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朋友访谈录

小贤

<p class="ql-block">《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p><h5><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已而轮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span></h5><p class="ql-block">荆轲刺秦王的第二年,燕王喜派人杀了太子丹,把太子丹的人头献给秦王,但依然无法熄灭秦王的怒气,五年后,秦灭燕,俘虏燕王喜。</p><p class="ql-block"><br></p> 荆轲刺秦王人尽皆知,但我们更想了解刺杀之前的荆轲,为此采访了荆轲的几个故旧。<div><br><b>赵国剑客盖聂</b>——<br>很多年前荆轲到了榆次,找我切磋剑术,他有一招错了,我当时瞪了他一眼,没想到他自尊心特别强,竟然收剑就走。周围观剑的人也愣住了,我记得还有人问我,是不是把荆轲找回来。我想他走得那么决绝,八成已离开榆次。果然,大家去客栈一看,老板说荆轲已经赶着车子离开了。唉,都是因为我瞪了他一眼。但是他的剑术确实有毛病,倘若当时他没有一气之下离开,给我个机会指出他剑术上的问题,也许就是另一个结局了。<br><br><b>赵国鲁勾践</b>——<br>那一年他从榆次来到邯郸,他喜欢舞剑,也喜欢下棋,我便常找他下棋。有一次下棋途中我们被别的事打断了,等再回到棋局旁,他说该他了,我记得明明该我下了。我们俩都很较真,就争论起来,那个时候又年轻,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争着争着我恼了,说了两句重话,荆轲听了站起来一句话没说就走了。再后来我去找他,他已经离开邯郸,从此再没见过他。后来听说刺杀秦王的人竟然是他,我挺吃惊,再想想,可不就是他嘛。只可惜他的剑术差了那么一点儿。我现在最后悔的是当初和他不欢而散,让他先下能怎么着?因为一步棋错过了一个如此英雄的朋友,真不应该啊!<br><br><b>燕国杀狗的屠户</b>——<br>荆轲是我这辈子最要好的朋友。他是为燕太子做事名闻天下的,但他不是燕国人。他父辈一直生活在齐国,后来迁到了卫国,荆轲是在卫国出生长大的。他原来叫庆卿,到了燕国才改成“荆轲”。<br>我们是在酒肆认识的,他特别喜欢喝酒,我也是,还有高渐离,时间长了我们仨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那真是段神仙日子,我们旁若无人,痛快畅饮,喝得差不多了,高渐离就开始击筑,荆轲开始唱歌。那是我听过最好听的筑声和歌声,也是整个燕国最好听的。他们一开始弹唱,周围人和路过的人就都被吸引过来了,里三层外三层,大家和我一样听得入迷。我太高兴了,太自豪了,我恨不得告诉在场的每一个人——那两个,都是我狗屠的朋友,刚才他们是和我一起喝酒来着。<br>他们两个比我有本事,我只会喝酒杀狗,荆轲舞剑下棋样样精通,还特别爱看书。后来田光那老小子找到了他,要和他结交。我真恨我自己,要是拦着他别搭理那姓田的,荆轲也许就不会死了(呜呜,痛哭起来),是我害了他,我害了他啊!<br>荆轲出事后,不光太子丹在劫难逃,荆轲的朋友们都被牵连。我是个市井屠户,没人觉得我能和荆轲做朋友,是以苟活下来。但高渐离击筑天下闻名,他和荆轲经常在酒肆击筑唱歌,所以高渐离被秦国通缉。那天夜里他匆忙来和我道别,说这辈子可能再也见不到了。后来听说他去了宋子县的一个富人家里干粗活,好几年没碰过筑。有一次听到那家客人击筑,一时没忍住议论了几句,便被带到主人面前,他决心不再遮掩,大大方方露了一手。<br>最初我不理解,高渐离啊高渐离,你就安安心心当个下人不好吗,干嘛非要暴露自己?后来我想明白了,击筑是他最大的爱好,与其一辈子隐姓埋名东躲西藏,不如痛痛快快地击筑,哪怕被发现被杀掉。我都能想象出他主人和那些客人的表情,他们绝对想不到一个下人能奏出那么好的音乐。我也能想象高渐离当时的心情,不管了,什么都不管了,哪怕下一秒就被人认出来,这一秒我也要击筑,击筑,开开心心地击筑,就像在酒肆中那样。<br>一传十十传百,到底传到了秦皇帝那里。秦皇帝为了听筑,不忍心杀他,又不放心荆轲的朋友在自己身边,就弄瞎了他的双眼。以我对他的了解,从他不再隐瞒自己会击筑的时候起,他就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果然,他找了个机会,用自己灌满铅的筑袭击秦皇帝,可惜啊,和荆轲一样,差了那么一点儿。(沉默了很久)<br>他的这些事儿刚传到燕国时,我特别难过,连酒都不再去喝了。不过过了这几年,有时也蛮替他俩高兴,荆轲和高渐离都是因为刺杀秦皇帝而死,虽然没有成功,但足以让后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了,比我这个屠户强。要是我也有能耐到秦皇帝身边……不说了不说了,都过去了,你们今天能找到我这里来,说明确实费了不少心,今天都别走,咱们喝一杯。<br><br><b>太子丹老师鞠武</b>——<br>事情弄成这个局面,我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br>当初丹在赵国为质子,嬴政的父亲也在赵国为质子。都是背井离乡的质子,彼此不免亲近,走动也就频繁了些。嬴政那时还是小孩子,最喜欢跟在丹屁股后面玩儿。十岁时,嬴政跟着父亲回了秦国。又过了三年,13岁的小嬴政竟然坐上了秦国的王位。丹后来入秦为质子,去之前他还挺高兴,毕竟是故人主政,日子怎么也比在赵国好过吧。没想到嬴政这小子翻脸不认人,一点也不念两人在赵国的情谊,不断给丹难堪,待遇还比不上当年在赵国的时候。丹实在受不了,就从秦国逃了回来。<br>我知道他揣着一肚子委屈回来的,也屡次劝他,秦强燕弱,希望他放下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不要去招惹秦国。他虽然咽不下那口气,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暂时风平浪静地过着。<br>后来秦国将军樊於期得罪了嬴政,辗转流亡到燕国,丹竟然给他安排食宿,收留了他。要知道为了得到樊於期的人头,嬴政开出了“金千斤,邑万家”的悬赏,还诛了留在秦国的樊於期全族,可知嬴政有多恨他了。所以我百般劝谏,不想因樊於期一人得罪强秦。但这次丹铁了心要留下樊於期,我没有办法,想到了智深勇沉的田光先生,于是拜访田光先生,希望他能够出面劝劝丹。<br>我安排了丹和田光先生的会面,但那天我没有在场。听丹的身边人说,从未见过太子对人如此恭敬,不惜屈太子之尊,后退着为田先生引路,进屋后马上跪下来亲自为田先生掸去坐席上的灰尘,然后让左右退下。和田先生在屋里私谈完毕,又亲自送田先生到了大门口,临走前太子叮嘱田先生:“刚才我对先生说的话,以及先生对我说的事,都是国家大事,万万不可泄露。”<br>没过多久,田先生竟然自杀了,紧接着丹身边出现了一个叫荆轲的人。我不知道那天丹和田先生到底谈了什么,只能推测田先生的自杀应该和丹最后那句话有关系。为了向太子丹表明自己绝不泄密,田先生不惜自刎。如果真是这样,就是我害了田先生啊。世事无常,当初我引荐田先生的用意可不是这样啊!那个荆轲,一定是田先生引荐给丹的。他一到丹身边,丹就尊他为上卿,为他安排了燕国最高级的客舍。不仅如此,丹每天都去荆轲那里探望,为他准备最丰盛的食物,时不时送给他各种奇珍异宝,美女车马,任他尽情享用。<br>后来寻得一个时机,我主动问起了荆轲,丹犹豫了一会儿才告诉我,确实是田先生引荐的荆轲,他要派荆轲去刺杀嬴政。我一听,差点站不稳:丹年轻气盛一意孤行,可是田光先生你聪明一世,怎么见了太子如此糊涂?嬴政身边多少守卫,刺杀行动但凡有一毫失误,不止荆轲一人粉身碎骨,整个燕国都得跟着陪葬啊!<br>但是丹已经魔怔了,他一心只想找嬴政报仇,完全听不进去我的话。事已至此,我也只能跟着他筹划刺杀行动。<br>刺杀成功的第一步是取得嬴政信任,能够近到嬴政身前,我们商议用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作为敲门砖。但是丹不忍心,我和荆轲商量,决定越过丹私下找樊於期。樊将军仁义啊,他听说要刺杀嬴政,也想为那些惨死的亲人报仇,毫不犹豫拔剑自刎了。丹听说后赶过来,趴在樊於期身上大哭,但已无济于事。我们把樊於期的人头装在匣子里,用封条封上。第一步完成。<br>刺杀成功的第二步是武器,丹早就派人在各地物色锋利的匕首,后来在赵国徐夫人那里得到了一把,花重金买回来让工匠在上面浸染毒药,并找人反复试验,但凡划破一点皮出一点儿血,人就立马毙命。我也是这时才知道,原来丹早就有了刺杀嬴政的想法。<br>刺杀成功的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人。我们为了万无一失,给荆轲配备了一个得力助手,秦舞阳。秦舞阳13岁就敢杀人,他身上有种凌厉的气场,只要眼睛一瞪,周围人就觉得毛骨悚然。<br>一切筹划准备妥当后,荆轲却迟迟不出发。丹开始担心荆轲是否后悔接了这个九死一生的任务,于是拿言语激他:“已经没有时间了,先生还去吗?要不我们让秦舞阳一个人先出发吧。”<br>荆轲很生气,毫不客气地对丹说:“用得着你这么催我吗?如果一去不回,那就是个窝囊废。再说了,拿着这么一把匕首到强大的秦国行刺,有诸多不可预测,我当然得好好准备了。之所以一直没出发,是因为我要等一个朋友跟我一起,你既然等不及,那我马上告辞。”<br>出发的那天终于到来,丹和知道这件事的我们几个人一起去给荆轲送行。大家知道这次凶多吉少,都穿上了白衣,戴上了白帽。送到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用变徵的音调高歌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把曲调变成了激昂慷慨的羽调。大家听得汗毛倒立,情不自禁睁大了眼睛,那一刻我忍不住老泪纵横。再见了荆轲,再见了秦舞阳。希望你们还能回来,希望还能听到荆轲高歌。<br>后来的事你们也知道了,我侥幸尚留着这条命,但说不定哪天就和荆轲还有丹一样了。<br>你问我后不后悔?唉,事已至此,后悔无益。很多事情好像上天早就注定好的,不管你怎么努力,事情总不按你预想的来。我让田先生和丹见面,后来又给荆轲配了秦舞阳做助手,结果却跟我想象得完全相反。那个时候丹迫不及待要报仇,他等不到荆轲这边的朋友汇合,我想着反正劝不住,就顺着他来吧,也许成功了呢!人啊,还是不能有侥幸心理。看眼下的局面,其实没有荆轲刺秦,燕国也要亡在嬴政手里,不过是晚几年的事儿罢了。天命不可违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