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埃及,新王朝时期(第18王朝——第20王朝)是个转型的时代,颠覆了许多旧有传统。古王国时期,法老的陵墓建设采用兴建金字塔陵墓的惯例,而在新王国时期,这一惯例变更成在山谷间寻觅隐秘葬区。<div>新王国第18王朝的第三位国王——图特摩斯一世,选取底比斯(即现在的卢克索)僻静的荒山峡谷,开山凿洞,修建陵墓,作为永久的安身之地。他觉得把坟墓修建在远离城市的地方,他的墓穴和珍宝就可以免遭盗墓者的侵扰。<div>其后的新王国法老们纷纷效仿他的做法,从而建造了一座真正的“死亡之城”,形成了如今闻名遐迩的帝王谷。<br>至今这里已发掘63座陵墓。而考古发掘还在继续之中……</div></div> 帝王谷位于尼罗河西岸。古埃及人把尼罗河东岸看成是生命之地,在那里建造神庙;把西岸看成是死亡之地,在这里则建造陵墓。从酒店门口的码头乘坐摩托艇到西岸,然后船主叫来他亲戚的车,谈好价后,驱车20分钟到达帝王谷。 帝王谷的门票比较复杂。普通票比较便宜,不过只能参观三个陵墓(估计应该是比较差的那批)。好点的陵墓则另要买票。既然来了,我除了买普通票外,另买了一张最贵的KV17的票(一张票价抵普通票数倍。呵呵,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著名的图坦卡蒙的陵墓也要另买票,不过他墓内的随葬品,也就是最精华的部分全都去开罗了,所以没买它的票。 普通票的三个墓穴我选择的是KV2、KV11、KV16(KV是英文Valley of the Kings的缩写,数字代表被发现的顺序)。没有理由,——网上看人介绍选的。 首先进的就是路口不远的KV2,——拉美西斯四世的陵墓。 拉美西斯四世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二十王朝的第三任法老。他是拉美西斯三世的第五个儿子。 帝王谷的60多个陵墓虽然有大有小,但是基本结构都相似。墓穴入口往往开在半山腰,有细小通道通向墓穴深处,通道两壁的图案和象形文字仍十分清晰。到这里看的,主要是走道、墓室里这些绝美的壁画。 拉美西斯四世的陵墓。陵墓内的雕刻几乎完整无缺,刻有的铭文包括有《拉之连祷》、《洞穴之书》、《亡灵书》、《阴间书》、《天堂之书》及《地狱之书》等,现开放游客参观。拉美西斯四世的木乃伊后来于KV35发现,目前藏于开罗的埃及博物馆。<br> 坟墓由三个缓坡的走廊组成,然后是两个墓室 和一条带有侧室 的走廊。<br> KV 2 自古以来就已开放(用普通话说,就是早早就被掘金校尉光顾过了)。整个坟墓有 700 多幅希腊和拉丁语涂鸦。超过 50 幅科普特涂鸦表明,这座坟墓在拜占庭时期被使用。在 19 世纪上半叶,这座坟墓经常被调查山谷的欧洲探险家用作住所。 景区内唯一的休息点。这里的气候干热干热的,能把人烤焦。所以,休息点里挤满了喝咖啡、冰镇饮料、吃饭的游客。 帝王谷。官方名称是“The Great and Majestic Necropolis of the Millions of Years of the Pharaoh, Life, Strength, Health in The West of Thebes”,或者更常见的“Ta-sekhet-ma'at”(The Great Field)。陵墓虽多,地方不大,死后的法老们住得有点拥挤,陵墓一个挨着一个。 KV 11 拉美西斯三世陵墓。Ramesses III的陵墓是帝王谷中最大的陵墓之一,并向公众开放。它位于靠近中央休息区,通常是游客必经的陵墓之一。 坟墓的入口两侧是两个牛头壁柱。入口之后是两条走廊,一条带有两个侧室,另一个带有八个腔室。越过第二条走廊,坟墓轴线上的第三条走廊的切口突破了KV 10的天花板。 右墙进一步向西切割,将走廊变成一个房间。走廊的延续,其轴线向西移动,不与原始轴线平行,其地板向上倾斜,可能是为了避免与 KV 10 进一步碰撞。 这条走廊的后面是井室、一个带有侧室和中央下降的柱室、另一个走廊、两个方形室、一个带有四个侧室的大型墓室和另外三个小室。 据说这儿这个切口突破了KV 10的天花板。幸好是一家人,没有发生邻里纠纷。 该陵墓一个独特的特点是,陵墓大部分受损的后部都装饰着一排排保护神和恶魔,他们守望着国王的葬礼和重生。 如果来到卢克索只参观一个地方,那么非帝王谷莫属。自十八世纪末以来,帝王谷地区一直是考古和埃及学探索的重点,其墓葬和规模继续激发着考古学家对此的研究和兴趣。 自1920年代以来,该山谷以发现图坦卡蒙之墓而闻名,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 1979年,它与底比斯墓地的其余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 帝王谷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壮丽和信仰的见证。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这片荒凉却壮丽的谷地成为60多位法老和贵族的最终安息之地,历时近500年。 这里是埃及帝王真正的陵墓所在,成群游客在入口处排起长龙,只为一睹法老们肉身存放的墓室和里面绝美的壁画。 蛇在古埃及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此图为三头蛇,——有点像蜥蜴,胸前居然有脚,妥妥的“画蛇添足”。 两头蛇。 这个与其说是蛇,还不如说是蜥蜴更合适。人头蛇身蛇。 陵墓内部设计一律是一道密布浮雕或壁画的长廊,引领死者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经过前厅,通达地底深处的主墓室安葬。<br> 拉美西斯三世(公元前1217年—公元前1155年4月),埃及王国国王、埃及第二十王朝建立者塞特纳赫特之子。塞特纳赫特成为埃及王国国王后,拉美西斯三世成为王储。公元前1186年,塞特纳赫特去世,31岁的拉美西斯三世上台统治。<br> 公元前2000年代末,海上民族横扫东地中海地区,摧毁了赫梯帝国,然后进攻埃及王国。公元前1181年,拉美西斯三世击败利比亚人。 公元前1178年,海上民族进攻埃及王国,拉美西斯三世击败海上民族。公元前1175年,拉美西斯三世再次击败利比亚人。<br> 拉美西斯三世抵御入侵,巩固了埃及王国,赢得了短暂的和平。但是战争也消耗了埃及王国的力量,经济动乱持续。拉美西斯三世之后,埃及王国不断衰落。<br> 公元前1155年4月,拉美西斯三世被妻子特雅和儿子彭塔瓦尔谋杀,彭塔瓦尔上台统治。拉美西斯三世之子拉美西斯四世逮捕审判处死了他们,成为埃及王国国王。 KV 16,拉美西斯一世陵墓。他的陵墓是仓促建成的,因为他在位仅1年4个月。 拉美西斯一世出生于非王室的军队指挥官的家庭,是第18王朝末代法老霍伦海布的庭臣,深得霍伦海布的宠爱。他在军队中服役以其成就达到了显要的地位,被霍伦海布任命为维齐尔,又得到了埃及首席大祭司和阿蒙高僧的头衔,担负了行政和全国宗教的重要职务。 作为非王家血统家世出身的霍伦海布抛开他亲生系统的后嗣,任命他为继承人。大约在公元前1320年霍伦海布去世时,他登上王位的宝座成为拉美西斯一世。 拉美西斯一世加冕后仅仅一年零四个月就去世了,被葬于帝王谷他的恩公霍伦海布墓的附近。拉美西斯一世在位的时间虽然较短,却标志著统治埃及的法老由稳定埃及发展的哈伦海布转移至如塞提一世及拉美西斯二世等强权的法老——这两位法老将埃及的国势推至顶峰。 拉美西斯一世在位的时间虽然较短,却标志著统治埃及的法老由稳定埃及发展的霍伦海布转移至如塞提一世及拉美西斯二世等强权的法老——这两位法老将埃及的国势推至顶峰。 盗墓猖獗,多数墓室早已空无一物,好在图坦卡蒙墓因为建造隐蔽才得以幸免,里面所有的陪葬品成为埃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最后参观的是超高票价(1800埃镑/人)的塞提一世的墓室(KV17)。 从入口到最后的墓室,水平距离210米,垂直下降的距离是45米,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宫殿,墙壁和天花板布满壁画,装饰华丽,令人难以想象。 這座墓室是帝王谷內規模最大的陵寢,裝飾最華麗、最精緻的墓穴。 別的墓是雕刻,而它则是「浮雕」、墓室很大,顏色保留的很完整。 非常细腻、非常精美的浮雕。 塞提一世的墓穴(KV17)在帝王谷中独树一帜,不仅因为其深邃的结构,更因为其内部的艺术珍宝。<br> 这个墓穴是古埃及艺术的巅峰之作,展现了古埃及艺术家非凡的创造力和精湛的技艺。 塞提一世的墓室以其深度和複雜的結構著稱,其中的壁畫以保存極佳的鮮豔顏色和生動的描繪讓遊客彷彿置身古埃及(门票贵有贵的道理啊)。 墓穴內部設計極具美感和細節,是古埃及藝術與建築的頂峰。 墓穴的内部壁画是一幅幅流动的历史画卷,细致地描绘了古埃及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仪式。 这些壁画中,色彩斑斓,充满活力,展现了古埃及艺术家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真正的艺术殿堂,绝美的珍品文物啊。 从描绘神祇的庄严形象到展现法老的威严仪式,每一幅画都是对古埃及文化的深刻解读。 墓室內的每幅畫作彷彿都剛剛完成,讓你置身色彩鲜艳、五彩斑斕的古代世界。 墓室里,头顶的壁画用黑色和金色的色彩,来呈现夜间景象,表现了天空女神每天晚上吞掉太阳,每天早上再赋予它新生,终而复始,永不停息。象征着法老死后,灵魂得以复活。 塞提一世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第二任法老(公元前1318年—公元前1304年在位;一说公元前1337年—公元前1317年)。<br> 他是拉美西斯一世的儿子、拉美西斯二世的父亲。塞提一世于即位后重振埃及军队,以图收复阿蒙霍特普四世时期埃及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丧失的领土。 他曾率大军攻陷推罗城,与赫梯人交战,后订立和约。在位时大兴土木,修建了包括卡纳克神庙的伊波斯蒂尔大厅在内的许多宏伟建筑。 塞提一世是古埃及历史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父亲,同时塞提自身也是一位伟大的领导者。 塞提时代对于埃及的历史来说的确是辉煌的,可能就它的艺术和文化来说是最伟大的时期。从塞提修建的建筑(如卡纳克阿蒙神庙中壮观的多柱厅)中看,浮雕的质量以及另外的设计对于后来者来说是无法超越的。 在帝王谷逗留了两个小时左右,我们离开帝王谷,前往附近的哈特谢普苏特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