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1日,盼望已久的秦晋甘蜀四省之旅终于启程了。两个大连同学先乘飞机至榆林,与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车过来的小宝同学在榆林机场会合,计划用18天时间游览这四个省,往返行程六千公里。</p><p class="ql-block"> 上午11点在榆林机场会合后,驾车前往佳县白云山,然后再去香炉寺,两个景点相距只有几公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白云山有两个入口,一个在沿黄公路上面,需要从山门一路爬上去,经过一天门、二天门上去,比较累;另外一个就是直接自驾上山至白云广场的售票处,不需要爬山,下车后就可以游览闻名遐迩的白云山古建筑群了。</p><p class="ql-block"> 白云山有几大看点:其一,这里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其二,这里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时期道教古建筑群;其三,传说在这里求签非常灵验。</p><p class="ql-block"> 驾车行驶至白云广场停车场,下车先去论道亭的观景台,远眺黄河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 佳县县城雄踞在葭芦山之巅,三面悬空,虎视黄河,站在观景台上,苍劲的黄土高原风光一览无遗,远眺黄河峡谷,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黄土高原的窑洞,在陕北到处都是,甚至县城里就有窑洞,这在黄土高原是常态。</p> <p class="ql-block"> 白云山景区的游人香客不少,香火旺盛,如今已是沿黄公路上的打卡景点。</p> <p class="ql-block"> 白云观始建于宋代,主建于明清,是以古庙为载体的道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 大多名山都以古庙建筑群为载体,因诸神名而名。历代的建造师们,为了神的荣耀,情有独钟,颇具匠心,因此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不朽的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 牌坊横楣的“云录三品”四个金字,栩栩夺目。</p> <p class="ql-block"> 白云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古建筑群精美绝伦,砖雕、木雕等艺术价值极高。</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马王庙大门紧闭,没有看到马王爷到底长几只眼。</p> <p class="ql-block"> 1947年10月,戴镜元、胡备文、周恩来、陆定一等老一辈革命家转战陕北时,曾在此留影。</p> <p class="ql-block"> 三清殿是白云山最早的建筑,建于宋代,殿内供奉着道教的三位最高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p> <p class="ql-block"> 梁思成先生说过:“中国建筑遗产中,最豪华最庄严最美丽最智慧的创造,总是宫殿和庙宇”。白云山古建筑群,建成已有四个多世纪,是陕北黄土高原最大最完整的,其规模在西部都是数一数二。</p> <p class="ql-block"> 白云山依山傍水,站在超然阁前,对面就是滔滔的黄河大峡谷,黄河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三官殿考校牌楼,前为通仙桥,大殿建于明万历年间,殿内壁画为《三官出巡地狱图》。坊楣上书“三元考校”四个大字,寓意着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考核人在阳间的功过善恶,校对死后阴间应给予的赏罚之意。</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中国人自带种族天赋,信仰多神,自强不息,故而白云山也是多神汇集之地。</p> <p class="ql-block"> 近观白云山的宏伟建筑,远眺黄河峡谷的大美风光,赏心悦目,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真武大殿也称正殿,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白云观的中心,也是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真武大帝后殿真武祖师铜像高坐神龛中,掌印执旗的周公、桃花躬身侍立,威武剽悍的十大元帅拱卫两旁。</p> <p class="ql-block"> 大殿对面是乐楼,其建筑精巧,雕梁画栋,古色古香。1947年秋,毛主席在这里和群众一起观看晋剧《反徐州》,并指示要重视保护这里的文化遗产,正是听了毛主席的话,白云观的古建筑才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毛主席还在大殿内抽签“日出扶桑”。</p><p class="ql-block"> 在真武殿内,立有一块石碑,记载了白云观道长的一段回忆,那是1947年重阳节,毛主席来到真武殿戏台看戏,道长请他到前面坐,他说我个子高,把后面的老乡挡住了不好。道长由此深受感动,断定得人心者得天下。</p> <p class="ql-block"> 东岳庙建于明代天启年间,殿内供奉的主神为东岳大帝,即泰山之神。</p> <p class="ql-block"> 在文昌楼前,明朝天启年间栽植的七棵侧柏,名曰“七星树”,以应天上北斗七星。四百多年的侧柏,今天依然高大苍翠茂盛,绿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明万历三十三年间,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至此,驻足难行,遂结庐布药,普济众生,道教自此在白云山发迹。</p> <p class="ql-block"> 岁月在山石上雕琢出恒久的纹理,又在方寸之间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松柏参天,庙宇林立。大殿内金碧辉煌,圣境书法壁画精美生动。</p> <p class="ql-block"> 白云山这里的神系之杂、神像之多,据说是全国绝无仅有的,而且从来没有教派冲突。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长期以来,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者,纷纷来这里各得其所,和睦相处。</p> <p class="ql-block"> 一笔一心语,一墨一飞花,书法和壁画可谓是白云山的绚丽瑰宝。</p> <p class="ql-block"> 游走白云山,仿佛在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 俯瞰山下,登山之路有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叫神路,从白云山底的大门牌坊到山顶的道观,是一道直来直去如同天梯一样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 游过白云山之后,体会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妙处。在这里大小庙宇殿堂鳞次栉比,大处看雄伟壮观,小处看精美绝伦。</p><p class="ql-block"> 其实,白云山之胜,不只是自然山水之景,亦不只是庙宇殿堂之宏雄,更在于一种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游览过白云山后,我们驾车前往佳县县城,找到停车位把车停好之后,我们沿着县城的砖头小巷逶迤北行,至古城的东北角,从街旁的小巷下行,这里有一条小路通向香炉寺。</p> <p class="ql-block"> 出小巷后有一个观景台,站立观景台上,目之所及,皆是美好<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许修行者选择在这里就是图的那份远离喧嚣的安宁吧。</span></p> <p class="ql-block"> 从观景台继续下行,沿着城墙有一条小路,远处就能看到矗立于黄河岸边的香炉寺,</p> <p class="ql-block"> 佛教在佳县仅有一座香炉寺,坐落在东门外的黄河边上。说起香炉寺,这又是一幅上苍的绝笔,因为香炉寺是中国最危险的五个建在悬崖上的寺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 拉近镜头,香炉寺依山势铺开,山下是深深的秦晋大峡谷,黄河在谷底奔流。</p> <p class="ql-block"> 香炉峰峰顶,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相通。香炉寺虽然小巧,但以小衬大,让高山流水尽展风韵,让人视野高远。</p> <p class="ql-block"> 香炉寺不仅是一座佛教寺庙,也是一个自然奇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 在寺内的院墙上挂着一幅照片,这是一九四七年,毛主席转战陕北时于十月十二日参观香炉寺时拍照的。</p> <p class="ql-block"> 走过天桥到达观音小庙,还真是犹如凌空蹈虚,需要不小的胆量,毕竟脚下就是深渊。</p> <p class="ql-block"> 站在香炉寺后的围墙,俯瞰九曲黄河。</p> <p class="ql-block"> 伟人曾经在佳县香炉寺对着滔滔黄河说过,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p> <p class="ql-block"> 香炉寺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面积六百多平方米。院内的建筑考究,院中套院,主体是一个类似于三合院式的明代建筑。分布有圣母祠、娘娘庙、寄傲亭等。</p> <p class="ql-block"> 香炉寺距离佳县古城墙仅有200米,它伫立于山巅,东临黄河,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散发着岁月的醇香和历史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香炉寺后,在山顶上拍照香炉寺和远处的黄河大峡谷,苍劲的黄河两岸风光一览无遗。</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沿黄公路上一路南行,沿黄公路与黄河共舞,飞过山间越过丘陵,串联黄河两岸风景,载一脉文化。我们在脑海里相机中不断地记录着沿黄美景,天黑时终于到了碛口古镇,晚上入住古镇黄河对面的民宿。</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游览碛口古镇、雄壮的黄河景观、风貌依旧的明清商业建筑。</p> <p class="ql-block"> 碛口古镇位于临县南部、晋西吕梁山西麓的黄河之滨,是晋商的发祥地之一。在临黄河的小城墙上,写有“九曲黄河第一镇”几个红色大字。</p> <p class="ql-block"> 碛口附近有一处长五百米的滩岭,为碛口提供了码头停靠的条件,也就使之成为货物中转的大商埠。</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碛口古镇,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痕迹。这里的每一座店铺,每一面墙,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醋味飘香的红枣醋,味醇香,尝一口放不下,买几斤带回家。</p> <p class="ql-block"> 黑龙庙是碛口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古镇的最高点,古称“山门观”,是碛口古镇的活着的文物。</p><p class="ql-block"> 黑龙庙的大戏楼建在三孔砖窑洞搭起的平台上,黑龙庙建于明代。里面供奉黑龙、河伯、风伯、关圣帝、华佗,是为保佑往来船只平安、商家诚实有信、生意兴隆、健康无病。</p> <p class="ql-block"> 红色灯笼挂在古色古香的大门上方,为古镇增添了古典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浏览完碛口古镇后,我们驾车前往延川县的乾坤湾,黄河在乾坤湾这里的弯度达到320度以上,是黄河蛇曲(S型湾)中弯度最大的一个,因此也叫黄河蛇曲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 一号观景台,是观赏乾坤湾的最佳位置,这里由弯道形成的太极八卦造形尽收眼底。远眺,群山和蓝天交相辉映,显得乾坤湾更具有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我们时间有限,只选择了乾坤湾游玩,而清水湾、会峰寨这两个景点没有去打卡,三个景点各自购票,而乾坤湾的角度最好。</p> <p class="ql-block"> 乾坤湾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湾”,站在观景平台上,感觉它就是一个圆圈!有歌曲唱到:“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黄河全程究竟有多少道湾众说不一。</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乾坤湾后,我们来到达了壶口瀑布山西一侧的吉县,住在距离景区游客中心不远的一个客栈。</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我们便来到了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是黄河上最大的瀑布,也是中国第二大瀑布,其壮观的景象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p> <p class="ql-block"> 汹涌的黄河水从壶口倾泻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站在壶口瀑布边,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气势,也可以欣赏到水流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 在山西一侧观看黄河壶口瀑布更为壮观,因为这边上午光线好,可以更接近壶口边缘,瀑布落差最大,视觉更加震撼!</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壶口瀑布后,我们继续南下,汽车行驶在沿黄公路上,从壶口至渭南的韩城,一侧是危崖峭壁,另一侧则是滚滚黄河,全方位感受着黄河沿岸壮观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韩城古城是陕西省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是中国六大古城之一,至今还依然保留原始古朴的风貌。</p><p class="ql-block"> 古城内的“三庙”景区值得一看,三庙即城隍庙、文庙与关圣庙。古城三庙景区是一座将城隍庙、文庙、关圣庙三个古建筑群一气贯通,集元明清建筑与文物陈列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三座庙宇的建筑正好在一条轴线上,一百零八座古建筑依次排开,气势非常惊人。建筑风格上,三庙都以元代为主,涵盖宋、元、明、清风格。</p> <p class="ql-block">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城隍庙前的琉璃五龙壁,这面五龙壁,虽历经岁月的洗礼,稍显破损,但历史的厚重感与艺术魅力依然显现。</p>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的门额原书“城隍庙”三字,门两旁照壁镌刻“彰善”“瘅恶”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城隍庙古建筑群,四进院落,中轴线上疏密有致地排列着正门、威明门以及广荐、德馨、灵佑、含光四重大殿,主体和配列建筑格局相间,坐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 政教殿三间,在仪门前,单檐悬山卷棚顶抱厦式结构,是客商居货的场所,很少看到如此精美的屋脊装饰。</p> <p class="ql-block"> 拉近镜头,屋脊装饰色彩浓艳、华美辉煌、千姿百态。</p> <p class="ql-block"> 第二院落从威明门到广荐殿。</p> <p class="ql-block"> 广荐殿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布甬瓦琉璃脊,广荐殿为民众祭祀之所。</p> <p class="ql-block"> 第三院落从广荐殿到德馨殿。德馨殿即献殿,为官绅拜享之所。屋顶琉璃覆盖,墙壁彩画。殿前有月台,两侧有东庑和西庑各12间,琉璃脊上有楼台亭阁,骑士仙人及花卉等。</p> <p class="ql-block"> 明代的戏台是城隍庙的看点,为台基式建筑,五架梁屋架结构。</p> <p class="ql-block"> 第四院落由灵佑殿至含光殿,灵佑殿五间,为城隍庙的正殿,是城隍爷听政大堂。</p> <p class="ql-block"> 含光殿殿内东西两侧的墙壁上画有审判司、罚恶司、赏善司和检察司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 含光殿即寝殷。</p> <p class="ql-block"> 韩城的城隍爷是薛国观,他是韩城本地人,明朝任宰相时曾为韩城修城墙建城楼,办了不少实事儿。韩城人民感恩他的功德,将他奉为韩城的守护神,世世代代供奉着。</p> <p class="ql-block"> 关圣庙是将三座庙宇建筑群贯通的古建筑之一,是文庙和城隍庙的中间地带。</p><p class="ql-block"> 关圣庙创建于明朝年间,在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及道光年间重修或者增建。关圣庙山门正中上方高悬的楷书“关圣庙”三字,以雄浑刚健的书体风格给人威武庄重、气势不凡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过中门回目即可看到书有敦厚壮硕“忠义”二字的一方横匾,更透出关羽忠勇、侠义的风骨和令万民敬仰的人格魅力。</p> <p class="ql-block"> 寝殿,建筑风格朴拙,体现了武圣关羽的浩气和朴实无华的精神境界。</p> <p class="ql-block"> 在轴线北侧,保留有其他建筑,西面是纪念刘关张三兄弟结盟的三公祠。</p> <p class="ql-block"> 寝殿两侧墙壁上关公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韩城文庙是陕西现存最完整的文庙,是全国第三大孔庙,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和北京国子监街的孔庙。</p> <p class="ql-block"> 韩城文庙现存建筑重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筑布局坐北朝南、“前庙后学”,共有四进院落,二十二座建筑。</p> <p class="ql-block"> 文庙第二院落,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及孟子、颜回、子思、曾参的塑像,正上方悬挂着一块“万世师表”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内的古侧柏树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城,古韵悠悠。漫步古城,这里的青砖灰瓦、古宅老院、长街窄巷、寺庙观坛……一步一景,俯仰皆画。</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韩城古城建于隋朝,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在这里,元明清建筑交相辉映,纵横交错的街巷风雨沧桑。</p> <p class="ql-block"> 司马迁,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辨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p><p class="ql-block"> 从韩城古城出发,沿着沿黄观光路南行十四公里就到了司马迁祠。司马迁祠前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尊高大的司马迁铜像,手持书简,目视北方,广场两侧则是《史记》故事石刻群雕。</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祠庙高耸在韩城的龙亭塬上,东瞰黄河滩,西枕梁山,北为立壁,南临深壑,下有古车马道,凭高远望,气势宏伟。</p> <p class="ql-block"> 司马祠山下伴绕着一条小河,古名陶渠。因汉武帝当年在此采到灵芝草而改名芝水。芝水上有一石拱桥,为杨虎城将军一九三六年所建,名曰“芝秀桥”。</p> <p class="ql-block"> 跨过芝秀桥后,迎面一座古牌坊,匾额“汉太史司马迁祠墓”。</p> <p class="ql-block"> “汉太史司马迁祠墓”,为启功所书。这座大门为唐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公元三百一十年,西晋汉阳太守殷济在韩城芝川为司马迁建祠,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难得可贵的是,这座祠墓至今古迹尚存。</p> <p class="ql-block"> 走过大门,迎面是一条凹凸不平的石道,上面有车轮碾轧和风雨侵蚀的痕迹。这条大道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乃连接秦国和晋国的交通要道,后来司马迁祠修建在道路北侧,当地人称这里为“司马坡”。</p> <p class="ql-block"> 从祠门通向山上的路是古朴沧桑的石板路,踩着一块块巨石前行,你会感觉到历史的厚重和悠远。</p> <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牌坊位于司马祠墓第一层台,东北临悬崖,南向司马古道,修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在写《史记·孔子世家》时,用这句话赞誉孔子,把这四个字用到这里,也是赞誉司马迁品德高尚,德高如山,世人敬仰。</p> <p class="ql-block"> 通往祠堂的九十九级台阶之间,有一块重要的牌匾“史笔昭世”,这或许是对司马迁人格的最高评价。不畏权势、不计生死,是史官的职责所在。</p> <p class="ql-block"> “朝神道”为清代韩城县令翟世琪发动附近百姓所建。共五层九十九级台阶,九为数之极,以最高规格来对待司马迁,表达了百姓的无比敬仰。</p> <p class="ql-block"> 登上望远,东边,黄河滔滔,涤荡胸中滞气;西边,凉山苍苍,蓄积天人灵光;南边,魏长城蜿蜒作围墙;北边,芝秀河潺潺作腰带。</p> <p class="ql-block"> 走完九十九级台阶,祠堂大门赫然呈现,上方所书的“太史祠”三个大字,为韩城县令王增琪在清光绪十二年(1886)题写,字迹工整,端庄雄健。这座院子里是司马迁祠的主体建筑,由献殿和寝宫组成。</p> <p class="ql-block"> 献殿是祭祀时陈列祭器、致敬尽礼的地方。献殿内碑石林立,为宋、金、元、明、清各代碑记,书法挺秀。</p> <p class="ql-block"> 献殿上方悬挂着“文史祖宗”横匾,两侧的对联为:“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p> <p class="ql-block"> 寝宫在献殿之后,建于北宋年间,正中有一尊司马迁全身坐像。</p> <p class="ql-block"> 祠院的后面是司马迁墓,墓前立有一块石碑,上刻“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题所书。</p> <p class="ql-block"> 司马迁墓是用青砖砌成的圆柱宝顶形状,形似蒙古包,传说是元世祖忽必烈敕命改建的。</p><p class="ql-block"> 距司马迁祠五公里远的兔东乡徐村是司马迁的故里,徐村主要由姓同的和姓冯的人家组成,他们千百年来自称是司马迁的后裔,据说冯姓是司马迁大儿子司马临的后代,同姓是司马迁二儿子司马观的后代,两姓亲如一家但从不通婚。</p> <p class="ql-block"> 参观司马迁祠墓,既是一次人文之旅,也是一场心灵的对话。游览完韩城之后,我们将驱车穿过秦岭,从汉中进入四川省最北的巴中市南江县,观赏闻名遐迩的光雾山红叶。</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一段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幸福和快乐往往在于过程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