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 同学情深

冯友明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清闲了许多,加之年龄一大,怀旧情绪日甚。有时参加同学聚会或躺在床上,像过电影一样追寻岁月的痕迹,从小学到高中,同学、同桌记得的已不多了。</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回时堰看86岁的母亲,第一件事就是两人借买菜的机会逛老街、老巷和老宅周边,老母神清气爽、思维敏捷,什么浴室巷、大会堂巷、女庙巷、井巷等说的清道的白。走了一大圈没见到当年的同学和顽童偷柿郎,真是物是人非。印象中不到百米的井巷、女庙巷都有四名以上同学,方圆1平方公里左右的老镇上有百名以上同学,那时人丁真兴旺,现在已各奔东西。</p><p class="ql-block"> 小学和初中,我学习不上心,最爱的学科是体育,上课常开小差,课外全是玩,玩伴多,花样也多,同学成同玩。那个时代男孩玩的我几乎一项不拉:打玉球、抽陀螺初级,抓蜜蜂、知了和掏鸟窝胆大,下河摸鱼摸虾技巧,学习成绩中等偏下。那时的我幼稚而单纯,无知而无畏,有时为能逃课躲过老师的批评而得意,为了完成课外拾鸡屎任务用牛屎冒充忽悠而庆幸,为与同学打架占了上风而摆帅。</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学一般是男女同桌,每学期座位相对固定,四排每星期轮换一次,差不多一个月轮转一遍。印象中的第一位同桌家住镇南,姓什名啥回忆不起来,她横眉怒目属于羊辣子一类。我好动上课坐姿多变,常越过所谓的“三八线”,她总是呶呶不休,让我不爽。尽管本尊个人卫生不太讲究,但我还是十分讨厌她洒鼻涕、吐浓痰的毛病。和她时有冲突,口角之争,最多相互推搡,下不了重手。有一次我前桌孔同学告诉她:你同桌昨天与有武功的姜某林打架,拌了个跟头把姜打趴地下,听闻她惊,再以后老实多了,枪杆子出政权有道理!50多年过去了,同学你还好吗?</p><p class="ql-block"> 大概三年级时,我所在的班教室位于校北侧三排最南的一间,东边是厕所,之间是通往北侧两排教室通道,那时最北边教室前有颗白果树加上一墙之隔有座尼姑庙,很是害怕。我上下午的课经常迟到,原因是中饭吃得晚,饭后还要玩一会,时间掐不准。一天因为抓蟋蟀又迟到了,印象中女性赵老师先让我站壁一会,后才让我入座,没多长时间抓的蟋蟀在文具盒打斗起来胜方发出“喔喔“的宣誓声,我再次吸引全班的眼球,很是尴尬。当时的同桌是汪同学,其父是供销社负责人,很吃香。她为人低调、性格温柔,有同情心,对我包容谦让,偶尔也资助我文具用品(铅笔、小刀等),特别是皮筋,那时男孩玩弹弓,简单一点是搞个树杈当支架绑上皮筋,而我是用铅丝做的支架稳定性好,打到过麻雀、白头翁,颇受玩伴羡慕。高中毕业40周年聚会,我见到汪同学,谈及同桌的历史过往,人家依稀模糊,真是个助人为乐、无所它求的主啊。</p><p class="ql-block"> 终身忘不了“虎大头”,他是我的同学、邻居、沾点亲的玩伴,是家中的宝贝和父母的心头肉(兄妹4人他是唯一男孩)。在学校里我们接触不多,但放学后常玩在一起,和高一届的邓某东(学霸、考上浙大,后来成了我弟的大舅哥)在粮管所里和家附近“跳白果、跌铜板”。暑假我俩有几次一起到县城舅爷爷家玩,他舅爷爷和我舅爷爷家位于七里长街南、北端,相距300米左右。毕业后他顶替父亲进国营油米厂,1983年夏天某个下午,我正好利用放暑假空闲看爷爷,经过他家门口,和他还打了个招呼。没想到1小时后,他溺水送医抢救,回天乏术离开人世。他是在母亲、姐夫等一众人的陪伴下从油厂河西游向河东沉下水底的,其母哭得撕心裂肺,整个人一下子就垮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1975年小学五年级四班,课外活动范围变大,不知谁提议要到外面世界瞧一瞧,目标是邻县兴化张郭(赵万庄)。班上十几名男生在同学徐某忠(他的号召力源自于其父是公社革委会里的红人)带领下浩浩荡荡上路了,坐摆渡船、走田间小道来到目的地,街不像街,没几家门店,比时堰差远了,一点也不好玩,真是大失所望。看到桥上晒的渔网,几扒怂把失望释放出来,将渔网推下河,网主人从家里就叫骂出来,吓得大家拔腿就溜。回程经过罗磨垛,看到路边有奖游乐项目,四人参与下注:二冯(我、小平)各得脆饼一块、二嵇(长根、小峰)空手而归。回到家天已黑,不少同学被父母责骂,尤其是平时家规严自律好的汪某华同学,被当老师的母亲训得不轻。</p><p class="ql-block"> 初、高中,正是青春期,许多人发育涨个子,同桌都是同性,调座频繁。男女生之间一般不讲话和交流,当然也有极少数同学早恋修成正果。多少年后我转业回地方工作之初还羞于和女同学正面接触,上下班经常碰到邻居美女汪同学装不认识,汪同学嘲笑我:“你不和我说话我也不和你说话”。后来接触多了,道的是发小,同学间已毫无顾忌无话不说。高中阶段,学习紧张起来,同学们成绩两极分化,追求的目标不一样,我爱玩的性子也收了不少,虽然幸运进入学校所谓的快班,但由于基础较差高考还是名落孙山。那段时期与学习成绩和习惯好的同学接触多起来,经常和文兄同学一起同行上、放学;午饭后到冯某宁同学家跟着收音机学英语900句;和丁某松同学一起打篮球、下象棋;遇到不会的数学题也会请教班长贲同学••••</p><p class="ql-block"> 弹指一挥间已到耳顺之年,世界那么大,我们能一起同学、同玩真是缘分,人生交集缘长缘短,同学们结缘于纯真年代,相念于岁月长河。虽然已风霜浮面,但仍青春不朽,涛声依旧。而今,当年的发小同学有不少同住小城,相互来往密切,常聚在一起吃饭、喝酒、打牌、聊天。愿同学情谊永恒、联系不断、快乐健康相伴!</p> <p class="ql-block">  上初中时加入校篮球队,司职后卫,到现在都喜欢篮球,特别是NBA电视转播有空必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