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北邻厄瓜多尔,南与智利交界,海岸线长2254公里,是著名的渔场之一,鱼资源丰富,盛产800多种鱼类,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记得1969年我还是孩童的时候,就看见养猪场拿秘鲁鱼粉做营养添加剂了。 <h3><b><font color="#167efb">2016年1月15日</font></b>(第9天,首都利马)</h3> 昨天刚从巴西伊瓜苏市搭乘飞机抵达秘鲁首都利马 CALLAO~~“卡亚俄”秘鲁西部港口城市,位于卡亚俄湾内,里马克河口南岸。1537年由西班牙人兴建,成为殖民者掠夺金银财富的起运港。 <font color="#167efb"><b>1月16日</b></font>(第10天,库斯科) 今天早餐后到机场乘飞机去库斯科,开启秘鲁之行。<div>飞越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又称为"南美洲脊梁"!</div><div>库斯科城1983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div> 库斯科是秘鲁南部的一座著名古城,古印加帝国的首都。海拔3400米以上属于高原地带,素有“天空之城”谓称,由于缺氧,从低海拔的利马直接飞到库斯科,就会有高原反应。这不,话刚说完一出机场,就有位团友出现高反现象,需要原地休息。 正好肚子饿了,午餐是当地的特色西餐,主打一个鱼字。紫色的饮料知道是什么吗?怎么看也不像红酒,这是紫玉米饮料,是秘鲁的国饮“奇茶”(Chicha)。还有广东人的最爱“油炸鬼”。 库斯科美女,一身惊艳的服饰,听导游说,这一身衣服全是纯手工制作,需时一年,有点惊呀吧! 餐厅有当地著名歌手表演,CD两美金一张。 演奏水平还是让你来评价吧! 看在本地土著有名歌手的份上,心血来潮买了两张。(还是秉承以往的习惯,回家后就不了了之) 别具一格的烤披萨饼炉子 库斯科火车站广场,看到巨大醒目的华为广告牌 库斯科在克丘亚语中意为“肚脐”,象征着世界的中心。公元11世纪,印第安人以库斯科城为首府,在高原地区建立了“印加帝国”。 <br>印加文明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并称为“美洲三大古代文明”。<br> 库斯科古城街头的印第安人纪念碑 在街心公园小瀑布发现上面有一个圆形雕塑,这就是印加人崇拜的太阳神。 市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都是众生相,都是过往客。 午餐后参观太阳神殿,太阳神殿是印加帝国最神圣的地方,印加文明史上最伟大帝王帕恰库提统治时期建造,供奉太阳神因蒂。 太阳神殿,印加人的太阳神殿被称为“克里干查”,意为“黄金花园”,印加人在里面修建了他们信奉的五种天象神庙~~太阳神庙、月亮神庙、星星神庙、雷电神庙和彩虹神庙,印加帝国最重要的祭奠~~“太阳祭”每年6月24日就在这里举行。 太阳神殿内院,中间花坛围着的水井模样的就是地球的心脏、世界中心。只要你相信就得啦! <div>地面还保留印加时期的原装石块,墙上挂了不少名画。<br></div> 印加时期的皇宫城堡模型 形状各异的建筑材料,最稀奇之处是这座殿堂的基石切割之整齐与精密,像使用专用工具切割。 它们证明着,再不规则的石头在印加人手里,不需涂泥灰,也照样可以契合,不留一点缝隙。这在目前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div>为迎接帝国军队凯旋归来的欢庆广场坐落在太阳神庙的下方,当地人把欢庆广场称为“库西帕塔”。<br></div> 参观印加帝国时期的重要之军事要塞~~巨型石垤城。<div>离库斯科古城大约1.5公里有座世界闻名的圆形古堡,叫萨萨瓦曼古堡,萨萨瓦曼意为“山鹰”,是当年举行“太阳祭”的地方。</div><div>古堡的海拔高度约3800米,有个团友不信邪,一路小跑上古堡,结果没多久就反应激烈,要死不活的被送回酒店吸氧“治疗”。<br></div> 基本准备还是要的,否则,有事发生就被动了。 古堡建筑在一个小山坡上,是俯瞰全城的巨大防御系统。由印加王帕查库蒂于15世纪70年代动工修建的,持续了50多年,直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还没完全竣工。这里也是印加王的行宫。这一宏伟壮观的建筑群显示了印加帝国的盛大,从建筑艺术上,其结构新颖而复杂,建筑庞大而坚固,是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最伟大的古建筑之一。 这些巨大的石块引起人们的惊叹和困惑,难以置信的是石块被精细地雕凿成多角形,巧妙地拼合在一起。有些石块不仅凿有台阶和斜坡,而且刻着螺旋形的洞眼,以便与别的石块吻合。雕琢的手法轻巧流畅,缝隙细小,连小刀片也插不进去。 这里有个防卫门,可以进入古堡内。 可惜如此宏伟的建筑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了,据说是被入侵的西班牙人拆走建教堂了,尤其在1940年政府鼓励新建设,对城堡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现保留下来的遗址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的规模。 古堡是库斯科城的军事要塞,它能够俯瞰库斯科古城。 各位游客帮衬一二,赏个饭钱,温食艰难啊!不买东西拍个照也行啊! 可爱的小妹妹和它和爱的小羊驼。 游览中心广场。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中心广场,在这里聚集了最重要的教堂和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建筑,人们喜欢在广场喂鸟、看书、发呆、跟陌生人聊天。在库斯科,这个广场就是武器广场。 那时的印加国王在此举行各种典礼和印加军队的凯旋仪式,出征前,武士们也是由此领到武器出征,故名武器广场。 建于1550年的库斯科大教堂。在教堂内保存有近400幅殖民时期的巨幅画像,它们多出自早年秘鲁本地艺术家之手。其中一幅《最后的晚餐》宗教画最具代表性。 《最后的晚餐》反映的是一个《圣经》典故,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正在这时,耶稣的门徒犹大向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祭司长就给了犹大30块钱。于是,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逾越节那天,耶稣跟十二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十二个门徒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十二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div>大家注意右边的第一个人,左手摸胡子,右手拿着钱袋的人肯定是犹大。(网络图片)</div> 广场南边,和大教堂相辉映的是耶稣会教堂,耶稣会教堂的特点是它带有两个雄伟的钟楼和巴洛克式的外墙。<div>广场东端是始建于17世纪的天主教堂,保持着浓厚的西班牙建筑风格。<br></div> 印加文明的可悲之处,就是没有文字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记载、思想的总结与传播、技术的便利推广,如果历史可以重来,我们一定能弄清楚北美与南美那些难解之谜! 中心广场周边的街道、房子。 身着传统服饰的土著妇女和在广场中心的长凳上“Pasar”(可以理解为歇着)。 <b><font color="#167efb">1月17日</font></b>(第11天,马丘比丘) 今天要参观马丘比丘。马丘比丘被称为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天空之城,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印加帝国古老而神秘的历史遗迹!坐落在安第斯山脉最难通行的老年峰与青年峰之间陡峭而狭窄的山脊上,海拔2400米。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去马丘比丘要在欧雁台小镇乘坐全景覌光火车,沿着蜿蜓的乌鲁班巴河畔缓慢行走,全程大约130公里。 福利来啦!今天是本地一位土著美女当我们的导游。看这帽子不错,回程我在火车站花8美元买了一顶,现在还能用。 到了温泉小镇再换乘旅游巴车,沿崎岖不平的山路盘山而上。 小镇比较热闹。听导游说,来度假泡温泉的人也不少。 1911年7月一美国考古学家在寻找威卡邦巴的过程中发現了这座600年没有人踏足的印加古城遗迹,才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因考古学家不知它的原始名字,于是借用了附近一座山名,称其为“马丘比丘”。(网络图片) 马丘比丘在公元1450-1460年期间被建立,当时的印加帝王刚刚打了胜仗,想为皇室修建一座庄园,要美、要安全、要私密、还要有王者气度,于是成就了这座耸立在海拔2400米山脊上的绝美遗迹。 <div>这里有二座山,马丘比丘和华纳比丘,高的叫华纳比丘。马丘比丘城建在两座山之间的山脊上。<br></div> 20世纪初,人们传说在秘鲁安第斯山脉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座神秘的古城。 西班牙人在长达300年的殖民统治期间对它一无所知,秘鲁独立后100年间也无人涉足。400多年的时光,只有翱翔的山鹰一睹古城的雄姿-它就是今天的马丘比丘印加遗址。 整个遗迹由约140个建筑物组成,包括庙宇、避难所、公园和居住区,还建有超过100处阶梯,完整的水力灌盖系统。这些巨石如何运到高山?天文学和水力灌盖等知识,如何运用的如此巧妙? 这里藏有一个暗开关,有什么作用就等你来研究发现,到时记得告知兄弟。 依山而建的有广场,宮殿,庙宇,民居,作坊,兵营等防御工事。全部由原石砌造、工艺精湛,体现了当年印加王朝的盛世辉煌。 印加人在此大兴农业,虽然地形险峻,但却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农业学大寨,大寨学马丘,如此来看大寨人比我们早到马丘比丘。 美女近距离接触羊驼,它是生长在安第斯山区的一种性情温顺的动物,秘鲁是羊驼的发源地。 这里曾挖掘出150具女性骸骨,是祭典中献给太阳神祭品,古城因此被列为世界十大文明之谜。<div>当考古学家们冷静下来时,反而有了许多疑问。</div> 首先,当时的印加人尚未发明文字,连车辆和畜力都不会使用,怎么能够把几十吨的石头搬到这么险峻的高山之上,并且还有闲心在上面刻上美丽的花纹,并放置在恰当的位置。其次,谁是马丘比丘的建造者?印加人到哪里去了?印加人的黄金又埋藏在何处?这些都仍然还是谜。 下午乘座火车返回库斯科。 <b><font color="#167efb">1月18日</font></b>(第12天,利马) <p class="ql-block">早上前往机场乘机飞回首都利马。</p><p class="ql-block">首都利马建于1535年,长期为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p><p class="ql-block">利马年平均气温18度,年平均降水量仅15毫米,号称“世界无雨城“。</p><p class="ql-block">市区建筑与绿树繁花相辉映,被人们称为南美洲风景秀丽的“花园城市”。</p><p class="ql-block"> 老城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抵达后午餐,虽然菜肴一般,但在国外能吃到这么正宗的中国菜,也算满足了。</p> 酒足饭饱后,专家说,步行是最好的锻炼。目标圣马丁广场,圣马丁广场前身为马尔特广场。 步行街以圣马丁广场为中心呈放射状四面延伸出去,街道整齐漂亮。这里是利马最著名的尼科拉斯德皮埃罗拉大街。 步行街有个拉默德教堂,创建于1534年,是利马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它以华丽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世界,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参观。时间关系就不进去参观了,反正大同小异。 密密麻麻的雕饰,看得眼花缭乱。石刻人物细腻,披风的皱褶,粗中有细,腿部呈鱼鳞状,较少见。 秘鲁第一任总统何塞.德.圣马丁的雕像。圣马丁是阿根廷人,出生在阿根廷白人官吏家庭,故乡是阿根廷拉普拉塔的亚佩尤。圣马丁在1921年7月宣布秘鲁解放,其实西班牙军队并没有被彻底消灭。最终终结了西班牙人在南美统治的是玻利瓦尔。 圣马丁广场于1921年7月27日开幕,以庆祝秘鲁独立100周年,是南美解放之父圣马丁命名。<div>广场周围的建筑都是比较高大的欧式建筑,其中包括精致的圣马丁宫殿和玻利瓦尔宫殿。</div> 正中央矗立着一尊美洲独立战争中建有奇功的民族英雄圣马丁将军跃马横枪塑像。 离圣马丁广场不远的中心广场,也称武器广场。到了南美才知道,但凡被”两牙”殖民过的国家,都有”武器广场“,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征服者炫耀和展示实力的地方,被殖民时,西班牙人在这里展示武器,同时也是刑场,是屠杀反抗者的地方,武器广场往往也是过往历史的中心。<div>1821年圣马丁将军在这里宣布秘鲁独立。总统府、利马市政厅、利马大教堂都围绕在广场四周。</div> 原来是总督府,兴建于1535年,是西班牙征服者皮萨罗的居所。秘鲁独立后,改为总统府。 利马大教堂,初建于1555年,1991年大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教堂的左侧是大主教宫,它的的木雕阳台是非常出名的艺术珍品。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的青铜像水池,漂亮吗?水池建于1650年。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焚尸炉,焚烧被宗教裁判死刑的人。</p> 市政府大楼。早在西班牙殖民时期,这里就是利马的第一个市政厅。现在的建筑是经历过多次地震和火灾后重建的。 <b><font color="#167efb">1月19日</font></b>(第13天,利马) 早餐后利马市新区观光。 悬崖商场,悬崖一直伸到海边,悬崖边建了一个大型商业设施,叫拉科马购物中心,购物中心有梯级一层层下降到海边。可以俯瞰烟波浩瀚的太平洋。 拉科马购物中心顶上有公园,边角有一座英国赠予的帕丁顿熊塑像。故事里帕丁顿熊的故乡就是秘鲁,它在一次大地震后成为孤儿,身上挂着“请照顾好这只熊”的标签去了伦敦,从而引发了后来的故事。 游览了爱情公园。有一座表现热恋男女的雕塑,雕塑表现恋人正在热烈拥吻,所以名字也叫作“吻”,是雕塑家维克多创作的。<br>公园于1993年的情人节建成并对外开放。公园里有时举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曾经举办过接吻马拉松比赛。<br> 参观世界上最牛的私人黄金博物馆,该馆创建于1966年,位于利马市蒙特利科区一家私人大宅院内,这家街道旁的私人宅院高墙伫立,门口壁垒森严,一点不像博物馆大门,倒像什么军事保密机构。 博物馆是秘鲁金融家、外交家、超级狩猎爱好者米格尔-摩希卡-加利家族用来收藏珍贵物品的地方。 展示十六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兵器,各国刀剑和枪支,以及各国军服,马具等。 因管理员不让拍照,只好网上找了几张图片(下面两组都是网络图片) 展示古代印加文明的黄金饰品和古董文物。(网络图片) 中午在中餐馆享用了海鲜龙虾豪华大餐,又饱又知味,不用说,团友们皆大大的喜欢又满意。 午餐后驱车前往机场,搭乘航班飞往智利圣地亚哥,抵达后入住酒店休息。 如果有时间,你对历史又感兴趣,秘鲁一定是值得你详细研究、只细品味的好地方。 <b><font color="#ed2308">重量级景点:</font></b>一是印加王国的故都库斯科;二是空中都市马丘比丘。 感谢你的观赏和支持!并欢迎斧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