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泰山下起了大雾,站在泰山脚下,仰头四望,云雾锁山,白茫茫一片。不见泰山雄姿风采,不感五岳之尊天地灵气。去过一些名山,但似乎都不如泰山名气大,不如泰山份量重。“重如泰山,轻于鸿毛”从小就输入于心,《老三篇》的句子至今记得。泰山,由那时走入于心。</p><p class="ql-block"> 坐索道上中天门,沿途山势模糊,只显一个大致轮廓。偶尔见几处红叶点点,亮丽色彩在山雾中格外醒目。在山腰,在林间,云雾缭绕,这层面纱罩住泰山的面孔,遮挡泰山的容颜,像在释放仙气,使泰山更显神秘。这种神秘来自关于泰山的神话传说,来自泰山的庙宇道观,来自帝王的封禅大典,来自民间的踊跃祭祀。五岳之尊,尊就表现在帝王的封拜,百姓的崇拜。神山的封号,来自因对字号物像崇拜而产生的封神,但对帝王来说,泰山封禅不过就是他们的一个仪式,他们远不会产生对天地的敬畏,而对百姓,这便成了永远驻于心中的“神”。</p><p class="ql-block"> 上中天门,一路往南天门、玉皇顶上行。此时雾浓天冷,寒气逼人,只见脚下山道和身旁岩壁,不见山间群峰和奇幻仙境。岩壁上,不时见有赞誉泰山的朱红大字,有帝王的御笔,有官府大人的题字,有文人大家的手书,还有些是现当代大人物的字样。都要凑这个闹热,以显自己身份,这与凡人到处书写“到此一游”并无两样。</p><p class="ql-block"> 终于上玉皇顶,上了泰山主峰之巅。山巅有庙一座,主祀玉皇大帝。在玉皇顶上,帝王们也不甘示弱,纷纷在此设坛祭天。祭天封禅,两个寓意,祭天,得到上天认同,以在心理上得到皇位合法性,以后可以奉天承运;封禅,这天下第一山下均在脚下,帝王在此封禅,以明示自己受命于天,以报天地之功。君临天下,以显帝王之威。于是,这天下万物无不如刍狗一般。只是,向老天索取帝王之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仅仅就是在貌似庄严神圣的仪式下获取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承认。而吊诡的是,这个仪式,天下人均认同。</p><p class="ql-block"> 站在玉皇顶上,在雾色朦朦中,感受寒气侵蚀,耳闻微微风涛。岩石边上,左右不见峰峦,山下不见房舍,白色茫茫一个世界中丝毫没有“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杜甫到过此处吗?他写的“会当凌绝顶”指的就是此地吗?敬佩诗圣有这样的豪迈情怀。又看到乾隆写泰山的诗句“泰岳峰投霞,列仙云外情。下观我朝地,三川如折扇。”登高望远,睥睨天下,为非凡人所有之豪情。文人与君王,角度不一,但在精神内核某些方面高度契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11.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