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罗璐(女)书《税月芳华 牧草时光》</p><p class="ql-block">中国石化书法家协会理事</p><p class="ql-block">茂名市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p><p class="ql-block">习庐书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陈国培书《税月芳华》</p> <p class="ql-block">柯亚贤书《习草神飞》</p> <p class="ql-block"> 中国在过去乡土社会中,大家的社会时间与自然时间高度匹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千年稳局,大家对时间的概念并不刻意,而是在周而复始的四季中悠容消磨。然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尤其近20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高速提速透支着未来,中国已然由乡土社会悄然转身为城乡社会。人们的社会时间按照工业形态的生产逻辑展开,自然时间被精准地切割成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时间就是金钱”成了社会时间的基本原则。</p> <p class="ql-block"> 加速的社会既巨量增加了税收、治安、社会保障等传统事务,还催生出全新事务。习惯于办大事的国家机器,径直要去处理细小琐碎的生活事务,留给大家的闲瑕时间逐渐沙漠化,“日落不息”成了常态。大家的业余爱好也随之受到牵绊。我以为,在诸多兴趣爱好里,一支毛笔、一张纸及一点墨汁即可自行操作的书法似乎也“爱莫能写”了,成本最高的就是时间呀。</p> <p class="ql-block"> 一 过三关</p><p class="ql-block"> “德来呀,看你写草书,感觉得来全不费功夫呀……”大家对郭德来的草书作品一阵点赞。老郭今年快满60岁了,12月份正式退休。这场面,正好成为同事们为他举办退休仪式,以此祝福他退休生活幸福美满。</p><p class="ql-block"> “老郭努力呵,努力成为老师年纪最大的关门弟子……”余军庆逗趣他。他幽默地回了句:作为学生,给老师关门是应该的……惹起笑声一片。</p> <p class="ql-block">郭德来书《诗品之豪放》</p> <p class="ql-block"> “哎呀,这妮子写草书天生自带章草味,文雅高级呀……” 局里的资深书法评论家柯亚贤一阵赏评,头头是道,弄得女孩子家家怪不好意思的。这妮子名叫吴家瑜,因了这次创作,她的草书很快在税务系统“家喻户晓”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吴家瑜书《传家处世联》</p> <p class="ql-block"> 眼前是茂名市税务局职工草书习作展在自个单位展所悄然登场。要知道,他们开始学草书到办展,仅用了半年时光,作品绝无老干体、春联体、江湖体等之气,呈现一派低调但不俗的专业味。我敢说,习作若放到市里,这批“牧草人”会惊艳到众生。</p> <p class="ql-block"> 2024年阳春三月,受茂名市税务局陈国培兄之邀,说给局书法小组书友们上一期草书课。经了解,组里共二十多人基本没练过草书,不少人还是书法小白。我不禁佩服其气魄:在社会普遍认为学书法一般从楷书入门的唐宋以降千年观念里,提出学书法“入门即草书”是需要学识和胆识的!</p> <p class="ql-block"> 税务局是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税收征管、税收政策制定、税收服务等工作。说白了,就是关于“钱”和“规则”的工作。税务人要确保每个人都按照规定交税,同时也要帮助人们理解税收政策,确保税收的公平和透明。工作流程严谨、细致、繁琐,而这一切,似乎与书法风马牛不相及,更何况是极具浪漫色彩的草书?</p> <p class="ql-block">潘湘平书《每临不信》联</p> <p class="ql-block"> 面对体制内这么一群书法爱好者,手头都有一份成就自我、养家糊口的工作。一天忙下来够累了,还要照顾家庭,还要迎来送往……训练时间非常有限。如何管理好宝贵的24小时,确保每天都能挤出1个小时的时间来写一写?练一练?而训练时间又如此短暂,又如何确保质量,不浪费每一分钟……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p> <p class="ql-block">陈国培书《八指头陀绝句》</p> <p class="ql-block"> 在习草之初,我并不要求大家写的非常像,因为追求特别像会损失很多自然书写,会丢掉古人那种自然书写的心境,相对来说,应该有一个宽泛的空间,临帖从不像到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可能要自己一辈子去完善。首先把握正确的笔法,表现正确的笔意,只有正确的笔法和笔意,才能表现足够的线质,结构相对来说是往后面,在进入模拟创作或独立创作的时候再强化的。</p> <p class="ql-block"> 首先,要过“饱墨关”,即书写敢于饱墨铺毫。饱墨是让毛笔充分吃“饱墨”,目的是书写出来的线条也充分吃“饱墨”。饱墨其实与“饱饭”同一个理,人要吃饱饭才能有力气干活呀。至于吃多饱?线条不臃肿即可。吃饭以七、八成饱为优,不说了,懂得会懂的。</p> <p class="ql-block"> 劳欢怡书杜工部绝句圆扇作品,体现了她对饱墨铺毫的把控,锋聚墨亦聚,线条始终保持纯黑一色,给人元气弥满之审美。其实,宋元以前的古人写字大多饱墨,所写的字都为纯黑。</p> <p class="ql-block">劳欢怡(女)书《杜工部绝句》</p> <p class="ql-block"> 其次,要过“平和关”。心平气和,下笔柔然,平和书写,杜绝持才使气,笔下的线质追求如玉般的高贵温润。所谓“魏晋风度”、“晋唐高度”是因了从容不迫的书写,笔下才不激不厉,风规自远。</p> <p class="ql-block">余军庆书《万卷一窗》联</p> <p class="ql-block"> 陈国培兄是退二线的领导干部,工作虽没过去繁重,但打卡上班的环节却不减,回到岗位主要是做好“传、帮、带”的活,每天也够他喝一壶了。经过一期训练,他冲破“积点成线”的用笔刻意桎梏,自我形成理性训练的高原,走向自然平和书写。创作这首辛弃疾词《青玉案》写来冲淡雅致,简远空灵。这哪是干税务工作的人呀,完全一派学者格局。</p> <p class="ql-block">陈国培书《辛弃疾词》</p> <p class="ql-block"> 王剑锋是5月份才来学习的,小伙子对平和书写颇有心得,每天坚持训练1个半小时以上,稳扎稳打,注重单字精临,一个字一个字地过。看似慢,实则快。要知道,持才逞气皆下品!书写保持自然平和的心态很重要,轻松执笔,不掉下就行,书写下笔即是,抬笔即成,表现自然书写性。刻意追求雄强、厚重等审美而把笔法复杂化,即使写出厚重感来,也显造作不自然,审美气息、格局不高,这是刻写性书写带来的弊端。</p><p class="ql-block"> 观其创作的《德取功资》联,清雅安和,风神自在,观之使人心生欢喜。</p> <p class="ql-block">王剑锋书《德取功资》联</p> <p class="ql-block"> 第三,要过“等线关”。书写一个字、一个字组、甚至一个区域的字用等线表达。等线是指线宽度基本一致的线条,其实就是用篆隶的线条进行书写,起笔处用“逆顶法”,尽量少用“方切法”。用“等线”的概念更易于大家理解及运用,很好地避免线条因提按而产生“中怯”的诟病。史上秦朝李斯、北朝安道一、唐朝怀素、明朝八大山人、民国弘一法师等人是运用“等线”书写的大家。</p><p class="ql-block"> 王巧慧书小中堂书《王安石诗》,起笔尽量处处“逆顶”,行笔恪守等线表达,作品呈现朴实雅静,古意盎然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王巧慧书《王安石诗》</p> <p class="ql-block"> 潘湘平创作小中堂作品,在“等线表达”较为熟练的基础上,大胆追求“等线三态”(细、中、粗),甚至还产生块面、干笔书写,有秩序地释放“点、线、面”审美元素,矛盾而和谐,丰富且统一。</p><p class="ql-block"> “征税是硬任务,完不成会影响绩效考核。同时,稽查工作面临的压力更大,有时还会遇到威胁或者利诱……”潘湘平描述着其岗位面临的工作压力。为了缓解压力,他找到了“牧草”方式来解决,曾作诗感慨了一番: 沐浴更衣香已焚,功名利禄似烟云。心平气静书斋坐,勤练藏真千字文。</p><p class="ql-block"> 可见,身在税月里,湘平兄一样是性情中人呀!</p> <p class="ql-block">潘湘平书《李白越女词》</p> <p class="ql-block"> 宋元以前的古人写字基本讲究守住元气,写字是“释放”。到了明清时期,追求以画入书,开始有了枯湿浓淡的推进,是动用元气的表现,甚至元气散发,写字有时成了宣泄(如徐渭、傅山等),乃至“放肆”。</p> <p class="ql-block"> 二 点线面</p><p class="ql-block"> “虽然正常上班是朝九晚五,但遇到税收征期,加班到晚上10点都是常事。”陈国培如是说。</p><p class="ql-block"> 一旁的劳欢怡接着:是呀,每到征期,我们就像打仗一样,连续作战十几个小时都是家常便饭,回到家那个累呀,但一拿起毛笔,我就感到了宁静,感到踏实和松放。欢快怡然地劳动,“劳欢怡”这名很好阐释了她工作和牧草的状态。参展的《得好有奇》联写来欢快流畅,松放自如,可谓“字如其人,人如其名”。</p> <p class="ql-block">劳欢怡(女)书《得好有奇》联</p> <p class="ql-block"> 每天的工作虽然繁忙,但训练依然雷打不动一天一天地有序推进,大家逐渐树立了书写“饱墨铺毫、平和书写、等线表达”的理念,以唐朝怀素《小草千字文》为依托开展临帖训练,沿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线条沉浸式重走经典轨迹。其中,每天“开宫三态”是必走的训练轨道。《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了这“三态”,三生万态。</p> <p class="ql-block">李越利节临怀素《小草千字文》</p> <p class="ql-block"> 所谓“开宫”,即是打开字的中宫。古人常讲,得中原者得天下。绿荫场的竞赛讲究“得中场者得天下”。中宫占据着字(组)的中部,其打开则走向古质审美,收束则走向今妍审美。唐朝形成楷化思维后,人们的书写大多收束中宫而书,並影响千年至今,对“打开中宫”的概念已是“云深不知处”。</p> <p class="ql-block">吴家瑜(女)书《诗品之冲淡》</p> <p class="ql-block"> 当代著名草书家张旭光先生提倡“唤醒大草”,核心内容就是“唤醒中宫打开”。打开中宫,更利于与上下左右字的中宫形成一片纵横气象,从而达到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论草书意境:“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p> <p class="ql-block"> 看看张秀娟创作的这幅《青山绿水》联,运用“打开中宫”形成的各个字组,初步做到“点画之间皆有意”。这意韵不再是字本身的,而是超越了字,表现在“点画之间”,而这点画之间的情谊,是“言所不尽”的。</p> <p class="ql-block">张秀娟(女)书《青山绿水联》</p> <p class="ql-block"> “开宫三态”首先是横向开宫,即左右结构的字打开中宫,力争中间横向留白开阔。其次,是纵向开宫,即上下结构的字打开中宫,力争中部纵向留白开张长。再次,是中束开宫,即收束字的中间笔画书写来辽阔周边的留白。开宫训练由怀素《小草千》入,再由《自叙帖》出,一以贯之。</p><p class="ql-block"> 训练的要求是每天临写“开宫三态”各一字(组),而且是连续七天同写一个字(组),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目的就是加深每个字(组)的“开宫”印象,形成自觉行为,知晓“开宫”的所以然。</p> <p class="ql-block">许小霞(女)书《莫放最难》联</p> <p class="ql-block"> 布置训练要求容易,但真正操作起来,完成每天的训练任务可不容易。以单字精临为基础,继而生发到字组精临,打破一个字一个字书写的,建立书写“字组”意识。实操要按照“读帖,临写,比对,改进”的流程进行:</p><p class="ql-block"> 读帖:不急于下笔临写,先观察帖,读懂帖(书者的经营思维)。如“天地玄“三字,天与地是用一根牵丝连着,地与玄没有牵丝连着,却“笔断意连”,玄字的点向地靠近,又与下横远一些,距离产生美了……地字土和也距离也大,中间也有牵丝连着,且与上面的牵丝角度不同……这些内容,反复读才能体会到。这是一口深井,不断挖,泉水才会汩汩而出。</p> <p class="ql-block"> 临写:把读出读懂的内容对着帖书写出来,初学阶段就用“饱、平、等”书写。书写速度暂时慢而均。没有现在的慢,就没有将来的快。最大化地把原帖字形轨迹(空间)写出来。</p><p class="ql-block"> 比对:把临写出来的字与原帖进行比较,找出不似的地方,明白差距所在,总结归纳,为下一次临写做准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p><p class="ql-block"> 改进:经过比对,心中知晓上一次临写的距离,就开始新一次的临写,进行改进,努力把距离缩短,提升准确临帖效率,这是能力的体现,称之为“目击即取”。如果临出字法的规律来,便是书写水平了,称为“明白人”。</p> <p class="ql-block"> 这个训练流程简称“读临比改”,由此形成精临循环训练体系,每精临一字(组),就循环一次。一般来讲,循环一次要做三组,每组循环三次,即临写该字(组)9次。如再有时间和精力,不妨多循环几次,工多手熟耳!</p><p class="ql-block"> 大家每天的训练,酌情杜绝雅玩式、娱乐式的书写行为,自觉地把自己关进技术训练的笼子里,实现理性训练,事半功倍。在理性训练的高原上,才有可能产生创作的高峰!</p> <p class="ql-block">陈国培书《海到山登》联</p> <p class="ql-block"> 要完成每天的训练任务,需要时间厚度来支撑。时间从哪来?我在书法小组里推广“点线面”时间管理法,让大家每天对业余书法训练充满挑战、协调及快乐……</p><p class="ql-block"> 每天根据当天的岗位工作量、家庭事务量来预估余留的训练时间量,这叫“面”,计划好1个小时就训练1个小时,不多也不少。既要松放又要克制,这本身就是训练!别写得来劲了,就干几个小时甚至通宵,影响身体及次日工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张秀娟(女)通临《峄山碑》局部</p> <p class="ql-block"> 如果预估时间不能一次性累积完成,就想办法利用各个时间段来累积,如早起20分钟,晚睡20分钟,饭前饭后各15分钟,坐车20分钟,甚至厕上5分钟……都可开展书法行为,或写纵横线,或书空(执笔在空中按帖字结构比划),或思考书法问题……一天下来,挤着挤着,挤出60分钟训练就出来了。这些碎片时间叫“点”,两点成一“线”,线累积多了就成“面”,聚沙成塔,集液成裘。</p> <p class="ql-block"> 柯亚贤感慨地说:每天发挥“点线面”作用,时间管理优化得当,训练时间1个小时是没问题的。以日保周,以周保月,芝麻捡多成西瓜。关键呀,是你是否愿意不负此生爱好书法一场!</p> <p class="ql-block">柯亚贤书《吴昌硕诗》</p> <p class="ql-block"> 三 书法墟</p><p class="ql-block"> 对于在体制内的女同志能坚持写书法,我是钦佩有加的。因为女同志想要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做一名对单位有责任、对家庭有贡献的新时代女性,利用业余时间去攻习书法,比男同志难多了。但是,出乎意料,书法小组的女同志们却撑起了“半边天”,涌现张秀娟、许小霞、吴家瑜、劳欢怡、潘建玲、王巧慧、罗瑞娟等一批习草女能人。</p> <p class="ql-block"> 一看潘建玲就是精明干练的女同志,言行大方得体,热情利索。印象中线下课没上几次,来的话也是因加班顺便来听听,线上点评也听听,就这样训练出来的作品也是具有专业水准的。</p> <p class="ql-block">潘建玲(女)书《诗品之疏野》</p> <p class="ql-block"> 她谈到,税务工作难度一点不比草书低,税收政策复杂多变,要求税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同时,面对纳税人的各种问题,还得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具备了这么好的综合素养在手,她牧起草来自然事半功倍。</p> <p class="ql-block"> 这一期草书班,我深切感受到女同志学书之难。原先知道她们难,但不知道是这么难。俗话说的好,三个女人一条墟。在训练空隙休息时,她们也七嘴八舌地交谈一下工作、生活的琐碎。</p><p class="ql-block"> 这边,罗瑞娟讲:咱们女人呀,存在难以克服的职业瓶颈,一是工作难,要完成结婚生子的家庭任务,这给职业晋升甚至维持岗位带来影响……</p> <p class="ql-block">罗瑞娟(女)书《李白诗》</p> <p class="ql-block"> 这二难呀,是顾家难,女人要在家庭中承担着妻子、母亲、女儿三重角色,任何一个支点偏移了,家就变了样,愁得我都快成黄脸婆啰……那边,王巧慧搁下笔,爽朗地笑应着。</p> <p class="ql-block">王巧慧(女)书《删繁立异》联</p> <p class="ql-block"> 对!对!对!难呀,还有第三难,就是安定难。加班多了,圈子更窄,一些后生妹还表现出结婚年龄越来越大的趋势……潘建玲给旁边的小吴、小劳各倒了些墨汁说了句:好好练,大姐不是说你俩哈……这番话把大家都逗乐了,明摆的事嘛!女孩子家家的羞而不语,低着头练着,内心是感激大姐们关心……</p> <p class="ql-block">潘建玲(女)书《诗罢书成》联</p> <p class="ql-block"> 每个月这么一场“书法墟”,让女同志们总结、归纳、升华……草书水平在快速提升。同时也带动男同志们喝酒、品茶、吸烟的时间减少了,勤于训练,省下的钱上交给家里的“领导”,促进了家庭和谐,“领导”更加支持书法活动。</p> <p class="ql-block">邓锡源书《令狐楚绝句》</p> <p class="ql-block"> 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来训练,大家更加专注岗位工作,提高了加班任务完成效率。据不完全统计,几个月来,“书法墟”里的张秀娟、潘建玲、潘湘平等税务人奋力提升税政管理、税收征管、税务稽查一线效率。国培兄说:真没想到,这条“书法墟”能焕发出工作力!生产力!……</p> <p class="ql-block">罗瑞娟(女)书《人生载酒》联</p> <p class="ql-block"> 书法就是这样,紧紧和你的工作、生活的状态联系在一起。书写着你工作的成就与疲惫,书写着你生活中的平淡,优雅,乃至伤感。书法又是如此平凡,就像你午后的一盏茶,睡前的一本书。平和才能持久,从容才是淡定。</p><p class="ql-block"> 遇见书法,就是遇见最好的缘分。在书法墟里,牧草人达成了共识。</p> <p class="ql-block">陈国培通临怀素《小草千》局部</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促进男女平等,发挥妇女在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组织动员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税局的“书法墟”现象,是落实习总书记要求在基层一线最生动的体现。无论工作,还是牧草,趁墟的她们不让须眉,工作是一把好手,牧草也是走在时光的前列。</p> <p class="ql-block"> 国庆节举办草书小品展,是7月初局领导提出来的。此时大家牧草刚好三个月,手头虽已积累了一定的临帖笔墨功夫,但对如何创作还是一脸茫然。如何实现临创转换?以展代训便是一条好路子。我及时调整训练方案,一方面减少日常基础训练时间,一方面给大家指定了创作内容及形式,并有机结合当代真正不亚于古人的书家作品审美元素,助推创作的开展。</p> <p class="ql-block">许小霞(女)书《诗品之实境》</p> <p class="ql-block"> 这么一来,书法墟沸腾了,她们迎“三难”而上,进一步合理处理单位、家庭、牧草之间关系,高低相辅,左右相就,全身投身到创作中去,付出比男同志更大的努力。税务的女职工太能吃苦了!为了草书,许小霞经常下午下班后习草一个多小时才回家。而劳欢怡、吴家瑜等常常连午休都放弃了……尤其是许小霞,拿出三幅草书作品参展,其勤奋程度、水平之高,令须眉汗颜。</p> <p class="ql-block">许小霞(女)书《李嶷诗》</p> <p class="ql-block"> “创作的过程是艰辛的,比前段时间单字精临呀,字组精临呀,还有通临呀难多了,所学的东西运用起来似懂非懂,好在有这条书法墟,大家一起攻坚克难,互相扶持……”王巧慧深有体会。</p><p class="ql-block"> 老郭就像个老顽童:难是真难呀,搞了快二个月,始终过不了鿄老师这关。差点想放弃,看到女同学们都在坚持,我就跟上大部队,我这老胳膞老腿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郭德来书《书田心地》联</p> <p class="ql-block"> 正当大家在书法墟里艰难地往前跋涉的过程中,刀郎全国巡回演唱会从成都、广州、南京……马上又到澳门,刀郎风席卷全国,波及全球!当然也冲击着这条“书法墟”。大家虽未到现场看过一场演唱会,却没有拉下一场演唱会的视频回放或片段,这么入心、入脑、入骨的震撼!开场就是冲动的惩罚,开口就是所以我伤悲,现场仿佛是一个深水炸弹,一下子便炸开了泪腺!</p> <p class="ql-block">余军庆书《王昌龄诗》</p> <p class="ql-block"> 《镜听》一出,生命轮回,情感洗礼。唢呐一响,不是升天,就是拜堂……书法墟里,大家拷问人心,刀郎因何伤悲,是饱受打压,还是历经背叛;是寄予厚望,还是偏遭失望?是江湖险恶营营苟苟,还是众人皆醉名利攘攘。牧草人说:刀郎别哭!你归属民族的根基,你依附艺术的真谛,你代表人心的朝向……</p> <p class="ql-block">柯亚贤书《万丈千秋》联</p> <p class="ql-block"> “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千分情,万分爱,化作金星绣红旗!刀郎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是一个有大爱的人!大爱成就了他的大胸襟、大格局!他值得起新华社的肯定,担得央视的夸赞!” 牧草人都是铁杆“刀粉”。</p><p class="ql-block"> 王剑锋谈到:刀郎让我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刀郎在唱悲唱喜唱天地。大起大落之人,必是大彻大悟之人!无欲无求之人,必是无私天畏之人!</p> <p class="ql-block">董荣生书《笔墨胸怀》联</p> <p class="ql-block"> 刀郎演唱会醉了“牧草人”的心田:谁是谁非谁错谁对,红尘再没有今生轮回,今世豪情又该为谁醉……天下无物非草书,激发出大家的草书书写灵机!创作陆续炸锅了……</p> <p class="ql-block">陈国培书《沈德潜诗》</p> <p class="ql-block"> 2024.11.30于玉都富居乐</p> <p class="ql-block">撰文:</p><p class="ql-block"> 梁事明,中共党员,广东兰石人,号习庐、墨茗草堂、三境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化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茂名石化书法家协会主席,茂名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作品曾入展获奖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三届行草书展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专业展览赛事共10余次。入展获奖各省面向全国征稿举办的“云峰杯”、“康有为杯”、仰韶文化“彩陶坊杯”等全国书法赛事20余次。</p><p class="ql-block"> 近年利用微信平台发表《读迁记》、《回魏志》、《靠谱说》、《汉三颂》、《魏了隋》、《峄秦话》、《仰颜述》、《汉隶乡愁》、《文喜有喜》、《让草书回家》、《简介里 素非素 寒武纪》、《烟火烟霞 生存生活》等多篇书法散论20余万字,受到业内好评如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