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宁我曾去过二次:第一次是在三十多年前,出差去开会,顺便游玩了伊岭岩和青秀山,印象很淡了;第二次是七年前参团游,仅把它作为集散地。</p><p class="ql-block"> 我们结束了柳州的旅程,就乘火车到南宁玩几天。</p> <p class="ql-block"> 首先参观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位于市中心民族广场东南、民族大道与古城路交叉口西南角。它创建于1934年,是一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也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我们参观了“广西古代文明陈列”、“馆藏瓷器陈列”、“馆藏工艺珍品陈列”等。</p> <p class="ql-block"> 广西古代文明陈列是以通史体例表现广西历史,遴选近千件本地珍贵文物、汇集近年来广西考古最新研究成果、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述了从旧石器时代到元明清发展进程和成就。</p> <p class="ql-block"> 广西境内发育良好的岩溶洞穴为古人类栖居提供了天然优良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约80万年前,右江河谷出现人类踪迹。约11万年前,“木榄山智人”在左江流域活动。约5万至2万年前,柳江流域先后出现“柳江人”、“麒麟山人”。约1万年前,古人类足迹已遍及境内大部分地区。</p> <p class="ql-block"> 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活动遗址洞穴中,出现大量螺蚌介壳堆积;出现磨制石器和夹砂粗陶片。</p> <p class="ql-block"> 在娅怀洞遗址出土距今1.6万年的稻属植硅体,说明古人类很早开始利用野生稻资源了。</p> <p class="ql-block"> 其他遗址出土碳化稻谷,及相应的生产、生活工具,印证了5000~4000年前广西稻作文明的产生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大石铲应该是农具,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 先秦时期,广西境内的居民主要是西瓯人和骆越人,他们积极与周边地区交流、互动,创造出既具地方特色、又体现多元包容的地域文化。</p> <p class="ql-block"> 铜牛造型与云南出土的古滇国铜牛十分相似,完全是写实手法。</p> <p class="ql-block"> 铜鼓是最具广西先民特色的青铜器,在长期的发展中,它完成了从炊具——祭祀礼器——权力和地位象征的蜕变。</p> <p class="ql-block">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岭南设桂林、南海和象郡,对广西地区实施郡县统治。各族文化与汉文化不断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得到空前发展。</p> <p class="ql-block"> 羽纹铜凤灯的凤嘴张开,含一喇叭形灯罩、正对灯盘上方;颈部由套管连接,可自由转动和拆装;腹内空、可贮水。当灯点燃后,烟灰经灯罩纳入颈管、再导入腹腔、溶入水中。这种设计能防止烛烟污染空气,是古代的环保产品,与著名的“长信宫灯”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广西出土的西汉铜器中的精品,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 秦汉至南北朝,大批中原人民迁居广西各地,中原移民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为这里经济、社会注入新活力,农业和手工业取得较大发展。</p> <p class="ql-block"> 羊角钮铜钟不同于中原的铜钟,带有明显的少数民族地方色彩。</p> <p class="ql-block"> 鎏金铜面具一般都是少数民族的葬具,我曾在呼和浩特看到匈奴人的金面具。</p> <p class="ql-block"> 《汉书·地理志》记载了从合浦等地出发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及贸易情况。历年来,广西出土的来自域外的玻璃器皿和珠饰等,即为证明。</p> <p class="ql-block"> 唐宋时,广西作为完整的行政区域形成,朝廷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众多羁縻州、县,任用地方首领自治管理。</p> <p class="ql-block"> 唐初,广西大部属岭南道。咸通三年,岭南道东西分治,广西属岭南西道,至此,广西作为行政区划的雏形初现。</p> <p class="ql-block"> 宋至道三年(997年),分置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广南西路简称“广西”,广西之名此时出现。</p><p class="ql-block"> 唐代,得益于海上贸易的繁荣,广西瓷业蓬勃发展,主要烧制青瓷。宋代又发展了青白瓷。瓷窑产品不仅满足民间日用,而且还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p> <p class="ql-block"> 元代统治者在广西创立了土司制度,管理少数民族地区。</p> <p class="ql-block"> 明代,土司制度进入全盛时期,同时该制度也显露出弊端。</p> <p class="ql-block"> 清代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政策,逐步革除土司制度。</p> <p class="ql-block"> 馆藏历代工艺珍品陈列遴选了玉器、竹木牙角雕刻、漆器和铜胎珐琅器等珍品,展现了古代工艺美术悠久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官员的帽顶从元代就有了。</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玉文化由来已久,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可能是最早的玉器了。</p> <p class="ql-block"> 掐丝珐琅器工艺来自国外,但在国内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p> <p class="ql-block"> 木雕工艺不但用于建筑,而且大量用于日用品。</p> <p class="ql-block"> 熏香似乎要失传了,现在一般家庭里见不到。人们使用的香水都是用西方工艺生产的;即使是寺庙里的焚香,也失去了原有的香味,有点刺鼻。</p> <p class="ql-block"> 这可能是象牙雕刻的最高境界了,不知有几层?是怎么雕出来的难以想象。</p> <p class="ql-block"> 坭兴陶器不甚出名。</p> <p class="ql-block"> 馆藏瓷器陈列以“釉”和“彩”为主线,将传统气息与现代风格有机结合,展现宋元明清时期的各类瓷器,凸显中国瓷器源远流长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元青花的流行,得益于来自波斯的颜料。</p> <p class="ql-block"> 明宣德瓷器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清代瓷器已经发展到造型比例十分优美的水准了。</p> <p class="ql-block"> 霁蓝釉与描金搭配,使瓶子显得雍容华贵。</p> <p class="ql-block"> 用国画笔法在瓷器上描花纹,使器具有书卷气。</p> <p class="ql-block"> 瓷鼎比较少见。</p> <p class="ql-block"> 窑变釉是釉料中多种呈色元素在高温下、经氧化或还原作用,产生变幻莫测的釉色。至清代,景德镇官窑掌握了窑变的规律,成为一种专门生产的色釉:在高温下不同色釉自然流淌、交融,形成抽象的纹理,具备独特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 2025.11.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