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史料记陶瓷业也是梅州的出口外贸的一个重要产业,而高陂是大埔最早的陶瓷产地,宋代以前已有陶瓷生产,大埔高陂的龙泉窑青瓷更是闻名遐迩,如今富大陶瓷工业园是一个到处都用废弃陶瓷装饰出来的一个文旅网红打卡点。陶瓷装饰的墙壁,车子还有小径……里面还有一个陶瓷制作体验室,了解陶瓷的制作工艺和流程。</p> <p class="ql-block">这里人少景美,适合过来打卡美拍。</p> <p class="ql-block">大埔龙窑</p><p class="ql-block">DaBu Dragon Kiln</p><p class="ql-block">大埔龙窑是沿倾斜山坡砌筑的一种古龙的、传统的陶瓷烧制设备。窑体为斜卧的长条形隧道,窑头至窑尾沿山坡向上,一般长约30-45米,宽1-3.5米,高1.5-3米,外形似卧龙 ,古称为龙窑。 </p><p class="ql-block">龙窑主要由窑首、窑身、窑尾三大部分组成,内设数十格(阶梯状)不等。窑首、窑身设有可供进料(燃料:鲁草、柴木等)的小窗口,窑身前后段则分别设有窑门,煅烧前装填装完瓷坯 ,后用砖块封好窑门,煅烧后打开窑门取出成品。窑炉内装填好瓷坯后,便可开始点火烧窑。首先在窑首烧6-8小时,然后逐级打开窑窗,在窑的两边对烧,一般要连续烧24~30小时,瓷器烧成温度约在1300℃~1350℃。烧成过程一般分为氧化、还原和保温三个阶段。烧窑技术要求很高,通常由经验丰富、眼力好的师傅来主持,把控火候。烧好后,经过几天冷却后就可以开窑了。</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大埔曾经有几百条龙窑同时在烧,至20世纪90年代末,大埔传统龙窑基本上已被现代新兴的煅烧设备隧道窑、梭式窑所取代,燃料由鲁草、柴木改为液化气、天燃气和电。 </p><p class="ql-block">传统龙窑虽渐渐离我们而去,但她留下的深厚文化和宝贵精神财富却始终留藏于瓷乡人们的心中,永远不会消失,</p> <p class="ql-block">大埔青花瓷</p><p class="ql-block">大埔是广东省第一个被认定的中央苏区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居韩江中上游,素有“白玉城”、“陶瓷之乡”“南国瓷都”,“中国青花瓷之乡”美称。大埔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古瓷器专家鉴定证实,早在商周时期,大埔的文化和农业经济已相当发达,是中国古代瓷器的重要产地之一。瓷器生产奠于宋末,兴于元初、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800多年,在我国的陶瓷文化和工艺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大埔先民利用本地优质丰富的瓷士资源,发挥自己的智慧,“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中华技艺之精华”,创立了大埔陶瓷独特的风格,以其“白如王、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饮誉中外,并利用韩江水运便利的优势,千百年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销往全球。</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大埔陶瓷快速发展,目前已有日用瓷、釉下青花工艺瓷、薄胎瓷、特种陶瓷和紫砂陶等多种产品。特别是釉下青花瓷以氧化钴为主要原料生产的舞花工艺瓷、日用瓷,以晶莹别致、造型美观、典雅大方、质坚耐用而闻名于世,并通过广州交易会,远销美国、欧洲、东南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p> <p class="ql-block">陶瓷的制作流程工艺:</p> <p class="ql-block">白陶土</p> <p class="ql-block">这里值得大家过来打卡,适合美拍行摄,适合闺蜜姐妹拍照,更适合带小朋友过来了解中国陶瓷文化,了解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产业。还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陶瓷纪念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