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五代后周显德三年建城,迄今已有千余年。扼喉南北赋予南通多元融合的移民特征,滨江临海赋予南通浓烈的水乡风韵,清末状元张謇兴办实业赋予南通中西合璧的亮丽底色。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在中国历史上,他在南通创办了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博物馆、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特殊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诸多第一,史称“中国近代第一城”</p> <p class="ql-block">南通是历史和现代和谐地融合在一起,魅力无穷!</p> <p class="ql-block">南通钟楼</p><p class="ql-block">南通的地标性建筑</p><p class="ql-block">南通钟楼坐落于江苏省南通市十字街路口,南通中学的南侧,是南通的地标性建筑之一。钟楼广场地势处在南通最繁华的商业街——南大街。广场的钟楼造型更是让人有一种身在伦敦大本钟前的意境,尤其是晚上的夜景更是壮观。</p><p class="ql-block">前钟楼后谯楼前后两楼通古今,这就是南通钟楼谯楼景区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钟楼后的谯楼始建于元代至正九年(1349年),它的前身是宋淳熙年间建造的用以瞭望的戍楼。由于它建在州署前的所谓“子城”的城门之上,在当时通州城内属最高建筑,因此在明代还有人把“谯楼月晓”列为“通州八景”之一。谯楼内设有计时的刻漏,并采用更鼓来报时。清道光八年,通州知州周焘将谯楼维修一新,撤去原来悬挂的“海山要郡”匾额,换上新命名的“星枢楼”楼匾。楼名星枢,是依星相学说,希望因此使通州文化发达、人才兴盛。</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年(1914年),张謇与其兄用南通潘氏捐给通崇海总商会的五千元钱在上海买来巨钟,并在谯楼前建造了钟楼。钟楼为南通建筑师孙支厦设计,在风格上明显受着西方艺术的影响。张謇撰书的“畴昔是州今是县,江淮之委海之端”对联,也被刻上木版悬于楼前,成为传颂多时的名作。 钟楼的建成,为南通民众掌握时间提供了方便。两年后,楼上又增舔了消防警钟,通过警钟的敲击声数来指示火灾方位。另外还配备了代表方向的色旗、色灯,遇有火情,同时张挂。 随着历史的演进,报时更鼓、消防警钟久已消失,而钟楼上的时钟却依然运行。令人欣喜的是,钟楼的形象被设计上市徽,成为南通市的标志。最近,市政府公布谯楼、钟楼为文物保护单位,这对保存和利用这一“中西合璧”的特殊建筑,了解南通历史沿革,无疑提供了保障。</p> <p class="ql-block">南通博物苑是一座中国古代苑囿与西方博物馆理念融合的“园馆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初建时,藏品分天产(即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1933年统计藏品总数为3605号。展馆有南馆、中馆、北馆三座主要建筑,室内展品有:古物、标本、艺术品、模型;室外展示有活体动植物、大型文物标本等。说明文字均使用中、日、西三国文字标明。三座主要展馆掩映在花木丛中,成一南北中轴线,此轴线之外散布有一些造型风格迥异的多功能景观建筑如:东馆、藤东水榭、相禽阁、迟虚亭、谦亭、花竹平安馆、风车、水塔、瀑布等,每处景观建筑均有张謇亲笔书写的题名、楹联或跋记。</p> <p class="ql-block">表门</p><p class="ql-block">博物苑表门为1905年始创时所建。原来正与通州师范学校隔河相望,中以长堤及一桥亭贯通。门作单阙石柱式,门额为张謇于次年题写,其跋语概述博物苑创办纪过及目的,同时吁请社会来共同维护。</p> <p class="ql-block">南馆</p><p class="ql-block">南馆建于1906年,正名为“博物馆”,为当年苑内主要的陈列建筑。藏品分为天产、历史、美术及教育四个部类。</p> <p class="ql-block">中馆</p><p class="ql-block">中馆建于1906年,初作测候所用。此测候所为我国农业开办最早的气象观测机构。1914年测候所迁入南通农校。中馆则用作金石拓本及钱币的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北馆建于1911年,最早楼下陈列大型鲸骨骼和各种化石标本。楼上陈列本地区古代名家书画作品。北馆与南馆中馆成一中轴线。其典型的中国样式与南馆的西式遥相辉映,体现出早期博物苑的中西融通。</p> <p class="ql-block">濠南别业</p><p class="ql-block">濠南别业的主体是一座四层英式建筑,坐北朝南、风格别致、气宇轩昂。底层为地下室;二层中间大厅为议事厅,悬张謇亲书对联:“入水不濡,入火不爇;与子言孝,与父言慈”,两侧分别是议事厅和书记室,现陈列着“张謇业绩展”;三层中间为大客堂,两侧分别是张謇夫妇及其子张孝若夫妇的卧室、书房、琴房、餐厅;四层为隔热层。</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濠南别业门前,有两株张謇先生当年亲手种植的紫藤花,东边一株是紫藤紫花,寓意紫气东来,西边一株是紫藤白花,至今已有百年。</p><p class="ql-block">展览室内,一张“大龢”号轮船老照片,记录下张謇收购轮船、开拓航运的艰辛历程。实业救国、实干兴邦,与时俱进、变革创新,是这位近代民族企业家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一幅幅记录实业“帝国”的老照片昭显着张謇“落后必然挨打、实业才能救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的理念。他提倡实干兴邦,起而行之,兴办了一系列实业、教育、医疗、社会公益事业,帮助群众,造福乡梓。</p> <p class="ql-block">大生分厂</p> <p class="ql-block">广生油厂</p> <p class="ql-block">大达内河轮船公司</p> <p class="ql-block">上海大达轮步公司</p> <p class="ql-block">天生港电厂</p> <p class="ql-block">资生冶厂</p> <p class="ql-block">复兴面粉厂</p> <p class="ql-block">大达公电碾米公司</p> <p class="ql-block">大赉盐垦公司、大豫盐垦公司</p> <p class="ql-block">同仁泰盐业总公司</p> <p class="ql-block">准南实业银行</p> <p class="ql-block">设于南通的江苏银行</p> <p class="ql-block">设于南通的中国银行</p> <p class="ql-block">设于南通的交通银行</p> <p class="ql-block">南通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p> <p class="ql-block">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p> <p class="ql-block">南通中学</p> <p class="ql-block">伶工学社</p> <p class="ql-block">甲种商业学校</p> <p class="ql-block">女工传习所</p> <p class="ql-block">医学专门学校</p> <p class="ql-block">纺织专门学校</p> <p class="ql-block">甲种农业学校</p> <p class="ql-block">以上只纪录了张謇部分业绩,还有没记录下来,比如张謇在水利方面的贡献、慈善事业、幼稚园养老院等等。</p> <p class="ql-block">谦亭</p><p class="ql-block">谦亭为博物苑名建筑之,建成于1911年。原作为师范学校教员疗病修养之处,偶亦供外来贵宾临时住宿。1917年在通执教的刺绣艺术家沈寿曾在此养病。沈寿去世后张謇特将中室命名为“味雪斋”,用以纪念。1927年张謇陪同梅兰芳来苑参观,曾特地在此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九曲桥</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南通博物苑新老建筑组合和谐,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园林环境既展现历史的典雅,亦洋溢着新时代的光彩,这里已成为公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人们了解南通、亲近科学、接受文化熏陶及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p> <p class="ql-block">范氏诗文世家博物馆位于南通博物苑的东部,是南通博物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对范氐世家历年的诗文进行陈列,内容丰富的。</p> <p class="ql-block">范氏诗文世家以明代范应龙为起点,历经了范凤翼、范国乐、范当世等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诗人,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范氏家族文人辈出,形成了最领一代风骚的诗人群体,为了充分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资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当代著名画家、范氏家族的后人范曾先生出资200万在南通博物苑内建设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纪念馆,并将其献给家乡南通,以弘扬故乡的文脉。</p> <p class="ql-block">范仲淹</p><p class="ql-block">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p> <p class="ql-block">范仲淹</p> <p class="ql-block">濠阳小筑</p><p class="ql-block">张謇故居之一,晚年生活居所。</p><p class="ql-block">濠阳小筑建于1917年,位于濠河之滨。是一座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迴廊式庭院住宅,沿用了中国传统建筑前厅后堂的布局。大门向东,前后两排房屋。前院有两座东西相并的的建筑,为花厅和八角亭。后院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是濠阳小筑的主体建筑曼寿堂。楼前种着当年張謇从五山移植过来的罗汉松,院内有砖砌的花圃,内植花木。</p><p class="ql-block">现在各展馆内陈列张謇的生平事迹,弘扬先生的爱国爱家乡的思想和开拓创新的探索精神。</p> <p class="ql-block">曼寿堂</p><p class="ql-block">楼上为张骞卧室及休息之处。楼下为張謇书房,其余用于接待。</p> <p class="ql-block">敞厅</p><p class="ql-block">停放人力车,轿。轿夫及随行人员休息之处。</p> <p class="ql-block">花厅</p><p class="ql-block">接待客人的处所。张謇常在此赏花吟诗写字。</p> <p class="ql-block">六角亭</p><p class="ql-block">张謇的棋室。抗战结束前后曾为中共南通秘密联络点。</p> <p class="ql-block">张謇(1853年7月1日一1926年8月2月)生于江苏南通。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是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p><p class="ql-block">实业救国的典范。张謇以士负国家之责的自觉,毅然放弃仕途,力行实业救国的壮志,开拓工农商诸实业,书写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做传奇。从回乡办大生纱厂起到逝世为止,先后创办大小企业34个,先后创办了20个盐垦公司,形成了中国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实业集团。</p><p class="ql-block">造福桑梓的楷模。张謇持兼济天下苍生的追求,把实业收入用于办教育修水利建市政广慈善……全方位致力于家乡民生改善,展现了为百姓谋幸福为社会做贡献,为国家尽责任的大情怀。特别在教育上,张謇认为教育能启迪民智,促进实业进步。从1902年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开始张謇在南通一带创办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等一系列学校,其所办学校多量广,是前所未有的。</p><p class="ql-block">他的精神及诚信品格、民本意识成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这片江海大地赓续传承,使南通成为全国闻名的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文博之乡、平安之乡、新侨之乡。</p> <p class="ql-block">刺绣艺术家沈寿雕像</p><p class="ql-block">沈寿曾为清朝农工商部绣工科总教习,独创了仿真绣技艺。后任女红传习所所长,南通绣织局局长等职。</p> <p class="ql-block">女红传习所旧址</p><p class="ql-block">沈绣博物䠉</p> <p class="ql-block">逼真的绣品</p> <p class="ql-block">南通中学,父亲读高中的母校。</p><p class="ql-block">学校始为张謇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提议创立,并与其三兄张詧捐款6500元(占当时官绅捐款总数20500元的31.7%),于清宣统元年二月十六日(1909年3月7日)创立的通海五属公立中学。民国2年(1913)7月,学校更名为江苏省立第七中学校。</p><p class="ql-block"> 民国16年(1927)7月,更名为江苏省省立南通中学,8月改称第四中山大学南通中学校。民国17年(1928)7月,改称中央大学区立南通中学。民国18年(1929)复称江苏省立南通中学。</p> <p class="ql-block">现代校园保留的老校舍</p> <p class="ql-block">天宁寺塔</p> <p class="ql-block">濠河风景区</p><p class="ql-block">濠河所环绕的通州古城,是江海平原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历经千年演变和传承,濠河之滨留有极其珍贵的历史遗存。特别是一百多年前清末状元张謇在家乡创造性地经营城市,近代南通在工商实业、金融、文化教育、公用事业、市政建设等方面引领时代潮流,获得惊世成就,更是丰富和提升了南通城及护城河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景观的价值。</p><p class="ql-block">濠河之美不仅在于自然风光的秀美,还在于文化积淀之绚烂。濠河文化是自然和人文交相辉映的杰出之作,体现了历史进程中“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一千多年来,人们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等活动在濠河留下了众多遗存,他们与通城和谐地融为一体,成为文化与自然的巧妙组合。</p> <p class="ql-block">美丽濠河</p> <p class="ql-block">濠河的夜景更加绚丽多彩</p> <p class="ql-block">五亭邀月</p><p class="ql-block">雕梁画栋绿瓦金边的五座亭阁錯落有致地伫立在濠西书范东侧河岸。</p> <p class="ql-block">通扬运河唐闸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通扬运河贯通南通泰州扬州3市的人工河道。古称邗沟,始建于西汉文景年间(公之前179一前141),由吳王刘濞主持开凿用以运输,亦称为运盐河。经历代改建和延伸而达南通入长江。清宣统元年(1909)改称通扬运河。</p><p class="ql-block">唐闸是张謇最早开通通扬运河轮船运输业务。唐闸也是南通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张謇最早开办的大生纱厂就在唐闸镇。</p><p class="ql-block">通扬运河贯穿唐闸镇。河西片历史上以工业居住功能为主,河东片以配合河西生产功能的办公、仓儲、休闲、居住功能为主。</p> <p class="ql-block">大生纱厂遗存建筑</p> <p class="ql-block">城南别业。张謇长兄的故居南通博物苑隔河相望。</p> <p class="ql-block">珠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江风海韵,钟灵毓秀,位于濠河之畔的珠算博物馆,馆藏珠算文物史料10000余件,是世界最大的珠算专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框梁档珠汇成了传承千年的中华瑰宝算盘。</p> <p class="ql-block">因时间紧加上体力不支,一些景点没有去,虽有遗憾,但我还是觉得这次故乡行太值得了。了解了南通,喜欢南通,为故乡的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活力相互交融而感动。临江傍海的南通是江海平原的一颗明珠!爸爸,您的故乡太棒了!</p>