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学习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曲携手奋进的乐章,是一幅逐光绘梦的长卷。</p><p class="ql-block"> 初冬天气暖,小似立春时。11月26日——28日,在灿烂的冬日暖阳中,2024年全省小学语文“小幼衔接▪小初衔接”研究交流活动在南昌市红谷滩区碟子湖学校举办。活动以课例展示、课例点评、圆桌论坛、经验分享、教师论坛等形式展现。全省一百八十多位小学语文教师代表来到本次活动的现场,其他语文教师则以观看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线上培训。作为玉山的小学语文教师代表庆幸能参与这场教育教学盛宴,聆听名师课堂,领略专家风采,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经历,更是一场知识的滋养、思维的碰撞、心灵的洗礼。</p> 26日 小幼衔接 <p class="ql-block"> 26日上午,江西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徐承芸老师主持开幕仪式。简单而不失隆重的开幕式后,精彩的课例展示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 今天安排的是五节“小幼衔接”精彩课例展示和两场课例点评,老师们执教的都是一年级上册的课程。执教老师们优秀的专业素养和娴熟的教学技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小学起始阶段的语文教学,今天所展示的课例都充分体现了小幼衔接的理念,都很注重学习设计的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都善于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减缓坡度、降低难度,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我们深受启发。通过两位老师现场点评点拨,让我们更清晰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力求这几点:首先,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其次,课例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让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规律,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课例还提醒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孩子们平稳过渡到小学语文学习。</p> <p class="ql-block"> 感受最深的是来自南昌市珠市学校陈咪咪老师执教的《gkh》一课,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创新能力,也深刻体现了语文课堂的魅力与价值:1.陈老师将语文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拼音列车”情境导入,联系生活中的八一公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巧妙地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学习语文的动力,特别是编儿歌记住拼音环节,既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又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儿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拼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2.陈老师采用了一种非常流畅且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从前面学过的拼音出发,逐步引导至新的字母的学习,就连课中操也是这样体现的。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策略,既巩固了学生的旧知,又为新知的接受搭建了坚实的桥梁,使得学习过程自然而顺畅。3.作为小学老师的我们通过课堂看到了陈老师不仅有效沟通了拼音教学的脉络,更为我们提供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语文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宝贵经验。这种贯通式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效做到小幼衔接。</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活动还有引人入胜的“圆桌论坛”环节。徐承芸老师和几位专家围绕“小幼衔接”的话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她们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小幼衔接”的重要意义,了解了幼小“双向衔接”的相关策略与途径,同时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小幼衔接”教学方面的不足与缺失。</p> 27日 小初衔接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线教师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小初衔接”课例展示,为我们展示了两堂散文教学,两堂小说教学及两堂整本书导读课。名师们的教学风格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老师们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初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林通老师执教的《北京的春节》紧紧围绕“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一教学目标设计了一连串学习任务:借助表格提取信息梳理全文——依据表格再读课文分清详略——初步交流感知详略安排的好处——聚焦主要部分提取详写的方法(腊八:特点+感受。除夕:习俗+场景氛围。)对比两部分写法,梳理探究,加深体会表达效果。整堂课淋漓尽致诠释高段阅读教学指向写作的课标理念,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几个学习活动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单向思考到多维互动,从基础学习到高阶思维,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促进学习目标的最终达成。 </p> <p class="ql-block"> 陈锦群老师执教的《匆匆》课例,则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朗读、讨论、感悟、迁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特别是针对六年级学生即将升入中学的特点,教师更多的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匆匆》一课的教学,不仅是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更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小初衔接阶段,陈教师特别关注到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初阶段的平稳过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熊珊老师和肖荔老师《少年闰土》的同课异构教学中,力求做到小初知识和能力的衔接:1.两位老师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都强调从字词句的品味与理解入手,从而感受少年闰土的形象,尤其是对含义深刻句子“四角的天空”的品悟,这不仅是小学阶段的学习重点,也是初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2.同时适当拓展相关知识。例如,在课文结束后,对比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对中年闰土的描写,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激发学生对原著内容的兴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自然过渡到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3.两位教师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因为初中学习更注重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课例安排是向桂新老师和邝胜孙老师的同课异构:《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指导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向桂辛老师执教的整本书阅读——《西游记》读前指导课。向老师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作为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下了非常扎实的功夫。通过结合经验谈西游认识,阅读原著猜西游人物,观察目录想西游故事,对比原著和想象感西游趣味,将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真正让孩子有这样的兴趣去打开原著进行整本书阅读,甚是精彩。</p> <p class="ql-block"> 精彩的点评结束后,热烈的“小初衔接”圆桌论坛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过渡阶段对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性。论坛中,我们不仅跟着徐承芸老师、万丽娜老师了解了我省“小初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还随着罗田田老师、邝胜孙老师清楚了初中教师期待的“小初衔接”,深入理解了小初衔接的关键要素。我们明确了小初衔接不仅是知识上的衔接,更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的转变。因此,在培训学习后,我们积极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逐步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与初中教师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平稳过渡提供有力支持。</p> 28日 经验交流 <p class="ql-block"> 智慧在交流中碰撞,经验在分享中增值。第三天,来自省市县的专家代表分别就“小幼衔接·小初衔接”分享了在实践中磨砺出的宝贵经验,各位地区代表从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朗读、学会写字等良好习惯,探索小幼衔接的新路径,到如何帮助六年级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怎样做好文言文教学的小初衔接,怎样利用好“语文园地 ”的资源,有效开展“语文园地 ”教学等方面研讨交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语文衔接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孩子们更加顺利平稳渡过幼小及小初衔接,为未来的教育发展积蓄力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聆听完专家的经验分享后,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幼衔接和小初衔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小幼衔接是孩子们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从幼儿园的轻松游戏到小学的系统学习,孩子们需要逐渐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顺利过渡。而小初衔接则更为关键,孩子们不仅要面对学业上的挑战,还要适应身心上的变化。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孩子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逻辑,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总之,小幼衔接和小初衔接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心陪伴,用爱引导,帮助孩子们顺利过渡,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每一个孩子对社会、自然、他人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如何帮助他们用语言、文字清楚的表达出来,让他们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表达满足,是语文教学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小幼衔接,还是小初衔接,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情境中,认识语言特点、学习用语言表达、热爱语言表达,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语言习惯与能力,让语文能力进阶水到渠成,让孩子们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能花开有时,衔接有度。这,也是因材施教,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教学该有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青春当怀凌云志,鲜衣怒马奔新程。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充满期待的开始;每一次培训,都是一场成长的修行;每一次启程,都将完成自我的飞跃。相信小学语文教师们将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砥砺奋进、笃行致远,在“小幼衔接·小初衔接”路径绽放属于自己的教育风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