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探重庆“言子”的趣味性——为美友和热爱家乡的原乡人而作 聊生/志强。

王志强

<p class="ql-block">  我曾多次说过我是个地道的重庆人,喜欢家乡的山,喜欢家乡的水,喜欢家乡的人,或许更喜欢家乡人的豪爽性格。家乡是什么?家乡就是你出身和养育的地方,是你生长成长的土壤,还是你魂牵梦绕的那些缠绵的羁绊。那里有你熟悉的亲人、朋友、同学和休戚与共的邻居,更有你看惯了的山,喝惯了的水和每每擦枪走火家乡人的性格以及伴你终身入乡随俗的重庆言子。</p><p class="ql-block"> 言子,就是土语方言,重庆言子,就是重庆的土语方言。我国是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大汉民族是通用语言的基础,少数民族则有少数民族的语话体系,有的地方语言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看不懂也听不懂。而重庆地处西部地区、山的盆地,因两江怀抱,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自古商贾云集,码头兴旺,亘古山水濡化,有大迁徙和抗战陪都的历史,人文丰厚,地理特殊,政治、经济、文化多融交并,其文化特色,语言习惯堪比一指。就语文方言而言外地人基本能听懂重庆人说话,但不真切,似懂非懂,可至少觉得有趣且有兴味。外地人到重庆旅游,除山水人文历史文化,美食街巷吊脚楼外,与重庆人交流,感悟重庆人的豪爽与耿直,体悟重庆人的语言习惯,体验重庆人与方言有关的独特生活方式也是一绝。</p> <p class="ql-block">  有资料显示:广义的重庆话隶属西南官话川黔片的分支片区,西南官话其内部“一致性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是最高的”。 重庆话与西南官话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部分白读音和声调继承了明朝官话的特征,并以古代巴蜀方言为基础,受全国通用语、历代移民、及周边地区方言影响,部分中古见系字不颚化(即仍旧保留唐宋声母[kʰ]),入声字弱化为喉塞音,这是比普通话还存古的一种象征和现象。</p><p class="ql-block"> 而狭义的渝语是指通行于重庆(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巴南区、大渡口区、北碚区等)的方言,主要区别于行政区划上重庆市的其他区、县方言。因而通常意义上所指的重庆话,仅仅只是重庆主城区(中心)的语言,具有入派阳平的特征。使用人口约占重庆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换句话说狭义的重庆话,亦专指重庆主城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也即土语,这些充满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俚语巷话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p> <p class="ql-block">  重庆直辖近30年,增强了重庆方言特色化的传播与交流。直辖前的重庆话大都统称四川话,重庆人也几乎通称四川人。笔者有过当兵和外地出差办事的经历,连队介绍一般统称四川兵,不会说重庆的兵,四川哪里的?重庆的?出差时外地人的称谓则更直接了当,只要一听说话,你是四川的?其实成都人和重庆人语言习惯尤其是方言有比较大的差别,比如问路怎么走,四川成都人回答的是带卷舌音的叠音字“端端走”,而重庆人的回答是“对直走”,重庆话平舌音则更加的直接了当,干脆有力。总之,四川成都人说话稍带“嗲”,而重庆人说话办事体现的是“爽”,由不得,山水性格所致。又比如重庆人批评或指责一个人的不直接时,往往会说“你娃儿不耿直”,意即我耿直你却不耿直。所以耿直是重庆人性格的一大特征和大众倾向,甚至是一种个性追求。成渝两地性格有差异,自然语言表达就必然有区别。</p> <p class="ql-block">  重庆“言子”,具有重庆人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和特定含义,当属方言之大类。言子的出处和表达都有不同的语境和语义,很有意思,重庆本土人很喜欢,而且运用自如,就在日常生活中。</p><p class="ql-block">例如</p><p class="ql-block">撑花:(伞);摇裤:(短裤);(踢毽子:(打毽);哈哈儿:(一会儿);老汉:(爸爸);哈儿:(傻子);宝器:(傻瓜);</p><p class="ql-block">宝筛筛:(傻乎乎);吆不到台:(得意洋洋);憨吃哈胀:(吃得很多);千翻儿:(调皮捣蛋);开腔:(说话);不开腔;(不说话);摆龙门阵:(聊天);对头:(是的,正确);耙耳朵(怕老婆);晓得:(知道);要得:(好的);撒子:(什么);哈哈儿:(马上);耍朋友:(谈恋爱);鬼扯:(胡说八道);相因:(便宜);婆烦:(不耐烦);不存在:(表示没问题);呵吆妹:(呵哄的意思);拽瞌睡:(打瞌睡);捡耙活:(占便宜);磨洋工:(拖延时间、磨蹭);撇脱:(干净利落、简单明了)等等。</p> <p class="ql-block">  重庆方言(言子)动词,形容词,助词,语气词,儿化音,形象化的,蹩脚的,相干的不相干的一起上,充分表现了重庆人的语言特色和码头文化,风俗习惯及性格特征,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p><p class="ql-block">试举几例</p><p class="ql-block"> 重庆言子善用形象化用语,形象生动而有趣。</p><p class="ql-block">撑花:(伞);吆不到台:(得意洋洋);千翻儿:(调皮捣蛋);耍朋友:(谈恋爱);开腔:(说话)</p><p class="ql-block">“撑花”,雨伞撑开后像一朵花一样,美丽好看,形象生动。</p><p class="ql-block">“吆不到台”的意思是得意洋洋,吆就是吆喝,在台上吆喝的人,肯定了不起,所以得意洋洋。</p><p class="ql-block">“千翻儿”的意思是调皮捣蛋,“千”是多的数量词,“翻”是翻来覆去的翻,用不断的翻来翻去形容调皮捣蛋。</p><p class="ql-block">“耍朋友”指谈恋爱,耍是玩的意思,恋爱的对象肯定要是朋友,如果朋友都不是还谈什么恋爱?有的地方亦叫谈朋友。</p><p class="ql-block">“开腔”指说话,打开口腔才能说话,形象而生动,所以不开腔就是不说话。</p> <p class="ql-block">重庆言子善用谐音,会意字,反义字,断字而来。</p><p class="ql-block">摇裤:(短裤);哈哈儿:(一会儿);婆烦:(不耐烦);宝器:(傻气,不合适宜);呵吆妹(呵哄的意思)</p><p class="ql-block">“摇裤”指短裤,也指齐腰的短裤,故该叫腰裤,重庆人将“腰”谐音为“摇”,所以称住摇裤。</p><p class="ql-block">“哈哈儿”意指一会儿,张嘴打哈欠的时间会很短,所以用此来特指一会儿。</p><p class="ql-block">“婆烦”意指不耐烦,重庆人将颇(很)烦谐音为婆烦,当然“婆”也有婆婆妈妈的哆嗦之意。</p><p class="ql-block">“宝器”意指傻的傻气,取宝器一词之反意,带有讽刺揶揄的意味,实际应用中也针对有些不合适宜的人或情况,语境往往在两人对话或对某人的评价中,“宝或有点宝”。</p><p class="ql-block">“呵吆妹”意指呵哄,呵是呵护呵人的呵,至于吆妹并不特指女性对象,也不定指小的吆妹,大妹大姐甚至对象是男性老人也可。总之,吆妹是泛指,并无特定对象,常常是被哄一方喊出“呵吆妹”。</p> <p class="ql-block">  有的重庆言子并无特指,有的匪夷所思,不知何出?</p><p class="ql-block">相因:(便宜);鬼扯:(胡说八道);耙耳朵:(怕老婆);老汉:(爸爸);磨洋工:(拖延时间,磨蹭);撇脱:(干净利落、简单明了);摆龙门阵:(聊天)</p><p class="ql-block">“相因”指便宜,从何而来?</p><p class="ql-block">“鬼扯”指胡说八道,都鬼扯了,当然胡说八道。</p><p class="ql-block">“耙耳朵”特指怕老婆。</p><p class="ql-block">“老汉”特指爸爸,是否与大汉民族文化有关?汉族为老大,所以老汉当为一家之主,汉民族及家庭文化的折射。</p><p class="ql-block">“摆龙门阵”特指聊天,出处不得而知,缺少字面含义和关连意思,暂无典故佐证。</p> <p class="ql-block">  重庆人(尤其是年轻人)说话爱带“把子”,也就是说脏话,常常称自己为老子,“咯老子的”!必竟“老子”为大嘛(有占欺头即占便宜的意思),有冒大的脾气;常常称对方为龟儿龟孙子,不尊重的出语:“你龟儿,你个龟孙子”,这种言子习俗即语言习惯皆有山城码头文化粗放的印记和重庆人直爽性格的豪气流露。</p> <p class="ql-block">  最后,说说重庆人(四川人)眼睛生得尖,认字认半边。重庆江北有个地名叫“猫儿石”,且有典故出处。但重庆人硬将“猫”字拆开,不读猫念着“喵”,称“喵儿石”,据说是因猫儿的叫声“喵喵”所致惹的祸;同样在江北的观音桥有个叫“小苑”的小地方,重庆人从来不叫小苑,而叫小湾,取夗字的读音,生生地去掉了草头,改变了字意;位于沙坪坝的“红糟房”(酒房)念住“红槽房”,将“糟”zāo改为“槽”cáo,不仅去掉了米字旁还添加了木旁,添盐加醋,词意被活脱脱改变了,以讹传讹,还闹出了不少笑话。</p> <p class="ql-block">  聊生是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对这里的方言俚语耳濡目染耳熟能详。但不是民俗专家,也不可有著论,对重庆“言子”缺乏专门研究,出于“谁不说俺家乡好”和对网红城市之微博渲染,所以固然而由衷。所不周不全甚至望字生意望义生字在所难免,故抱歉为憾!偏差者以专家为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