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秦巴山区米仓山南麓,有一个四周环山的坝子,美其名曰凤河坝。一条无名小河从坝子中间穿过,一条叫祝家沟的小溪汇入,将凤河坝一分为三,颇有武汉三镇的味道。无名河没有未名湖的名气大,叙述起来不太方便,我们姑且称之为凤河吧。<br> 相传远古时候,在凤河坝幸福地生活着一对年轻而又美丽的凤凰。一日,凤凰夫妇外出飞到北面的箭弓山玩耍,美丽的雄性凤凰被山上猎手射中,凤羽向北散落,飘过毛家垭,掉落到毛家坝,受伤的凤凰向西逃窜,最后掉落在扑落岭,死了。可怜的雌凤凰,随雄凤凰一路飞到扑落岭,眼睁睁看见心爱的夫君痛苦离开,就再也不出去觅食,饿死在雄凤凰身边。从此,凤河坝没有了凤凰,徒留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和一连串地名。<br> 其实,凤河坝这个名字是民间的叫法,官名凤凰坝已经流芳百度,但当地人并不认账。扑落岭也被没有文化的地名普查人员改为扑罗岭。凤凰的毛不知与毛家有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反正现在毛家周边方圆几十公里之内都没有毛姓人家。或许,毛家垭和毛家坝原为老虎出没之地。猛兽让人胆寒,百姓指虎为猫,便有了猫家垭和猫家坝。人进虎退,猫家演化为毛家。在中国南方,叫凤凰山或凤凰坝的地名不计其数,凤凰已被神化为鸟中之王,大家都不知道凤凰长什么样子,只有在龙凤呈祥的民间艺术画中可以见到。也有专家认为,凤凰其实就是现在的孔雀。孔者,大也,神化的凤凰和现实中的孔雀,无论从名称还有是形态,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让人浮想联翩。远在人类文明干预自然之前,地球上的生命就已生生不息,其环境也发生着时冷时热各式各样的变化。也许,遍布各地栖息的凤凰们,哪怕是鸟中之王,也得遵守达尔文发现的“物竞天择”规律,退守到云南边境的热带雨林,被当地土著称之为“孔雀”。<br> 凤河坝的历史源远流长,地质年代太久远,人文历史也有好几千年,只是从未产生帝王将相或诸侯,考古学家暂时没有发现什么遗迹,浩瀚如海的史书连一笔带过的丁点儿资料都没有。明朝末年,以陕北号称“八大王”张献忠为代表的各路土匪,在四川烧杀抢夺,无恶不作。昔日天府之国千里荒芜,变成人间地狱。只有少数人蚀财免灾,外逃到几百公里秦巴大山里苟且偷生。<br> 康熙上台,励精图治,经济恢复,人口增长,唯独四川垫底。二十九年,一纸诏令,吹响四川大开发的号角。视土地为命根子的苦于无地的贫民,在“插占为业”的优厚条件下,以各种名义或借口,从湖北、江西、广东、湖南、陕西还有四川边远山区等地,纷纷迁往四川,这就是流传甚广的“湖广填四川”。凤河坝的居民们,在这里生活的历史仅仅三百多年。问及来历,皆称来自湖广。详细一些,称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再详尽一些,县前面加上黄冈府,乡后面还有具体的什么坝、什么堰或什么坎之类小地名。<br> 有好事者专门研究过“湖广填四川”现象,发现口传的凤河坝居民的先祖来历与四川其他地方的口传一样不靠谱。一是孝感乡不可能有那么多人,来完成四川省的人口扩充。二是孝感乡在明朝“湖广填四川”后就已经撤销,康熙年间根本不存在孝感乡这个地名。<br> 凤河坝有很多陈年旧事,随着凤河的流淌而消亡,成了永远无法解开的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