍藏的成年老酒,与战友话别。莫道天涯从此远,长风万里送归舟。一斛浊酒尽余欢,往后风雨无梦寒。</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家人的团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收获的喜悦,轻松,会心,开怀,忘情,无拘无束,还有不舍和期待……</p> <p class="ql-block"> 相见时难别亦难 。 送别战友时,一句“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步亭战友竟然泪水洗面。原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别离时</span>。看去岁千般如意,愿往后万事称心。</p> <p class="ql-block">战友的的魅力,不是军营曾经在一起,而是多年后,仍然在一起,依然欣赏你:认识你真好!这也是鄢陵聚会兄弟们共同的感受 : 认识你真好,虽然不是一直在身边,却一直在心间。</p> <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前从鄢陵出征,到朝花夕拾再回鄢陵话沧桑;从大汉大宋兴衰沉浮,到南街村的社会主义试验田……我们见证友谊,穿越历史,感悟滚滚黄河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更多的是兄弟姐妹们的一往情深。</p><p class="ql-block"> 站在大相国寺这座千年古刹前,古刹历经风雨,依然屹立千年不倒,这里有“信仰”这种神秘力量的支撑。战友情,历经风雨,愈久弥新,正是“信仰”把我们连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这次中原之行,战友们的一路风光,成了摄影师、编辑师建都、建秋、马平等兄弟镜头里的精彩。他们用负重奔波,重书鄢陵佳话,才有了我们行程里的别样风景。</p> <p class="ql-block"> 许昌是胖东来的发祥地,一个人带火一座城。胖东来,让初心又来,让真心又来,让本真重来,让爱回来。它用中国式实践证明:“人心红利”才是终极蓝海。战友情和胖东来精神异曲同工 : 能让人为你挡子弹的,从来不是利益,而是那颗愿意先为他人挡子弹的心。</p> <p class="ql-block">忘不了许昌火车站、鄢陵火车站的热诚远迎;忘不了鄢陵兄弟姐妹团聚一堂的暖意融融;忘不了鄢陵战友、特别是两位患病战友的全程陪伴;忘不了兄弟们惜别的眼水……红尘渡口别离匆匆,期盼来年再在你的耳边说一声:“想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