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正步向前走》后记</p><p class="ql-block"> 《正步向前走》这部军旅短篇小说集就要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编辑同志希望我对读者说点什么,我很乐意。</p><p class="ql-block"> 一般情况下,一个作家的一部作品完成后任务就结束了,剩下的事情就是交给读者去阅读和评判,不需要再说多余的话。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有时候作品虽然完成了,但还需要与读者进行交流沟通,使作品得到更好的理解和传播。我在阅读一部文学作品之前,就习惯先看看前面的序言或后记,以便对这部作品和作者有个大概的了解,从而引发阅读的兴趣,就像跑步运动前的热身一样。当然,有的人不是这样,而是喜欢直接阅读作品本身,然后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不论是那种情况,我认为都应该得到尊重。</p><p class="ql-block"> 先说说这部书名。我原打算在作品里面的小说中挑选一个,但感到都不太满意。想了几天,忽然脑子里闪现出一个画面,就是天安门前的阅兵仪式,那军人持枪正步向前走的队列方阵,整齐一致,雄壮威武,令人震撼。正步走,是一个军事术语。正步向前走,则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希望。记得我刚当兵在新兵连时,训练的第一个科目就是队列训练,而队列训练中最难走、又最“壮军威”的就是正步走。那挺胸抬头,目光向前,脚步抬起“啪啪”落地的声音,至今还经常出现在我的梦中。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来到部队“学习走步”,是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也是迈向人生道路的重要起点。这一走,我在军旅路上走了二十二年。值得一提的是,我的文学起步也是在军营里开始的。军营是我文学创作的练兵场。白天参加训练,晚上趴在床上,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一个文字,第一首诗,第一篇散文,第一篇小说——就像学走正步一样,一路摇摇晃晃,但始终坚定不移。正步向前走,有一种执着、坚毅,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力量,与这部作品的内核高度契合。因此,书名就是它了!</p><p class="ql-block"> 这部军事题材的短篇小说集,是我从八、九十年代至今在文学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小说中挑选出来的,主要以八、九十年代的作品为主。八、九十年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是我国从过去封闭、内乱、落后的状况中走出来,开始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年代。它思想活跃,经济发展,文化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也是文学创作最鼎盛的黄金时期。就是在这一时期,我受到文学的影响,也受到部队生活的激励,开始了学习写作,并陆陆续续在军内外刊物上发表作品。这些作品大都讲述的是部队生活和当兵的故事,包括学习、训练、军事演习、以及边境作战,也包括军人的友情、亲情和爱情,描绘了军旅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回头去看这些作品,或许有些稚嫩,但却是我内心真实的感受,也是那个年代军旅画卷真实的描绘。</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些故事会不会过时,今天的读者对那个年代会不会感到陌生,这是我心里一直感到忐忑的。毕竟八、九十年代已经远去成为了一种历史记忆,那个年代的军营和军人,与今天的军营和军人已大不相同。但是,只要仔细一想,事实的确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的国防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武器装备优良先进,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后勤生活保障也更加科学周到,在高原地区四季可以吃上温棚蔬菜,洗到热水澡,在海拔几千米的雪山上巡逻,无人机可以送来自燃米饭。这在八、九十年代是不敢想象的。但是,千变万变,唯一不变的是军人的本色。军人的忠诚,军人的气质,军人的奉献和牺牲精神,一代一代的传承,永远没有变。</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我看到中央电视台一个纪录片,反映现代城市生活的变化,其中在长沙市,有许多的年轻人把目光转向了八、九十年代,在创业中把传统的事物和记忆与现代时尚相融合,重新激活和打造出一个新的城市样态。为什么是八、九十年代?这值得我们思考。这也给了我信心和期望,过去的东西有的并没有过时,而是等待着被激活和与今天的生活进行链接、碰撞,沉淀的历史岁月,将重新焕发出它独特而有韵味的光芒。文学也是一样,当我们现在回头去阅读八、九十年代的经典小说时,从中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激情,那个时代的精神,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学魅力。</p><p class="ql-block"> 在这部军旅短篇小说集中,我尝试着写了一些军队改革题材的作品。比如《身后,有一片晚霞》《军人的目光》《家当》《骚动的春天》《跑调》《最后的军旅》等。军队改革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当年最有影响的就是“百万大裁军”,还有军事思想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变革,这些对于部队和军人来说,既面临着思想观念上的挑战,又面临着个人命运的选择。现实的大环境和军队的新情况,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身后,有一片晚霞》和《军人的目光》,通过军事演习写了新老交替中的碰撞、传承和创新。这是我最早发表的作品,写得比较浅显和稚嫩。《家当》写了军队改革给部队后勤建设带来的冲击和变化。《骚动的春天》展现了在新形势下,军民关系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跑调》则突出了军人在军队变革中的个人境遇和遭际。《最后的军旅》讲述了部队“骡马化”向“机械化”发展的进程中,一群军马最后被“淘汰”,退出部队序列的命运。这是我认为写得比较好的一篇小说。</p><p class="ql-block"> 文学是写人的,是写生活的。离开了人和生活,文学就显得苍白无力。成功的军事文学作品,不论是描写战争,还是讲述军旅故事,都离不开塑造人物,展现真实的生活。在这部军旅短篇小说集中,《老枪》和《路标》,写了红军时期的赤卫队员和红军战士坚定执着的信仰,以及付出的牺牲。《战火中的变奏》和《那只百灵鸟》,写了八十年代边境防御作战中,军人经历的战争残酷和人性的考验。《我为你导航》《拉拉水》《一个名叫二水的兵》,写了在和平环境下军人的日常生活,默默的付出与坚守。《冬天的船》《大洋马》《违犯军规》《擦肩而过》,写了军人的婚恋、爱情,以及他们犯下的“美丽的错误”。《复员》《包子或者书法》《战友》,写了当兵的离开部队后,经历的人生曲折和起伏……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和生活都是我所熟悉的。</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想起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一首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如今,我的军旅生涯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记忆,而我的文学作品却将以书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写作永无止境,梦想终变为现实。它像夜里响起的军号声,召唤着我重新出征,迈开正步向前走——</p><p class="ql-block"> 最后,在《正步向前走》即将付梓之际,我要向读者表示敬意,因为有你们所谓作家才存在。同时,我要向花山文艺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同志致谢,有你们的关心、厚爱,以及付出的辛勤劳动,才有这部书的面世。谢谢你们!</p><p class="ql-block"> 作者</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于西安曲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李伦, 重庆市人。1976年入伍。现居西安。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作家》《昆仑》《中篇小说选刊》《解放军文艺》《青年文学》《萌芽》《清明》《红岩》《长江文艺》《延河》《神剑》等文学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多部(篇)。著有长篇小说《远去的杀声》《迷失之鸟》《青春的绿军装》,长篇纪实文学《红色摇篮里的孩子们》。作品多次在军内外获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