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缆问桨处寻找月光和剑气 重庆三峡之旅•长江篇

云外听雨

<p class="ql-block">天色微明,江面水波不兴,两岸山色在薄薄的烟岚中青中带灰,远处的城市在晨光中宁静安谧。二十日一早醒来,邮轮已停靠在丰都码头。八时正,离船上岸,开始游览丰都鬼城。</p> <p class="ql-block">丰都县境内有47公里黄金水道,可通行万吨级轮船。东汉时期,这里在道家七十二福地中位列第四十五。而它扬名天下,却是因为“鬼城”的名号。</p> <p class="ql-block">鬼城筑在名山之上,名山原本叫平都山。据《丰都县志》和晋人葛洪《神仙传》记载,在汉代,方士王方平和阴长生二人在平都山上修行,最终羽化成仙。人们在传述这个故事时,将阴、王二人误传为“阴王”,和阴曹地府联系在了一起,平都山和丰都,便穿凿附会成了“阴府”。</p> <p class="ql-block">因为阴王和阴府的误会,丰都是鬼城的说法从汉代起开始盛行。开始时人们只是口耳相传,随后被记录在了文学作品与典籍之中。当地的人,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将错就错,把故事打造成了地方品牌,干脆在名山之上,开始渐渐修建起以阴府为主题的庙宇和宫殿,以供人们祭祀。</p> <p class="ql-block">两千年过去了,名山上出现了“阴曹地府”的系列建筑。哼哈殿、奈何桥、鬼门关、十八层地狱、阎王殿……人们将传说与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阴府世界。</p> <p class="ql-block">系列故事和配套建筑,展示了一个人死后的审判流程。黑白无常拘来魂魄,判官查看生死簿,验明正身,计算一生善恶功过。功大于过者,送过奈何桥,饮下孟婆汤,再次投胎为人;过大于功者,依律审判,打入地狱受罚。地狱共有十八层,口舌是非之人,打入拔舌地狱;罪大恶极之人,上刀山下油锅。一生做过的事在阎罗王面前一览无遗,狡辩隐藏不了,人世间侥幸逃脱了惩罚,死后却逃不过阎罗王的铁掌。</p> <p class="ql-block">阴间的整个审判流程,用生动而具体的情景告诫世间的人们,乐善好施,不迷失自己,宽待他人,才能逃过死后的审判和惩罚。鬼城所体现的教化作用,不知要胜过现在多少空洞的说教。不过,当下遍布于全国各地的各种基地,恐怕多少受到过一点丰都人能无中生有的智慧启迪。</p> <p class="ql-block">十二点前,我们回到了邮轮。邮轮即将启锚开航,继续驶向前方。</p> <p class="ql-block">从岸上回到船上须先走过水上栈道,再到作为浮动码头的趸船上,通过趸船的过道进入邮轮。</p> <p class="ql-block">游轮的顶层甲板上,有供休息和娱乐活动的桌椅。旁边的休息舱中也有沙发和茶几,如果怕风,可在里边静静地坐着,透过落地玻璃看远处和两岸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天气虽然已经入冬,但我们出行的几天,不冷不热,在甲板上看风景十分舒爽。天穹云层低垂,但偶尔也有一丝微弱的阳光从云层透出,微风不凉,远山淡蓝,近山黛绿。散落的村庄沿着山的走势逶迤排列,白色的民居在柔和的天光中进入你眼晴的底片中显影。游船缓缓前行,四周的一切都在缓缓移动,完全是一幅流动的3D立体画。</p> <p class="ql-block">就在我们被这绝美的山水画迷醉的时候,听说邮轮五楼的多功能厅正在举行船长欢迎酒会,并将集中举行游客的庆生仪式,我们的一位团友已接到邀请,因为他生日那一天,我们大家都还在邮轮上。我们于是兴冲冲地赶去了五楼。</p> <p class="ql-block">寿星们戴着黄灿灿的金冠,接过船长奉上的庆生祝福卡,在游客们的祝福声中,眼角边的每条皱纹都填满了欢乐。</p> <p class="ql-block">祝福的酒杯举起,优雅的华尔兹乐曲也响了起来,船员们开始翩翩而舞。轻松欢快的气氛随着吹拂的江风,在微波荡漾的江面上轻轻飞飏。</p> <p class="ql-block">黄昏即将来临,天空因为多云而没有晚霞,仅有一点隐约的红紫色。江面浩荡,碧水依旧,两岸的风景一成不变地在舷窗两边移动,就在大家觉得审美疲劳的时候,江面上出现了一座斜拉索大桥,根据时间推算,应当是到忠县了。</p> <p class="ql-block">吃过自助晚餐后,邮轮已经靠上码头。团友们有的上甲板欣赏夜景,有的上岸在忠县街头走路消食,有的去棋牌室打牌搓麻,有的坐上船方提供的大巴,前去30分钟车程外的地方观看实景剧《烽烟三国》。</p> <p class="ql-block">烽烟三国,以山为幕,天作背景,在长江岸边,重现三国风云。剧目内容涵盖桃园结义、下邳劝降、身陷曹营、单刀赴会、火烧赤壁、千里单骑、水淹七军七个历史场面。剑气和豪情,忠肝与义胆得到了充分的彰显。。</p> <p class="ql-block">金戈铁马之声仿佛就在昨天,群山不语但仍可见证;当初的涛声虽已不再,但刀光剑影曾划破过三峡的夜空,眼前纵有一江碧水,也冲不走历史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二十一日早,等到大家醒来时,游轮早已停泊于奉节。在阳台上向外眺望,夔门大桥赫然在目,远处的三峡之巅云雾缭绕,山尖处一边似弧形,一边如刀劈般陡直,恰似海中从白浪中跃出的鲸鱼。</p> <p class="ql-block">三峡之巅据说是三峡景观形态的最美处,海拔达1388米,在那里可鸟瞰瞿塘峡两岸如诗如画的风景。它因杜甫“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一诗而有此名。诗中所谓的“赤甲白盐”指的是夔门两侧的山峰。北曰赤甲山,因山土呈红色,如人袒背,故名。南曰白盐山,因色似白盐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三峡之巅单程需徒步二十多里,来回得四小时以上,我们因是随邮轮而安排景点,自然去不了。幸有自费景点白帝城可去,于是,八点刚过,大家集体行动,向这一直令每一个中国人慕拜已久的诗词之城出发。</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地据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上,是长江三峡西入口,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接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是长江三峡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过去的白帝城)</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白帝城)</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未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公孙述筑城山上,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命名此城为白帝城。</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由码头上岸,随景区大巴至停车场,下车上电梯后走过廊桥,就来到了有诸葛亮巨大塑像的忠义广场,然后沿台阶上白帝山。</p> <p class="ql-block">白帝庙需拾台级而上。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替他立像,称白帝庙。因公孙述非正统而是僭越称白帝,明朝正德年间,四川巡抚毁掉了公孙述像,祀江神、土神和马援像,改称“三功祠”。明嘉靖二十年又改祀刘备、诸葛亮像,以后又添供关羽、张飞像,遂形成了白帝庙内无白帝,而长祀三英加诸葛之布局。</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真正名之于世,走入每个中国人心中,凭借的是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诗情和诗境使国人记忆了一千多年,而且还将记忆下去,直至天荒地老。</p> <p class="ql-block">除了李白,历代诗人如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都在白帝城留下过诗作。白帝城可以说是一首诗词之城。</p> <p class="ql-block">根据庙中祭祀的人物和因白帝城而留下的大量诗词,可以说诗情和剑气在白帝城相互碰撞,相互交融而又各自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当代著名文学家余秋雨曾说: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p> <p class="ql-block">登白帝城而有斯感,文学大家的思绪确实是不同凡响。</p> <p class="ql-block">走过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我更喜欢在碑林停留。当然最喜欢的还是临高看夔门之美景,想像着当年李白辞别白帝城,解缆问桨,顺着滔滔江水,为了他的白月光而背井离乡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余光中在《寻李白》诗中云: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p><p class="ql-block">走出夔门的李白,从此照亮了盛唐,照亮了盛唐后的千年中国。</p> <p class="ql-block">在白帝城观景台,可俯看夔门壮丽的景色。冥接天地的绝壁陡崖,过尽千帆的一江碧流,一种山长水远的雄壮感和苍凉感会同时涌起。</p> <p class="ql-block">此处作为10元人民币背面的背景图案,早已成了一个网红地。人们戏称这是中国最有钱的地方,拍上它就意味着你有钱。游客们争先恐后地在此处拍照留念,拥挤得很难有理想的取景时间。</p> <p class="ql-block">当年白居易在此打卡的诗句是“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杜甫却用“地与山根裂,江从朋窟来”在这里报到。历来的诗人不知在这里写下了多少极尽其地势之雄之险的诗句,纷纷表示到此来过。历史上此地之热门,丝毫不逊于现在任何一个热门的网红地。</p> <p class="ql-block">奉节古称夔州,所以叫它夔门。长江劈开此门,江水从此浩荡东下。如果夔门被堵,整个四川盆地将成为一片泽国,因此上古传说夔门为大禹治水时所开劈,在大禹劈开夔门之前,巴蜀之地为一片内陆湖。</p> <p class="ql-block">殊不知三峡大坝筑成之前,这里江流湍急,尤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江中还有一座巨大的礁石把江水分为两半,“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杜甫用一"争"字,活画出夔门的赫赫水势。乘船入夔门,高约千米的赤甲、白盐两山对峙,滚滚激流、滔滔浪花就从这门中争喧着挤拥进去。正因其水大河窄,故汛期水位,一日之间,可陡涨一、二十米,年水位的变幅,甚至可相差五十多米。</p> <p class="ql-block">江中的巨大礁石称作滟滪堆。有歌曰: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触。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如果将夔门峡口比作出入川江的咽喉,滟滪堆则是卡在这咽喉之中的一块骨头。它为川江船工所敬畏,也为古今文人所赞叹。</p> <p class="ql-block">(三峡大坝截流前的夔门)</p> <p class="ql-block">(湍急的江水中行驶的木船)</p> 文人们赞叹它,或许是因为:滟滪堆立于波涛汹涌的江流之中,从水下潜浮出上半截身躯,似披坚执锐,欲喝退江流。江水前浪奋力向这顽石扑来,后浪推进着呼啸而至,拍打出漫天浪花。据记载,当江水朝滟滪堆扑面而来,刹那间,滟滪堆前,波浪滔天,水雾蒸腾,漩涡飞转,地动山摇,十里可闻雷鸣之声,形成举世罕见的"滟滪回澜"的奇观。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夔门的滟滪堆)</p> <p class="ql-block">(截流前的夔门)</p> 三峡大坝蓄水之后,一江清水现夔门,平湖秀色悄然现。夔门的水位已升至100米到135米之间。行船再无触礁倾覆之忧。 <p class="ql-block">船过夔门,就算正式进入夔峡,也即是瞿塘峡了,西面在此始,东面至巫山大溪。瞿塘峡两岸悬崖壁立,山势险峻。</p> <p class="ql-block">(旧时的瞿塘峡)</p> <p class="ql-block">当年李白过此峡时,两岸还有高猿鸣叫,现在在去三峡之巅的路上,尚可见到猿猴。</p> <p class="ql-block">古纤道因三峡蓄水已淹没在水下,纤夫们的生活也淹没在了历史的风烟中。</p> <p class="ql-block">(淹没在水底的古纤道)</p> <p class="ql-block">(淹没在水底的古纤道)</p> <p class="ql-block">(旧时的纤夫)</p> <p class="ql-block">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在邮轮的甲板上,我们想象着古人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近巫峡之前,一段美好的时光,一段美好的风景令人感到人在旅途是一种多么富有诗意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旧时的码头)</p> <p class="ql-block">瞿塘峡仅只有八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段。不久船就进入了巫峡。巫峡全长可有45公里,航行其间仿佛置身于奇异的画廊中,古诗云“万峰磅礴一江通,锁钥荆襄气势雄”。</p> <p class="ql-block">(大坝截流前的巫峡入口)</p> <p class="ql-block">两岸的村庄在我们视野的两旁缓缓移动着,由村庄我们想到了这些三峡人家以前的生活常态和江边这些村庄和街道以前的模样。从旧照片中,我们感受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和世界铿然前行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过去江边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过去的江边市场)</p> <p class="ql-block">(过去的江边农田)</p> <p class="ql-block">“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想来,郦道元绝然想不到他为此沾襟的巫峡再也没有纤夫躬起的脊背和渔者凄凉的夜叹。</p> <p class="ql-block">邮轮停靠巫山港后,我们换乘小船出发去小山峡游玩。</p> <p class="ql-block">巫山境内大宁河下游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被称为小三峡,和长江大三峡毗邻。与长江三峡的宏伟壮观、雄奇峻美相比,小三峡则显得秀丽别致,精巧典雅。</p> <p class="ql-block">小三峡有六奇,即山奇雄,水奇清,峰奇秀,滩奇险,景奇幽,石奇美,人称之为“天下奇峡”。</p> <p class="ql-block">据游船上的导游介绍,小三峡有奇峰怪石、流泉飞瀑、悬棺古洞、栈道古迹、高山猴群等景观。一路下来,我们却没有看到一只猴影,更不要说猴群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心中,最所期待的实际上是能够欣赏到巫山红叶,我们之所以选择在入冬后出行,目的就在于此。想想冬后晴日,漫江碧透,红叶满山,层林尽染,舟随水转,水沿峰迴,人在舟中,举觞品茗,悦山鸟鸣唱,听高猿长啼,此境何乐之极。</p> <p class="ql-block">只可惜今年气象意义上的秋冬来得太迟,山上的树木刚有一点秋意,离满山红透还相差甚远。红叶是看不了了,想想郦道元当初来三峡时,虽是晴初霜旦,但也只有猿声长啼,没有红叶映眼,心意也就平和了一些。</p> <p class="ql-block">同行的两位美女或许心有不甘,于是换乘更小的船,坚决地踏上了去小小三峡的旅途。经半小时的折返,除看到更窄的峡谷,吹到更冷的风之外,也没有看到红叶,这心被伤得比红叶经霜后的失水更为严重。好在我们很快踏上了归途。沿途夜色中的灯火盛开如花,勉强安慰了一下大家已经伤得不轻的心。</p> <p class="ql-block">我们回到邮轮上时,巫山县城已是满城灯火。带着一丝失落,只有向餐厅中的美食要补偿,让巫山夜色中美艳的灯火为我们佐酒。可让酒肉在我们胃肠内旅行的时候,我们已在夜色中错过了长江游中最标志性的景观——巫山神女峰。</p> <p class="ql-block">船过巫山神女峰的时候,天已完全暗了下来。据邮船上的工作人员说,只有在夏天的时候,才能在傍晚时分,可以在邮船上远瞥一眼神女的轮廓,其余季节,因邮船到巫山时天已黑,都见不到神女之面目。</p> <p class="ql-block">神女峰,一块凌空直立的石头,人们调动了自己的想象,赋予了它女神的形象。传说这个风姿绰约的妙龄女人夜夜与楚襄王幽会,行走时环珮鸣响,云雨归来后浑身异香。也有传说称这块石头为望夫石,为妇人天天坚守此处望夫归来而所化。两种说法,一个浪漫,一个凄美。数不清的文人墨客,把“神女峰”和缭绕“神女峰”的“巫山云雨”入诗入画,共同把神女峰送进了中国文化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没有“神女”可以远览,却有“船女”可以近看。原来明天就是游客们离船登岸的日子,邮轮将在当晚举行告别晚会。身兼多职的“船女”和“船哥”们会表演节目,为大家明天的离船而送行。</p> <p class="ql-block">“船女”“船哥”们的表演丝毫不逊色于专业的演员,舞台的灯光设计到服饰和道具的安排布置都极具匠心,可以说是一场声光色的盛会。</p> <p class="ql-block">《满山红叶似彩霞》的舞蹈表演一出场,为巫山红叶喝彩的同时,也触动了我们对此行的遗憾之心。此时,走上甲板,去吹吹江风,看看夜景,会如何呢。</p> <p class="ql-block">不曾想,此时走上甲板,我们无意中邂逅了一场绝美的灯光盛宴。当时游船刚过巴东长江大桥。沿山而建的巴东城如星河天降,立体地呈现出了一幅由灯光组成线条和色块的山水大画卷。星在天上,城在空中,水中有星,水中映城,分不出哪是实哪是幻,只觉得万星闪烁,五彩的光在四周流动。那恢宏,那气势,那辉煌美艳已无法用语言可以表达。</p> <p class="ql-block">二十一日晚至二十二日早,船过秭归,又过香溪河汇入长江处,我们只能在想象中游赏屈原故里和昭君故里了,因为我们的邮轮没有这些景点的安排。二十二日八点,邮轮停泊于宜昌茅坪码头,我们在此离船上岸。</p> <p class="ql-block">从秭归的香溪口到宜昌的南津关,是三峡中的西陵峡。历史上,西陵峡以“险”著称,峡中滩多水急,峡中有峡,两岸礁石林立,浪涛汹涌。因三峡大坝和葛洲坝的修筑,西陵峡早已非古时之景。当年郦道元、白居易、欧阳修、苏辙等人的眼中之景已彻底消失。</p> <p class="ql-block">(西陵峡风光)</p> <p class="ql-block">(西陵峡风光)</p> <p class="ql-block">(旧时西陵峡险滩)</p> <p class="ql-block">我们二十二日上午的安排是参观三峡大坝,将登上坛子岭远眺三峡库区和大坝周围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长江上修筑大型的水利枢纽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出了这一设想。经七十年论证,十七年建设,终于完成了三峡大坝这一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三峡工程,光水库动态移民就达到了113万,是世界上水库移民最多的建设工程。移民工程持续了18年,2010年10月才告结束。总投资中45%的资金用于移民安置。</p> <p class="ql-block">三峡库区淹没了129座城镇,两座地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p> <p class="ql-block">三峡工程主要产生了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从重庆至宜昌,能坐着平稳的万吨邮轮,慢悠悠地看长江两岸的山水,都得拜三峡大坝之赐功。如果没有三峡大坝,我们也可能迅疾如李白朝辞白帝,暮到江陵,快则快矣,但也极有可能舟覆人溺,朝辞白帝,暮见“水帝”去了。</p> <p class="ql-block">“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近七十年前伟人写下的诗句最终成了现实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伫立在坛子岭的观景点,极目远眺,水天一色,气势磅礴的三峡大坝截住的万倾碧水如同一枚硕大的翡翠,两旁的群山如同巨人伸出的双臂,将这块翡翠温柔地揽住,不肯放手。</p> <p class="ql-block">昨在长江头,今在长江尾。游罢三峡大坝,车赴宜昌,城内品尝宜昌美食时,大家都感时间过得太快,似乎都沉浸在回味中。然而,最美的宴席,终有分手的时候,下午大家都得回家,结束这次长江三峡之旅,只有相约下次再结伴而游。</p> <p class="ql-block">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文化大家余秋雨:“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余秋雨随口而出:“三峡”。文化大家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推荐三峡,我完全认同,因为三峡串连起了太多的元素。她串连起了英雄的城市,恢宏的历史,绚丽多彩的文化。千里江水,流淌出能够体现出我们民族特征的最本质的精神。那种几千年来对山水、对社会、对世界怀有的美好的、善意的愿望,并由此而形成的准则和行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精神中的白月光,为追求和实现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而进行的努力、进取,百折不回地砥砺而行,体现的就是剑气。所以三峡行和长江行就是一次寻找月光和剑气的灵魂之旅。</p> <p class="ql-block">(少量图片来自网络,谨对原作者致以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