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及秦淮风景名胜区的前世今生

山里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南京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及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历史底蕴深厚,发展前景广阔,它的前世今生无不让人产生向往和零距离接触的冲动。参与苏浙皖赣四省八日欢乐游最后一站、游览南京夫子庙秦淮风景名胜区就实现了本人久违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说来别笑话我,本人出生在比较封闭的秦巴山区,躬耕十年脸朝黄泥背朝天,成天禁锢在黄土地上,有幸参加工作,不敢丝毫懈怠,虽然赢得一路鲜花掌声,却很少外出,对我国大多数城市,只闻其名,不见其面,就这南京也是第一次来,故名副其实的“山里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到达南京市,除了游览夫子庙秦淮风景名胜核心景区外,最应去的地方是中山陵、牛首山、大报恩寺、总统府、南京博物院、鸡鸣寺、老门东等,但由于此刻已是中午11时了,导游稍稍带大家去乌衣巷转了一下,就安排各自到小吃街自行就餐,然后自由行动,下午15.30时集中,再达南京火车站,连夜返回西安。就这么点时间,作为从未来过南京的“山里人”,要想深入了解这座现代化城市,自然是望尘莫及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幸好我在出行前就查了一些资料,对南京的历史作了一些了解。比喻说南京名称之多,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也属罕见。其中以政府名义明文确定的正式名称就有金陵、秣陵、江乘、湖熟、建业、扬州、丹阳、江宁、建邺、南京、京师、南都、天京、天都、天城等30余个。而民间习惯性称谓有冶城、越城、虎踞龙盘、皇邑、神京、上国、上京、京邑、新京、秦淮、钟山等40多个,这些无不记载着南京历史上的兴衰更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南京有着5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近2500年的建城史,约450年的建都史,享有“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美誉。 距今5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史称“南京猿人”。公元前571年,楚国在这里设棠邑,发端政区设置。三国吴后,先后有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在南京建都,前后共320余年,史称六朝。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都南京,国号大明,这里第一次成为全国统一的性的首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解放;南京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1952年后,南京改为江苏省省辖市、省会至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南京夫子庙、秦淮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境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我国最著名的开放式景区。景区以“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十里秦淮河为轴线、夫子庙为中心,东至东水关,西至西水关,承载“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彩风流,甲于海内”之称,内有夫子庙、瞻园、中华门、瓮城等多个享誉国内外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走进南京市,漫步朱雀桥,我们立即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只见全长约100余米的夫子庙大照壁耸立秦淮河边, 青瓦红墙中间盘踞着两条金色长龙,气势磅礴,栩栩如生;十里秦淮河静静地流淌,两岸绿荫掩映着古色古香、高低不一的亭台楼阁。河里偶尔游过一艘画舫,身后水面刹时荡开一道道波纹,顷刻,河面动了,绿荫、亭台楼阁倒影动了,这些构成流动迷人的音符,在十里河面久久荡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古老的秦淮河,见证着南京历史上建都兴衰的更替及频繁起伏,因政权争斗,外侵内患,这里曾先后六次被屠城,无不令人嗟叹唏嘘。故而在历代诗人的感叹声中,留下了唐代杜牧《泊秦淮》中的千古嗟叹:“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然而任凭历史沧桑,繁华也罢,落寞也好,南京还是南京,淮水还是淮水,一如既往地奔向远方。今天,新中国将历史和故事都远远地抛在了身后,开创着前无古人的今天,奔向振兴中华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漫步朱雀桥,迎面而见的便是乌衣巷。据说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俗称乌衣巷。东晋时,六朝巨室、冠盖簪缨的大臣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加上书圣王羲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谢眺等大家都曾在此居住。乌衣巷可谓名噪一时,显示着金陵的繁茂昌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然而,有谁料想到了唐代,曾是繁华昌盛的金陵,竟然荒落成为一座“空城”,乌衣巷也衰落得不知其处。故唐朝诗人刘禹锡写下了咏怀古迹的《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既有诗人对帝王将相图谋权势沦亡的悲悯之情,又暗含讽喻之意,更有对世事沧桑、荣枯兴衰的概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望着眼前的灰墙黛瓦、高门宅院,我陷于了沉思:被称为东晋立国铸基的开国元勋王导,以及率领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的谢安兄弟,是何等的叱咤风云,然而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兴衰更替,封建君王的奢靡局限性,怎么逃得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上世纪九十年代,秦淮区人民政府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再现六朝风貌,投资1000万元,将王导、谢安两大家族故居修复为纪念馆。纪念馆以此为线,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情况进行集中展示,由此反映出古都南京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通过历史展示,让人们从中悟出兴衰更替教训,这才是功莫大焉!</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乌衣巷后,我们匆匆品尝了一下南京名小吃“鸭血粉”后,又急急忙忙的去参观夫子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夫子庙始建于宋景祐元年(1034年),曾四毁五建,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1937年,夫子庙及秦淮名胜在日寇的炮火中,损毁严重,加上十年文革的破四旧,更是雪上加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84年后,党和人民政府经过科学论证和规划,先后投资10多个亿,经过10余年的努力,修复和重建了夫子庙、学宫、江南贡院在内的古建筑群,以及其周边的文物古迹,再现了明清江南街市风貌和古秦淮河厅、河房景观。由此六朝、明清文化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展示,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一道,成为中国四大闹市,也是我国著名的开放式5A级旅游景区和国际旅游胜地,年接待游客一亿多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走进夫子庙,只见庙门前有“天下文枢”柏木牌坊一座,牌坊后面为“棂星门”,系丈余高石牌坊,六柱三门,中门刻有“棂星门”三字篆文。三门之间嵌有牡丹砖刻浮雕。从大成门循甬道丹墀而上,便是夫子庙的主殿大成殿。殿内塑有孔子铜像,两旁配有孔子十二弟子汉白玉像。殿前两侧有廊庑相连,原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和历代大儒及存放祭器的地方,现改作碑廊,墙上镶嵌陈列着当今名流的书法碑石30多块。其中蕴含的孔孟之道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南京夫子庙,我又去了秦大士状元府,然而由于时间关系,行色匆匆,来不及细细领略。下午15时30分,我们集中返回。路上我不由得频频回头,看秦淮河畔双龙腾飞,今天的南京在传承根脉文化的同时,充满着朝气:201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南京在城市规模等级上定位为特大城市,到 2023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五个千亿级台阶,首次迈进全国大中城市10强,人均GDP达到17.8万元。更重要的是,国力强盛,民族团结,伟人毛泽东为新中国找到了克制兴亡周期率的法宝:这就是民主。相信通过人民民主的发力,南京市的今生不会再有内斗外辱,坚定地迈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