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张树德同学保存的我们小学毕业时老师与毕业班的大合影。</p><p class="ql-block"> 照片弥足珍贵,万分感谢张树德同学,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我们六年级一班部分同学相聚在张店又一村饭店。这次聚会是由张钦杰提出来的,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联系到了十二位同学,本来想等等,看能不能联系到更多同学,但是建立同学群后,大家迫不急待想见面,于是订在今天聚会,到了十一位同学。</p><p class="ql-block"> 同学中比较幸运的是张树德同学从七四年开始回到母校,任教十一年,在母校任教时,教我们的老师还都在。</p><p class="ql-block"> 另外还要感谢张钦杰与楊保中同学,为同学聚会付出很多。</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脚步匆匆从四面八方赶来</p> <p class="ql-block"> 相见后亲切拥抱。</p> <p class="ql-block">相见恨晚</p> <p class="ql-block">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相谈甚欢。</p> <p class="ql-block">热情的拥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淄川区洪山镇洪山小学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1925年,最初由日本人控股的鲁大公司淄川炭矿创建,名为鲁大小学。解放后,学校继续使用并发展成为一所包含小学和中学的教育机构。</p><p class="ql-block">重要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1925年:学校由鲁大公司创建,最初名为鲁大小学。</p><p class="ql-block">1945年:日本投降后,学校停办。</p><p class="ql-block">1949年:学校重新开办,更名为洪山小学。</p><p class="ql-block">2005年:学校迁至现址聊斋路478号,原各村小学合并,组建了全新的洪山小学。</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首先要对我们的班主任刘佩孚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他的在天之灵看到我们的相聚,也会很欣慰。刘老师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对同学无微不至的关怀,他那慈祥的样貌,深深地印在每一位同学的脑海里,从二年级至六年级毕业,他一直是我们的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个班比较特殊,从五九年入学,二年级开始就是小学五年制的试点班,挑选优秀老师做班主任。其间四年级时从西河转来八位同学,这八位同学是五年级转到四年级的。但是到了我们升五年级的时候又改回了六年制,所以那八位同学又升到六年级。五年级的时候从矿务局机关小学又转来几位同学,因矿务局机关小学没有五年级。</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辈人活的也真不容易,长身体的时候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学知识的时候停课闹革命,毕业时上山下乡,工作时下岗。正因为经历过这么多,才更容易活的潇洒自在,你看出国旅游的,上老年大学的,跳广埸舞的,都是我们这辈人。虽然命运咱说了不算,但怎么活法我们说了算。</p> <p class="ql-block"> 相聚的十一人中,大部分近六十年来第一次见面,如果不说走在大街上谁也不知是谁。也难怪,近一个甲子不见面,毕业时十三四岁,现在都己是古稀之人了,时间真是把杀猪刀。</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攒了六十年的话,今天畅开了谈吧,回忆起在学校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廖前进</p> <p class="ql-block">张钦杰</p> <p class="ql-block"> 席世至</p> <p class="ql-block"> 岳宜民</p> <p class="ql-block"> 张小妹同桌,也是一起打过乒乓球的,我们曾一起代表淄川区参加过淄博市的比赛。</p> <p class="ql-block"> 刘镜玉,同在临淄区。</p> <p class="ql-block"> 张玲,校花</p> <p class="ql-block">鹿其凤</p> <p class="ql-block"> 楊保中</p> <p class="ql-block"> 马隆基,从小学到初中都是一个班的</p> <p class="ql-block">孙兆远,聚会的热情参加者,又是带酒又是拍照,还给每位同学洗了一张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 张钦杰同学真是细心人,保存的小学毕业照。</p><p class="ql-block">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上,《洪山二小六年一班》同学群,将伴随我们走过夕阳无限好的下半程,正如张玲深情的说,“这里是联系我们同学的纽带,要珍惜”;又如张小妹所言:“这是我们同学的家,要维护”。群,是充满爱的集体,是知识的海洋,是心灵的港湾,是交流的平台,是休闲快乐的驿站…愿我们同学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联系更多的同学,越来越兴旺,越来越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