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翻阅《吴氏族谱》,你会发现吴氏长房成公支自第七世吴殿任饶州府景德镇同知始,第八世子明、第九世名凤、名世、第十世濬源、浔源、第十一世保襄、第十二世其颎、孝翼、第十三世传佑、传估、第十四世在容、在宬、在寀、第十五世天祥可谓人才辈出!古语云“富贵无三辈”,而吴氏竟然历九世而长盛不衰!让人忍不住想探究其中的密码。</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家风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孝”“悌”在家族中的世代传承,让这个家族保持着强大的内动力。</p> <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21日,宁津县政协组织召开了吴浔源生平及成就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吴氏后人吴传志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一份清道光廿五年的圣旨和吴名凤(吴浔源之父)手书的一幅对联,是对吴氏家风的最好诠释。</p> <p class="ql-block">吴传志系吴名钧(吴名凤四弟)的第四世孙。</p><p class="ql-block">这是会后吴传志老人和宁津县政协方学武副主席(左二)、刘秀真主任(右一)、辛敏主任(左一)四人手持圣旨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据吴在艳(吴传志之子)回忆,这道圣旨是吴濬源(吴名凤长子)在江宁府督粮同知任上时,朝廷貤封其四婶(吴名钧的继室壬氏)的。因吴名凤在九江作官公务繁忙加之子女众多,便把吴浔源托付给四弟名钧抚养,故两家关系在家族中尤为亲密。</p><p class="ql-block">貤封:旧时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p> <p class="ql-block">吴名凤长子吴濬源在江淮徐扬总运府任上因牵挂亲老而告终养回原籍,及双亲去世后就以课孙教稼为事至终老。事迹见于《宁津县志》(光绪廿六年版)卷八人物志上“仕绩”。这在学而优则仕的古代,尤其是官本位思想极重的北方地区是极为罕见的。</p><p class="ql-block">告终养:旧时官吏以亲老终养为由而请求辞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吴名凤之子汇源、鸿源各自的妻子及吴濬源的儿子端本、崇本各自的妻子均被请旨旌表节孝并载入《畿辅通志》。</p> <p class="ql-block">当四弟吴名钧六十大寿时,吴名凤在两千里地之外邮寄回一幅对联祝寿“千里棣鄂兕觥遥祝 六旬花甲鹤筹方增”。</p><p class="ql-block">古人用棣鄂来表示兄弟之情。兕觥泛指酒器。鹤筹犹鹤算,指仙鹤的年龄。</p> <p class="ql-block">吴名凤的父亲吴子明以子名凤赠奉政大夫,他的四个弟弟以兄名凤貤赠奉政大夫。见《宁津县志》卷七选举志“封荫”。</p> <p class="ql-block">作者丁香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