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亚旅行,是一次充满神秘探索色彩的文化苦旅。为踏上这段旅程,谋划开始很早,2024年隆冬里,团长策划的行程书出来,于是打开一页美篇粘贴上全然未知的行程,开始了一点点扫盲,先后读了近10本涉及中亚的书籍,历史,考古,游记,在美篇里记下读书笔记。结伴而行的旅行群取名金色旅程,群里不断有关于中亚历史文化,音乐建筑摄影的文章、书籍推荐,还专题开了讲座,介绍行程和中亚人文历史、建筑艺术,喜欢这样有文化共鸣的旅行,开始盼望来年的春风,2025年5.22~6.6,我们终于成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片是我在土库曼斯坦购买的细密画瓷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读中亚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围绕土地、人口、伊斯兰教,石油等,这片土地仿佛是人间阿修罗场,被魔咒笼罩的国度。在这片土地上,伊朗的前世,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波斯帝国,此后的五千年,更替了希腊化时代的塞琉古王朝和帕提亚帝国、突厥化的塞尔柱帝国和花剌子模王朝、蒙古化的伊尔汗国和帖木儿帝国、以及波斯化的萨法维帝国等王朝。王朝更替中毁灭的只是王权的虚名,文明却总能在伤口愈合中重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读到美国政治思想家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中的论述,似乎找到一种我个人认可的解释:人类文明起源于亚洲又因地理禀赋不同,先后形成三大块:东亚的儒家文明、西亚的伊斯兰文明以及中亚的基督教文明。东西亚是谷物文明、 中亚则是游牧文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谷物文明的东亚和西亚,具有相同的特征:崇尚秩序,文明和社会都是以秩序为核心。但游牧文明的人口承载力非常有限且脆弱,随着人口的增长,中亚东欧游牧必须向外扩张,寻找新的地盘。因此,从公元前4000年开始,中亚东欧的游牧民族就会以大约500年为周期,定期地发生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向人烟稀少的东欧之外的欧洲地区,以及南亚迁徙。西欧、南亚的文明就是由游牧部落的屡次迁徙、殖民下逐步形成的。可以说,印欧人实际就是中亚东欧游牧人的后裔,尤其是西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亚这片游牧之地,也在大国崛起的轮番征战中,不断被不同的游牧文明洗礼。(上图,天山下的吉尔吉斯坦绿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谈到中亚绕不开丝绸之路,这是“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丝绸之路经过西汉、东汉在唐朝达到鼎盛,逐渐形成了北线、南线等多条线路,分别通往欧洲、西亚及南亚。在中亚境内,大致可分为3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骞出使西域——走天山南簏,</span><b style="font-size:20px;">经费尔干纳盆地最后抵达河中地区,河中地区也就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加上哈萨克斯坦西南部。这条线最后经土库曼斯坦抵达波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唐玄奘西天取经路线,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一路经过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逯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海拔6000多米的凌山垭口(今新疆天山穆苏尔岭)</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进入中亚,穿越了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经过昭武九姓七国(首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通过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b><span style="font-size:22px;">进入阿富汗北境的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通过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到达印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一条经过帕米尔、瓦罕河谷进入巴基斯坦,和玄奘的回国之路有部分重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没有现代化交通条件下,丝绸之路的跋涉是非常艰难的。后汉书中记载丝绸之路上某些海拔很高会引起高反的山脉为大头痛山,小头痛山,读到这些让人忍俊不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此行目的地为中亚三个斯坦国。斯坦这个词本是源于古波斯语“Stan”,意为“……之地”,实际上就是一个没太多含义的音译后缀。“斯坦”这个词,历史渊源要比7世纪才产生的伊斯兰教文化古老得多,但目前全球带“斯坦”后缀的国家共有8个,全部位于中西亚,是完完全全的伊斯兰教国家。我们的行程几次调整精简为16天,主要包括吉尔吉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丝路核心城市,串联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的一颗颗璀璨珍珠。</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1 一行12人从成都重庆分别飞抵乌鲁木齐汇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2乌鲁木齐飞抵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比什凯克 ,然后车行72km抵达托克马克游览古遗址,然后再行驶110km,抵达伊塞克湖,住宿湖边酒店。</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山不但分隔开了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同时也是吉尔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天然屏障,也是是吉尔吉斯的绝对制高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飞机上欣赏六月飞雪的水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车窗外,吉尔吉斯坦森林覆盖山谷,春夏季牧场原野闪过的风景,像浏览一幅幅苏联时期的油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抵达托克马克,这里拥有楚河谷地最著名的两处考古遗址:碎叶城遗址(上图)和布拉纳遗址,它们都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碎叶城遗址又叫阿克贝希姆遗址,传说是李白的故乡。10世纪时,碎叶城逐渐被废弃,居民迁至十几公里外的巴拉沙衮,也就是布拉纳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布拉纳塔,又称诗歌塔,被誉为风中的千年守望者。这座25米高的古塔,曾是清真寺的宣礼塔,巅峰时高达45米,地震后仅存一半,风蚀痕迹带着历史厚重感。图片右侧土坡下分布着很多布拉纳塔神秘的草原石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一尊草原石人。我们的导游爱丽丝,是一位在中国留学过的吉尔吉斯坦姑娘,她介绍,有种传说,草原石人藏着游牧民族的灵魂密码。神秘的草原石人,部分带有笑脸,称为balbal,实际上是突厥贵族的墓碑或“灵魂守护者”,承载着游牧民族对死者的敬畏与信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布拉纳原野上还留存一些古代灌溉渠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着一人宽砖石台阶爬上塔顶,风超大,360°远眺天山,俯瞰楚河谷地的视野很无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托克马克有一个小型的毡房式博物馆,里面挤满了欧美游客。这一带出土的斯基泰人的物品被送到了圣彼得堡与比什凯克的博物馆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斯基泰人是雅利安人的一支,雅利安人是对印欧语系中印度-伊朗语族祖先的统称。留在黑海和里海以北的雅利安人被称为“北伊朗人”,斯基泰人即属于这一群体,其语言归类为伊朗语族下的东伊朗语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希腊史书将斯基泰人与米提亚人、波斯人归类为活跃于西亚的伊朗语系同源民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午餐安排在一户农庄,很有家庭氛围。每个菜都别具风味,图中土豆烧牛肉被全团评为NO.1,高品质的牛肉以最简单的烹饪方法,呈现了最纯粹的牛肉香,被大家欢乐抢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在路边买了特别好吃的草莓,我们登上了伊塞克湖的游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伊塞克湖成因为地壳断裂,为天山北麓的世界最深高山湖泊,湖底曾发现考古遗迹,坊间传闻成吉思汗墓埋在湖底。伊塞克湖也是世界上面积第二、水量居首的高山湖泊,被誉为吉尔吉斯的"大海",苏联时期建立了一些湖滨疗养区。导游说,没到过伊塞克湖就相当于没有到过吉尔吉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伊塞克湖原属中国,中国古称图斯池、热海、清池。1860年,沙俄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划为界湖,进而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占为已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是盛夏,但融雪成湖的伊塞克湖不但湖水清澈而且凉爽得带着一丝寒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晚餐是伊塞克湖烤鱼,外酥里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湖上遇到疾风骤雨,晚餐后抵达湖边酒店,推门远眺湖上又现一丝晚霞,道是无晴却有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晨的伊塞克湖,以浪漫的霞光,一扫昨晚的阴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发现有日出,我们飞奔向了湖边栈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D3 行程【享受浪漫的伊塞克湖清晨,拍照打卡,然后车行280km至比什凯克,飞往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比什凯克(Bishkek)是吉尔吉斯坦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同时也是楚河州的首府。“比什凯克”吉尔吉斯语意为“搅拌马奶的棒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比什凯克街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比什凯克国家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吉尔吉斯坦国家博物馆背面一个游客罕至的角落,曾经的地标列宁雕塑被安置在这里,这是吉尔吉斯坦“温和去苏联化”的一个缩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生动的吉尔吉斯坦岩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远古陶器及青铜器中的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佛教遗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远古饰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民族特色的帽子,手工艺饰品,精美的刺绣,可以挂婴儿摇篮的马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黄昏时分,我们飞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飞越无垠的克孜勒库姆沙漠,在夕阳的映照下,千万条沙线被染成金色,充满梦幻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乌兹别克斯坦”在乌兹别克斯坦语中为“自己统治自己”,即“独立”之意。9-11世纪,乌兹别克斯坦民族形成。13世纪被蒙古人征服开始,阿米尔·帖木儿先后建立以撒马尔罕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建立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和浩罕国。直到19世纪60-70年代,撒马尔罕州和费尔干纳州并入俄罗斯。苏联解体后,1991年宣布独立,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抵达首都塔什干,利落帅气的地接王导直接领我们去了伊斯兰风格的酒吧餐厅,餐厅高分贝的笑声,伊斯兰丰腴女人的舞姿,室外有驻唱歌手的庭院氛围,带来了塔什干浪漫的夜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宿在塔什干 MIR LUXE PLAZA 酒店,在圣母升天大教堂对面,推窗可见教堂日出美景,好幸运!</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D4行程 : 早晨逛圣母升天大教堂,帖木儿广场,罗曼诺夫宫,哭泣的母亲纪念碑等。下午参观白色清真寺,参观莫耶穆巴雷克图书博物馆,博物馆最著名的藏品是 7 世纪的奥斯曼古兰经,前往蒂利亚谢赫清真寺,宗教传统与建筑辉煌的交融之地。晚餐搭乘飞机赴乌尔根奇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团高中同学以标志性历史建筑乌兹别克斯坦酒店(Uzbekistan Hotel)为背景合影。这个国际酒店建成时是塔什干最高档酒店,格栅网格外立面装饰,既有民族风格元素,又是一层遮阳网,适应塔什干的气候特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Dom Forum国际会议中心,装饰有撒马尔罕经学院的人脸太阳图案。塔什干帖木儿广场周边的建筑是苏联建筑风格,把传统清真寺元素融入了现代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帖木儿雕像,全国有三座。塔什干是年轻帖木儿征战沙场的一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钟楼与夜市:广场对面有两座欧式钟楼,据说大钟来自德国。夜间钟楼一带夜市摊点很热闹。我们白天去,光线斑驳树荫间很清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彩绘瓷盘店关着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绘画跳蚤市场,前面这几副倒是画出了俄罗斯先锋主义的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跳蚤市场上的各式像章让人想起曾经那个喜欢像章的年代,但苏联像章设计感艺术性显然强了很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旁边有一座塔什干最华丽的沙俄建筑,这就是罗曼诺夫宫 ,建于1890年,是典型的欧式建筑。大门紧闭,不接受参观,只能隔着栅栏欣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宫殿主人是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是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孙子,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大公,早年放浪形骸,被家族流放到帝国边陲塔什干。到了塔什干,大公用自己的钱财撒在城市建设上,还修了两条运河,也修建了罗曼诺夫宫作为自己的官邸,同时兼具美术馆,展出他的收藏品。大公病逝后,罗曼诺夫的宫殿收归国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法式别墅的样式,就地取材的塔什干砖砌建筑手法,赋予了这座别墅独特的美,树荫掩映下,门口有一对壮硕的铜麋鹿,生机勃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塔什干独立广场,16根粗大的白色大理石柱子一字排开。正中石柱横梁上,是几只展翅欲飞的白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塔什干二战纪念广场给人印象深刻。广场两侧是木雕长廊,长廊的每一个壁龛里摆放着的,是用铜片制作而成的巨大书本,可以翻动的书页上,刻着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40多万乌兹别克斯坦战士的名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纪念广场正中,以树木为背景,安放着建造于1979年的《哀伤母亲》雕塑。这位母亲的5个儿子先后战死疆场,母亲的望眼欲穿和哀伤,像雕像前面下沉圆台内那簇长明火,灼烫着每个来到这里的人的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塔什干地震纪念碑,又称英勇纪念碑,是为纪念1966年4月26日塔什干9级大地震死难者而建,地震把整座塔什干夷为平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亚烤肉的香味就是以乌兹别克为中心散发出来的,中午在亚洲最大的塔什干抓饭中心品尝了馕坑烤肉手抓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开放式厨房看帅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乌兹别克斯坦的抓饭从地区和原料上划分有40余多种,比如鹌鹑抓饭、撒马尔罕抓饭、干果抓饭等等。其主要原料为羊肉或者牛肉,用洋葱、黄或者橘色胡萝卜放在大铁锅里炒制。煮沸约1小时后,可以额外搭配kazy(当地香肠)、鹌鹑蛋,有时还搭配柠檬。当然每个城市或者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配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馕坑烤羊肉太香了,吃完了自己份,又吃了不爱吃肉团友的份额。太过瘾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白色清真寺建于19世纪,那时的塔什干在中亚地区有着重要的商业与文化地位。白色大理石基调与天蓝色穹顶的互相映衬,突显出一种崇高感,伊斯兰教传统中,蓝色代表天堂,白色代表和平,绿色代表生命,所以很多清真寺都以这三个颜色为主色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内庭有四棵造型奇特的树,带来一种天国般的宁静和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光塔与依望同框位置打个卡。蓝色线条图案瓷砖,赋予了白色清真寺的清新与雅致。女士进入清真寺需要佩戴头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哈兹罗提·伊玛目广场(Hazrati Imam Square)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宗教中心,以伊斯兰建筑群为核心,广场内主要建筑包括哈兹拉提·伊玛目·珠玛清真寺和两座古经学院。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哈兹拉提·伊玛目·珠玛清真寺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大、最豪华的清真寺,2007年由卡里莫夫总统下令修建。主体建筑群包含宣礼塔(高54米)、大殿及檀香木廊柱(来自印度),内部穹顶采用撒马尔罕蒂拉·卡利经学院的黄金装饰风格。宣礼塔造型借鉴布哈拉卡兰宣礼塔,可登顶俯瞰全城。 图为清真寺供女性礼拜的大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哈兹罗提·伊玛目广场东南是莫耶穆巴雷克图书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馆馆藏珍贵,其中最著名的是一本7世纪的 《奥斯曼古兰经》(上图),书的主人就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古兰经》,库法体书写在鹿皮上装订成册。据说通过放大镜可见鹿皮上淡淡的血迹,是奥斯曼正在读经时,被人从背后刺死时的血迹。几个世纪以后,帖木儿西征时,从叙利亚把这本经书抢夺回了撒马尔罕。后来经前苏联专家验证,确认了血迹的年代与奥斯曼被刺的年代吻合,和经书同时展出的还有验证的证书。1868年经书被俄罗斯人带到莫斯科,1924年列宁将经书送回塔什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馆还收藏了30多本14至17世纪的罕见书籍,包括一个护身符盒中的拇指大小的古兰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与博物馆相对而立的,是巴拉克汗经学院。这座伊斯兰教经学院建于16世纪,古朴中透出典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曾经的经学院,现在是旅游纪念品市场,曾经的学生宿舍,变成了小商铺。以经学院蓝色穹顶为背景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楚苏集市(Chorsu Bazaar)是塔什干最著名的市场,市场建筑不仅模仿了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还带有强烈的伊斯兰风格图案。集市内的摊位由一圈圈的同心圆组成,商品按类别分区陈列。垒成金字塔的各色香料、成堆成堆的坚果、娇艳欲滴的瓜果,各种蔬菜、肉禽和生活用品、手工艺品应有尽有。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摄影师来这里拍摄塔什干的生活百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晚餐后飞乌尔根奇。住宿:乌尔根奇的安塔利亚大宫 Antalya Grand Palate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也许是时差还没有倒过来,我总是能在日出时分醒来。没想到,在乌尔根奇拍到了最奇幻的流星雨与朝霞日出同辉,给我们这次中亚旅程增加了一起去看流星雨的浪漫。</span></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20px;">D5/5月26行程:乌尔根齐酒店早餐后前往希瓦,参观库希纳堡,伊斯洛姆霍贾经学院及宣礼塔,登顶宣礼塔还可以俯瞰整个古城和帕拉翁·马哈穆德陵墓,巨大的绿松石圆顶建筑极为瞩目,古城中心朱玛清真寺,中亚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参观石头宫,晚餐后入住酒店休息。</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传说,大洪水后,乘着方舟逃生的Noah(诺亚)的长子Shem流浪到这里,在沙漠中发现一口井,饥渴中的Shem喝了一口井水,惊呼:Khi-wa!意思是:甜水,于是Shem在这里定居下来,慢慢的就有了这座叫作Khiwa希瓦的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愿出一袋黄金,但求看一眼希瓦” ,17世纪,盛极一时的希瓦汗国的首都希瓦,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梦想之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为日落时分,登顶伊斯洛姆霍贾经学院宣礼塔俯瞰整个古城景色。晚霞为希瓦染金,仿佛洞穿几个世纪的岁月长河,以光阴为刻刀雕琢不息,一眼万年,此生无悔,这一眼,值回一袋金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挪威作家埃丽卡·法特兰在《中亚行纪》中这样记载:“城墙边狭窄的小巷里,日常生活如旧日子一样悠闲”。希瓦古城保持着近200年前的格局、样式与色调,庞大的砖土建筑群漫延至天际,是中亚所独有的城市轮廓线,蓝瓷绿瓦圆顶点缀其间,流露出鲜明的伊斯兰风情。1990年,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它:伊钦·卡拉内城的建筑纪念物构成了杰出且独特的中亚传统建筑群,是花剌子模城市文明的独特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希瓦分为新城迪昌·卡拉和老城伊钦·卡拉,我们预订了老城内的酒店希瓦 Orient Star Hotel(上图),直接抵达老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酒店房间很紧俏,为了等待入住,我们在酒店附近的树荫餐厅吃烤肉午餐,喝茶小憩。这种卧榻式餐桌很有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希瓦著名的穆罕默德·阿明汗经学院,由同名统治者19世纪初下令建立,是中亚大型的伊斯兰建筑,其内部已经被改造为酒店,即是我们下榻的酒店,房间小而温馨,是以前学习伊斯兰教学生冥思苦修之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开门小视频,揭开经学院酒店神秘面纱,还有小惊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库希纳堡始建于12世纪。17世纪,当时的希瓦统治者下令扩建,将城堡改成了自己居住的宫殿。据说城堡内除了起居住所,还有清真寺、马厩、军火库、监狱、造币厂。整个国家机构都囊括在这一方天地里了。现在,宫殿内的建筑被作为花刺子模历史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库希纳堡国王议事厅繁复的描绘装饰。</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过去的2500多年间,希瓦城被摧毁过40多次。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郭靖要帮成吉思汗攻灭的就是希瓦所在的花剌子模国。它远离文明,拥有过亚洲最大的奴隶市场,也曾几度令不可一世的沙俄遭遇滑铁卢。库希纳堡在岁月更替中也更替着主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2世纪,花剌子模沙王朝军事贵族;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3世纪:蒙古察合台汗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5世纪:帖木儿帝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6世纪:乌兹别克游牧首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7–19世纪:希瓦汗国可汗(核心时期);</span>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1873年后:沙俄/苏联/乌兹别克斯坦政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希瓦是穆斯林世界最大的宗教中心之一,希瓦至今保留有8座清真寺、31座经学院、14座宣礼塔、12座陵墓和6座王宫。希瓦珠玛清真寺是古城内历史最悠久、最大的一座清真寺,也是设计最独特的清真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多根木制的柱子支撑着屋顶,形成两个采光天井。这一设计起源于古阿拉伯最早的平顶木构清真寺。在天井中心位置的6或7根超大柱子,可追溯到原10世纪的清真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珠玛清真寺幽暗的光线,带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置身其中,仿佛可以穿越千年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在土库曼斯坦一个知名年轻画家的作品中看见一幅画祖玛清真寺的小油画,毫不犹豫我就买下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伊斯洛姆霍贾经学院是1910年希瓦汗国的末代首相伊斯洛姆霍贾主持修建的。这位首相在位期间开办学校、医院,大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伊斯洛姆霍贾经学院是个艺术博物馆,展出花剌子模几个世纪的手工艺品,木雕、瓷雕、地毯、金属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石头宫是阿拉·库里汗建造的王宫,上百个房间分布在3个相似的庭院中。上图为红色藻井院落,下图为绿色藻井院落,石头宫华丽的蓝色墙面非常震撼,从房屋到整个院子围墙,顶天齐地铺满各种纹样的蓝釉砖,在蓝釉需要青金石等宝石为原料的年代,彰显着极致的奢靡。它与库希纳堡的夏季清真寺风格很像,但石柱上的雕刻,屋顶的藻井描绘更为繁复精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帕拉翁·马哈穆德陵墓巨大的绿松石圆顶和镀金金顶在晚霞中熠熠生辉。帕拉翁·马哈穆德是当地民间传说中的一位圣人,被视为希瓦城的守护神。与圣人比邻安葬是伊斯兰的习俗,于是,可汗王室的家亲续陵逐渐成为了一座宏伟的建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陵墓的内部设计像清真寺,具有鲜明的波斯风格,石棺及墙壁上铺有希瓦风情纹样的瓷砖,高贵而精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陵墓不仅是希瓦的历史遗迹,也是重要的文化和宗教场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黄昏时分,我们爬上了希瓦城墙,还爬上了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最高的古宣礼塔伊斯洛姆霍贾经学院宣礼塔,高57米,一睹希瓦的城市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住的酒店门口,即是这座蓝白相间、华丽粗壮的塔,名字叫卡尔塔米诺尔宣礼塔Kalta Minor Minaret,意思是短塔。原来设计高度是70米,实际只建到29米。据说,当年希瓦汗国的国王穆罕默德·阿明汗计划建造一座可以眺望到400公里外布哈拉的巨塔。关于未完工,留下了各种传说。即使只建了一半,也同样惊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希瓦的夜色非常浪漫,轮廓灯映照之下,希瓦像一座熠熠生辉的不夜城,心情大好的我们拍了一个搞笑视频,引来好些希瓦人围观,虽然语言不通,但快乐的笑声是一样的开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天,中亚之行将进入土库曼斯坦,一个没有网络却神秘独特的世界,期待精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