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武昌蒙養院 ‍《金石武昌城》之三十六

一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昌蒙养院</span></p> <p class="ql-block">  武昌蒙养院是我國最早的一所官办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於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创立。当时正值湖广总督张之洞执掌政务,在他的推动下,兴起了倡办新式学校的热潮。1903年秋,湖北巡抚、护理湖广总督端方在武昌阅馬埸创办幼雅园一所,并且聘请了户野美知惠等三名日本女教師执教,由户野美知惠担任园长,首次招收80名5-6岁女童,限一年卒业,以后续招4岁上下幼童,定二年毕业。并拟订了《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p><p class="ql-block"> 蒙养院是清末教育体系中最初级的学校,其宗旨在于辅助家庭教育。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采取班级形式开展保教活动,重养不重学,以培养幼儿自然智能,开导事理,涵养德生,以备小学堂之基础。</p><p class="ql-block">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发《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并定学前教育机构名为蒙养院,湖北幼雅园遂改名为武昌蒙养院,也叫武昌典范小学蒙养院。</p> <p class="ql-block"> 湖北幼雅园</p> <p class="ql-block"> 幼稚园</p> <p class="ql-block"> 武昌典范小学蒙养院</p> <p class="ql-block">  阅馬埸(武昌蒙养院诞生地)</p> <p class="ql-block">  “蒙养”二字是中国的传统说法,所谓“蒙以养正”就是重视人生的正本慎始,主张当婴幼儿智慧蒙开之际施加正面影响,开发其智慧,从而达到“将贫贱家儿童养成美材,富贵家父母当不虑其子弟同处染坏习气。”培养孩子健康地成长。</p> <p class="ql-block"> 蒙以养正</p> <p class="ql-block">  端方,清末大臣,金石学家。满洲正白旗人,托忒克氏,字午桥,号陶斋,谥忠敏。光绪八年举人,入赀 为员外郎,历督湖广、两江、闽浙,宣统元年调直隶总督,旋坐事劾罢,宣统元年起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入川镇压保路运动,为起义新军所杀。有《陶斋吉金录》、《端忠敏公奏稿》等。</p> <p class="ql-block">  托忒克·端方(1861-1911)</p> <p class="ql-block">  晚清,清政府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端方是五大臣之一。端方是中国新式教育的创始人之一,认为“东西各国之富强莫非发源于教育”,他在代理两江总督期间,在南京鼓楼创办了暨南学堂(暨南大学前身);1903年在任湖北巡抚期间,在湖北武昌创办幼稚园,1904年正式命名为湖北武昌蒙养院,为中国第一所幼儿园。1905年,他又在长沙创办了湖南第一所蒙养院,遂成为中国创办幼儿园的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端方私印(黄士陵制)</p> <p class="ql-block">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晚清著名的篆刻家、金石學家黄士陵应湖北巡抚端方之邀,赴武昌端方幕府,编著端方藏青铜彝器成《陶斋吉金录》,并为端方刻印甚多。</p> <p class="ql-block">边款:黄士陵刻呈陶斋尚书。𡈼寅嘉平。</p> <p class="ql-block"> 兴学育才</p> <p class="ql-block">  “兴学育才”,1901年清政府在“上谕”中命令各县州多设“蒙养学堂”,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对蒙养院作出了许多具体的规定。1903年秋,湖北巡抚端方在湖北武昌创办的幼稚园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家官办幼儿园,是年北京京师第一蒙养院成立,院长由日本保姆师范毕业生担任,并聘两名日本人为教习。随后,上海务本女塾、无锡竞志女堂、湖南蒙养院、天津严氏家墪保姆传习所和蒙养院、福州幼稚园都相继成立。</p> <p class="ql-block"> 蒙以养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斫石銘千古,書丹傳萬年</p><p class="ql-block">《金石武昌城》一葉刻石,甲辰年十月卅於武昌藍灣。</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