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蒙自西南联大有感

萱琳

<p class="ql-block">曾经听长辈说起过,西南联大在抗战时期的故事,当经过红河哈尼族自治州蒙自时,我们专程前往旧址参观,勿忘国耻,牢记历史。那座欧式建筑风格的大院落,绿树成荫,草坪整洁干净,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侵占了华北地区,北平、天津相继沦陷。为了保存高校的火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决定迁往内地,最终在昆明联合组建了西南联大。</p> <p class="ql-block">走进旧址,一块巨大的石头映入眼帘,上面刻着红色的文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旧址。站在这块石头前,我们不禁肃然起敬,心中涌动着对先辈们的无限敬意。</p> <p class="ql-block">站在石头旁合影留念,透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仰。那一刻,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让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建筑群前一块较大的石牌上写的是“卓越毅刚”。这四个字不仅是对西南联大师生精神的概括,也是对后人的勉励与期许。.</p> <p class="ql-block">一栋两层楼高的欧式建筑,黄色外墙配以蓝色屋顶,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门前的大石头上刻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几个红色的大字,旁边还立了一个三角形的牌子,上面写着“大鹏”。这座建筑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与奋斗,也承载着那段不平凡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仰头观看上方悬挂的文字牌匾,心中充满了对先辈们的敬仰与感激。他们用智慧与勇气,书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的校歌,旋律悠扬,歌词激昂,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p> <p class="ql-block">罗庸先生的照片挂在墙上,他不仅是西南联大的校歌歌词作者,更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与诗人。</p> <p class="ql-block">闻一多先生的《红烛》,以诗的形式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谊。那幅黑白木刻画,描绘的是一个正在伏案工作的男子形象,旁边写着“红烛”二字。这幅画不仅展示了闻一多先生的风采,更传递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p> <p class="ql-block">“三路迁校”的相关信息,记录了西南联大师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昆明联合办学的艰辛历程。这段历史,不仅是一段教育史的奇迹,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当时在校的学生们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他们的英勇事迹,至今仍被传颂。站在历史场景前,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年轻的脸庞,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次参观,不仅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西南联大的历史,更让我感受到了那段岁月中,师生们不屈不挠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参观西南联大旧址之余,不妨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南湖公园,也为此增加了荣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