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隔五年,再次来到美国。还是科州,还住美国大农村。</p><p class="ql-block">11月9日,在科州迎来今年的第一场雪。举目四望,但见冰封雪飘,银装素裹,山川大地白茫茫一片,较之于往日,又多了一些雪后的宁静。</p><p class="ql-block">我们所在的美国科罗拉多州是一个多雪之州。它的气候和西雅图正好相反。西雅图有句调侃的话,我们这里一年就下一场雨,从今年10月一直下到明年的5月。科州向来为滑雪胜地,雪季可从当年的10月(有时是9月)下到次年5月,雪期长达8个月之多。</p><p class="ql-block">这里与国内的北京时间相差14小时。我们这边的凌晨零点,国内已经是下午的14点。进入11月,夏令时中止恢复北美山区标准时间,这样与北京的时差又增加了1小时。</p> <p class="ql-block">对门邻居勤快,早早起来先去铲雪,行动很迅速。</p><p class="ql-block">各人自扫门前雪,在中国是个习惯,在美国可是个法律问题。下雪之后,如果你没有及时清扫积雪,若有行人从你家门口路过摔倒受伤,你可是要承担责任。所以雪后扫雪成为美国民众一种自觉行动。而我们很运气,等我们下去时,不知是太阳的特别关照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们门前的积雪已经化完。算是偶然,也是幸运。什么事儿就怕那个万一中的万一。</p> <p class="ql-block">翻看五年前的手机拍照记录,想起歌手刀郎的那一首名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借用其中的一句歌词:2024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p><p class="ql-block">2019年前那次来美国,10月9日以前,已经连着下了两场大雪。今年的首场雪已经晚到了一个月之久。</p><p class="ql-block">两次赴美,同在科州,具体居住地则为不同的两个社区。</p> <p class="ql-block">科州地处美国中部偏西的小高原,用手机测得住地海拔高度1537米,比我国的兰州略高一些。平日阳光充足,气候略显干燥。</p><p class="ql-block">我们所住小区隶属于伊利(Erie)小镇,是那种常见的美国大农村。</p><p class="ql-block">从19 世纪 60 年代起,当地的煤矿和铁路的建成带动了伊利的经济发展,公路交通更为方便。小镇距丹佛国际机场约 35 分钟车程,距首府丹佛 25 分钟车程,距博尔德市区约20 分钟车程。如今该镇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 99,804 美元,人均收入为 38,965美元,已进入中产阶级的行列。</p><p class="ql-block">看了查询的信息忽生疑问。网上介绍伊利镇是位于韦尔德县和博尔德县的一个自治镇,并具体说其中17,387 (58%) 的居民居住在韦尔德县,12,651 (42%)人 居住在博尔德县。</p><p class="ql-block">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思维,一个县可以管辖几个乡镇,但一个镇同属两个县管辖,两者如何施政?怎么管理?向孩子请教并再度查询,未得其详,只好存疑作罢。</p> <p class="ql-block">和许多人想象中先进发达的美国大不相同。除了像纽约、华盛顿、洛杉矶、芝加哥等大城市,在中心城区可见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盛景,在其它城市,一出城区,几乎看不到三层以上的楼房,多数的居民小区也都建在远离市区的乡下。许多人第一次来到美国之后会发出感慨,这哪里是世界第一大国,简直是一个大农村。但在实际上美国的发达和繁荣,恰恰体现在这种没有高楼大厦、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小镇。</p><p class="ql-block">我们所住的这个大农村,从建筑外观上看不出什么特点,美国房屋建筑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一般为两层小楼,当地称之为house,对门邻居隔路相望,后院里则是两两相对,一条木栅栏隔开了两家。</p> <p class="ql-block">房屋的前门差异不大,多为可停两辆车的车库和一个人行正门,正对着道路;后院的设计则各不相同。橡树、红枫、楸树、杨树和常绿的松柏树栽种较多,菊花、玫瑰、鼠尾草、大花葱等花卉更是形态各异,争奇斗艳;不少家庭在草坪上安装有滑梯、蹦床、秋千、篮球架等,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天性;还有各种造型、各种颜色的灯光,装扮着美丽的夜色。</p> <p class="ql-block">清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小区从睡梦中醒来。最勤快的是各家各户门前草坪上的喷灌机,一声声轻轻的哼唱,温柔地浇灌着绿色的草坪,一层柔曼的白雾轻纱和晶莹剔透的水珠,点缀着小区的绿意生机,滋润着人们忙碌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小区公共区域的绿化、铲雪和日常维护,由物业负责。自己门前的卫生清扫、草坪修剪、铲雪等事宜,则属于各自的“责任田”各自负责。无论是栽种的树木和花草,都要包栽包养包活。房屋虽是私产,但户外环境美化又是公德,谁家也不会偷懒。为了激励大家做好树绿化工作,社区管理者推出激励措施。凡按照要求栽种树木者,政府给予200美金的苗木奖励。勤快的业主忙里偷闲,推着剪草机给草坪剪头美发。</p> <p class="ql-block">8:30,家长们带着各自的孩子在指定的地点集合,等待校车的到来。不一会儿,这种长鼻子的黄色校车沿着小区道路接送学生,把他们送往各自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每到节假日周末,社区的小游园便热闹起来。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这里滑滑梯、转转盘、蹦蹦床、跷跷板开心地玩耍,也有牵着小狗来这儿遛狗。不过即使如此,人也不会很多,更不会扎堆儿。因为小区本来就不大,而美国人又不大喜欢群聚,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一旦人多,便有人主动离去。无论家长和孩子,要的就是这份安全、休“闲”。</p><p class="ql-block">自己也会偶尔碰上起来遛狗、健步晨练的邻居,无需多么精通英语,只要一个友好的微笑,相互间打个招呼——Hello、good morning即可应对。</p> <p class="ql-block">小游园活动区的地面,都采用这种经过处理的软木片,为的是防止锐利的硬物伤害孩子。设计者显然很是用心,我想也应该有一定技术规范的硬性要求。</p> <p class="ql-block">路边和草坪中经常看见插着红色、黄色的小旗儿。女儿告诉说,这是提示我们旗子下面有预设的地下管线,提醒人们进行土地开挖时注意。这一点倒是想得细心周到。还有的草坪上打上一些洞眼儿,为的是吸收和保持水分。</p> <p class="ql-block">社区里有一公共游泳池,水不太深。辖区内业主凭门禁卡自由入内。开放有规定的时间和季节。游者可更衣、冲洗、存放衣物,还备有有露天烧烤炉。只是我们来的时候,天气已经转凉,我们未能享受夏日里泳池戏水的那份清凉。</p> <p class="ql-block">热气球是当地的一种特色休闲旅游方式。天气晴好的时候,经常看见五颜六色的热气球缓缓升起,慢慢移动,操作手充分享受着驾驭天空的快乐。</p><p class="ql-block">这天早饭后,我们在后院晨练。一只硕大的热气球缓缓飞来,不一会儿越过我们的房顶,向着小区的中心草坪飞去。稍停片刻,它又提升高度继续北飞。</p><p class="ql-block">我曾经坐过热气球,深知在几十米的高空中是很冷的。因此热气球的玩家需要带好防寒衣物和各种设备器具。而此时才8点多一点,地面温度不到3℃,空中只会更冷。我心想吊篮里的“球迷”们,该是几点就起床啊。看来真是痴迷。</p> <p class="ql-block">在小区散步,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路边的房屋门牌编号排序为1724、1712、1700……每家相隔12位数;跨过一小路,则是1号、9号、17号……相互间隔8位;另一条小街的门牌顺序为1911、1921、1931……旁边又是1773、1785、1797……不知何意?</p><p class="ql-block">带着疑问求教于孩子,答道:这是为了方便邮递员投递,防止号码接近造成误投。后在旁边一老小区得以印证。过去老的小区居住分散,密度不大,相邻房屋沿路边设置信箱,编号间隔有意拉大减少投递差错。后新建小区居民增加,信报箱改为集群式信箱,邮递员不再一家家分散投递,但间隔多位的门牌编排方法却保留了下来(如图)。</p><p class="ql-block">可笑的是,在相距不到500米的同一小区,竟然出现编码完全重复。那天我们预约一园林工来家栽树,久等不到。天色将晚,工人打来电话,说是跑到同一门牌的另一业主家了,而那一家也同时预约了栽树服务。两家还曾发生过快递误投现象。真是无奇不有。</p> <p class="ql-block">和国内一样,现在的包裹快递也很普遍,件件送货上门;与国内不同的是,这种运送包裹的车辆做了特别设计,送货司机进到小区里,都是开着车门行驶,两边的车门均可上下,不管客户家在道路左边还是右边,开车的快递员可从任何一侧下车投递送货,就为了他们方便,说来还有点儿人性化。</p> <p class="ql-block">每周一上午是垃圾清运的时间。</p><p class="ql-block">生活垃圾与可回收垃圾按绿、黄两色区别开来。绿盖的生活垃圾每周清运一次,黄盖的可回收垃圾隔周清运。各家提前把垃圾桶拖到路边,时间一到,垃圾清运车沿着道路一路右行循环一周,专用的车辆也不用太多人工,车到垃圾桶前,伸出机械臂,将垃圾倒进车内,工人打开箱盖放回原处,表示工作任务已完成。</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到这个东西不知何物。不仅小区内道路两旁、社区以外的路边也多有设置。后来才知道这是专为狗拉粑粑配置的粪袋。遛狗者凡遇这种情况,便打开盒子,取出粪袋将狗的排泄物装起来,随后集中处理而无需污染环境。</p><p class="ql-block">在美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爱护环境、爱护动物,已经形成社会共识并成为人们的自觉。即使在为人服务方面尚有缺陷和不足,但在喂狗、养狗或者其它宠物的服务上却日臻完善。如果把为狗服务与为人服务统一起来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日常的道路维修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提前告知做的倒是很到位。但是尔后的实际施工一再拖延。这是是10月11号就已经接到的施工预告通知,送达门中,并要求届时提前移动车辆。以后又在将要施工的位置插上旗帜,地面画上标识,地上放上隔离桩,但直到今日,已经下过两场大雪,施工仍杳无音讯。看来这拖拉作风哪里都有。</p> <p class="ql-block">施工的浪费也是让人不可理解。</p><p class="ql-block">这块水泥板上出现一道裂缝。按我的理解,用一点水泥抹一下即可弥合,不影响使用。但不知是不是人家的施工规范要求,再小的缝隙,也要整块打掉,然后混凝土搅拌浇筑再凝固成型。工期的拖延自不待言,仅仅就物资的利用而言,确实是一种浪费。其中是否有施工队按照工作量、工作时间来计算工程费用的因素,不得而知。但就美国人的习惯,不怕浪费,很少考虑节俭。</p> <p class="ql-block">社区道路维护管理是另一个系统,路面修缮也实现了现代化,旧沥青起底、新沥青摊铺,几台机器依次上阵,半个上午就搞定了,施工效率很高。</p> <p class="ql-block">社区公共区域的绿化带,由物业公司负责,这是物业工人在清理草坪。同样是清理草坪,这里的工人们都是开着除草机进行。除了有些机器噪声和一些灰尘外,工人的劳动强度已经大大降低。</p> <p class="ql-block">在国内的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生活,居民一天之中难得有时间接点地气。小区的路面都是柏油或者水泥,条件好的小区还有电梯,上班下楼、上楼、开车走人,下班下楼、上楼、回家。两脚不沾泥土地,更难闻得泥土香。而在这里,除了门前的柏油道路和水泥的人行道外,其它地方都被密实的绿草所覆盖。小区正中有一个很大的中心草坪,小区之外则是一望无际的草场。出门散步,清新的泥土味和花草的芳香沁人心脾,很少见到裸露的土地,也很少见尘土飞扬;举头西望,洛基山秋色正好,天蓝云白,树叶红黄,如同一幅巨大的油彩画,那天还幸运地“偶遇”一抹彩虹。</p> <p class="ql-block">附近有一很大的苗圃,各种树木花卉应有尽有,方便附近居民们前往选购。而一些家长,则带着孩子们一同前往。既是为了购买苗木,也是为了让孩子去亲近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社区建筑呈环状布局,出口众多且四通八达。出得小区,从乡村道路到郡道、州道乃至州际高速公路,入口切入十分通畅。一些乡村道路虽不是很宽,但路面平整,交通标示规范完整,但却没有设计留出行人道,这也限制了一些人的出行,也打消了我曾想周边步行的念头。在这里,没有车那可是寸步难行。</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到墙上的温度表吓了一跳。平时温度到了35℃,就已经酷热难耐了,这68度何其恐怖?</p><p class="ql-block">及时向孩子请教,才知这是华氏度的温度,而我们平时常用的是摄氏度。</p><p class="ql-block">两者差别很大。</p><p class="ql-block">德国人华伦海特1714年创立的华氏温标的计量单位。他以水银作测温物质,定冰的熔点为32度,沸点为212度,中间分为180度,以F表示。</p><p class="ql-block">摄氏度计量由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于1742年创立。他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设定为0摄氏度,水的沸点规定为100摄氏度,两点间作100等分,每段间隔称为1摄氏度。 </p><p class="ql-block">两者有一个换算公式:从摄氏度转换为华氏度:华氏度= 32°F+摄氏度x1.8;从华氏度转换为摄氏度:摄氏度 =(华氏度﹣32℉)÷1.8。如此算来,这68゜F的温度只有摄氏度的20℃——虚惊一场。</p><p class="ql-block">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在使用摄氏度作为温度计量单位。只有5个国家采用华氏度作为计量单位,美国为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还要适应美国的其它度量衡。如计算车速里程,一英里等于1609.34米,约等于1.6公里;买肉,一磅等于453.59克,约等于9两;加汽油,美制一加仑等于3.785升,约等于3.8升。当然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美元,我们出发时一美元可兑换人民币7.16元,不料特朗普当选下一届总统后,美元走强,直线飙升到7.27元人民币。不过这些不用我们操心,孩子在身边,司机、警卫、翻译、财务大臣一肩挑,我们落得个清闲,只是在购物之后常常要在心中换算一下。</p> <p class="ql-block">周末外出购物,是美国居民的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与国内相比,在这里购物不像国内那样方便。整个小区没有一个超市、小卖部,再小的东西也要驾车去买,而且每次购物要买够一个星期的日常所需。所以家里面的冰箱都是大号的,因为要储备一周的食材。</p><p class="ql-block">Costco(中文翻译为开市客)是我们常去的超市,也建在远离居民区的“荒郊野外”,但是适应美国人的汽车生活,都选择紧邻公路,而且建有足够大的停车场。每逢周末,停车场车满为患,顾客川流不息,整个卖场如同一个硕大无比的车间,商品极为丰富。除日常生活消费品外,店内还有花卉种子、米其林轮胎等类商品。</p><p class="ql-block">在卖场我们还看到了产自中国的海信电视、 TCL电视,心中为之一暖。还有很多的服装玩具类,也多来自于中国。</p> <p class="ql-block">与大名鼎鼎的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不同,这家公司采取的是会员制仓储式连锁经营,靠大批量平价销售,连购物车也比其它超市大了许多。</p><p class="ql-block">Costco不在每一单生意上加价很多,基本上是平价进、平价出,利润主要来自于不断增加的会员费,初级会员费为每年60元,但在价格上却给了会员们极大的优惠。我们无法一一比较同行间的价差,但两种酬宾的商品却记忆深刻。一只约5磅重的烤鸡,新鲜出炉,热气腾腾,只卖4.99元;面包夹肉肠的热狗只买1.5元。这个价格从1984年至今已40年而不曾提价。他们所办的加油站,在任何时候都要比社会加油站便宜。这样做实际上是更紧地抓住了老客户,这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之道。</p><p class="ql-block">据悉这种会员制仓储量贩式销售也传至中国,目前已在上海、深圳、苏州、宁波开有连锁店。</p> <p class="ql-block">在美国汽车加油多为自助,在COSTCO的自营加油站价格还有优惠。看一下这天加油机上所标价格,85号汽油3.299美元/加仑,91号为3.799元。按汇率换算一下,每升折合人民币7.025元,不仅比中国国内便宜,也比当地其它的社会加油站低出不少。</p> <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要去适合中国人胃口需求的中国超市、韩国超市采买,许多中国特有的商品,如海天酱油、涪陵榨菜、北京的王致和豆腐乳、贵州的老干妈酱料、河南的白象方便面等应有尽有。根据中国传统节日延伸的一些必备商品,如春节的水饺、中秋的月饼、日常吃的油条、包子等也都能买到。</p><p class="ql-block">回头归纳总结了一下,这里的商品,凡是能够工业化、机械化生产的,价格普遍便宜,包括日常食用的猪、牛、鸡肉;而时令的蔬菜水果,价格普遍高于国内。各商家之间相比较,商品的丰富性、管理的规范性,当属那些大品牌商家,如开市客超市、宜家家居,而在亚裔商家中,韩国超市要好于中国超市、越南超市。</p> <p class="ql-block">在美国,大家都把墨西哥人亲切地称为“老墨”。墨西哥因与美国的南部相邻。许多合法的和不合法的墨西哥移民穿越美墨边境到美国谋生。在一些重体力劳动的行业,老墨的身影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墨西哥是一个开放快乐的民族。凡有老墨的地方,就有音乐、就有歌声。一天散步路过一个工地,阵阵音乐传出。探头去看,只见两个正在施工的老墨,一个戴着巴拿马凉帽,另一个身穿黄衣的大个子随着音乐扭动着身体就地起舞。在其它的施工现场和老墨驾驶的车辆中,都能够听到一阵阵的乐声,那是老墨们快乐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有过两次和老外的近距离接触。</p><p class="ql-block">一次修理工来家更换橱柜上的两个门。这原本属于建商售后服务的内容,此前反映多日,因为不影响使用,并未在意。自己已经忘了。这天工人不请自到,自带梯子、工具。工作还算认真。不到一小时工作完成。</p><p class="ql-block">西方文化差异很大,同样一件事会有不同的认识。午餐时闲聊,我说上午工人安装橱柜时,我顺便搭手帮他扶了一下橱柜。孩子马上纠正我,没有必要。如果他觉得还需要人帮忙,他就应该来两个人干活;如果觉得他一人不行,他可以不接这个业务。而且你帮他干活,如果出现问题,他会说是因为你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原来如此,也算增长点知识。</p><p class="ql-block">在国内,如果帮工人干活,对方会很感激,但是在美国,只能按美国思维来看待这些问题。由此想到万圣节时,孩子到家里讨要糖果活跃气氛,但明确要求不得进入屋内。主人给孩子的食品必须是带包装、未拆封的,而不能是自己家制作的。因为这有一个自我保护的问题,的确也需要相互理解对方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同一天的下午,一年轻老墨开着一红色皮卡车来家服务,开动车上机器为草坪的滴灌管道吹水以防冬季冻裂。5根管道分别吹水,约40分钟完成,付款50元,比起有些公司的报价节省了150美金。</p><p class="ql-block">小伙子很开朗,介绍自己说他来自墨西哥,在这里干这一行已经三年了,收益还不错。收工时我本欲帮着收一下电源线,吸取上午的教训,未敢动手,让他自己完成,一别两宽。</p> <p class="ql-block">就我们所看到的情况,至少这段时间、这一地带的房产市场形势还算不错,而且建设速度极快。小区西侧有多处施工点,我们在这里的这段时间,正好见证了从无到有的建设全过程。</p><p class="ql-block">先是地基开挖,地下的底层部分采用钢筋水泥浇筑,其它部分都是用预制好的木质构件搭建而成,如同儿童搭积木一样,工程进展很快。各种墙体也都采用木材空心加填充物,之后再做外部装修。所有的水电气管线提前布设,墙面一喷,业主即可拎包入住。从地基开挖到最后落成,大概只用三个月时间。这样的房屋保温防潮效果很好,因材质较轻,应该也具有防疫防震功能。唯一缺陷是不太隔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所有的施工,真正的人力劳动也不是很多。即使是像这种重体力劳动,也是借助于各种机械设备在完成,工人的劳动强度已大大降低。</p> <p class="ql-block">这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一座房屋落成成,晚上全部开着灯,这样的房屋便是建筑商们的待售房屋。而已售房屋则会对自己家中的灯光进行重新设计,到休息时,也就自然地把灯熄灭了。所以在这里你如果要看待售的新房,不看别的,就看夜间是否亮灯。凡全部开灯的都是没有卖出的房屋,而已售房屋则不会全部亮灯。有的建商还敞开大门供人现场看房。</p> <p class="ql-block">一日饭后散步,走进山下一个社区。房屋建筑形态各异,多为大平层。门前有小广场、花树草坪,后有硕大的后花园。住户不多,但面积宽敞,门前车库停着四五辆汽车,还有多家停着房车和游艇。</p><p class="ql-block">记得曾有在美国生活过的朋友说,在美国,有车不算富,有船才叫有钱。看一看这个社区房前屋后、枝叶繁茂的粗壮大树,可以感知这个社区年头的久远;看着门前的房车、游艇,不难想象这里居民的不菲身家。</p> <p class="ql-block">小区平时安静,可到天气晴好的周末,头顶上便常有滑翔机、教练机、直升机等小型飞机从头顶飞过。飞行高度很低,经常看到的是一种刚刚起飞或者俯冲落地的姿态。初时不解,有一天专门驾车追着飞机前往探寻。其实就在与我们一路之隔的公路对面。抵近一看,才知是一个居民区。但这个居民区是专为那些拥有私人飞机的业主特意设计而成。除居住的房屋之外,还配备可停放飞机的机库,小区内设有滑翔跑道和相应的维修场所。因小区有特别的安保措施,我们未能入内。但隔着栏杆可以望得见小区内的飞机跑道和机库。这才知道这地方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p><p class="ql-block">如果把这三个社区业主作一比较的话,我们这个汽车小区业主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山下那个游艇社区的业主可称为富人,那么这个飞机社区则可以称之为富豪。而这也正是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梯次前进、为之奋斗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10月中旬的一天,我们在外出购物的途中,很难得地参观了一家枪店,近距离地观看在国内难以看到的各种枪支,短枪、步枪、猎枪、冲锋枪等和普通商品一样在柜台里陈列。销售人员多为60多岁的老人,见有人来,便主动上前给你介绍各种枪支的性能及各种优惠。</p><p class="ql-block">在美国,21岁以上的美国公民或移民签证/绿卡持有者均可购买枪支,而且将它定义为“是美国宪法保障的权利而不是特权”。</p><p class="ql-block">据统计,总人口3.34亿的美国个人拥有的枪支数量已达3.95亿支,占其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16%。</p><p class="ql-block">枪支泛滥,美国社会枪击案频发,但枪支买卖却受到美国宪法的保护,何其矛盾?由此可以理解,多届政府经常谈及控枪议题,但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由于军火商利益集团的存在,在美国现行体制下,这个问题将成为一个永远、而且无解的话题。</p><p class="ql-block">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技术先进,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但在枪支管理上,这“经验”中国学不得,也不会学。</p> <p class="ql-block">这次美国之行,恰遇第60届美国总统大选。从9月10日的特朗普与哈里斯的电视辩论,到11月6日大选结果揭晓、特朗普胜出,经历了一次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的历程。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相互揭黑,无所不用其极,双方对阵的激烈程度胜过一部 情节曲折的活报剧,可以当作现实版的美国大选的经典教科书。最后,两度遭遇暗杀险些丧命的78岁的前总统特朗普过关斩将,大胜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昂首挺胸重返白宫,让全世界为之瞠目结舌。</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远离中心城市的乡下,也经历了这场大选。看似平静的居民小区,因了这场大选,在许多选民的心中翻江倒海,不得安宁。小区的墙上、草坪上插着支持各自候选人的旗帜和竞选口号,用特朗普遇刺照片所做的旗帜和标牌随处可见,一墙之隔的两户邻居甚至“当街对骂”。前面一家在草坪上用万圣节鬼怪扯起横幅旗帜,大骂哈里斯,力挺特朗普;反对者则喷出红色颜料将横幅字迹覆盖;隔壁的业主支持民主党,在门口悬挂哈里斯旗帜以示支持;还有一家在临街窗户摆放着奥巴马、拜登、哈里斯、莫里兹等大佬的写真图像,不用说这是民主党的支持者。选民们爱憎分明,极为狂热,各自为自己的候选人拼死搏杀,情绪对抗之激烈、族群撕裂之严重,令我们难以想象。这也是难得的一次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的亲身体验。</p> <p class="ql-block">科州议会大厦的圆形金顶是用真正的黄金筑就,无声地炫着科州的富足。在它治下的大农村,也同样富足但低调。</p><p class="ql-block">对于这段旅居生活,心生许多感慨。</p><p class="ql-block">要问这里的生活好不好?——好,真好!</p><p class="ql-block">最大的好处是安静,最大的不好是太安静。</p><p class="ql-block">和国内的生活反差很大。居民小区没有大门,没有栏杆,没有门卫。小区已入住400多户业主,但是平时只见汽车少见人,除了车轮摩擦地面的声音,也听不到汽车的喇叭声。</p><p class="ql-block">没有人请你喝酒、聚会,没人邀你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社区里没有公共厕所,没有诊所,没有小卖部,也没有警务室、派出所,没见警察出现过。社区治安状况良好。</p><p class="ql-block">但这里缺少人气。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隐私、个人安全、个人利益;人与人之间戒备心理、防范心理很重;左邻右舍之间几无来往,缺乏基本的人间亲情、温情和友谊。许多中国老人来这里探亲旅游,尽管物质条件很好,却难以忍受冷漠的人际环境而不情愿地离开。若要在这里生活,首先要耐得住这美丽的寂寞。</p> <p class="ql-block">一天,孩子陪我看了近处的一座公墓,使我有了一种别样的感悟。</p><p class="ql-block">公墓有100多年的历史,一个栅栏之隔,便是一个超过万户居民的超大社区。但这里的房子依然好卖,因为安静。对于美国业主而言,环境安静也是选择的条件之一。而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对于坟墓也不像中国人想象得那样阴深恐怖。许多东西,如果转换一下角度来看便得以释然。</p><p class="ql-block">在美国,你有充分的言论自由,甚至可以跟着电视一块骂总统,但是出门你便有外出的不自由;你有驾车的自由,却有步行的不自由,道路两边根本就没有设计人行步道;有哈雷摩托、各类跑车爆裂噪声的自由,但你在公共场合说话吃饭、声音稍微大一点,便会有人冷眼相看;在这里有爱抚、养育宠物的自由,但一些地方却没有人的自由;如果你要拍摄人像,必须征得被拍对象的同意,否则就有可能吃官司;人与人相处,特别是人的年龄、婚姻、健康状况、经济收入等等,都是不应打听的个人禁忌。</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大千世界,和而不同。</p> <p class="ql-block">离圣诞节还有一个多月,圣诞老人已经早早地出门,邻居家的麋鹿灯光秀开始登场,商场里的圣诞灯也已经亮起。在美国人的生活中,到了第四季度,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接踵而至,一天天走近未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p><p class="ql-block">收拾一下忙碌一年的心情,祈愿大农村的人们都能够新年好运,吉祥安康,家家都有好收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