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高三九班地理研学旅行</p><p class="ql-block">为提高学生地理学科实践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对家乡、学校周边地区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英语、政治等学习兴趣;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锻炼知识运用能力、观察能力;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等,周林学校高中地理、英语、政治组准备组织我校学生对赤水河水文特征、茅台镇杨柳街、、茅台渡口、茅台镇某酒厂进行野外考察和社会实践调查。该研学活动,根据高三学生学习情况,先进行赤水野外考察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二、赤水河背景介绍</p><p class="ql-block">赤水河,即赤水,为中国长江上游支流,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因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而闻名世界,因“美酒河”享誉中外。古有赤虺河、安乐水、大涉水等名称,在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场坝镇豆戛寨山箐,上游称鱼洞河,东流至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梯子岩,水量增大,经贵州省毕节市的七星关区、金沙县与四川省叙永县、古蔺县边界,进入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至四川省合江县入长江。全长444.5公里,流域面积2.04万平方公里。赤水河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中,所以赤水河是中国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河水清澈透底,两岸陡峭,多险滩急流。水能蕴藏量127万千瓦,但其干流未建大坝。白杨坪以下能长年和季节性通航5-165吨船级。</p><p class="ql-block">赤水河东流,至龙井乡立英村纳坡渡进入仁怀市境(和四川古蔺县界河)。境河段习称茅台河。其中立英乡段当地又称纳坡河。 先由西南流向东北,至茅台镇转由东南流向西北,在沙滩乡的两河口出境,进入习水县。流经茅坝、鲁班、中枢、合马4个区。涉境河段长119公里,中段小河口至马岩滩约40.5公里在境内,南北两段均为与四川省古蔺县之界河。入境处海拔457米,出境处海拔329.5米,平均河床坡降1.4‰。末端平均流量184立方米/秒。河床宽90-88米,平均63米。常水深1-5.4米,平均2.8米。由于两岸多为紫色砂页岩及其风化物发育的紫色土,致使河水在洪水期呈土红色。</p><p class="ql-block">有3-38年实测水文资料,流域上、中游水土流失较严重,茅台站平均年悬移质含沙量为1.35千克每立方米,下游段较轻,赤水站平均悬移质含沙量减为0.927千克每立方米。赤水河为山区性质的河流,洪水暴涨暴落,峰高历时短,洪枯水位差上游为12米,中下游为7-9米。</p><p class="ql-block">赤水河流域气候地域差异较大。上段三岔以上为暖温带高原气候,气温稍低;中下游四川盆地丘陵地带,则具有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的特点,河谷内气温较高。流域内年降水量一般为700-1100毫米,主要集中于6-9月(约占全年的70%)。赤水市宝源站(1965年)年降水量为1643.6毫米,是流域内年降水量最大记录;干流毕节县赤水河站(1960年)年降水量仅534.8毫米,是域内年降水量最小记录。赤水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96立方米/秒;最枯流量为每年1月份,仅129.7立方米/秒;年最大洪水多发生在6、7月份,据上游赤水河、中游茅台,下游赤水3个水文站30多年资料统计,分别有25%、86%、78%的最大洪水发生在这两个月内。洪峰流量集中在1-3天。流域实测最大洪水年份为1953年,其中茅台站实测洪峰流量达6440立方米/秒;赤水站达9890立方米/秒。据查历史最大洪水发生在1918年,茅台、赤水两站洪峰流量分别为6720立方米/秒和10200立方米/秒。</p><p class="ql-block">冬暖、夏热、少雨,年均17.4℃,夏季最高温度达40℃,炎热季节达半年之久。冬季无霜期长,温差小,年均无霜期多达359天。而年降雨量仅800—900毫米。日照时间属贵州省内高值区,年可达1400小时。炎热、少风、高温使微生物群在此因而易于生长而不易被刮去,大量参与茅台酒的酿造过程。风速小,冬暖、夏热、少雨、少风的特殊小气候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茅台镇夏日持续35~39℃的高温期长达5个月,一年有大半时间笼罩在闷热、潮湿的雨雾之中。这种特殊气候、水质、土壤条件,对于酒料的发酵、熟化非常有利,同时也部分地对酒中香气成分的微生物产生、精化、增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离开这些特殊气候条件,酒中的有些香气成分就根本无法产生,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一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研学之旅的开端</p><p class="ql-block">清晨,阳光洒在我们充满期待的脸上,作为高三的学生,这次地理研学就像是一场知识与实践交融的冒险。我们背着行囊,怀揣着对地理知识的热爱,踏上了这趟独特的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研学的收获与感悟</p><p class="ql-block">这次高三地理研学,让我们从枯燥的课本中走出来,真正感受到了地理的魅力。我们不再是死记硬背那些山脉的名称、河流的走向,而是亲身体验到了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p><p class="ql-block">每一个地貌的形成、每一种植被的分布、每一个村落的布局,都像是大自然和人类智慧留下的密码。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p><p class="ql-block">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对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明白了,地理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我们相信这次研学的经历会让我们在地理考试中更加从容自信,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对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有了更深的热爱和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