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妈妈告诉我说:“中国红是国旗颜色,红色代表喜庆、温暖,是中国人喜欢的颜色。”国庆黄金周,我们全家去郊外接霞庄露营,顺便去开平赤坎古镇游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出门,哥哥就旋风般跑,我不着急,指着绿化带灯竿上的国旗让大家看“中国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霞庄一座座古宅,被人们改成小卖部,“一张桌子,一把椅,一堆玩具红彤彤!”我赞叹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语文的大嫂问我这在哪儿读的诗。我说“满街是中国红,诗歌来自中国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营地院子里,一条红黑石子铺的小路,路旁绿化树,挂着国旗,每个帐篷门,也都挂两面国旗。中国红在微风中飘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红呀中国红,节日中的中国红,你是我的骄傲。”我兴奋地唱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帐篷里的工具,以往都是白的,而现在,主人将每一套牙具,都用红色的纸条裹着,鲜红喜庆,我又情不自禁地唱:“中国红啊中国红,节日中的中国红,你是我的骄傲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放好行李,我们到古巷找馆子吃午饭,馆子院里大树上,果子也是红的,仔细看,原来挂着一个个小小的红灯笼。地上的小花也是红的,我觉得全世界都是红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晚,大哥、大嫂在烤炉旁烧烤,烤肉的香气吸引了天上的月亮,月华中的木炭发出红色的光芒。光芒穿透我的皮肤,到达我的心。丰富的夜宵,使我心中全是中国红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富民安,处处中国红啊!不信跟我去看赤坎古镇。这个百年前由美国华侨建起的古镇,中国红把她打扮得青春洋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是第二天去的古镇。街道漂亮的游行花车,花车后面两条长长的队伍,每个人手上都拿着鲜红的国旗。马路旁各种各样的小摊,插着国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一个漆扇小摊,哥哥选“盛世华诞”,一个清亮的声音大喊“有钱”,妈妈点点我的鼻尖大笑:“你真是一个小财迷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漆扇,我的眼睛就盯着“有钱”那两个字,妈妈说得没错,我是一个小财迷 。有中国红护佑,愿我们个个都“有钱”哈!美得我赶紧让妈妈拍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家时,夜黑得像倒扣的铁锅,心中有歌“中国红”,便不觉得黑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点点评】此作通过国庆黄金周全家到郊外的接霞庄露营所见“中国红”,讲述一路都是“中国红”的心理感应,赞叹“国富”大背景中“民安”的美好生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无比热爱和向往。文章写了两个“中国红”故事,接霞庄外,是“百年前在美华侨”建的赤坎古镇。略有些“节外生枝”,但因为有“中国红”这条行文线索串连,文末用对比手法收束,使古老的接霞庄和古老的古镇在“中国红”中焕发青春,夜黑偈倒扣的铁锅,尽中有歌“红方红”,夜不再黑。通过对比法突出主题,使两个故事互为渲染,别有韵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