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獐鹿

生态文明

<br>獐鹿,又名麝、香獐、獐子、山驴子,是一种属于哺乳类偶蹄目鹿科与麝亚科的动物。它们体态较小,身长一般只有1米左右,体重通常在10公斤到15公斤之间。獐鹿的前肢短,后肢长,蹄子小而耳朵大,头上无角,这些特征使它们与其他鹿类动物显著区别开来。<br><br>獐鹿的体态特征包括无角的头部、发达的四肢和相对较大的耳朵。它们的体毛多为棕黄色或灰黄色,浓密粗长,幼体毛被有浅色斑点,纵行排列。獐鹿的尾巴极短,常被臀部的毛遮盖。此外,獐鹿的寿命约为20年。<br><br> <br>(图源:pixabay) 在习性方面,獐鹿主要栖息于河岸、湖边、湖中心草滩、海滩芦苇或茅草丛生的环境,也生活在低丘和海岛林缘草灌丛处。它们多单独活动,以晨昏活动最为频繁,善于隐藏,且感觉灵敏,人难以近身。受惊扰时,獐鹿会狂奔如兔,展现出其敏捷和迅速的行动能力。此外,獐鹿还善于游泳,能在岛屿与岛屿和岛屿与沙滩间迁移。<br><br><br><br>獐鹿史前曾经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区域。然而,由于气候变迁导致的自然环境变化以及人类开垦和狩猎等因素,獐鹿的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目前,獐鹿的分布区分为相互隔离的南北两片:北部位于朝鲜半岛西部至我国辽宁半岛,南部位于我国华东地区,包括辽宁、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等地。此外,獐鹿还被人为地引入欧洲的英国和法国。<br><br><br><br>獐鹿在中国文化中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然而,由于过度捕猎和栖息地破坏,獐鹿的数量急剧下降,目前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br><br><br><br>獐鹿的主食是植物性食物,包括灌木嫩叶、杂草、多汁而嫩的植物树根、树叶等。它们也会到附近的农田吃蔬菜、豆科作物及薯叶。在繁殖方面,獐鹿的发情交配期主要在11月至次年1月,高峰期在12月,一般每胎产2仔。<br><br><br><br>加强獐鹿的保护工作,恢复其栖息地,减少人为干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未来獐鹿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实现种群数量的恢复。<br><br><br><br>END<br><br><br><br>文/pierre 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