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与《西江文艺》的结缘</p><p class="ql-block">《西江文艺》留给我最初的印象,是我第一次发表的《剪一把乡愁》。</p><p class="ql-block">打工岁月,缺乏知识的我在,那个时候最多的时光,就是下班了跑到市场,或夜市里翻阅摆在地摊上的那些盗版书和杂志。虽然纸张和印刷不如正版那样精致,腹有墨香味,但里面的内容还是没有改变。</p><p class="ql-block">枯燥无味的打工生活,只有在这样的书摊上“书中求乐”。</p><p class="ql-block">看得多了,也想动动笔记录自己的生活。于是就有了我的第一篇“处女作”。</p><p class="ql-block">第一篇文章发表,并且很荣幸的收到了何初树主编的来信。他信中对我最多的是鼓励,附带了一些对文章的赞美。</p><p class="ql-block">记得最火的是那篇《宝岛发财梦》了。当初我写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美丽的谎言》,后来在何初树主编的建议下,修改成《宝岛发财梦》。那是一篇记录我被朋友骗去海南做传销的一些事情。从传销组织逃出来后,我要把我的经过,我所遇到的骗局公之于众,让大家都知道,生活要脚踏实地,而不是整天做着一个不着边的黄金梦。</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在《西江文艺》发表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许多读者纷纷来信,有的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有的表达对我的敬佩,佩服我有勇气把这样不光彩的遭遇转化为警示他人的故事。这些来信如同冬日里的暖阳,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也让我更加坚信与《西江文艺》结缘是我人生中最幸运的事情之一。</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我写文章的热情愈发高涨。我开始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点滴,无论是在打工时与工友之间发生的趣事,还是在城市中看到的一些人情冷暖,都成为我笔下的素材。而《西江文艺》就像一位默默陪伴的老友,总是张开怀抱欢迎我的作品。</p><p class="ql-block">何初树主编也成为了我在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不仅在文章的修改和标题的拟定上给予我宝贵的建议,还会经常给我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和文章,让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在他的鼓励下,我尝试着不同的写作风格,从抒情的散文到纪实的故事,再到对生活现象进行剖析的杂文。</p><p class="ql-block">在《西江文艺》这个平台上,我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但却因为对文字的热爱而走到了一起。我们会互相交流写作心得,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有时候会为了一个词的用法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候又会因为对方的一篇佳作而击节赞赏。</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不再是当初那个在打工之余只能在地摊书摊上寻找乐趣的懵懂青年,我的知识储备逐渐丰富,写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西江文艺》在我心中的地位从未改变。它就像一座灯塔,在我文学的航程中始终照亮着前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如今,每当我回忆起那些与《西江文艺》有关的日子,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激。它不仅给了我一个发表作品的机会,更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让我在枯燥的打工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那些在地摊前翻阅杂志的夜晚,那些等待主编回信的日子,那些与读者和文友互动的时刻,都成为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我相信,无论未来我走到哪里,《西江文艺》与我的缘分都将永远延续下去,成为我心中一抹永恒的文艺之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