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我的新机

<h3> 怀 念 母 亲<br><br> ( 邱启富 )<br><br>  </h3> <h3>  (此照片于2016年8月23日拍)</h3> <h3>  </h3> <h3> </h3> <h3>  <br>  母亲于公元2024年12月4日凌晨4时48分(农历甲辰年冬月初四)在家中寿终正寝安祥地离世归西往生,享年93岁。<br> 失去敬爱的母亲,我们做儿女的及家人无不为此悲痛!<br> 母亲生于1932年6月19日,贵阳市花溪区马铃布衣族苗族乡凯铃村人。</h3> <h3> </h3> <h3>   她一生历经苦难艰辛<br>  母亲6岁时,父亲(我的外公)当年在贵州独山遭遇日本侵略中国的飞机狂轰滥炸时,不幸受伤之后,回到家里不久去逝。尔后由自己的母亲(我的外婆)一手拉扯哺养着她和比自己年长6岁的哥哥(我的舅舅),无依无靠地相依为命,艰难的生活。<br>  在旧社会贫穷落后的偏远山村里,外婆是一个受封建社会影响至深,裹着小脚,身体瘦弱的农村女性,为养家糊口,仅靠种庄稼、养家禽、烤糍粑、磨豆腐卖钱来维持生计。<br>  母亲与自己的哥哥象其他穷人家的孩子一样,上不了学,念不起书,从小跟着自己的母亲过着失去父爱的艰苦生活。<br>  她20岁那一年,经人介绍与父亲相识结了婚。<br>  婚后,由于父亲当时在贵筑县食品公司工作,经常被单位领导安排去党武、高坡、青岩等地完成生猪派购派销任务,后来又调到中曹司和小河食品公司上班。因此,父亲长年累月吃住在外和奔忙工作,很少回去照顾家里。<br>  处于这种情况,母亲只能一人在家一边做农活,一边操持家务,侍候全家老小。<br>  她的人生经历了兵荒马乱的旧社会到党领导人民翻身闹革命、贵阳解放和新中国成立等新旧社会制度的变迁。<br>  1954年至1956年,母亲先后生下了哥哥和我,尔后又带着我们兄弟俩艰难的度过三年自然灾害。<br>  几年后,母亲又为我和哥哥生了4个妹和1个弟。<br>  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和父亲又带着我们兄弟姊妹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了农村成立合作社、实行公私合营、建立人民公社、参与大跃进、置身于十年动荡不安、改革开放、农村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走进新时代等社会变革。<br>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我们一家人同许多的家庭一样,过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生活。<br>  为了生存下去,父亲在外打拼挣钱养家糊口及凭着人脉关系,找一些熟人要杂粮票买玉米面等带回来给我们吃。<br>  由于家里粮食不够吃,母亲又带着我们上山采野菜、挖山药和蕨粑来充饥。<br>  哪几年家乡遭受的干旱特别严重,从土地里收获产量不多的小麦、玉米和稻谷,远远满足不了一家人全年的生活所需。<br>  面对如此困难,她让我们农忙吃干,农闲吃稀。<br>  农闲时,她每天用牛皮菜、白菜煮稀饭,令人吃得打噁心,看到就害怕。<br>  农忙吃干时,她在蒸的包谷饭里分别添加了许多土豆、红薯、麦面颗粒、四季豆等,哪有象现在我们每天碗里装的都是大米饭。<br>  大跃进时期,公社组织社员在湖潮乡汪关修水库,她背着近两岁的我,风里来雨里去,到十几里外的工地参加修水库。<br>  到了工地,她把我安放坐在地上,然后拿着工具去干活。<br>  建立人民公社时,生产队规定不准在家煮饭,只能去集体食堂吃大锅饭。<br>  每到开饭时,她用手牵着我们兄弟俩去公社的集体食堂排队领罐罐饭。<br>  罐罐饭的量很少,一罐饭不到3两重,大人只能领一罐,不满10周岁的孩子只能领半罐。<br>  领来的罐罐饭不够我们吃时,她宁可自己饿肚子不吃也要留给我们吃。<br>  在哪生活极度困难的日子里,她经常吃不饱饭,而且缺少营养,导致她的身体一天比一天的虚弱,经常感到头昏眼花,全身乏力。<br>  尽管如此,她仍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天坚持起早贪黑地忙里忙外,操持着一家人的生活。<br>  只有经历过兵荒马乱的旧社会和解放初期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及十年动荡不安年代,饱偿过失去父爱苦难的人,才会深知其生活的苦难和艰辛!</h3> <h3>   她一生勤劳简朴<br>  自从生下我们兄弟姊妹同祖父母分家另起炉灶生活后,她肩上的生活担子更重了。<br>  她白天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晚上还要忙家务活,她用自己的心血、汗水,有时甚至是泪水,忍辱负重,含辛茹苦地与父亲共同撑起整个家,侍候老人和养活我们7个兄弟姊妹。<br>  她经常起五更,睡半夜。当夜深人静听到半夜鸡叫两遍时,她就迅速穿衣起床,紧接着烧火煮猪食、做饭、淋豆芽、磨米豆腐等,双手都磨起了许多老茧,冬天还开了不少的裂口,用胶布裹了一层又一层。 <br>  由于家里张嘴吃饭的人多,能够干活挣钱的人少,经济来源又十分困难,母亲粒米寸布,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勤俭持家,从不乱用一分钱,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油灯底下缝补衣裳,做针线活。<br>  我们兄弟姊妹小时候穿的衣服裤子,多数是她买布来自已学着裁剪,亲手一针一线的为我们制作过年或上学时穿的新衣服。<br>  为了节省用钱,我们兄弟姊妹的衣服裤子和鞋子都是年龄大的穿了之后,然后转给年龄小的接着穿。 <br>  每年过中秋节时,为了让我们能愉快的过节,她在家里亲手发麦芽、磨玉米做核桃糖给我们全家人吃。<br>  由于没有钱买更多的月饼和梨子,她将买来的月饼(梨子)一个切成四小块,她一口都舍不得吃,然后分给我们大家吃。<br>  她为了接济家里的生活,待哥哥和我稍长大点后,就同父亲商量在住房的屋檐下修了一个不到3平方米的猪圈,买生猪来自已喂养,然后杀去卖钱来填补家里的生活开支。<br>  当我和哥哥能逐渐帮助她干点体力活之后,她就分派哥哥和我一个主管外卖,一个负责家务活。<br>  哥哥16岁就辍学做外卖,每个星期至少要有2~3次用肩挑或用自行车拖菜、拉豆芽、米豆腐、糍粑等到蔡冲、花溪、甘荫塘、小河、贵阳等地去卖,天不亮就出发,有时天黑了还仍未回到家里。<br>  我放学回家后负责挑水、挑煤、割猪草、砍猪草,煮猪食喂猪,经常在夜半三更时举着火把,肩挑水桶,手拿水瓢,提心吊胆的钻进几米深的井里去一瓢一瓢地舀水挑回来供家里人用,帮助母亲发豆芽、打糍粑、包豆沙粑等。<br>  待妹妹和弟弟们长大能帮忙干活以后,母亲就把一些家务活分摊给他们来承担。<br>  为了保障哥哥有足够的体力去城里卖东西,每次天不亮时,母亲就起床给他炒上一个蛋炒饭或煮一碗面条,让他吃饱之后外出去卖东西。<br>  除此之外,她还带着我们兄弟姊妹去铁路边的石场锤石子卖,到山上挖中草药晒干之后送到收购站去换钱,去荒山野岭砍木条、割草、煮四季豆米、种菜卖等赚钱来维持生计,想办法让我们每天都能吃饱穿暖和上学读书。经历过困难时期的人都知道,这一切往事能走过来是多么的不容易!</h3> <h3>   她一生总为儿女着想<br>  在那生活物资匮乏,经济困难的年代,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弟姊妹都能象其他家庭的孩子那样吃饱穿暖,能上学读书,她和父亲节食宿食,省吃俭用,宁可自己不吃不喝,也要想方设法挣钱和借钱来供我们兄弟姊妹的吃穿和上学。<br>  由于我们兄弟姊妹多,父亲每月的工资收入又很少,根本不够全家人每月的生活开支。<br>  有时家里的经济接济不上,眼看家里就要揭不开锅时,为了不让我们饿着和冻着,母亲和父亲就想办法跑去找东家借一点,西家借一点钱来暂时维持全家人的生活。<br>  为了还欠债,他们秉持信守,继续找人借钱及时把上个月的欠债偿还,拆东墙补西墙,日子过得非常艰难。<br>  待我们兄弟姊妹一个个逐渐长大成人后,她和父亲又为儿女的成家立业呕尽了心血。<br>  她和父亲一辈子在生、养、育我们兄弟姊妹的过程中,不仅注重教育培养提高我们独立自理生活能力及为人处世能力,还教给我们立德做人、不畏艰难、奋发进取、勤俭节约等受益终生的许多常识。<br>  如今,我们兄弟姊妹都早已成家立业,满门家风气正,人丁兴旺,子女孝顺,儿孙满堂,敬老爱幼。<br>  母亲生前,我们这个拥有50人的大家庭,逢年过节,四代同堂,天伦之乐,其乐融融。<br>  父母到了晚年,为了不拖累儿女,仍然坚持自主独立的自理生活。<br>  俩位80多岁老人,一生养成勤劳的习惯永远闲不住。他们为了活动自己的筋骨,把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当着煅炼自己的身体需要和一种生活乐趣,隔三岔五的下地种点小菜,然后拿到菜场去卖。<br>  他们把每次卖菜的钱都用钢笔一笔一笔的记在小本子上,将钱一点一点的积攒下来,作为不服老,有生活乐趣的成就感展示给我们兄弟姊妹看。<br>  直到母亲临终前还将自己卖菜积存的9020元钱(一柞一柞的角角钱和一元、五元的块块零钱)交给我们兄弟姊妹为她办后事。<br>  父母辛苦一辈子,省吃俭用,把他们的养老金用于自己的生活开支,不让儿女为他们的生活承担任何负担。<br>  母亲临终前还依照佛教章法为儿女们谂完《阿弥陀经》,并为自己的后事一一做好了周全的准备和安排,不让儿女们再为她操更多的心。<br>  母亲用她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quot;殚精竭虑终为子,蜡炬成灰泪始干“!</h3> <h3>   她一生为人品性善良<br>  最让儿女们感佩信服的是她对亲人、对街坊邻里、对孤寡老人的慈善爱心。<br>  当她看到别人有难时,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她都会主动伸出援手,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食物无偿送给他人吃,把自己舍不得穿的衣服送给他人穿,把自己的好东西借给他人用。<br>  尤其是对生产队里一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她经常做了好吃的饭菜,用家里的碗装上一碗,让我们送去给这位孤寡老人吃。<br>  街坊四邻哪家有了困难,不是她亲自去帮忙,也要安排自己的子女去帮忙。<br>  她一生的善举及品行,左邻右舍,有口皆碑,人人都说她为人心地善良,深受邻里乡亲的敬仰!</h3> <h3>   她一生信念执着<br>  母亲终生没有上过一天学,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文化补习班,她59岁之前是目不识丁,大字不识一个。<br>  但是,当她59岁那一年,在信佛人士的引导下,到黔灵山弘福寺去接受佛教知识的启迪之后,从此走上了信仰佛教之路。<br>  她从弘福寿和观音洞寺院主持(方丈)那里先后请领得到《药师经》《金刚经》《心经》《华严经》《佛说阿弥陀经》等经书,如获至宝,珍爱如命。<br>  每天手捧经书,坐在家里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地背记经文。<br>  她多次在寺庙坐七拜师学习,从认识经书的文字开始起步入学,坚持每天一字一句的死记硬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厚厚的几大本印有数万繁体字的经书都被她一一攻克。<br>  不论谁向她提问,她都可以做到随口道来。她对经文的背功及记忆能力,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和敬佩有佳。<br>  母亲自从信仰佛教之后,她从不杀生,也不食荤菜,一日三餐只吃素食,每逢佛教诵经之时日,她都要按时完成念经任务,有时还向街坊信佛人士言传身教佛法知识。</h3> <h3>   她一生注重卫生防病<br>  母亲过去长年累月生活在农村,居住环境条件差,没有自来水,也没有洗衣机。<br>  生活用水是靠人去较远的地方挑,洗衣也要去很远的河沟清洗。<br>  她经常教训我们兄弟姊妹,要牢记&quot;笑脏不笑破&quot;的古训,自觉养成讲卫生防疾病的良好生活习惯。<br>  她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一直坚持身体力行。<br>  她不论春夏秋冬,也不论农活再忙时间再紧,始终坚持定期打扫室内外卫生,做到勤洗衣,勤洗手,勤洗澡,勤拖地。<br>  母亲直到晚年90多岁,不因年迈体衰,仍十分讲究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给子女们树立了榜样。<br>  由于她一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了各种疾病的发生。<br>  直到她生命临终前,母亲的全身器官没有任何重大疾病和慢(特)病,更没有到医院住过一次院。<br>  在她的一生中,唯独只有在80多岁时到医院去做了一次右眼白内障治疗手术。</h3> <h3>   她对人生归途看得通透无比<br>  母亲是一个信仰佛教之人,她认为人活一世,不论活到千百年,总有一天要走命终归西这条路。 <br>  自今年7月以来,她自感饮食越来越差,走路越来越迈不开双脚。<br>  她为了不拖累儿女,避免儿女提前走在她的生前,也是为了践行信仰佛教之愿,决定在无病无痛之时,不在家人生日之月,不在夏天气候炎热蚊虫多时,不在杀生之月(腊月),不在家家户户过年(春节)之时,择定在十月(农历)依照信仰佛教人的意愿,净身静心的离开人世归西。<br>  当她定下这一决心并禁食两天时,她告诉家人,自己要按佛法规矩净身静心的寿终归天,不准给她进食,不准送她进医院,不准请医生来家救治。<br>  她要让自己体内中留存的食物全部自然排尽,临终前用热水将全身擦洗干净,让自己净身静心地归西去另外的世界。<br>  我们全家人见状于心不忍,先后苦口婆心的对她进行轮番劝说,什么话都说尽了,什么道理都讲清楚了,但谁都动摇不了她这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br>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家人们以及前来看望的亲戚都在不断地对她进行劝说,仍始终改变不了她坚定不移的意愿。<br>  劝说的人们无不对她的身体现状感到忧虑及对她坚定不移的意愿泪目感动!同时也对这种行为直到后期已经处于重度昏迷状态对自己落气的时间算得如此精准,生命体征消失近3个多小时,寒冷冬天的深夜家中突然飞来一只蝴蝶在她身边绕飞之后,消失的生命体征又再次微弱产生的过程及原因心存疑惑,至今仍然不解其中,也找不到释疑的科学依据。<br>  所有人在看望她之后,聚在一起联系身边人和身边事议论到,自己从来没有见到有任何一个人会在子女孝顺、无病无痛、心态良好,大脑无精神障碍,无任何心结想不开时而自愿放弃生的愿望,而且寿终过程如神话般之神奇。<br>  反之,大家看到和听到的是有许多患了重症的病人,都在四处寻医找药治病延长自己的寿命,更有不少危重症病人被送进医院的急救室或CEU重症监护室,在身体上插了许多抢救生命的管子,期盼转危为安,为保存自己的生命作最后的垂死挣扎。<br>  由此对比可见,母亲不是一个不懂得珍爱自己生命的人,也不是一个身患绝症无法医治和厌世绝望而放弃生命的人,她是一个彻彻底底虔诚信仰佛教,不愿等到自己生活不能自理而拖累他人的人,更是一个对人生归途豁达通透的明白人。<br> 她不是神仙胜似神仙<br>  古往今来,人们把对一个人生死时间卜卦算得准的人称之为神仙。<br>  母亲晚年信佛教,熟读背记经文,对佛家法理精髓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我辈不得而知。<br>  但她依据佛法理学对自己离世归西往生的时间算得如此精准,可以说不是神奇的神奇,让众人赞叹不已!<br>  早在11月20日,也是她躺在床上开始禁食准备辞世归西度生时,她就告诉我们兄弟姊妹及前来看望的人,她说自己只有8天的时间就要落气归西去另外的一个世界了。<br>  看到她是一个家中儿女孝顺,生活如常,精神饱满,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无病无痛,表情自然,心态良好,有说有笑的一个人,怎么可能?<br>  大家听了她的陈述,再看她本人的身体状况,一致认为,这真是不可思议,绝无可能的事。然而,她却坚定不移的要依照佛法净身静心离世归西往生。<br>  对此,我们兄弟姊妹及家人和前来看她的人,反复不停的对她进行各种各样的无数次相劝,始终改变不了她的坚定意愿。<br>  禁食禁水后的第8天,即11月27日,已经处于严重昏迷状态的她,又缓慢的睁开双眼,用微弱的声音告诉守护在其身边的家人和我的老俵(大姑妈家的长女),今天(27日)是羊场,日子不好,明天(28日)是我的本命日(猴场),是个吉祥的日子,昨天晚上我看见菩萨已经派人来接我了,我要在28日这一天离世归西往生。<br>  28日上午,她从重度昏迷中醒来再次告诉我们兄弟姊妹,今天是阴历十月二十八,也是猴场,是个好日子,到了晚上11点,你们要请人来提前为我穿好寿衣,我要上路走了。<br>  我走的时候,家中有3个属猴的人在8小时之内不准来看我。<br>  你们在我落气8小时内不准搬动我的身体,不准哭,不准放鞭炮,8小时之后再放鞭炮。<br>  她还特别叮嘱我,你中午回贵阳去,我晚上11点穿好寿衣就要走了,你是属猴的,8小时内不准来看我,不准哭,明天早上再过来。<br>  到了晚上大约10时50分时,已经生命垂危,呼吸困难,处于重度昏迷不醒的母亲,突然睁开细小的双眼,用微弱的声音喊守在身边的人&quot;快点小烛&quot;,并伸出食指和中指,示意11点了。<br>  弟妹们按照她的要求点燃小烛,将她抬坐在木椅上,请专人为她迅速穿好寿衣,燃烧断头纸,一切为她送终的事项完成后,家人们拿出手机一看,手机屏上显示的时间恰好是23时零分。<br>  28日23时19分,我在贵阳家中突然接到妹夫袁正宏打来电话,告诉我23点06分老外婆已经按照她计算的时间落气了。<br>  时间一分一秒地走到了29日凌晨3点左右时,守候在母亲身边的家人,在寒冷的冬天深夜突然看到一只体积大约有5公分的花蝴蝶,从母亲原来睡觉的房间里飞出来,然后在穿好寿衣,完全停止了呼吸和脉搏,面色苍白,嘴唇发紫,四肢僵硬平躺着的母亲所在室内顶上绕着飞了几圈,最后飞到另一个房间的墙壁上站着一动不动。<br>  过了较长时间,待家人们用双手拿着3张钱纸伸去接上这只蝴蝶后,蝴蝶马上站在手捧的钱纸上,然后朝着打开的房门飞往室外,去它向往的地方。<br>  蝴蝶飞走后不久,已经穿好寿衣,生命体征完全消失,躺在门板上的母亲几个小时后又缓慢的恢复了一点点轻微细小的呼吸,接着手指微微的颤动了几下,生命体征再次有了一点微弱的呈现。<br>  29日上午,家人打电话从寺院请来佛教师兄为她念诵完操度经文之后,母亲择定吉日生命体征于12月4日凌晨4时48分彻底消失!<br>  在母亲离世归西往生时,天空中一夜不停的下着雨,化着儿女们饱含骨肉相连的亲情泪水,依依不舍的为她送行…<br>  一位93岁的老人,一位从未上过一天学堂的人,一位临终前神志如此清醒,思维敏捷的人,一位生命垂危躺在床上昏迷不醒时仍对当天是某月某日某时说得一点不差的人,一位对其什么时间落气离世归西往生算得如此精准的人,若不是众人当面听见她一字一句的亲口告诉及交待安排,亲眼所见她生命体征消失的全过程所发生的一切,可能有人会误认为这是编造的故事。但这不是故事,而是曾经发生的一切真实事实!</h3> <h3>   (此照片于2024年4月9日拍)</h3> <h3>  作为信仰佛教,意念坚定执着,普通平常之人的母亲,她的一生,是历经苦难艰辛的一生、勤劳简朴的一生、总为儿女着想的一生、注重卫生防病的一生、为人品性善良的一生、意念执着坚定的一生、对人生归途看得通透无比的一生!<br>  她留在我们儿女心中的是无私、是宽容、是勤劳、是坚强、是善良、是贤惠的品性和慈祥的微笑,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br>  母亲的优良品性及一生修行定会福泽我辈及后人,激励家人秉承她一生勤劳、简朴、善良、执着、奋进的修行精神,用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断取得新成就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br>  愿母亲在天之灵,佑我家人老幼健康平安吉祥、子孙学业(事业)有成、财福齐运、万事亨通、百业兴旺!<br>  <br> 敬爱的母亲,您离世归西往生的路上一路走好!<br><br>  孝子:邱启贵 邱启富 邱启荣<br><br>  孝女:邱启莲 邱启云 邱启琴 邱启琪<br> <br> <br><br>  携孝家泣泪叩上<br><br> 公元 2024年12月5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